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

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

劉景船隊張開蓬帆,駛離北津,溯流南下,經過大半天的航行,於午後時分抵達小武陵鄉。

此地是他一早就定好的船隊夜宿之所,選這裡的原因很簡單,蔡升的別部就駐紮在此鄉。

安排劉祝、王彊二人留守船隊,劉景帶着劉亮、於徵、嚴肅前向別部營地。

其實對於帶不帶嚴肅,他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帶上。

劉修正像往常一樣巡視營地,其頭戴鐵兜鍪、身披兩當鎧,右袖充以木橛,神情肅穆,凜然有威,周圍士卒個個噤若寒蟬。見劉景突然到來,劉修心裡頗感驚訝,立刻迎之於軍門外。

“仲達,你怎麼來了?”劉修問道。劉景畢竟是張羨身邊的近臣,爲了避免受到張羨的猜忌,軍營建成後,劉景來此的次數屈指可數。

見劉景與營將互稱從兄弟,站在後方的嚴肅不禁若有所思。

劉景說道:“我被府君舉爲孝廉、守酃縣長,南下途中正好路過於此,便順道過來看看。”

劉修聽得一怔,接着嘆道:“仲達不滿弱冠,便爲‘墨綬’,不能不令人稱歎!這要是放在古時,已是一方諸侯矣。”

墨綬即縣令長的代稱,他說這話倒不是誇張之言,古代一個子、男之國,也不過百里之地,與一縣之轄相彷彿。

劉景笑着道:“皆賴府君提攜。”

劉亮在一旁忍不住說道:“從兄有大才盛名,劉荊州前後數闢,最後更是許以舉茂才、當陽令。舍當陽令而就酃縣長,怎麼看都是從兄吃虧纔對,怎麼能說是府君的提攜呢?”

劉亮今年十六了,自追隨劉景以來,頓頓大魚大肉,身體長得很快,已有七尺高,看上去與成人無異,只是臉容稍顯稚嫩。

這一年來,他可不是光長身體,每日讀書練劍,孜孜不輟,成長極大,已非昔日統領諸童、以爲部曲的竹馬少年。

“還有這種事?”劉修一時間聽得感慨不已。

劉景不愧是被族中譽爲能夠興旺整個家族的人,竟引得劉表、張羨這兩大諸侯爭搶。

“比起當陽,我還是更願意去酃縣。”劉景又道:“我們先進營,再慢慢詳談。”

說罷就像是軍營的主人一樣,和劉修並肩而行,踩着木板越過寬闊的壕塹,進入營中。

嚴肅緊隨劉景之後,心中充滿疑惑,他知道劉景和蔡升關係匪淺,並且還知道馬周也在這座軍營之中,本以爲劉景此次前來是爲探望二人,可觀其言行舉止,哪有半分客人的模樣?

“難道……?”嚴肅心中隱隱有所猜測,只是尚不敢肯定。

劉景漫步於營中,不住左右觀望,記得第一次前來,由於建營時日尚短,雖有軍營之森嚴,但卻像是一個未完工的工地。

如今看上去就好多了,以員柵爲牆,樓觀處處,居處兵舍,井井有條,校場也經過平整,總算有了幾分軍營該有的樣子。

不管是柵牆樓櫓上的士卒,還是營中巡邏的士卒,皆統一戴兜鍪、被絳衣,腿綁行藤,身體情況和精神面貌都還不錯,經過大半年訓練,他們已經不再是烏合之衆。

現在的問題是這支隊伍極度缺乏實戰經驗,除了曾隨他北上的三百人,與江上寇盜有過交手之外,其他人根本沒有打過仗,而未曾經過鐵與血考驗的隊伍,很難稱得上是精銳。

劉景橫穿大半個軍營,始終不見蔡升、馬周的身影,扭頭問劉修道:“從兄,宏超、子謹在何處?怎麼沒看到他們。”

說到二人,劉修笑着回道:“兩人近來晝掌兵、暮讀書,從無間斷,現在這個時間,兩人必是在舍中讀書無疑。”

劉景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道:“沒想到他們竟然如此刻苦,這都是從兄你的功勞。”

劉修搖了搖頭道:“他們以前也很用心讀書,卻沒有這般刻苦,隨你去了一趟北方,回來後態度大變,每日苦讀不綴。”

劉景立時心中瞭然,這件事肯定和甘寧脫不了關係。

蔡升是多麼自信驕傲的一個人,自詡劍術長沙第一,哪想到纔出長沙就慘敗在甘寧之手,而且甘寧還不是一個單純的武夫,他“頗讀諸子”,文化水平很高。

蔡升可以說各個方面皆不如甘寧,如果這時還不知奮起直追,那隻能證明他是一個甘於平凡的人。馬周也是同樣的道理。

來到營舍前,劉景當先推門而入,便看到蔡升和馬周各據一案,埋頭讀書,二人或許是太過入神,連他到來都未察覺。

“宏超、子謹……”

直到劉景出聲,二人才後知後覺,齊齊起身道:“劉君……”

聽說劉景被任命爲酃縣長,馬周雜亂無章的雙眉一陣亂顫,喜出望外道:“劉君,你知道我是耒陽人,家鄉和酃縣相距不過二百里,我對酃縣極爲熟悉,那裡地處三郡之交,宗賊、荊蠻、寇盜遍地,劉君不宜孤身赴險。”

馬週一開口,劉景便知道他心底打的是什麼算盤,似笑非笑地問:“哦?那依你之見呢?”

