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歸來

第298章 歸來

從酃縣突圍而出後,蔡瑁帶着僅存的二三十艘船艦一路倉皇逃至衡山鄉,與蒯祺會合,衡山鄉距離酃縣過近,蔡瑁不敢多做停留,第二天一早便火急火燎離開。

隨後經過數日馬不停蹄的奔波,蔡瑁一行人終於逃回了臨湘境內。

臨湘位於酃縣下游,同樣也遭到了洪水的波及,百姓忍不住叫苦不迭,臨湘才結束兵禍不久,如今又遭遇洪水爲患,似乎世間的倒黴事都讓他們碰上了。

哀嘆不幸無濟於事,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儘快搶收被淹的莊稼。爲此,臨湘百姓幾乎不分老幼,全家出動,一時間,湘水兩岸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蔡瑁船隊的出現,立時引起了臨湘百姓的注意,那傷痕累累的船身,形容落魄的士卒,讓臨湘百姓隱約有一種熟悉感,翻開記憶,這不正是去年荊州水軍大敗而歸時的模樣麼,莫非這次荊州軍再次敗於劉景之手?

此時任憑臨湘百姓打破腦袋,也不會想到荊州軍已然全軍覆沒,至多以爲荊州水軍小敗或受挫,不免有些幸災樂禍心理。

劉表當初派兵南下,爲收荊南百姓之心,曾一再叮囑蒯越、蔡瑁等大將,需嚴肅部伍,不得隨意侵害荊南百姓。蒯越、蔡瑁等人都盡力約束麾下士卒,但要完全杜絕,根本不現實。

況且,自古以來,舉兵征討敵國,莫不因糧於敵,以戰養戰,荊州軍自然也不例外。

面對荊州軍的巧取豪奪,臨湘百姓可謂是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只能默默承受,所以但凡荊州軍倒黴,都是他們樂於見到的。

船隊緩緩駛入北津營塢,蔡瑁甫一上岸便馬上派人入臨湘,邀請長沙太守韓玄前來商談。

韓玄是南陽郡人,之前擔任荊州刺史部從事,今年初,荊州軍攻陷臨湘後,劉表立即任命韓玄爲長沙太守,接管臨湘。

韓玄得知消息,隱隱有些不安,蔡瑁爲何突然返回臨湘?要知道,他可是荊州水軍的統帥,根本不能輕易離開前線戰場。

韓玄憂心忡忡的趕到北津官署,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對的。

當蔡瑁親口說出荊州軍先爲洪水所侵,後爲劉景軍所攻,幾乎盡沒,韓玄直愣愣看着蔡瑁,只覺一股寒氣從尾椎直衝後腦。

他入主臨湘才四個多月,太守之位還未坐熱,就要失去了?

也不怪韓玄內心如此悲觀,當下臨湘表面還算穩定,然而這與他本人關係不大,只是因爲目前荊州軍佔有絕對優勢,長沙豪傑智士,不得不暫時蟄伏。

比如故長沙功曹桓階,韓玄素知其大名,上任後多方探訪,想要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可惜找了幾個月,連個人影都沒見到。桓階顯然是在故意躲着他。

如果荊州軍的優勢能夠一直保持下去,韓玄的太守之位自是穩如泰山。可現在荊州軍近乎全滅,消息一旦傳開,那些一直躲在暗處覬覦的荊州豪傑智士,必定會蠢蠢欲動,攪風攪雨。

日後的臨湘就像是一座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火山,韓玄坐在上面,絕對會死無葬身之地。

見韓玄一臉驚懼,蒯祺聲音嘶啞地道:“韓長沙,我軍之敗,乃是敗於天災,非戰攻之失。眼下局勢雖然於我們不利,但遠沒到危急存亡的地步。”

蒯祺本是一名姿容出衆,氣質儒雅的青年士子,由於長途奔波,加上憂心叔父蒯越,現在整個人變得憔悴不堪,風度大減。

見韓玄稍稍鎮定下來,蒯祺問道:“韓長沙,不知現在臨湘城中有多少可用之兵?”

韓玄回答道:“兩個營,兩千人。”

蒯祺微微點頭道:“我和蔡軍師麾下,尚有三千能戰之士,以我們手中兵力,守住臨湘不難。劉仲達此戰雖勝,可其水步軍不過萬餘人,能夠用於攻打臨湘的兵力只會更少。我們只要堅守旬月,援軍必至,屆時我等內外夾擊,定可擊敗劉仲達。”

韓玄面露苦笑,事情哪有蒯祺說的那麼簡單,劉景在臨湘聲望之高,絲毫不遜於張羨,其若挾大勝而來,怕是隻要一露面,臨湘城內就要烽火四起了。內憂外患下,別說堅守旬月,能守住十天八天都算他們福大命大。

韓玄內心不看好蒯祺的計劃,認爲這是一條註定失敗的路,可沒辦法,他乃長沙太守,有守土之責,只能硬着頭皮走下去。

哪怕蔡瑁、蒯祺都跑了,他也不能退縮半步,不然就算活下來,也會前途盡毀,備受責難,對韓玄來說,這遠比死亡可怕。

韓玄很快和蒯祺就守衛臨湘達成一致,而蔡瑁則顯得有些沉默寡言,他除了在韓玄到來時,向其解釋荊州軍覆沒的經過,其餘時間幾乎少有開口。

蒯祺扭頭問蔡瑁道:“蔡軍師,你是否和我一同入臨湘?”

