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快速專家

bookmark

如果說在這幾天之內,白佑彬的心態從毫無把握漸漸變得躊躇滿志,那麼他在這場戰鬥中要面對的對手,美國海軍少將金凱德則覺得前景越來越暗淡。

戰爭爆發前,金凱德上校在美國駐意大利大使館擔任海軍武官。

這一職位,讓他有足夠的機會接觸到最新的消息,以及一些非常重要的情報。說白了,海軍武官就是擁有外交赦免權的情報人員,除了與所在國海軍進行聯絡之外,還要負責爲本國海軍蒐集情報。

當時,意大利已經脫離了協約國組織,而且與同盟國越走越近。

如此一來,金凱德成爲了當時美國海軍中,少數幾個能夠通過外交渠道獲取最新戰鬥情況的高級軍官之一。

透過大明帝國送給意大利的外交信函,特別是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外交信函,金凱德對太平洋戰場上的戰鬥有着比較深刻的瞭解,同時也對戰場上出現的一些新式戰艦,以及新式戰術有着非常深刻的認識。

美國參戰之前,他還寫信給美國海軍總司令金上將,要求加強對雷達的重視。

由此可見,這個年過五十歲的海軍上校不但非常重視新技術,還非常清楚新技術對海戰的影響。

當時,金凱德提交的一份關於“大東海戰”與“薩蘭加尼和巴西蘭海戰”的報告引起了美國高層的高度重視。從很大的程度上講,正是金凱德在這份報告中提到了雷達與快速戰列艦的重要性,最終促使美國海軍訂購了第二批四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並且開始爲戰艦配備雷達。

可以說,金凱德是當時初了在太平洋艦隊裡密切關注着西太平洋上戰局變化的尼米茲等幾位將領之外,美國海軍中少數幾個認識到了快速戰列艦的重要價值的高級軍官,而且這也讓他成爲了“速度派”地代表人物。

同樣的,也正因爲在意大利蒐集到的重要情報。加上其明確的主張與觀點。美國參戰後,金凱德就收到了調令,其新職務爲大西洋艦隊第8驅逐艦艦隊指揮官,並且同時晉升爲海軍少將。

在當時地美國海軍中。能夠由上校升爲少將。已經算是了不起地成就了。

只是。隨後發生地事情。多多少少都超出了金凱德地預料範圍。

“關島海戰”中。太平洋艦隊在金梅爾地指揮下。首先打垮了大明帝國第一艦隊地第14艦隊。結果卻在以少打多地情況下。遭到對方第11艦隊地重創。從而失去了奪取西太平洋制海權地機會。

雖然最終地戰果顯示。太平洋艦隊是“關島海戰”中地勝利者。但是在戰略層面上。美國海軍卻是實實在在地失敗者。道理很簡單。太平洋艦隊地目地是奪取西太平洋地制海權。然後打敗登陸日本地大明帝國陸戰隊。從而將戰線控制在大明帝國本土防禦圈地附近。結果。在兩敗俱傷地情況下。太平洋艦隊不但沒有奪取制海權。還無法向日本投送兵力。更嚴重地是。大明帝國地第一艦隊能夠在三個月內恢復戰鬥力。而美國海軍地太平洋艦隊最快也要到半年之後才能完全恢復戰鬥力。

“關島海戰”再一次證明了金凱德地觀點。即在快速戰列艦主宰地海戰戰場上。任何一種老式戰列艦都逃脫不了被淘汰地命運。

收到戰報地時候。金凱德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局勢對美國極爲不利,三個月之後,敵人將再次具備攻打關島的實力,而美國海軍無論在總體實力,還是快速戰列艦的規模上都無法與大明帝國抗衡。另外,大明帝國的第二階段戰略動員已經全面展開,隨着美國參戰,肯定會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開始第三階段戰略動員。相反,美國的戰略動員纔剛剛開始。沒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美國地戰爭潛力根本爆發不出來。

戰場上,敵人絕不會給美國一年的戰爭準備時間。

如此一來,就只能依靠太平洋艦隊來獲得這一年的準備時間。可是,太平洋艦隊用什麼辦法爭取到這一年的時間呢?

