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立春

第355章 立春

王彊垂眉低首道:“將軍讚譽過矣,小人愧不敢當。”

“子健不必謙虛,”劉景擺擺手道,“你在統領水軍的同時,又分心監領巴丘,只用了短短四個月,就使巴丘縣從無到有,欣欣向榮,這樣的本事,絕非一介武夫能夠做到,依我看來,子健足以稱得上才備文武了。”

王彊沉聲道:“小人受將軍殊遇,委以百里之任,自知鄙樸無才幹,唯有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以不負將軍之託。”

“你呀……”劉景笑着搖了搖頭,拉王彊入座,兩人身前書案鋪着一張絹制地圖,王彊仔細一看,正是交州鬱林郡地圖。

劉景指着地圖對王彊道:“子健,眼下劉伯嗣已佔領潭中、桂林、中溜、阿林,郡治布山諸縣,這也是鬱林的膏腴之地。你到任後,當以穩固現有領土爲主,切不可急於擴張……”

劉景如此叮囑當然是有原因的,從地圖上看,鬱林郡猶如一個不規則的“正三角形”,而劉景方佔據的潭中、桂林、中溜、阿林,郡治布山諸縣,由北至南,幾乎都在一條直線上,僅佔鬱林郡一隅。郡城布山以西,直至交趾郡東北部,足足上千裡的廣袤土地,皆屬鬱林郡範疇。

當然了,相比於劉景方佔據的精華之地,鬱林郡中西部幾乎稱得上是不毛之地。

那裡蠻夷衆多,難於治理,長吏之設,雖有若無。三十一年前,鬱林太守谷永曾招降十餘萬烏滸人內附,皆受冠帶,開置七縣,可惜沒過幾年,烏滸人便紛紛叛去。與其費力不討好的出兵佔領,不如將這上千裡的廣袤土地,當做和張津的緩衝地帶。

“諾……”王彊肅容應道。劉景的戰略是北向,南方肯定以求穩爲主,他對此早有所料。

交州地接南海,盛產珍珠、香藥、犀角、象牙、孔雀、鸚鵡、珊瑚、琉璃、玳瑁、翡翠……種種奇珍,皆被中國人視若寶物。然而鬱林郡位於交州北部,遠離海岸,並不出產這些珍玩。

不過劉景知道,鬱林出產甘蔗,甘蔗能製糖,漢代只有飴糖,而不知蔗糖。製糖的工藝並不複雜,只要有足夠的甘蔗原料,便可源源不斷的產出蔗糖。

亂世之中,百姓食不果腹,蔗糖的銷路必然大受影響,但這並不包括安定的交州,和富庶的益州。劉景可用蔗糖,換取交州的珍玩、益州的蜀錦。二者即便在亂世,亦是財富的象徵。

這也是劉景選擇商賈出身的王彊做鬱林太守的重要原因之一。

聽到劉景讓他在鬱林境內廣種甘蔗,王彊縱然城府深沉,喜怒不形於色,亦不免一臉懵然,不知劉景用意何在。

劉景娓娓說道:“甘蔗能製糖,而糖如鹽,味甘似蜜……”日後從種植到製糖,再到銷售,皆離不開王彊,劉景將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全部告知於他。

王彊聽罷,對蔗糖算是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心中固然還有疑惑,卻也不再是一頭霧水。

隨後劉景又拉着王彊詳說許久,不知不覺間已近日落,王彊見劉景再無其他吩咐,便起身離席,向劉景提出告退。

劉景挽着王彊的手臂,一邊送其出門,一邊說道:“對了,子健,還有最後一事,你到了鬱林郡後,當命人入深山多多采伐良木,以爲船材,留之後用。”

王彊聞言一怔,雖然鬱、南之水橫穿鬱林郡全境,但卻並不與交趾郡接通。換句話說,若要對張津用兵,水軍用處有限。

儲存船材,不是針對張津,那又是針對誰?莫非是爲日後進攻蒼梧、南海二郡做準備?問題是,二郡值得如此大費周折嗎?

劉景並未多做解釋,只是讓其依命行事。

王彊當即鉗口,應諾而去。

兩日後,劉景親至北津渡口,送別王彊。

之後不久,立春來臨。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漢代重視農桑,視爲國策,皇帝以及地方長吏,向來有行春耕之禮的傳統,立春之日,劉景率領安遠將軍府屬吏,出城行春。

劉景車駕一路鳴鐘、作樂,前呼後擁,光耀無比,百姓見者,皆伏於道路兩旁。

這倒不是劉景喜好排場,此乃漢家法度,《令》曰:“郡國守相勸民始耕,如儀。諸行出入皆鳴鐘,皆作樂。”唯有境內出現災眚,方纔不鳴鐘,不作樂。

劉景車駕停于田邊,百姓立時蜂擁而至,一時間觀者如堵。

劉景從車上下來,向四周百姓招手致意,從躬耕養客,到市井爲吏,再到出任長吏,直至成爲荊南霸主,他對百姓的態度始終如一,從未改變。相比於高高在上的張羨,平易近人的劉景無疑更得長沙百姓擁戴。

劉巴不由對左右道:“《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這句話的意思是:欲得天下,必得民衆;欲得民衆,必得民心。“將軍得民心如此,何愁大事不濟?”

