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不少災民都傳言,北地雖然寒冷,同樣也遭災了,可是聽說那裡還有吃的,起碼沒把地皮翻起來,至少還能挖到草根,比東南方向的地方更容易過活。
張謙一行人,出了西北道,行程就簡單多了,只要隨着大流,混在去北地的災民中,一路北上,就不引人注目。兜兜轉轉的繞了一個大圈子,逐漸靠近府州。
有一天,聽到災民傳言的懷志問張謙:“父親,我們不是要回湖州祖籍嗎?湖州在南面,這些災民都是往北方討生活的,我們走錯路了。”
張謙笑着摸摸他的頭,笑道:“我們懷志這一路沒白走,還知道討生活這個詞了。”
“既然已經走到這裡,父親就帶着懷志去北地看看,看看爲什麼北地同樣遭災,卻還有吃的,他們是怎麼過活的。難道懷志不想看看嗎?”
原來父親是爲了這個,纔跟着流民往北走的。一路上饑民的悽慘景象,讓懷志的無力感越來越重,這幾天,居然聽說有同樣是旱災的地方能有東西吃,沒餓死人,懷志奇怪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懷志聽了張謙的話,很是意動,他也想去看看。至於這路上的艱難,根本就不在話下,在懷志看來,和他一路所見的所有人相比,他們的日子已經過的很好了。這一路上雖然行路艱難,可懷志經常看到災民們煮着草根充飢,往日難以下嚥的餅子,懷志吃起來不但可口,而且經常會有內疚。
他經常偷偷留下一些吃食,若是看見有災民過來,人數又少,他就會丟下一小塊、一小塊餅子、肉乾之類的,希望他們能悄悄撿到,略略緩解他們的飢餓。
冬兒和他一路都坐在一輛車上,當然知道他的這些舉動,但是懷志做的小心,又是善心之舉,她也就當做不知道。
進入府州境內,沿路開始有粥棚出現。不但有粥棚,還有官差負責疏散人流。
張謙一行人沒有在府州境內逗留,沿着府州外圍,往北地的縱深地帶而去。這時的天氣已經進入隆冬時節,災民們出行,大多把家裡的家當全部帶出來了。雖然圍裹的破爛,也依然有禦寒功能,大量災民被官府疏散去不同的州縣。
張謙隨着災民的人流,往府州北部而去。
走了兩天,張謙的車隊已經遙遙走在災民的前端,將要到達邊陲地域,路上孤零零的只有張謙一隊車馬行走。
這時的路上,已經和尋常冬季一樣了,既沒有災民逃難,荒野上的枯草在冬季的寒風中戰慄,沿路所見的樹木雖然只有枝幹搖曳,可是樹木卻棵棵完好,不像他們一路所見,樹皮都被扒/光了。
懷志和行志兩個小傢伙,極少在冬季出城,沒見過北地的原野,終於看不見吃不飽、穿不暖,無家可歸的可憐人,讓兩人安心了很多,也有了觀景的興趣。
兩個小傢伙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習慣了北地寒冷的氣候,他們穿的像個大大的棉球,頂着寒風趴在車窗口往外看,不時地指着外面驚呼,“那裡,那裡,看到沒,那裡有隻鳥。”“那棵樹上,那一團,廉伯說,那是喜鵲的窩。”
兩人看的正熱鬧,聽見遠處傳來隱隱的馬蹄聲,懷志前後觀看,也沒看見又另外的人跡出現。可是,在寂靜的冬季原野上,馬蹄飛奔的聲音,雖然遙遠,可是卻清晰可聞。
懷志扯着行志坐回車廂裡,冬兒伸手,把車窗簾掩上,笑着問道:“怎麼不看了?覺得沒意思了?”
懷志說道:“姨娘,外面好像有聲音呢,好多馬匹走過的聲音,只是看不見。不知道父親有沒有派人去打探,千萬不要遇到壞人。”
也難怪懷志這麼想,他們這一路上,還真遇到過兩股打劫的土匪,只不過張謙等人的武力強勁,沒受損失。
北地冬季的原野,聲音傳的分外的遠,在起伏的道路上,往往還沒看見人,車軲轆、牛羊的叫聲,馬蹄踩在堅/硬凍土上的聲音就傳過來了。
冬兒也聽到了馬蹄聲,他們已經走到二黑所在的區域,廉伯已經把消息送出去,這時出現這麼多馬匹,很有可能是張謙的下屬過來接應。
冬兒笑道:“或者是咱們認識的人,過來接咱們的。”
懷志表示不信,“姨娘淨逗我們玩,這麼遠的北方,怎麼可能有認識我們的人?”
說起來,雖然張謙的生意做的很廣,但是這一路,還真的沒有張謙的下屬照顧他們,至少表面上沒人能看出來。也就難怪懷志會不信。
冬兒感覺到馬車行走的速度減緩,給兩人又緊了緊領口和棉帽,掀開車門的棉門簾,對他們說道:“你們哥兩個就坐在車轅上吧,看看外面的風景,順便也看看到底是什麼人會過來。”
冬兒讓兩個孩子坐在車轅上,她自己也探出身子,扶着他們兩個,順便也看看,到底是什麼人會過來,也許裡面有二黑也說不定。
在他們的前方,兩個侍從早就縱馬而出,往前方迎過去
隨着遠近的馬蹄聲交織在一起,一隊騎手出現在遠處的地平線上。兩個隨從和那隊人馬匯合,調轉馬頭,一同疾馳過來。
已經站在車轅上的懷志驚訝的回頭,對冬兒說道:“姨娘,那些人真的像是認識咱們呢。咱們的兩個侍從和他們一起回來了。”
懷志看到的場景,廉伯當然也看到了,他把車馬吆喝着停下,和張謙一起下馬,來到車隊的前方,遠遠看着來人。
二十多騎人馬卷着塵土,不多會兒的功夫就到了跟前,距離他們車隊十幾步,馬匹的嘶鳴中,二十幾人滾落馬鞍,扔下繮繩,不行上來給張謙行禮。
張謙連忙上前,扶住單腿跪地的來人,裡面果然就有二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