隨後在太平洋艦隊發生的事情沒有超出金凱德的預料。

金梅爾在指揮“關島海戰”失利之後,被召回華盛頓,由尼米茲接替其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官的職務。隨即,金上將與陸軍參謀長馬歇爾達成一致意見,在太平洋地區設立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尼米茲任太平洋戰區總司令。統一指揮該戰區內的海陸兩軍,麥克阿瑟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

隨後。太平洋艦隊進行改組,在原來的基礎上,組建第一艦隊,第三艦隊,第五艦隊與第七艦隊。其中,第一艦隊負責本土西海岸到夏威夷羣島地海上航運安全;第三艦隊常駐西南太平洋戰區,由戈姆利中將任艦隊司令官;第五艦隊常駐珍珠港,由尼米茲兼任艦隊司令官;第七艦隊部署在阿留申羣島,負責北太平洋地航運安全,由西奧博爾德海軍中將任艦隊司令官。

顯然,在這四支艦隊中,第三艦隊與第五艦隊是絕對的主力。

也就在這個時候,剛剛回到華盛頓地金凱德收到了新的命令,他被任命爲第41艦隊司令官,並且立即前往報道。

當時,美國海軍對大西洋艦隊也進行了改組。第二艦隊負責本土東海岸地區,以及墨西哥灣的安全;第四艦隊負責加勒比海與南大西洋上的作戰行動;第六艦隊則在非洲西部海岸,歐洲海域與地中海活動;第八艦隊部署在北大西洋,負責協助英國海軍對付德國艦隊,並且保護北大西洋的海上航線。

因此,第41艦隊是南大西洋上的艦隊。

當然,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到了諾福克之後,金凱德才知道,第41艦隊是當時美國海軍最強大的艦隊,其主力就是兩艘剛剛完成了基礎訓練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而且,該艦隊將被立即派往太平洋戰場。

隨後的事情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

離開諾福克之後,第41艦隊直奔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之後,其番號暫時變爲第11艦隊。

按照金凱德最初收到的命令,第11艦隊將首先前往珍珠港。

只是,在他率領艦隊進入太平洋之後,就收到了尼米茲上將發來的電報,讓他立即率領艦隊,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西南太平洋戰區,並且聽從戈姆利將軍的指揮。

此時,尼米茲已經根據種種跡象判斷出,大明帝國海軍很有可能暫時擱置攻打關島的作戰行動,首先向西南太平洋用兵,等到其艦隊實力恢復之後,再出兵關島,從而在兩條展現上向美國海軍施加壓力。

以當時的情況,尼米茲根本不敢低估帝國海軍與帝國海軍陸戰隊的實力。

在兩個方向上同時發動兩場登陸戰役的難度並不小,可是帝國海軍在此之前已經在日本本土進行了嘗試。另外,帝國的戰爭動員已經全面展開,海軍實力在一年內激增近百分之五十,陸戰隊的擴軍速度更是快得驚人。

相反,美國與美國海軍卻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如果在兩條戰線上與帝國海軍作戰,美國海軍將難以支撐。

在此情況下,尼米茲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金凱德率領的第31艦隊的身上(非常巧合,交手的兩支艦隊在各自海軍中的編號都是

如果能夠在西南太平洋上幹掉對手的兩艘戰列艦,並且儘量保證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不受到嚴重損傷,那麼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太平洋艦隊至少還有兩艘戰列艦可以調動,從而避免在戰略上完全陷入被動。

最重要的是,只要能夠打掉對方的那兩艘戰列艦,不但能夠使美國海軍暫時獲得西南太平洋上的制海權,還能遏制住帝國海軍向南邁進的步伐,同時確保在未來半年之內,美國海軍不會陷入兩線作戰的艱難處境。

可以說,尼米茲對戰略態勢的把握非常準確。關鍵就是,金凱德能否在西南太平洋上取得一次至關重要的勝利。

金凱德當時並不知道,正是尼米茲的推薦,才讓他成爲了主力艦艦隊司令官,並且晉升爲海軍少將。

當時,美國海軍中的大部分將領仍然不相信快速戰列艦能夠在海戰中發揮決定作用。

說白了,在很多美國海軍將領的眼中,快速戰列艦就是加強版的戰列巡洋艦,而美國又是唯一沒有發展戰列巡洋艦的國家(上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曾經計劃建造戰列巡洋艦,後來隨着《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生效,美國海軍正在建造的幾艘戰列巡洋艦全部被銷燬)。另外,美國海軍的戰列艦一直不太重視速度。

