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第222章

眼看着樓船座艦的廬室、帆檣,乃至船舷、甲板,紛紛燃燒起來,蔡瑁不得不痛苦的做出棄船的決定,甚至狼狽到連爵室、艙內的財物也來不及帶走。

蔡瑁通過一條臨時搭建的木板,來到另一艘樓船上。不過這裡也未必安全,隨時會有被延燒的危險,爲了安全起見,他又連換數船,最終來到一艘靠近南岸,火勢燒不到,火箭也射不到的樓船上。

此時,樓船座艦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篝火,黑煙滾滾,直衝天宇。然而可怕的是,船上至今仍有人,不時便可看到渾身冒火的士卒,慘叫着從船上跳下。

沒辦法,樓船座艦上棹卒、戰士超過三百人,而安全的下船方法無非就那麼幾種,面對熊熊大火,很難及時有序的撤走。

“劉景小兒……!”蔡瑁臉龐帶着濃煙薰過的痕跡,顯得又黑又髒,上面佈滿猙獰之色。

相比於士卒,他心裡更在意自己的座艦,即便是強大的長沙水軍,也沒能傷到它一片木板,萬萬沒想到居然會毀在這裡。

除了樓船座艦外,另外還有二三十艘大小船艦,正被大火吞噬,並且火勢不斷向四周蔓延。

期間山嶺上的火箭、火矛也從未停止,令荊州軍將士叫苦不迭。因爲山嶺高達百丈以上,縱然有心反擊,也無能爲力。這種只能被動挨打,卻難以還手,對荊州軍士氣的打擊不言而喻。

蔡瑁雙目赤紅,咬牙切齒道:“好個劉景小兒!難怪敢在江上正面攔截我的艦隊,原來是招納了荊蠻,以爲助力。”

蔡和出言建議道:“軍師,此處山嶺極爲陡峭,難以攀爬,不如讓後軍選擇平坦之處登陸,繞襲荊蠻之後。”他亦是襄陽蔡氏子弟,不過他投軍時間比蔡中稍晚一些,而今僅爲別部司馬。

蔡瑁氣憤歸氣憤,卻並未失去理智,點了點頭,認可了蔡和的建議。然而就在這時,南岸忽然傳來一陣鼓聲,蔡瑁心裡頓時“咯噔”一下,猛地回頭望去。

南岸的丘陵背後,密林深箐的叢林中,伴隨着整齊的鼓點聲,行出一隊隊頭戴兜鍪,腳蹬草履,身上或着絳衣、或披襦鎧,手持刀楯、矛楯、弓弩的士卒。隊列從西到東,寬度足有兩裡。

蔡瑁與蔡和不由面面相覷,皆是從對方臉上看到了震驚,以及隱藏在震驚之後的一抹戒懼。

不怪兩人如此大驚失色,即使是最最保守的估計,對方亦在三千人以上,可能有四千,也可能有五千。而且,從對方士卒依旗鼓整齊行進來看,他們絕非是一羣烏合之衆,或者荊蠻之流。

“劉景小兒……”

蔡瑁一時間內心顯得異常焦慮,先是實力強大的水軍,繼而是兇惡難纏的荊蠻,現在又冒出數千訓練有素的步卒,這讓他有一種捅了馬蜂窩的感覺。

劉景的底牌,未免有點太多了!蔡瑁甚至懷疑,對方手裡說不定還留有後手。

同時,蔡瑁心裡也是十分不解,劉景區區一個不滿萬戶的小縣長,麾下怎麼可能擁有這麼多的兵力?就算如之前吳巨所說一般,收編了一部分長沙的殘兵敗將,也不該有如此規模纔對。

不久,更震撼的一幕出現了,敵軍陣列間,突然出現數量衆多的大型戰具,從外觀上不難看出,這是飛石車和大型弩,其下皆裝置車輪,被士卒推行而走。

蔡瑁過去曾聽說過陳球在零陵時製作巨弩殺敵的傳奇事蹟,哪曾想荊南不但有巨弩,還有飛石車,簡直是重新刷新了蔡瑁對荊南的認知。只是奇怪的是,爲何臨湘城中沒有這兩樣東西?

要麼,就是這兩樣東西只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要麼,就是張羨根本不知有這兩樣東西。

蔡瑁內心有太多太多的疑問,可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如今前路被堵,又遭夾擊,如果不能儘快做出應對,後果不堪想象……他可不想灰溜溜的回臨湘。

蔡瑁不再遲疑,當即下令,艦隊船隻橫亙江面,首尾相接,連成一座座浮橋,接着命蔡和、習珍、吳巨三人,率領部曲搶佔南岸,組成陣地,迎擊敵軍。最後,派人傳令後軍,儘快擇地登陸,從側翼對敵軍發起進攻。

