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終於退了,但開封的損失很大,在公主府邸待了十幾天,陳世美感覺沒有意思。
那是一種極致的虛無,幾乎一步走到了巔峰,可是他快樂嗎?
他以爲自己是快樂的,可惜沒有想象中的快樂。
他記得前世最喜歡星爺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
唐伯虎的母親問唐伯虎:“唐虎,你爲什麼不快樂,你應該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呀?”
唐伯虎假裝的笑了笑,那笑中滿是苦澀和無奈,
他唐伯虎,有錢,有名,吃喝不愁,受盡追捧,家中更有8位嬌妻,可是他就是不快樂。
“我是不是吃得太飽了?”
陳世美看向丫鬟紅花,這丫頭18歲,前幾天就被陳世美吃了,他又不是什麼正人君子,
箇中滋味,自然不必多少,懂的都懂,甚至可以拉上綠柳,畢竟她們可是通房丫鬟。
在公主府,她們兩個地位最高,
此外還有月季、薔薇、清荷、玉蘭、月桂、金菊、翠竹、芍藥、百合之類的丫鬟,
有的名字還是陳世美取的,基本是花的名字。
只是綠柳和紅花只能單獨,一起的話,她們死活不願意,大概是矜持吧。
至於其他的,陳世美還不想動,老婆懷着,天天耕地,太禽獸不如了。
說到禽獸不如,他忽然想到前世一個笑話。
話說,男女朋友睡一個房間,女的畫了條線說:“過線的是禽獸。”
醒來發現男的真的沒過線,
“啪!”女的狠狠的打了男的一巴掌:“你連禽獸都不如。”
男的一頭霧水,不過還是想明白了,次日,
男女又同睡一房,女的照舊畫了條線警告,
男的有了上次的教訓深夜打算過線,結果因爲緊張而未果。
天亮後,女的有打男的一巴掌說:“沒想到你不如禽獸。“
所以說,有時候女生不喜歡正人君子,不然怎麼有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都說男的是菠蘿,外面黃,裡面也黃,女的是雞蛋,外面白,裡面黃。
“駙馬吃的不多。”
丫鬟紅花的臉紅紅的,不知道爲什麼,她總是害羞,如膠原蛋白一般的臉紅撲撲的,很好看,有時候多和陳世美說幾句話就會臉紅。
“木啊!”每一次看見她這樣,陳世美都想親一口,這一次也沒有放過,搞偷襲。
“駙馬,你怎麼能這樣。”
紅花捂着臉,低着頭向下看去,似乎想要看腳尖,可惜看不到。
女子低頭看不到腳尖,是何故?
“好了,好了,又不是沒有親過。”
“可是那是在……”
看着她快哭了,陳世美不再逗弄她了。
“駙馬就是吃得太飽了,纔會如此。”小丫頭難得硬氣,揮着小拳頭。
“是呀,人就是不能吃得太飽。”
“爲什麼呀?”
“人呀,沒有吃飽的時候,通常只有一個煩惱,那就是餓。若是吃飽了呀,就會有很多煩惱。”
小丫頭不說話了,感覺駙馬的話好像是歪理邪說,可仔細一想又好像有道理。
駙馬自從上次落水以後,盡說胡話,昨晚還讓我和綠柳姐姐一起那樣,怎麼能一起呢,幸虧綠柳姐姐拒絕了,要是下一次,她沒有拒絕怎麼辦,我該拒絕嗎?
此時丫頭的內心豐富,似乎想到什麼,臉更紅了,像是猴子的屁股,但可比猴子屁股好看多了。
“走吧,去外面看看。”
陳世美說的是開封城外,黃河決堤,開封上游被淹,開封也沒有幸免,
大量的難民涌入開封,爲了維持治安,這些難民自然是不不能進入開封的。
“駙馬,得帶上護衛,不然亂民萬一衝撞了,可不好。”
丫頭紅花提醒着,
“還是我家丫鬟想得周到。”
“能不去就不去,城外聽說很多亂民,昨天還有人合夥搶劫殺人,被包大人拿下了,聽說當場處死了。”紅花說着,臉上還閃過一絲害怕。
“亂世用重典,包大人做的是對的,總得去看看,叫上胡管家,帶上護衛,還有一些銀兩,多帶些,一起去城外吧。”
開封城,又稱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人口達到150餘萬,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
爲北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繁華的世界大城,而顯赫於世。
最出名的莫過於繪畫大師張擇端繪製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
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
北宋也是繼唐代以後科技、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鼎盛時期,
創造了一代燦爛輝煌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宋文化。
通過外城的新宋門,陳世美出了城門,城門口占滿了禁軍,穿着紅色的衣甲,頭上戴的是皮蒞子。
腰間挎着長刀,右手握着長矛,個子普遍偏高,一看就是禁軍。
宋軍分爲四種,即禁軍、廂軍、鄉兵、藩兵。
其中禁軍直屬皇帝,負責履行保衛皇城、帝王的職責,是宋軍中的主力。
廂軍是各州的鎮兵,由地方長官控制。
鄉兵類似於民兵,居住在本地,是城鄉單位抽調的壯丁。
藩兵是西北地區由少數民族組成的地方軍隊。
爲什麼一眼就看出是禁軍,除了是皇城,禁軍多,最主要是裝備好,身材高大,
禁軍要戰鬥力強,至於怎麼判斷,力氣大的戰鬥要強,比較是冷兵器時代,
所以宋朝招募禁軍時有具體的身高要求,
因爲他們認爲,身高越高,力氣越大,一般而言,上等禁軍,身高要求1米78以上;
中等禁軍,要求1米7以上;
下等禁軍,要求1米65以上,
至於1米65以下的,就去當雜役,或者去地方當廂軍。
若是說城內是繁華的,那城外便是另一種景象,一種陳世美第一次親眼看見的景象,那種以前只在電視劇,小說中看見的景象,親自出現在他眼前了。
一半天堂,一半地獄,這也是改變他一生的一次看見,他看見的衆生,然後看見了另一個自己,
見天地,知敬畏,見衆生,懂憐憫,見自己,明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