第515章 不忠

“勉之……?”

劉壹、徐平雖極力保持鎮定,可臉上仍浮出一抹尷尬之色。

二人一爲功曹,一爲五官掾,乃是孫賁的左膀右臂,結果孫賁將後事盡託於外臣潘璋,而將二人排除在外,甚至隱隱有告戒之意,擺明了是對他們不信任。

其實這也怪不得孫賁,且不說劉壹、徐平皆出身豫章本地大族,絕不會在一根繩子上吊死。

而且嚴格來說,劉壹、徐平只是從屬於孫賁的豫章太守府屬吏,和孫權並無君臣關係。只要孫賁一死,他們就成了無君之人,可心安理得的轉投劉景。

相比之下,孫權嫡系出身的潘璋無疑更加可靠。

孫賁也知道自己這麼做必然會令劉壹、徐平感到寒心,可事急至此,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孫賁確實已油盡燈枯,交代完後事不久,便傷重而亡。

此時城中將士剛剛經歷一場大敗,困守孤城,風聲鶴唳,人皆不安,孫賁身亡的消息一旦泄露出去,後果不堪設想。

是以孫賁死後,潘璋第一時間派兵封鎖官舍,禁止出入,以防消息外泄,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劉壹、徐平也在禁止之列。換句話說,兩人被潘璋軟禁了。

劉壹、徐平面上難掩慍色,即使以孫賁之尊,對兩人也是尊敬有加,從無輕慢言行,潘璋區區一個市井無賴,仗着有幾分勇力,僥倖得了孫權的寵幸,怎敢對他們如此無理?

劉壹性格敦厚,故能隱忍不發,徐平爲人一向剛直,與潘璋又素有舊怨,哪受得了這氣,立馬就發作了,直接撕破臉質問潘璋道:“潘校尉這是何意?”

“足下莫急,一會便知。”潘璋按刀冷笑道,看着徐平的眼神,就像在看着一個死人。

見潘璋這般作態,顯然是要藉機生事,可徐平又猜不出對方的意圖,內心十分不安。

劉壹試圖緩和氣氛,潘璋亦不置一詞,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三人就這麼枯坐在空曠寂靜的大堂內,氣氛壓抑到了極點。

就在徐平忍無可忍,準備拂袖離開之際,忽然聽到官舍外傳來一陣密集的腳步聲,接着一將帶着十餘名甲士進入堂中,向潘璋稟報道;“不出校尉所料,徐平果然通賊,末將從其家中搜出數封楚賊的勸降書信。”

“你……!”徐平悚然而起。最近一段時間,他確實收到了一些明裡暗裡的遊說書信,其中就包括族兄徐宗的來信。儘管他不曾背叛孫賁,但也沒告訴孫賁,而今被潘璋抓住了小辮子。

潘璋匆匆過了一眼,將信摔在徐平面前,冷笑着說道:“足下平日一副忠臣模樣,沒想到背地裡卻幹着這等無恥勾當,證據當前,足下還有何話要說?”

徐平強自鎮定,說道:“這算什麼證據?自楚軍入境以來,招降納叛,應者不絕。我乃豫章大吏,受到楚人遊說,再正常不過,我要背叛府君,又何必等到今日?”

“哼!任你搖脣鼓舌,顛倒黑白,今日也難逃制裁!”潘璋一邊說,一邊拔出腰間佩刀。

“你想幹什麼?”徐平不由面色大變,看着潘璋持刀步步逼近,厲聲道:“你敢殺我?!”

劉壹亦大驚失色,急忙上前勸道:“潘校尉,徐五官爲人忠正亢直,絕非背主之人……”

劉壹近期也收到了不少勸降信,按潘璋的做法,是不是也要將他殺了?他比徐平聰明的地方,是他生性謹慎,已經將書信全部銷燬,沒有留下把柄。

潘璋充耳不聞,他想殺徐平久矣,此次就算沒有找到通賊信件,他也會僞造一份證據出來,豈會因劉壹的勸說而動搖。在徐平、劉壹難以置信的眼神下,潘璋揮刀橫斬,只見一道白光閃過,徐平的頭顱便滾落到了地上。

劉壹由於距離過近,被濺了一身血,他怔了許久,才顫顫巍巍的指着潘璋,連道:“你怎敢、你怎敢……?!”他萬萬沒想到,潘璋竟然真的殺了徐平。

潘璋滿心厭煩,強忍住砍死對方的衝動,劉壹還殺不得,至少現在不能殺,孫賁、徐平死後,劉壹已是惟一能夠穩定南昌局勢的人,潘璋身爲外將,威望不足,必須藉助劉壹來掌控南昌。

想到這裡,潘璋耐着性子道:“劉功曹這是什麼話?徐平通賊,可謂鐵證如山,今非常之時,我以軍法斬之,有何不對?”

劉壹反駁道:“潘校尉僅搜出幾封遊說信件,並未找到徐五官背叛的證據,徐五官充其量也就是知情不報,罪不至死……”

“罪不至死?”潘璋揮手打斷劉壹道:“知情不報,就是不忠,爲人臣不忠就該死!”