蔡瑁想也不想搖頭道:“我若離開,水軍就沒人統領了。”

這當然是他的藉口,而今荊州水軍一共也就二三十條船艦,哪用得着他親自統領,其族弟蔡和、蔡勳等人皆可勝任。

說到底,還是蔡瑁不願進入臨湘,他認爲一旦入城,自己便如同魚游釜中,生死操於他人之手。而留在北津營塢,見勢不妙,則隨時可以乘船出逃。

蒯祺、韓玄都看出了蔡瑁的小心思,但後者也算有正當理由,二人也不好對他多加指責。接着三人又商量許久,最後蒯祺率領部衆,跟隨韓玄返回臨湘。

蔡瑁、蒯祺是日中時回到臨湘,而當日傍晚,臨湘以南湘水之上,忽然出現數以百計的戰艦,帆檣成林,蔽江而來。

忙於田事,尚未歸家的臨湘百姓不禁好奇張望,開始還以爲這是荊州軍的艦隊,直到有人認出那高大若山的戰艦上,懸掛着的旗幟乃是“零陵太守劉”。

“零陵太守……劉……”

“劉君就是零陵太守啊……”

當臨湘百姓認出眼前這支規模龐大的艦隊乃是劉景的水軍後,造成的轟動可想而知。

(本章完)

第117章 清茶第280章 投靠第21章 未婚妻第291章 召見第41章 吟詩第379章 屈服第67章 掌權第138章 徵辟第462章 郊迎第418章 預備第73章 送別第317章 祭祖第500章 敗慈第72章 偷長第31章 蔡升第71章 洗手第180章 回鄉第521章 傾出第59章 嚴肅第164章 動手第141章 酃縣第34章 志向第473章 迴歸第394章 夜襲第316章 禁酒第208章 斬殺第517章 古樟第396章 怒吼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333章第237章 監九縣第395章 悲涼第395章 悲涼第222章第167章 收穫第164章 動手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515章 不忠第270章 醫所第480章 買馬第303章 復仇第125章 新野第48章 取字第410章 中箭第300章 召集第240章 說和第66章 徙邊第286章 軍令第244章 生子第65章 後續第51章 區雄第336章 區景第413章 潘濬第526章 薄行第150章 開戰第6章 葛生第252章 週歲第296章 捷報第486章 主力第341章 衝鋒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514章 後事第163章 解土第236章 看清第424章 入陣第324章 膝席第468章 射策(下)第111章 歸來第128章 甘寧第440章 匕見第407章 烽火第384章 招攬第374章 圍攻第367章 跛馬第153章 龔氏第224章 潰敗第510章 計成第6章 葛生第494章 戰臨第120章 茂才第416章 暢談第51章 區雄第531章 放歸第380章 津鄉第170章 斬首第46章 馬周第450章 官學第465章 出使第162章 免役第224章 潰敗第525章 劉曄第353章第345章 騎兵第348章 南下第528章 惡氣第62章 拔刃第301章 城破第37章 邀請第491章 徐宗第286章 軍令
第117章 清茶第280章 投靠第21章 未婚妻第291章 召見第41章 吟詩第379章 屈服第67章 掌權第138章 徵辟第462章 郊迎第418章 預備第73章 送別第317章 祭祖第500章 敗慈第72章 偷長第31章 蔡升第71章 洗手第180章 回鄉第521章 傾出第59章 嚴肅第164章 動手第141章 酃縣第34章 志向第473章 迴歸第394章 夜襲第316章 禁酒第208章 斬殺第517章 古樟第396章 怒吼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333章第237章 監九縣第395章 悲涼第395章 悲涼第222章第167章 收穫第164章 動手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515章 不忠第270章 醫所第480章 買馬第303章 復仇第125章 新野第48章 取字第410章 中箭第300章 召集第240章 說和第66章 徙邊第286章 軍令第244章 生子第65章 後續第51章 區雄第336章 區景第413章 潘濬第526章 薄行第150章 開戰第6章 葛生第252章 週歲第296章 捷報第486章 主力第341章 衝鋒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514章 後事第163章 解土第236章 看清第424章 入陣第324章 膝席第468章 射策(下)第111章 歸來第128章 甘寧第440章 匕見第407章 烽火第384章 招攬第374章 圍攻第367章 跛馬第153章 龔氏第224章 潰敗第510章 計成第6章 葛生第494章 戰臨第120章 茂才第416章 暢談第51章 區雄第531章 放歸第380章 津鄉第170章 斬首第46章 馬周第450章 官學第465章 出使第162章 免役第224章 潰敗第525章 劉曄第353章第345章 騎兵第348章 南下第528章 惡氣第62章 拔刃第301章 城破第37章 邀請第491章 徐宗第286章 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