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改變戰場態勢的,並不是什麼高精尖的武器,也不是雷雄一直到生死決戰都捨不得拉出來射擊的機關炮。
20毫米機關炮雖然絕對是殺人利器,一發炮彈打到人身上都能將人打成碎塊,給其他人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但其彈板不過十發,射速也不過每分鐘百發,真若是論對付集團衝鋒的敵人,殺傷力其實還不如一挺射速超過550的馬克沁重機槍來得更大。
別說4挺機關炮,就是十挺,也不能說就把成百上千已經預備進入衝鋒階段紅着眼珠子的日軍給打跪。
改變戰場態勢的,反而是152團官兵們身上裝備的看似很普通很不起眼人人都有的一件小武器。
隨着戰壕裡各班排長操弄着濃重的川省腔:“投彈,炸死龜兒子!”
絕大部分士兵站在2米深的戰壕裡,將掛在前胸和肋下的手榴彈拉着引線,使足了力氣向着天空的斜上方投擲出去。
因爲戰壕足夠深,也足夠寬,完全可以讓士兵毫無顧忌的施展自己的臂力,4秒鐘延時的引線足以重達一斤的長柄手榴彈跨越40米甚至50米左右的空間。
這一下可不得了,近2000米的陣地前40米左右的區域,僅是一瞬間,就被3個步兵營近千名步兵投擲出了近千發手榴彈。
紅着眼珠子上好了刺刀準備豁出命彰顯自己大日本帝國武勇的日軍瞬間悲劇,別看152團裝備的仿第三帝國24式長柄手榴彈只不過是個山寨版,裝藥量也來了個能省則省只有正版的一半,但TNT炸藥也足足有50克,加上鑄鐵彈片極容易碎成小塊,威力比正版的小了些,可架不住量大啊!這就和年輕男人那啥那啥一樣,沒經驗沒技巧?不要緊,咱戰完還能馬上再戰,質量不行,數量來湊。。。。。。(好吧!身爲中年油膩男的作者在無意中敲下這行字並回眸的時候,其實心中是有種滴血的感覺,哪怕有經驗有技巧了,其實還是很懷念數量多的時候的。。。。。。)
大幾百顆手榴彈落在日軍序列裡這麼一炸,那可是猶如幾百發小型迫擊炮炮彈爆炸的威力。
更何況,情急拼命之下,152團的士兵們一口氣平均每人投出了3枚之多,小三千發手榴彈就這樣被丟到日軍進攻序列裡。
每人知道連續幾波投擲手榴彈炸死炸傷日軍多少人,因爲整個陣地前沿都被籠罩在硝煙裡,就算手榴彈爆炸的火光將陣地前沿照得亮如白晝甚至有些刺眼,但也沒人能看清日軍損失多少人,每個人不是忙着打槍就是忙着丟手榴彈。
但可以肯定的是,幾波手榴彈丟下來,瘋狂的日軍撤退了。
是的,拼命開炮的山炮和迫擊炮以及超過三十挺輕重機槍和上千杆步槍沒有嚇退日軍,但在最不起眼的手榴彈被投出之後,小鬼子卻撤退了。
真不是第六師團的小鬼子太渣,區區數千顆手榴彈這麼一丟,他們所有的勇氣就被塞回了匹眼,而是,如果論中日雙方武器優劣,中國軍人在戰場上裝備最多的手榴彈絕對是完全碾壓日本人的“重武器”,幾乎沒有之一。
是的,因爲火炮甚至迫擊炮都嚴重不足,手榴彈就成爲了這個時代中國軍人竭盡所能裝備的“重武器”。就算是曾經時空中裝備最差的川軍,或許一個步兵連也只有一挺兩挺輕機槍,但這手榴彈,卻是能足額保證一人四枚甚至六枚,那是出川數十萬川軍將士守護陣地最強“重武器”,就是射程稍微短了點兒,不過四五十米而已,如果戰壕太淺,甚至只有三十米。
聽起來是很悲哀,但在這種悲哀中,小鬼子卻是真的被碾壓。中國軍人裝備的是防第三帝國24式長柄手榴彈,很重,四枚合起來超過5斤,可是沒人會因爲手榴彈太重就不背,相反更願意多多益善。
此次上松江,第三戰區司令部也是大出血,火炮和炮彈給不了多少,但這手榴彈卻是43軍全軍你能背多少就發多少,體弱一點兒的每人背了八枚,強壯點兒的甚至背了十二枚,全軍硬生生的揹着近十萬枚手榴彈來到松江前線。
爲什麼這些軍人們寧願累吐血也要揹着沉重的手榴彈走上千公里抵達前線?眼前的戰果已經說明了一切。
仿24式長柄手榴彈採用木柄設計,由於槓桿原理,受過基本訓練的士兵可以將其投擲的又遠又準。一個老兵一般可以採用站立的姿勢,往往可以把手榴彈投擲到50米甚至更遠,這個投擲距離是世界上其他手榴彈,絕對無法達到的。而且由於長柄帶來的槓桿原理,這種仿24式長柄手榴彈可以投擲的極爲準確。
實戰中,中國士兵往往把手榴彈準確的擲入敵軍控制的工事內、房屋窗戶、狹窄的散兵坑內,這在數次對日作戰中已經被證明過。