劉壹登時啞口無言。

潘璋又道:“若劉功曹不滿我的做法,過後可上報將軍,由將軍裁決。眼下還望劉功曹能夠與我同心協力,共守南昌。”

劉壹嘿然,一時不知該作何反應,潘璋到現在竟然還抱着如此不切實際的念頭,當前的形勢下,即便孫賁沒死,也很難守住南昌,何況孫賁已死,潘璋又擅殺徐平,就更不可能守住了。

劉壹將徐平被殺,與孫賁身亡並列,絕非信口雌黃,徐平身居五官掾多年,又好臧否,豫章郡內受過他提攜的人不知凡幾。

而且豫章徐氏雖然歷代名士輩出,卻非單純的經學家族。事實上一個家族要想在豫章這等山越肆虐、宗賊橫行的地方立足,光靠經學是不夠的,還要有武力支持,徐氏作爲豫章首屈一指的大族,部曲數以千計,徐氏子弟投身軍旅者亦不在少數。

除非潘璋能夠將受過徐平恩惠的人全部殺光,再將豫章徐氏連根拔起,才能徹底消除徐平被殺的影響,然而這無異於天方夜譚。劉壹已經預見到了,不久之後隨着徐平被殺持續發酵,加上孫賁身亡,南昌必將陷入大亂。

當然,這些話劉壹是不會直言相告的,潘璋殺死徐平,徹底激怒了劉壹,他決定坐視潘璋敗亡,甚至在關鍵時刻推波助瀾。

第371章 慰問第398章 攻城(2)第205章 失望第439章 文聘第249章 聞訊第537章 茂才第478章 黃鐘第181章 棄嬰第523章 南下第123章 赴宴第239章 嚴法第445章 薦才第351章 班底第248章 心絞第182章 慈幼第471章 官爵第412章 刺史第19章 桓階第339章 出戰第383章 李嚴第405章 防疫第248章 心絞第203章 魄力第52章 歸家第316章 禁酒第200章 兵臨第195章 韓廣第206章 逃亡第269章 地突第180章 回鄉第375章 返回第503章 餓虎第66章 徙邊第426章 拔箭第496章 鐵壁第387章 夏口第349章 璽書第257章 爭執第453章 攔路第334章 洗兵第463章 三郡第474章 柤中第474章 柤中第468章 射策(下)第7章 劍術書法第81章 必須死第382章 西進第324章 膝席第347章 鬱林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86章 主力第314章 賢妻第41章 吟詩第267章 比箭第178章 來接391.第391章 大敗第181章 棄嬰第18章 劉蟠第13章 張羨第226章 死第242章 三爵第241章 蔣琬第315章 甘寧第1章 重生第311章 吐血第208章 斬殺第376章 出征第306章 遣使第526章 薄行第156章 邀請第511章 開戰第172章 出兵第26章 市樓第287章 自刎第496章 鐵壁第354章 屯田第480章 買馬第194章 羌笛第425章 中箭第257章 爭執第282章 建言第448章 下馬威第434章 伏擊第257章 爭執第33章 示衆第525章 劉曄第374章 圍攻第217章 牀弩第98章 高利貸第129章 雙戟第199章 撤離第507章 占卜第345章 騎兵第407章 烽火第206章 逃亡第209章 攻城第187章 袍鎧第74章 變化第259章 送禮
第371章 慰問第398章 攻城(2)第205章 失望第439章 文聘第249章 聞訊第537章 茂才第478章 黃鐘第181章 棄嬰第523章 南下第123章 赴宴第239章 嚴法第445章 薦才第351章 班底第248章 心絞第182章 慈幼第471章 官爵第412章 刺史第19章 桓階第339章 出戰第383章 李嚴第405章 防疫第248章 心絞第203章 魄力第52章 歸家第316章 禁酒第200章 兵臨第195章 韓廣第206章 逃亡第269章 地突第180章 回鄉第375章 返回第503章 餓虎第66章 徙邊第426章 拔箭第496章 鐵壁第387章 夏口第349章 璽書第257章 爭執第453章 攔路第334章 洗兵第463章 三郡第474章 柤中第474章 柤中第468章 射策(下)第7章 劍術書法第81章 必須死第382章 西進第324章 膝席第347章 鬱林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86章 主力第314章 賢妻第41章 吟詩第267章 比箭第178章 來接391.第391章 大敗第181章 棄嬰第18章 劉蟠第13章 張羨第226章 死第242章 三爵第241章 蔣琬第315章 甘寧第1章 重生第311章 吐血第208章 斬殺第376章 出征第306章 遣使第526章 薄行第156章 邀請第511章 開戰第172章 出兵第26章 市樓第287章 自刎第496章 鐵壁第354章 屯田第480章 買馬第194章 羌笛第425章 中箭第257章 爭執第282章 建言第448章 下馬威第434章 伏擊第257章 爭執第33章 示衆第525章 劉曄第374章 圍攻第217章 牀弩第98章 高利貸第129章 雙戟第199章 撤離第507章 占卜第345章 騎兵第407章 烽火第206章 逃亡第209章 攻城第187章 袍鎧第74章 變化第259章 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