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桓階

第19章 桓階

劉景將成績比作死人,終於令劉蟠稍稍消氣,頷首道:“仲達言之有理,我們不說他。

仲達,你‘躬耕養客’固然是仁義之舉,但終歸不是長久之策。爲兄聽聞你‘身在阡陌,不忘讀書’,既然有向學之心,不若我讓家奴替你耕種,你繼續去襄陽遊學如何?”

長沙屬於閉塞之地,劉景這樣的少年才俊,一直留在長沙未免有些太過可惜,他應該有更加遠大的發展。

劉景搖了搖頭道:“多謝從兄好意,然而家中上有老母寡嫂,下有弟妹侄兒,一門婦孺,叫我如何能夠安心離開。”

劉蟠想想也對,當初他棄官回長沙,很大原因是父親年老多病,總有些事,比個人前程更加重要。

“那你日後有何打算?”

“弟有意效仿家兄,欲事郡縣。”

劉蟠撫掌而笑道:“此事容易,郡府門下、諸曹,仲達想去哪裡?”也只有像他這樣的郡中大吏,纔敢如此放言。

劉景心中早有決定,徐徐說道:“我想去市中爲吏。”

這個答案委實出乎劉蟠的意料,立刻出言反對道:“萬萬不可!市井是小人聚集、爭利的地方,君子應當遠離那裡。

以我之見,你應該去門下擔任書佐,平日多有接觸府君的機會,以你的才能,不出幾年,就能擔任主記、主薄,這難道不比去市井與販夫走卒爲伍強出千百倍?”

劉景心道就算做到主記、主簿,又有何用?他絕不會將自己綁上張羨這艘註定沉沒的舟船。

出言反駁道:“第五伯魚未嘗認爲市井是君子應當遠離的地方。”

第五伯魚即第五倫,本朝名臣,曾任鑄錢掾,兼領長安市,任上多行善政,而使百姓心悅誠服,後來官至司空,由於爲官以貞潔著稱,當時人們把他比作前漢的貢禹。

“既然你心意已決,那就算了。”被劉景駁了意見,劉蟠面露不悅之色。

劉景俯首再拜,卻不改初衷,市井可能不被劉蟠放在眼裡,然而在他看來,市井不僅是四方人才畢集之地,亦是四方錢財匯聚之所,他已經打定主意依靠市井積蓄力量。

……

有劉蟠這個郡中僅次於功曹桓階的大吏爲劉景搭橋鋪路,他什麼也不用做,只需在家中等待消息即可。雖然馬上就要出仕郡府,但他並未產生懈怠,依舊每天堅持下地勞作。

同時,他“質書救鄰”之舉終於傳揚開來。

這一次由於有劉蟠、劉宗同時在背後推波助瀾,他的名聲不再僅僅侷限於鄉里九族,一時間整個長沙上至官吏士庶,下至販夫走卒,莫不傳頌“劉仲達”之名,有人誇他才高、有人贊他德厚,極盡讚美之詞。

而上一個引起長沙全郡上下討論的人,還是功曹桓階。

桓階少時才華過人,二十出頭就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郡功曹,當年長沙太守孫堅非常看重他,舉薦他爲孝廉,桓階在當了一段時間的郎官後留在京師,成爲政治中樞尚書檯的一名尚書郎。

沒過幾年,桓階之父桓勝因病去世,桓階依禮辭官回家守孝三年,當時正趕上孫堅攻打劉表意外身亡。

漢代選拔官吏主要以察舉、徵辟爲主,由此形成了牢固的人身依附關係,比君臣關係還要牢靠,因此人們鼓勵門生故吏們行忠義之舉。

桓階不僅曾在孫堅手下任事,更被舉爲孝廉從而進入官途,孫堅對他可謂有知遇之恩,桓階自然無法視而不見。他不惜甘冒風險,隻身前往襄陽拜見劉表,請求爲故主孫堅收屍治喪,劉表被他的忠義所感動,讓他將孫堅屍首帶回安葬。

