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東京城是中國封建王朝繁華都城的一大代表,素有“八荒爭湊,萬國鹹通”之稱。
今晚陳世美要赴宴的地方在州橋附近,
州橋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覺遙。
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
州橋始建於唐代建中年間,名爲“汴州橋”。
五代時稱“汴橋”,北宋時將汴河稱爲天河,改橋名爲“天漢橋”。
但在民間,人們一直慣稱它爲“州橋”。
在橋旁建有一座明月樓,因此“州橋明月”成爲“汴京八景”之一。
汴京八景指北宋時期宋都開封的八大名景勝蹟,即繁臺春色、隋堤煙柳、鐵塔行雲、金池夜雨、汴水秋聲、州橋明月、相國霜鍾、梁園雪霽。
每逢夜晚,兩岸夾歌樓,明月光相射,皎月沉底,登橋賞月的人絡繹不絕,自然熱鬧非凡。
而州橋之下自然是汴河,又稱天河,隋唐稱通濟渠,始建於隋朝,是隋唐大運河的首期工程,連接黃河與淮河。
汴河自河南省鄭州市滎陽的板渚出黃河,經鴻溝、蒗蕩渠、睢水溝通了江蘇盱眙境內的淮河,全長650公里,共流經3省6市,是古代華夏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
河水面闊四十步,通龍舟,兩岸爲大道,種榆柳。
自東都至江都兩千餘里,樹蔭相交,每兩驛置一宮,爲停頓之所,自京師至江都,離宮四十餘所。
自建成以後,它便是南北漕運的大動脈,而州橋跨越汴河,自然成爲標誌性建築。
州橋的盛名,與汴河具有緊密聯繫。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其柱皆青石爲之……近橋兩岸皆石壁,雕有海馬,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御路也”。
可見,此時的州橋是一座鐫刻精美、構造堅固的平橋,盡顯古典美學風韻。
除了州橋附近的明月樓,其他的樓房也是極其多了,最爲出名的當然是天香樓,這裡幾乎成爲了大宋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天香樓高三層,極其寬大,樓的背面是一個花園,裡面除了奇花異草,還有雕樑畫棟,門口自是熱鬧,站着四五個小廝,還有兩三個迎賓的媽媽,
小廝穿着同意的白色長袍,身材高大,面容俊秀,至於迎賓的媽媽,一個個穿着短裙,上面是低胸的衣服,簡直是要多低有多低,
大概三十歲左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身後偶爾元跟着幾個十幾歲的小姑娘。
這天香樓裡的媽媽,自然是青樓的小管理層,好聽叫媽媽,一般的姑娘都這麼叫,難聽叫鴇母、老鴇、虔婆、龜婆、雞婆。
遠處的河上,飄着好多花船,紅色的燈籠幾乎掛滿了,人來人往的,歡笑聲不斷,似乎一個月前的大水已經遠去,遺忘是人的天性。
能在州橋附近開青樓的,背後的能量自然極其的大,
因爲朝廷大員還經常出現和同僚爭奪青樓女子的情況,導致宋朝的青樓打架鬧事的非常多,很難管理。真正能把青樓正常經營的,那背後的人脈可謂超乎想象。
在現代電視劇裡可以看到某個大員和某個大員因爲爭奪一青樓女子作陪,而一擲千金甚至大打出手,結下樑子的故事,還真不是杜撰的。
這從另一方面也顯示出當初大宋王朝外強中乾的政治面貌。
大丈夫之志應如長江東奔大海,何苦懷戀於溫柔之鄉?
陳世美帶着胡管家和兩個護衛,
來到天香樓,
“喲,駙馬爺來了,裡面請,三樓天子一號正在開詩會,都是文人雅士,聽琴正在裡面。”
一個媽媽一眼認出了陳世美,顯然這傢伙不是第一次來了。
當然,那是原身,他確實是第一次,眼中充滿好奇。
跟隨着小廝,上了樓,樓道也極其寬敞,四周都是花草盆栽,一股淡淡的玫瑰香味傳到鼻子尖,出了玫瑰,更其他的是帶着一絲絲若有若無的墨香味,極其的好聞。
他的護衛自然是被領到其他地方去,甚至連胡管家都不準上樓,不過陳世美還是帶着他,天香樓的人也沒有過多的阻攔,畢竟駙馬的地位可不低。
還沒有到,歌聲就緩緩的飄了出來,帶着特別的韻味,還有琵琶聲,伴隨着古琴的聲音,讓人有一種舒緩的感覺。
“熟美兄,你可算來了,小弟好等呀。”
來人二十多歲,穿着華貴,手拿着黑色的扇子,頭上帶着大宋的長翅帽,面容俊美,帶着書生氣息,他便是盧興生,字德光,父親是盧俊輝,右諫議大夫,從四品大員,官二代一個,
他本人也爭氣,考上了進士,雖然是第五甲,但也不錯了,目前在國子監任職。
“駙馬,這便是您的好友盧興生。”胡管家小聲的提醒起來,
“哎呀,你好你好,一場大病,人已經認不全了,記憶時好時壞的,莫怪莫怪呀。”
陳世美感覺也夠倒黴的,穿越居然沒有原主的記憶,但伸手不打笑臉人,他也只能笑着打招呼。
“沒事,沒事,能來就好在,早知道熟美兄生病了,我不應該要求你來的。”
“好多了,好多了,只是記不得以前的事情, 我們進去。”
“好好,今日聽琴小姐難得露面,一曲天地合,人間難得聞呀。”
盧興生口中的聽琴小姐自然是天香樓的頭牌,這一位小姐今年16歲,十歲那年被姨夫賣到天香樓,學習歌舞技藝、琴棋書畫,色藝雙絕,名動州橋,
自幼長得貌美如花、能歌善舞,歌聲鶯聲嚦嚦、似雲出岫,她的美貌傾倒了不知道多少才子。
據傳有朝廷二品大員,一擲千金,只爲與她共度良宵,可惜被拒絕,大員不服氣,最終被天香樓背後的人警告了,才罷休,多少人求見一面而不得呀。
對於這些說法,陳世美不置可否,他感覺這完全是哄擡那啥價格,鑲了金也沒有這麼貴。
“嘎吱!”
推門進入,裡面極其寬敞,有着一個個小雅間一般,用簾子隔開,雅間來擺着桌子,凳子,桌子上是茶水,還有各種精美的點心,點心旁邊是筆墨紙硯,都是那種極其上乘的,有墨香味那種。
中舉是一個大廳一般,坐着幾個極其美的女子,一人撫琴,一人猶抱琵琶半遮面,還有一人歌唱,
撫琴的女子帶着淡淡的面紗,身材極其的好,容貌朦朦朧的,卻也如明珠生暈,美玉瑩光,纖指執纖細,潔白如玉,俊目流眄,櫻脣含笑……
當着是傾國傾城,如柔條紛冉冉,亦如落葉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皎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不用多說,只看一眼,哪怕帶着淺淺的面紗,便知道她不愧是天香樓的頭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