這些都反映出了美國海軍中一些高級將領對快速戰列艦的偏見。

當時,尼米茲需要一個重視快速戰列艦,而且懂得快速戰列艦戰術使用方法的將領。毫無疑問,那個在羅馬擔任海軍武官的上校就是最理想的人選。

只不過,尼米茲的器重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讓金凱德獲得真正的“實惠”。

第1章 繼續努力第18章 突然襲擊第28章 驅逐殺手第5章 戰爭預言第33章 糧食危機第28章 最後機會第10章 大難不死第28章 短兵相接第24章 戰略佈局第17章 狼入羊羣第16章 重量對手第39章 苟延殘喘第1章 四兩千斤第22章 東南之爭第43章 戰後重建第39章 情勢不明第41章 頭陣落敗第48章 速度紀錄第51章 指揮換人第19章 重新佈局第15章 悔之晚矣第6章 事故調查第12章 終有收穫第31章 搶先開火第56章 螞蟻噬象第39章 得意忘形第1章 未雨綢繆第26章 各就各位第18章 戰役打響第44章 後悔晚矣第25章 最後起航第15章 烈火焚城第34章 以命相搏第28章 冒進政策第16章 時機成熟第19章 及時情報第7章 慘重損失第25章 打打談談第40章 反客爲主第18章 一炮斬首第23章 熟人見面第4章 關鍵雞肋第25章 家族叛徒第37章 戲劇轉變第25章 摸黑前進第55章 殲滅戰鬥第36章 前臺演員第4章 後生待遇第18章 戰役打響第6章 一錘定音第11章 兵不刃血第19章 誘敵送死第12章 外柔內剛第31章 艱難返航第2章 文化割裂第33章 主力決戰第1章 翹首以待第20章 不是運氣第6章 孤島血戰第17章 將計就計第3章 替人出頭第29章 節外生枝第17章 報仇雪恨第18章 初爲人父第48章 前仆後繼第12章 終有收穫第33章 好友重聚第9章 戰略投送第18章 戰鬥到底第16章 未戰先敗第6章 反覆推敲第10章 重新編排第20章 炮擊樂章第21章 海軍結症第53章 慘遭重擊第46章 頂級戰俘第34章 醉翁之意第9章 主次顛倒第24章 擇機而戰第35章 戰術較量第35章 誘敵出戰第11章 最後考覈第50章 智者千慮第14章 改頭換面第22章 炮轟港口第27章 英國特色第11章 百密一疏第29章 最後通牒第38章 聯手絞殺第23章 有始有終第6章 全面動員第17章 爲國盡忠第41章 決戰在即第2章 文化割裂第32章 絕地反擊第36章 心存不滿第6章 一錘定音第18章 怒海追蹤第31章 攻佔虎穴第30章 快速專家
第1章 繼續努力第18章 突然襲擊第28章 驅逐殺手第5章 戰爭預言第33章 糧食危機第28章 最後機會第10章 大難不死第28章 短兵相接第24章 戰略佈局第17章 狼入羊羣第16章 重量對手第39章 苟延殘喘第1章 四兩千斤第22章 東南之爭第43章 戰後重建第39章 情勢不明第41章 頭陣落敗第48章 速度紀錄第51章 指揮換人第19章 重新佈局第15章 悔之晚矣第6章 事故調查第12章 終有收穫第31章 搶先開火第56章 螞蟻噬象第39章 得意忘形第1章 未雨綢繆第26章 各就各位第18章 戰役打響第44章 後悔晚矣第25章 最後起航第15章 烈火焚城第34章 以命相搏第28章 冒進政策第16章 時機成熟第19章 及時情報第7章 慘重損失第25章 打打談談第40章 反客爲主第18章 一炮斬首第23章 熟人見面第4章 關鍵雞肋第25章 家族叛徒第37章 戲劇轉變第25章 摸黑前進第55章 殲滅戰鬥第36章 前臺演員第4章 後生待遇第18章 戰役打響第6章 一錘定音第11章 兵不刃血第19章 誘敵送死第12章 外柔內剛第31章 艱難返航第2章 文化割裂第33章 主力決戰第1章 翹首以待第20章 不是運氣第6章 孤島血戰第17章 將計就計第3章 替人出頭第29章 節外生枝第17章 報仇雪恨第18章 初爲人父第48章 前仆後繼第12章 終有收穫第33章 好友重聚第9章 戰略投送第18章 戰鬥到底第16章 未戰先敗第6章 反覆推敲第10章 重新編排第20章 炮擊樂章第21章 海軍結症第53章 慘遭重擊第46章 頂級戰俘第34章 醉翁之意第9章 主次顛倒第24章 擇機而戰第35章 戰術較量第35章 誘敵出戰第11章 最後考覈第50章 智者千慮第14章 改頭換面第22章 炮轟港口第27章 英國特色第11章 百密一疏第29章 最後通牒第38章 聯手絞殺第23章 有始有終第6章 全面動員第17章 爲國盡忠第41章 決戰在即第2章 文化割裂第32章 絕地反擊第36章 心存不滿第6章 一錘定音第18章 怒海追蹤第31章 攻佔虎穴第30章 快速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