馬周嘿嘿一笑道:“不若由我帶領幾百士卒,護送劉君上任?”

劉景斜睨他一眼,揭穿其意圖:“然後你趁機帶兵回鄉報仇雪恨?”

馬周大聲道:“孔子曰:‘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大丈夫自當有仇報仇,有何不妥?”

劉景失笑道:“不想子謹讀書未久,卻已懂得用聖人之言。”

“劉君……”

劉景擡手阻止馬周,說道:“誠如你之前所言,酃縣局勢複雜,危險重重,你明日率一百士卒隨我南下,等到酃縣局勢穩固了,我自然會放你返鄉復仇。”

“多謝劉君。”馬周喜道。

劉修皺起眉頭道:“酃縣乃是長沙有名的‘劇縣’,常有紛擾,不如多帶一些士卒。”

漢代之縣,有劇縣、平縣之分,所謂劇縣,就是政務繁重,不好治理的縣,平縣則反之。

劉景搖頭道:“上任之初,沒必要太過高調,一百士卒足矣。”

(本章完)

第516章 夜取第113章 啓程第371章 慰問第464章 上書第176章 親耕第545章 對策第224章 潰敗第32章 求字第541章 有望第338章 烏滸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31章 獻計第528章 惡氣第299章 兵臨第213章 女誡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189章 噩耗第311章 吐血第102章 劉修第530章 仁義第376章 出征第339章 出戰第187章 袍鎧第120章 茂才第399章 攻城(3)第124章 宴會第119章 內憂第150章 開戰第251章 入主第443章 韓暨第345章 騎兵第209章 攻城第12章 質書救鄰第339章 出戰第397章 攻城(1)第268章 填塹第186章 八月第545章 對策第140章 二年第4章 賴慈第213章 女誡第505章 周鳳第42章 點評第2章 劉亮第45章 弩第225章 勇悍第362章 臨衝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37章 茂才第277章 急報第245章 巡視第186章 八月第322章 馬鞍第285章 敗逃第534章 歸心第198章 招降第29章 承諾第40章 悲歌第446章 入城第236章 看清第78章 曬書第91章 壁畫第313章 隆中第137章 洞房第96章 建安第199章 撤離第362章 臨衝第195章 韓廣第363章 攬才第173章 南下第171章 結束第91章 壁畫第493章 猝遇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35章 軍市第247章 病逝第368章 江東第214章 定計第177章 施恩第121章 王粲第374章 圍攻第187章 袍鎧第287章 自刎第328章 許都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75章 百石第59章 嚴肅第544章 葛周第460章 趙戩第280章 投靠第439章 文聘第145章 離開第233章 圊溷第240章 說和第3章 後母第176章 親耕第98章 高利貸第433章 堅韌第480章 買馬第324章 膝席
第516章 夜取第113章 啓程第371章 慰問第464章 上書第176章 親耕第545章 對策第224章 潰敗第32章 求字第541章 有望第338章 烏滸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31章 獻計第528章 惡氣第299章 兵臨第213章 女誡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189章 噩耗第311章 吐血第102章 劉修第530章 仁義第376章 出征第339章 出戰第187章 袍鎧第120章 茂才第399章 攻城(3)第124章 宴會第119章 內憂第150章 開戰第251章 入主第443章 韓暨第345章 騎兵第209章 攻城第12章 質書救鄰第339章 出戰第397章 攻城(1)第268章 填塹第186章 八月第545章 對策第140章 二年第4章 賴慈第213章 女誡第505章 周鳳第42章 點評第2章 劉亮第45章 弩第225章 勇悍第362章 臨衝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37章 茂才第277章 急報第245章 巡視第186章 八月第322章 馬鞍第285章 敗逃第534章 歸心第198章 招降第29章 承諾第40章 悲歌第446章 入城第236章 看清第78章 曬書第91章 壁畫第313章 隆中第137章 洞房第96章 建安第199章 撤離第362章 臨衝第195章 韓廣第363章 攬才第173章 南下第171章 結束第91章 壁畫第493章 猝遇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35章 軍市第247章 病逝第368章 江東第214章 定計第177章 施恩第121章 王粲第374章 圍攻第187章 袍鎧第287章 自刎第328章 許都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75章 百石第59章 嚴肅第544章 葛周第460章 趙戩第280章 投靠第439章 文聘第145章 離開第233章 圊溷第240章 說和第3章 後母第176章 親耕第98章 高利貸第433章 堅韌第480章 買馬第324章 膝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