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勸降

第438章 勸降

自打宜城敗訊傳回,襄陽便一日數驚,軍民大量外逃,留於城中者亦是終日惶惶不安。而隨着劉景水軍的到來,襄陽士民的恐慌情緒也隨之達到了頂峰。

這個時候如果再爆出劉表去世的噩耗,襄陽必定大亂,是以劉琮與荊州衆文武私下商議後,決定隱瞞劉表死訊,秘不發喪。

然而世上豈有不透風的牆,尤其當下這種環境,更難守住秘密。劉表死後不久,消息就泄露了出去,於城中流傳開來,就連城外的劉宗也收到了消息。

劉宗率領水軍於午後進抵襄陽,一面派兵船封鎖漢沔江面,一面於襄陽以南、峴山以東,沔水北岸設立軍營。

不過劉宗本人並未進駐北岸軍營,而是選擇駐軍於蔡洲。

蔡洲位於沔水之中,乃是一座沙洲,因襄陽蔡氏一族世代生活於此洲,故以“蔡”爲名。

蔡洲堪稱沔水有數大洲,其上屋宇數百間,其中尤以蔡瑁的宅邸最爲奢華,連四牆都是以青石結角,家中婢妾多達百餘人。

蔡氏一族追隨族長蔡瑁,與劉景軍鏖戰經年,青年一代幾乎半數戰死疆場,雙方可謂仇深似海,縱然蔡勳歸附劉景,亦不足以消除仇怨。

聽聞劉景軍將至,蔡氏族人或避入襄陽、或逃進峴山,留守蔡洲者僅十之二三。

劉宗作爲劉景水軍統帥,蔡氏族人多死於其手,按照他的本性,必然要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不過因蔡勳有獻江陵之功,劉景已承諾對蔡氏既往不咎,劉宗自然不好再對蔡氏痛下殺手。

況且蔡氏能逃的都逃走了,留下之人多是行動不便的老弱,劉宗自詡英雄,不屑屠戮老弱。

劉宗登陸蔡洲後對蔡氏族人好言安撫一番,而後在蔡勳的引領下入住蔡瑁宅邸。沒過多久,便有襄陽士民乘船前來拜見。

沔中諸洲,幾乎都是襄陽著姓的私產,如蔡洲北面的魚梁洲,就生活着襄陽龐氏一族,而襄陽楊氏、習氏等姓,則居住在蔡洲之西的洄湖、高陽池一帶。

劉景軍進駐蔡洲,虎視襄陽,周邊的襄陽大姓安能置身事外?

事實上習氏的習珍、蔡氏的蔡勳、龐氏的龐統等人已先後投入劉景麾下,雙方此前早有書信往來,襄陽諸姓聞訊,第一時間派遣子弟至蔡洲,奉迎義師。

隨着襄陽士民的爭相來投,襄陽對劉宗已再無秘密可言,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劉表的死訊。

當時劉宗正於蔡瑁宅邸內設宴,與襄陽士民歡飲,忽聞劉表病死,劉宗內心欣喜若狂,不過面上卻是嘆息不已,當即放下酒杯,起身離席,以示哀悼。

劉宗除了是荊南水軍統帥,還兼任武陵太守一職,劉表這個荊州牧正是他名義上的頂頭上司,而今劉表身故,劉宗身爲下屬,不管心裡作何感想,表面上必須要給予尊重。

宴上衆人,不管是荊南文武,抑或襄陽士民,皆起身哀悼,甚至有些襄陽人默默垂淚。

劉表或許稱不上亂世英主,但他入主荊州十餘載,內平宗賊,外御強敵,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使沔南之地成爲亂世少有的安寧之所,襄陽人多受其惠。

劉宗見狀,內心大感慶幸,來投之人,都對劉表感恩至此,更勿論襄陽城中之人,若劉表不死,想要攻下襄陽,實非易事。

現在好了,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乃庸闇之輩,無論威望,還是能力,都遜劉表十萬八千里,襄陽再無金湯之固,破之何難?

“中郎,牧伯薨,我等當罷宴以悼……”峨冠博帶,風度自然的龐統出列對劉宗言道。

龐統不久前甫一投入劉景麾下,便獻計破宜城,滅敵軍,立下大功,可他並未因此而有所自滿,其後又主動請纓,加入劉宗的先頭部隊,欲再建新功。

見龐統對自己使眼色,劉宗心領神會,從其所言,終止宴會,而後喚龐統入後舍密議。

龐統與劉宗合榻促席,侃侃談道:“中郎當知,我出身襄陽著姓,又薄有名望,往日與劉琮多有交集,以統觀之,劉琮此人器非英傑,才非人雄,碌碌之徒耳,莫說其父劉表,便是與其兄劉琦相比,亦有所不及。”

劉宗輕輕頷首,頗以爲然。

龐統又道:“如今劉表身亡,襄陽上下必定人心惶惶,士氣渙散,劉琮既無凝聚人心之能,又非臨難不屈之人,若遣使入城勸降,當有五六分把握。統不才,願入襄陽,勸劉琮出降。”

劉宗聞言不覺揚起眉,劉景給他的任務是率水軍封鎖漢沔江面,斷絕襄陽交通,如果能在劉景大軍到來前逼降劉琮,絕對是一件足以冠絕諸將的大功。

劉宗道:“士元既然認爲勸降有五六分把握,試試倒也無妨,不過士元不必親身犯險。劉表雖是病亡,但劉琮未必不會怪罪於我等。士元才智兼人,有王佐之器,仲達視爲股肱,若有個萬一,我如何向仲達交代?”