此義舉,令桓階一躍成爲天下交口稱讚的忠義之士。

劉景之所以知道自己揚名郡中,是因爲連日來屢有外鄉人到田邊拜訪他,更有人直接下拜,想要入他門牆,令他哭笑不得。

訪客中當然少不了杜襲,他是來訪最爲頻繁的人,屢屢一大早乘車而來,兩人常常坐於樹下,天南海北,無話不談。劉景下地務農,他也不覺寂寞,取出自備美酒佳餚,自飲自酌,好不悠閒快活。

劉蟠在家休沐了五日,第六日午後,令劉景脫下短衣,換上袍服,隨他前往郡城臨湘,參加功曹桓階三弟桓纂的婚禮。

劉蟠身爲五官掾,安插族弟入郡府可以說十分容易,但總領郡朝人事的終究是功曹桓階,正好藉此機會,帶劉景和他提前見一面,以示尊重。

桓家在郡城臨湘西北全裡,緊鄰賈誼祠。

賈誼是前漢文帝時期的名士,曾任長沙王太傅,可惜年僅三十三歲就去世了,長沙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爲他立祠,數百年來香火不絕。

全裡乃是長沙桓氏一族的居地,屋宇櫛比,門巷修直,遠不是尋常里巷能比,今日桓階三弟桓纂大婚,此刻停於道旁的車輛數以百計,奴僕往來,牛哞馬嘶,極爲喧鬧。

劉蟠的到來立刻引起了桓家監奴的注意,其快步上前,執禮甚恭,而後引着劉蟠、劉景去見桓階。

桓階年不滿三旬,頭戴黑色介幘進賢冠,褒衣大袑,面頰多髯,弘雅而有氣度,此刻他正在院中與賓客漫談,望見劉蟠、劉景走來,大笑說道:“元龍,你在家中躲了這麼久,終於肯出來了。”

繼而上下端詳劉景一番,說道:“你就是日間盛傳的劉仲達吧。”

劉景肅容揖道:“在下劉景,拜見桓君。”

桓階是繼杜襲之後,他接觸到的第二位三國曆史名人。

巧的是,兩人都是魏臣。

只能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士人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即便長沙地處長江以南,幾乎稱得上與世隔絕,可依然沒辦法阻攔士人對朝廷正朔的嚮往之心。

桓階長嘆一聲道:“唉!看到你,就不免想到伯明,至今每每想起,我都會感到萬分心痛,像伯明這樣擁有傑出才能的人,尚未做出一番成就,被世人熟知,就默默無聞的死去了,蒼天何其不公啊!”

“逝者已矣,伯明也算後繼有人了。”劉蟠趁機說道:“仲達有意入仕郡府,以他的才能和德行,足以勝任佐吏,伯緒以爲如何?”

“這是好事。”桓階輕輕頷首,對劉景道:“不若你先到我的功曹當個書佐,就如你的兄長從前一樣。”

劉景婉拒道:“多謝桓君好意,不過在下想去市中任職。”

桓階和劉蟠的反應如出一轍,一臉不解,市井有什麼好的,爲何要去那裡受罪?

“此事容後再談。”

桓階身邊之人皆是長沙大吏、名流,其中有一人年過四旬,身材高大,面貌威嚴,通過旁聽,劉景得知他是長沙中部督郵李永。

督郵是一郡之內僅次於功曹、五官掾、主薄的大吏,凡傳達教令、督察屬吏、案驗刑獄、檢核非法等,無所不管,權力極大。一般大郡置多人,如長沙,有五部督郵,東西南北中,各掌方面之任,中部督郵主管長沙郡城,權位最重。

“小子,你就是閭里盛傳‘質書救鄰’的劉仲達?”李永見劉景目光瞥向他,喝問道:“賄賂賊曹,可知王法?”

