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敵人大軍兵臨城下,不日可破城城中無辜百姓近三十萬人,不能讓你們捲入戰火。你們是陛下的子民,是魏軍的父母
所以——,陛下留在宮中給大家做替身誘餌,爲的,是讓大家能夠從容逃脫~
所以——,禁衛軍中的好兒郎們會在城中堅守到最後一刻,爲是,還是讓大家能夠從容脫身~~士死國好男兒當如此,他們做到了,不求別的,只求各位能夠深深記得自己是個魏人,並且爲了生養於此而感到驕傲~
好了,大家準備出發吧……”
鄭三爺講完這番話就讓開了出城去的道路,百姓們默默地走過他的身邊,有些向他鞠個躬,有些還跟守衛城門的禁軍將士們揮揮手……,人流有序流向城外。皇帝的惡名早已經深入人心,這時候無論鄭三爺講什麼皇帝的好話真正聽進去的卻不多。
當然,鄭三爺這番話也不是全然木有用處地,至少鄭三爺這番話在許許多多的百姓中埋下了種子,種子有了合適的土壤自然就會生根發芽的……
三十萬人口的出逃,那可不是三百三千人,泱泱大隊連綿不絕地走出南門,前邊火把看不見隊頭,後面堵塞在城內瞅不見減少。
他們這頭緩慢的,蠕動着出城門,北門外穆國大營之中,得了信兒的雲崇子和穆國皇子悠都氣得臉氣脣白的,這個鄭三爺這回可壞了大事兒了。“雲先生,你是知道的,皇父這次讓二哥和孤來協助你奪取魏國,你說你智謀出奇,萬無一失就這麼萬無一失嗎???
你說你掌握民心向背,就這麼掌握的???你還說你早已經讓皇帝成爲天怒人怨的昏君,哈,那爲什麼原本跟他敵對的江氏的老族長會在最後關頭還進宮去幫助他??爲什麼你沒說那個什麼嶽青山居然那麼有威脅,不出半個時候,他居然連連掌握了三衛的禁衛軍,你收買的人呢?你那些忠心的手下呢???
莫非,這就是你的禁軍十二衛,你已經掌握了十衛???”五皇子田悠氣得傷心傷肝的,毛線呀??這個雲老頭子說啥已然佈置的好好的,就等他們大兵來了就接受城池,然後藉着百姓大半折損這由頭,抓皇帝,發安民告示,內穩軍心,外穩民心,最後再與東疆互相呼應,共伐江山。這魏國就盡收囊中,最後這雲老頭子與穆國瓜分魏國,東疆、南疆以及中央三十三州靠近東南的十一洲全部歸穆,剩下的歸這雲老頭子。
但是,現在呢???計劃變成了笑話
一開始預想的皇帝暴跳如雷,進退失據,沒有發生,因爲江敘道老頭子進宮了。一開始預想的百姓在驚慌失措之後的挑唆下衝擊城門,造成大規模的流血民亂,木有發生,因爲鄭三爺出頭,鄭三爺這原本雲老頭子一直以爲的破落軍戶,憨禍居然有那麼高的威望和影響力。他就派人散佈個消息,說是帶着百姓一起出城,竟然比雲老頭子埋下那麼多暗子都管用,老百姓一個個都跟乖孩子似的都跟着鄭三走了……
田悠那張算得上英俊的臉上,滿是陰霾。現在反倒是十幾萬大軍暫時僵死在這裡了,進兵也不是,不進兵也不是。煩死他了都
尤其他皇父穆武帝其人,**專斷,對兒子也不肯留下半點情面,若是真的把攻佔魏國的計劃搞砸了,他那依然佔領了東疆的二皇兄田壇一定會藉機攻訐他無能的……
一想到這裡,田悠看向雲崇子的眼神都不大對頭了,雲崇子看到這位穆國五皇子田悠的變化,心頭不屑的連連冷哼,就算他的計謀暫時出現的小小的偏差,但是也並非不可挽救,天意如此,竟然連連在最後關頭出現意外,那隻能說是姬氏氣數未盡而已。
“五皇子,現在不是找責任人的時機,鄭守禮在百姓之中居然有如此的威望確實超出咱的預料,但是,那又能如何?能改變戰局嗎?能改變京畿大勢嗎?不能
既然百姓沒有折損,也好,放他們先去山野之地凍餓幾日,到時候再發安民告示,沒吃沒穿沒有房屋保暖,你還怕他們真的不回來不成??(狠這話正說到點子上,確實,百姓可不管你啥天下大局,啥民族興衰,有飯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皇帝是誰那重要嗎???氣節那種東西能當銀子花??能養活孩子嗎??不能吧??所以……只要不理他們,凍餓上十天八天,再一發安民告示,自然京城中又有人流滾滾了……想到這裡,田悠笑了,這老頭子還是有點方法的,心挺黑的嘛
雲崇子雖然智謀過人,但是他不會讀心術,自然木有發現田悠在心裡腹誹他但是此時,他還用得着田悠,自然不得不虛以爲蛇地忽悠這愛酸臉子的五皇子。)
如今殿下你指定在想,進兵也不是,不進兵也不是。百姓在城中,咱們這打,禁衛軍們若是英勇抗擊,百姓們自然念着他們的好,將來對咱們統治也不利。
但是,其實殿下大可不必如何爲難,既然情況有變,咱們自然不能做等元熙帝佈置完成最後的掙扎,咱們此時就應該大兵壓境,攻打京城,配合老夫在京中的暗子們,咱們迅速奪取京城,不要計較其它小規模的頑抗,直接殺入宮城,抓住元熙帝之後,迅速擴散佔領整個京城。
元熙帝一到手,咱們就直接帶領精銳人馬追殺鄭守禮
他若是死在京畿,鄭笠膝下的五虎驕兒,便折了一虎,武帝陛下必然也十分高興吧。你們穆國的幾萬兵士讓鄭笠一擊而殺,就連個動靜都沒聽到,就全部折了進去。說實話,這魏國皇帝和貴族都讓老夫噁心,但是這鄭家一門虎將卻讓老夫又愛又恨,鄭笠爲人桀驁不馴,當年姬滄溟爲了收服他,都下了多年的水磨功夫,老夫沒有那個時間,只能儘量將其剪滅好在,要想堅持一員虎將,並不一定要在戰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