劉宗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誰也不敢保證劉琮不會發瘋,抵死不降,屆時入城勸降的使者就危險了,十有八九會被劉琮殺之祭旗,以向內外展示決心。

當然,以龐統的名望,劉琮未必敢殺他,但想來也不會輕易放他回來。

劉景對龐統的重視程度,劉宗最清楚不過,出兵之前劉景拉着他的手反覆叮囑,不要讓龐統涉險,因此就算只有萬一的可能,他也不想讓龐統冒這個險。

龐統笑道:“中郎多慮了,古語云:‘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況且我此番入襄陽,名義上是爲弔喪劉牧,劉琮身爲人子,絕不敢動我分毫,襄陽看似兇險萬分,實則安全無憂。”

龐統有自信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哪怕說服不了劉琮,也能全身而退。如果成功,便是天大的功勞,他豈肯讓給他人。

劉宗面有躊躇,龐統出身、名望、智略、口才無一不佳,他心裡也認爲龐統是最佳人選,唯一的顧慮便是對方的安危。

最後龐統一再堅持,劉宗終究還是被其說服。

(本章完)

第339章 出戰第168章 募兵第188章 三年第435章 裴司第314章 賢妻第63章 突襲第372章 召見第29章 承諾第425章 中箭第103章 營壘第542章 出兵第268章 填塹第167章 收穫第284章 澤國第163章 解土第27章 皓月第374章 圍攻第535章 人望第206章 逃亡第204章 曲轅第251章 入主第185章 許願第435章 裴司第148章 警鼓第281章 面見第465章 出使第525章 劉曄第384章 招攬第92章 先賢第334章 洗兵第218章 樓船第18章 劉蟠第490章 盡出第247章 病逝第247章 病逝第325章 泉陵第464章 上書第322章 馬鞍第242章 三爵第29章 承諾第205章 失望第16章 決定第4章 賴慈第519章 抵達第305章 內附第149章 要求第267章 比箭第85章 囚徒第450章 官學第459章 焚橋第516章 夜取第110章 主簿第493章 猝遇第67章 掌權第55章 鄧瑗第28章 暢談第382章 西進第64章 擒獲第530章 仁義第455章 投降第518章 海昏第230章 敗走第266章 兵臨第312章 心意第75章 百石第118章 劉表第5章 虎頭第294章 輕鬆第70章 攤牌第143章 縣丞第499章 縊殺第228章 斬首第460章 趙戩第52章 歸家第49章 醫聖第257章 爭執第435章 裴司第208章 斬殺第465章 出使第504章 進兵第471章 官爵第78章 曬書第484章 丹陽第421章 三英第13章 張羨第37章 邀請第543章 刺孫第294章 輕鬆第200章 兵臨第299章 兵臨第356章 請婚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3章 後母第394章 夜襲第508章 南昌第110章 主簿第60章 跋扈第111章 歸來第467章 射策(中)
第339章 出戰第168章 募兵第188章 三年第435章 裴司第314章 賢妻第63章 突襲第372章 召見第29章 承諾第425章 中箭第103章 營壘第542章 出兵第268章 填塹第167章 收穫第284章 澤國第163章 解土第27章 皓月第374章 圍攻第535章 人望第206章 逃亡第204章 曲轅第251章 入主第185章 許願第435章 裴司第148章 警鼓第281章 面見第465章 出使第525章 劉曄第384章 招攬第92章 先賢第334章 洗兵第218章 樓船第18章 劉蟠第490章 盡出第247章 病逝第247章 病逝第325章 泉陵第464章 上書第322章 馬鞍第242章 三爵第29章 承諾第205章 失望第16章 決定第4章 賴慈第519章 抵達第305章 內附第149章 要求第267章 比箭第85章 囚徒第450章 官學第459章 焚橋第516章 夜取第110章 主簿第493章 猝遇第67章 掌權第55章 鄧瑗第28章 暢談第382章 西進第64章 擒獲第530章 仁義第455章 投降第518章 海昏第230章 敗走第266章 兵臨第312章 心意第75章 百石第118章 劉表第5章 虎頭第294章 輕鬆第70章 攤牌第143章 縣丞第499章 縊殺第228章 斬首第460章 趙戩第52章 歸家第49章 醫聖第257章 爭執第435章 裴司第208章 斬殺第465章 出使第504章 進兵第471章 官爵第78章 曬書第484章 丹陽第421章 三英第13章 張羨第37章 邀請第543章 刺孫第294章 輕鬆第200章 兵臨第299章 兵臨第356章 請婚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3章 後母第394章 夜襲第508章 南昌第110章 主簿第60章 跋扈第111章 歸來第467章 射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