周圍瞬間安靜下來,衆人皆望向劉景。

“民人蒙冤,督郵有責。”劉景顯得不慌不忙,從容施禮回道。督郵有監察百吏、審覈不法之責,是以劉景反將一軍,直擊要害。

李永眼睛瞪得老大,張了張嘴,卻是什麼也說不出來。

劉蟠強忍笑意道:“仲達,不得無禮。”

桓階率先笑出聲,旋爾衆人皆笑。

心中無不想道:“李永爲人強悍,身兼要職,身後又有太守張羨做靠山,在長沙向來都是橫着走,誰見了他不是戰戰兢兢,沒想到今日卻在一個少年手裡吃癟。”

wωw☢ Tтká n☢ C〇

李永自己也不禁失笑搖頭,對衆人道:“此子自負,非我所能御也。”

(本章完)

第215章 南下第432章 獻計 (2)第362章 臨衝第68章 俠客行第273章 攻城(上)第14章 市井第159章 退讓第428章 突圍第417章 柤中第363章 攬才第167章 收穫第417章 柤中第436章 託孤第529章 詔書第406章 打擊第190章 三窟第163章 解土第57章 示好第90章 朝會第522章 變故第322章 馬鞍第301章 城破第224章 潰敗第21章 未婚妻第529章 詔書第141章 酃縣第215章 南下第153章 龔氏第232章 負傷第534章 歸心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9章 嚴肅第540章 國士第474章 柤中第166章 崩潰第35章 馬周第138章 徵辟第327章 西鄂第39章 自負第129章 雙戟第200章 兵臨第249章 聞訊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85章 囚徒第286章 軍令第358章 戰略第541章 有望第388章 突破第88章 臘月第249章 聞訊第221章 矢石第280章 投靠第51章 區雄第127章 襦鎧第264章 突襲第426章 拔箭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12章 刺史第205章 失望第458章 斬羽第378章 策反第534章 歸心第155章 拜訪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03章 營壘第322章 馬鞍第171章 結束第397章 攻城(1)第467章 射策(中)第184章 七夕第460章 趙戩第133章 鄧芝第96章 建安第277章 急報第279章 連雨第245章 巡視第477章 要求第216章 取名第531章 放歸第480章 買馬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439章 文聘第179章 到來第178章 來接第244章 生子第510章 計成第453章 攔路第174章 滅族第401章 城塌第231章 勸降第75章 百石第106章 調離第312章 心意第312章 心意第505章 周鳳第439章 文聘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01章 招撫第525章 劉曄第401章 城塌
第215章 南下第432章 獻計 (2)第362章 臨衝第68章 俠客行第273章 攻城(上)第14章 市井第159章 退讓第428章 突圍第417章 柤中第363章 攬才第167章 收穫第417章 柤中第436章 託孤第529章 詔書第406章 打擊第190章 三窟第163章 解土第57章 示好第90章 朝會第522章 變故第322章 馬鞍第301章 城破第224章 潰敗第21章 未婚妻第529章 詔書第141章 酃縣第215章 南下第153章 龔氏第232章 負傷第534章 歸心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9章 嚴肅第540章 國士第474章 柤中第166章 崩潰第35章 馬周第138章 徵辟第327章 西鄂第39章 自負第129章 雙戟第200章 兵臨第249章 聞訊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85章 囚徒第286章 軍令第358章 戰略第541章 有望第388章 突破第88章 臘月第249章 聞訊第221章 矢石第280章 投靠第51章 區雄第127章 襦鎧第264章 突襲第426章 拔箭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12章 刺史第205章 失望第458章 斬羽第378章 策反第534章 歸心第155章 拜訪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03章 營壘第322章 馬鞍第171章 結束第397章 攻城(1)第467章 射策(中)第184章 七夕第460章 趙戩第133章 鄧芝第96章 建安第277章 急報第279章 連雨第245章 巡視第477章 要求第216章 取名第531章 放歸第480章 買馬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439章 文聘第179章 到來第178章 來接第244章 生子第510章 計成第453章 攔路第174章 滅族第401章 城塌第231章 勸降第75章 百石第106章 調離第312章 心意第312章 心意第505章 周鳳第439章 文聘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01章 招撫第525章 劉曄第401章 城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