衆人聞言皆點頭附和。

劉景來到道旁,脫去鞋履,親自扶持犁轅,下地耕種,和其他地方長吏,在田邊隨便掘幾下土,擺擺樣子全然不同。

安遠將軍府衆吏,如劉巴、桓階、潘濬、蔣琬、賴恭等人,皆出身荊南著姓望族,幾乎從未下過地,唯有諸葛亮、徐庶兩個北方流寄士人有些耕鋤經驗。特別是諸葛亮,去年帶着弟弟諸葛均及幾位從弟,躬耕於隆中。

“此物真乃便民、利民之器也。”諸葛亮雖然早已知曉曲轅犁的功效,但仍是讚不絕口。

漢代的直轅犁,使用單牛耦犁效率不高,大戶人家多以二牛擡槓法進行耦犁。而曲轅犁的效率,遠勝於直轅犁。另外曲轅犁犁架小而輕,操作便捷,轉向靈活,且增加了犁評、犁建,可適應深耕、淺耕等不同的環境。

總而言之,曲轅犁是一件成熟到近乎完美的農具,很難想象它是由一個人在短期內創造而出。

(本章完)

第460章 趙戩第293章 奇策第134章 流淚第381章 江陵第346章 青綬第190章 三窟第505章 周鳳第422章 出陣第147章 衡山第497章 來投第424章 入陣第263章 水戰(下)第246章 名字第114章 襄陽第344章 中箭第101章 招撫第160章 搶權第401章 城塌第525章 劉曄第139章 於徵第294章 輕鬆第136章 婚宴第442章 破局第527章 有君第81章 必須死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17章 古樟第458章 斬羽第143章 縣丞第463章 三郡第312章 心意第475章 妹夫第336章 區景第501章 彭虎第223章 習珍第2章 劉亮第109章 難題第323章 爲壽第24章 郡府第61章 鞭笞第476章 冬至第457章 飛矢第134章 流淚第494章 戰臨第36章 劉瑍第502章 選將第229章 鳴金第324章 膝席第475章 妹夫第362章 臨衝第256章 說客第490章 盡出第118章 劉表第168章 募兵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517章 古樟第367章 跛馬第196章 招攬第333章第314章 賢妻第44章 單程第428章 突圍第335章 十哲第160章 搶權第98章 高利貸第514章 後事第414章 託孤第467章 射策(中)第485章 誓師第134章 流淚第239章 嚴法第192章 開戰第374章 圍攻第367章 跛馬第113章 啓程第385章 夷陵第34章 志向第55章 鄧瑗第458章 斬羽第14章 市井第361章 巨樓第518章 海昏第499章 縊殺第336章 區景第446章 入城第540章 國士第407章 烽火第59章 嚴肅第116章 再見第375章 返回第272章 魏延第15章 救命恩人第294章 輕鬆第432章 獻計 (2)第455章 投降第66章 徙邊第77章 赤驥第275章 交趾第192章 開戰第354章 屯田
第460章 趙戩第293章 奇策第134章 流淚第381章 江陵第346章 青綬第190章 三窟第505章 周鳳第422章 出陣第147章 衡山第497章 來投第424章 入陣第263章 水戰(下)第246章 名字第114章 襄陽第344章 中箭第101章 招撫第160章 搶權第401章 城塌第525章 劉曄第139章 於徵第294章 輕鬆第136章 婚宴第442章 破局第527章 有君第81章 必須死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17章 古樟第458章 斬羽第143章 縣丞第463章 三郡第312章 心意第475章 妹夫第336章 區景第501章 彭虎第223章 習珍第2章 劉亮第109章 難題第323章 爲壽第24章 郡府第61章 鞭笞第476章 冬至第457章 飛矢第134章 流淚第494章 戰臨第36章 劉瑍第502章 選將第229章 鳴金第324章 膝席第475章 妹夫第362章 臨衝第256章 說客第490章 盡出第118章 劉表第168章 募兵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517章 古樟第367章 跛馬第196章 招攬第333章第314章 賢妻第44章 單程第428章 突圍第335章 十哲第160章 搶權第98章 高利貸第514章 後事第414章 託孤第467章 射策(中)第485章 誓師第134章 流淚第239章 嚴法第192章 開戰第374章 圍攻第367章 跛馬第113章 啓程第385章 夷陵第34章 志向第55章 鄧瑗第458章 斬羽第14章 市井第361章 巨樓第518章 海昏第499章 縊殺第336章 區景第446章 入城第540章 國士第407章 烽火第59章 嚴肅第116章 再見第375章 返回第272章 魏延第15章 救命恩人第294章 輕鬆第432章 獻計 (2)第455章 投降第66章 徙邊第77章 赤驥第275章 交趾第192章 開戰第354章 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