這時,劉景軍前部已經接近南岸,在延綿兩裡的陣地,鹿角置於最前端,作爲第一道防線。

鹿角之後,是手持矛楯的精銳甲士,以五人爲伍,二伍爲什,列成橫隊,縱深五排,正好是一個五十人“隊”,手持鼓、旗之卒站在隊列最前方,而隊率位於隊後壓陣。

隊與隊之間,雖有間隔,卻仍可視爲一陣,即正面二十人,縱深五列,組成一個“屯”。

不管是五十人隊,抑或百人屯,已經基本能夠演練漢軍所有常用陣型,所以在漢軍中,隊、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事實上不止漢代,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明清時代,隊、屯一級雖然名稱叫法各不相同,但對一支軍隊卻至關重要。在亂世,隊一級足以進入諸侯的法眼,而屯一級,則可進入國家的視線。

屯與屯之間,亦有間斷,從西到東,延袤兩裡。矛楯之後,則是弩兵方陣,人數同樣是以五人爲伍,二伍爲什,縱深五排,而在弩兵與弩兵方陣之間,則夾雜着少量弓箭手。

劉景由於靈魂乃是來自於現代,知道弓的威力,其實是在弩之上的,射速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弩的優勢在於可快速成軍,哪怕一名普普通通的農夫,只要稍稍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就能夠成爲一名合格的弩手。

弓則不行,要想培養一名合格的弓手,需要以年爲單位。而兩者的威力,也正好與訓練時間成正比。

可惜荊南地區並沒有習弓的傳統,唯有一些好武的豪強、遊俠習弓箭,卻不成規模。倒是無論漢蠻,都以弩爲長,是以劉景即便有心培養弓箭手,也不是倉促之間就能夠成功的。

(本章完)

第540章 國士第227章 火攻第476章 冬至第494章 戰臨第346章 青綬第231章 勸降第349章 璽書第28章 暢談第244章 生子第531章 放歸第361章 巨樓第29章 承諾第537章 茂才第303章 復仇第405章 防疫第481章 團圓第315章 甘寧第383章 李嚴第311章 吐血第359章 八月第481章 團圓第347章 鬱林第241章 蔣琬第390章 責備第387章 夏口第539章 所求第159章 退讓第236章 看清第294章 輕鬆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8章 暢談第141章 酃縣第136章 婚宴第366章 歎服第478章 黃鐘第16章 決定第256章 說客第132章 同席第17章 杜襲第529章 詔書第93章 墓祭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42章 三爵第294章 輕鬆第170章 斬首第317章 祭祖第206章 逃亡第275章 交趾第84章 魚梁洲第312章 心意第507章 占卜第364章 使者第183章 吏治第190章 三窟第52章 歸家第403章 破城第180章 回鄉第361章 巨樓第83章 預言第175章 授田第324章 膝席第32章 求字第156章 邀請第426章 拔箭第503章 餓虎第7章 劍術書法第518章 海昏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5章 救命恩人第278章 射中第398章 攻城(2)第232章 負傷第379章 屈服第362章 臨衝第461章 守節第49章 醫聖第233章 圊溷第385章 夷陵第84章 魚梁洲第15章 救命恩人第319章 還禮第200章 兵臨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476章 冬至第251章 入主第96章 建安第196章 招攬第396章 怒吼第242章 三爵第450章 官學第389章 戰死第55章 鄧瑗第470章 策論第101章 招撫第42章 點評第460章 趙戩第328章 許都第33章 示衆第224章 潰敗第380章 津鄉
第540章 國士第227章 火攻第476章 冬至第494章 戰臨第346章 青綬第231章 勸降第349章 璽書第28章 暢談第244章 生子第531章 放歸第361章 巨樓第29章 承諾第537章 茂才第303章 復仇第405章 防疫第481章 團圓第315章 甘寧第383章 李嚴第311章 吐血第359章 八月第481章 團圓第347章 鬱林第241章 蔣琬第390章 責備第387章 夏口第539章 所求第159章 退讓第236章 看清第294章 輕鬆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8章 暢談第141章 酃縣第136章 婚宴第366章 歎服第478章 黃鐘第16章 決定第256章 說客第132章 同席第17章 杜襲第529章 詔書第93章 墓祭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42章 三爵第294章 輕鬆第170章 斬首第317章 祭祖第206章 逃亡第275章 交趾第84章 魚梁洲第312章 心意第507章 占卜第364章 使者第183章 吏治第190章 三窟第52章 歸家第403章 破城第180章 回鄉第361章 巨樓第83章 預言第175章 授田第324章 膝席第32章 求字第156章 邀請第426章 拔箭第503章 餓虎第7章 劍術書法第518章 海昏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5章 救命恩人第278章 射中第398章 攻城(2)第232章 負傷第379章 屈服第362章 臨衝第461章 守節第49章 醫聖第233章 圊溷第385章 夷陵第84章 魚梁洲第15章 救命恩人第319章 還禮第200章 兵臨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476章 冬至第251章 入主第96章 建安第196章 招攬第396章 怒吼第242章 三爵第450章 官學第389章 戰死第55章 鄧瑗第470章 策論第101章 招撫第42章 點評第460章 趙戩第328章 許都第33章 示衆第224章 潰敗第380章 津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