而且,50克的TNT炸藥威力極大,只要在手榴彈爆炸後的殺傷半徑之內,不管你是站着的、跪着的、趴着的,幾乎都毫無幸理。離得稍遠,鑄鐵彈片也能狠狠地在你身上撕下一塊肉。擁有這種威力的手榴彈,還時常被中國士兵用來當成集束炸彈,不是炸日軍工事就是炸日軍的裝甲車。雖然用血肉之軀扛着集束炸彈去炸裝甲車多少有些無奈,但只要是被六七枚手榴彈捆在一起的集束炸彈給炸上,不管是94式還是89式都要倒黴,倒大黴。
在曾經的時空中,日軍經過統計,侵華日軍傷亡中的三分之一,都是由中國軍人裝備的這種長柄手榴彈給造成的,而整個衛國戰爭期間,位於前線的中國軍人足足投出了超過三千萬枚手榴彈,這還不算紅色部隊自己用土方法造出的手榴彈。
可以說,兇悍的第六師團日軍之所以退卻的真正原因,那是因爲152團被迫拿出了“殺手鐗”的緣故。
而日軍呢?可不是說他們的那幫以吝嗇而聞名的大佬們沒給他們裝備手榴彈,更確切的說,叫手雷。
在日俄戰爭之前,日軍其實是沒有裝備手榴彈這種看似沒有大用的近身武器的。在日俄戰爭203高地爭奪戰中,日本人算是吃足了手榴彈的苦頭。當時俄國守軍武器有兩個優勢:日軍所沒有的手榴彈和馬克沁重機槍。再加上日本“軍神”乃木希典一味豬突強攻,在203高地下日軍“玉碎”上萬餘,甚至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都命喪黃泉。
日本人當然痛定思痛,也開始着手研製手榴彈。只不過,扣腚眼都要吮兩口汁兒的天性讓他們又開始走捷徑了,他們研製的是一種既可以投擲,又能和擲彈筒搭配使用的手榴彈。於是,1921年十式手榴彈正式服役。經過十來年改進,一直到戰爭爆發之前,日軍開始使用97式手榴彈,也就是非要在鋼盔上磕一下再丟出去的“甜瓜手雷”。
這玩意兒,怎麼說呢?看着很現代掛在身上很威風,但那個時代因爲日本延時藥管工藝並不成熟,所以,按照規定的3到4秒延時並不可靠,會早炸。是的,就是你擺個POSS再想丟出去的話,很有可能就在你手掌心裡爆炸了。沒有了擺POSS的時間,那日軍就只能磕一下就拼命往前扔,再加上甜瓜手雷本身就較輕,那扔出去的距離,也就可想而知了。
能扔出去二三十米,都是精銳老兵,連扔手雷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什麼瞄準着扔了,精準度也極爲欠缺。這也是進攻狀態中的日軍爲何要等到30米左右再準備向中方戰壕裡投擲“甜瓜手雷”了,因爲他們扔不過去,也仍不到那麼準。
可是,還沒等他們到達他們可以的投彈距離,中國軍人的長柄手榴彈倒是鋪天蓋地丟過來了。再不認慫跑路,那就不是勇敢,而是大傻子。
當然了,日軍雖然被152團猛然丟出來的小三千顆手榴彈給炸得焦頭爛額傷亡慘重選擇了暫時撤退,但第六師團的確不愧是強軍。雖退而不亂,不光是後面的擲彈筒小組瘋狂的向中方還在開火的輕重火力點進行壓制,日軍甚至還在前沿陣地裡冒着槍林彈雨丟下幾個步兵小隊當阻擊隊以防152團趁勢對他們進行反攻追擊。
三個方向留下的三個步兵小隊需要在山炮和迫擊炮乃至重機槍的火力中呆着無疑是極爲危險的,但那些日軍卻選擇遵守軍令,僅這一點兒來說,第六師團的日軍就是精銳中的精銳。
爲了贏得勝利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這個選擇並不難,但在失敗的時候把活路留給戰友,自己卻要選擇死路這個抉擇卻不容易。
第六師團卻做到了,大部分日軍主力在己方重機槍和擲彈筒的掩護下退去,左中右三翼留下了三個步兵小隊和152團頑強的對射。
不過,他們倒也高看了152團,剛纔抵擋這一波日軍瘋狂的進攻,152團還在學習如何和日軍作戰的官兵們都恨不得把褲襠裡帶把的都投出去炸了,哪還有什麼餘力去發動什麼反攻?
此刻就算是劉浪在這兒,也是沒辦法指揮着從精神到肉體都極爲疲憊的士兵們跟着他一道衝出戰壕的。身體上的疲憊還好說,在生死存亡的時候,再沒勁兒也能開槍拼刺生龍活虎的,但心理的疲憊卻不是一會兒半會兒能解決的。
當危機一去,戰壕裡慘重的傷亡讓倖存下來的新兵們重新陷入無邊的恐懼中,沒有嚎啕大哭的,都是心理素質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