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亞安遊樂碼頭上等待看着大鯨號緩緩的靠岸等着安裝設備的元老和勞工們當然不知道裝在大鯨號甲板上包裹着蘆蓆和油布的貨物有着如此複雜的來歷。元老們對工業口創造奇蹟已經是習以爲常,至於歸化民對這種事情完全是理所當然――還有元老幹不出來的事情麼?
除了準備進行設備安裝的元老之外,大鯨號還順道將返回臨高述職兼過年的王洛賓等人帶了回。結束了新年假期的元老們一個個紅光滿面,原本駐三亞的元老把買得的女僕也帶到了三亞,連一貫愁眉苦臉的卓天敏也帶回來一個女僕--長得還不錯。他一直擔心不下的兒子已經有了徹底的解決辦法。芳草地辦了一個專門收納元老子弟的班,把不多的幾個“小元老”都收了進去。同樣採用寄宿制,一方面免得纏爹媽們的手腳,另一方面也進行集體主義的教育,確保二代目不會變成廢物。
李海平也回來了。不過他不在大鯨號上,而是在6艘單桅三角帆巡邏艇上――這是海軍調撥給他加強三亞分遣隊的。六艘漁業特務艇的艦隊的確讓人有點放心不下。
“王工,聽說這次的年會辦得很成功。”何方回在碼頭上皮笑肉不笑的說道。
“是啊,方非辦事能力很強!鄭尚潔也很會來事!”王洛賓眉飛色舞,似乎還在回味當晚的盛況,“先不談這個。女僕,不,設備現在是全部到位了,我們要力爭儘快把第一船鐵礦石運出去!”
“女僕到位我看到了。”席亞洲大笑起來,“晚上就力爭先開一炮。”
衆人都笑了起來,何方回說:“說到女人,已經有點不知肉味了。找時間得開開葷了。”
“還找找時間,今晚就地正法!”席亞洲拿手往下一劈。
穿着普通的勞工作訓服,戴着寬邊草帽,帶着藤製手提箱,身上還挎着帆布包的女僕們困惑的看着這羣說着奇怪話語的元老。她們經過了幾天海上顛簸,一個個都萎靡不振。
在女僕們身邊,還堆着許多大大小小的包裝箱和捆包,上面有黑色的墨體大字寫着“三亞特供?辦公廳”。
“這些都是辦公廳給大家準備的生活用品。”
“辦公廳真是我們的貼心人……”
何方回咳嗽了一聲:“鐵礦石沒問題,都堆在料場上。安裝好裝卸設備馬上可以外運。用大鯨運嗎?”
“大鯨先運一船走。”王洛賓說,“不過卸貨得好幾天,安裝設備至少也得一週……”他算來算去,把大鯨的貨艙裝滿最快得到二月上旬了。
運來的礦山設備有二套:一套是鬥式提升機,另外一套是選礦設備――田獨鐵礦是中國少有的富礦,但是其中也夾雜着品質不高的貧礦石、共生礦石和開採中帶出來的無價值的脈石。選礦之後再進行運輸能大大節約海運的噸位佔用。
一行人搭乘小發艇,橫渡大東海到了榆林堡。王洛賓關照先把女僕們暫時安置在榆林堡外的勞工營地裡,和女衛生員們和辦事員住在一起。
當天在榆林堡召開的“鐵礦石外運工作會議”上,氣氛十分之熱烈:大家就礦石外運、設備安裝和女僕安置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討論,會上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目標,一致同意將這三件任務作爲1631年第一季度三亞大區的頭等大事來抓。
設備安裝,當然由機械總廠派來工程師蕭貴負責;季潤之負責基建方面的協助;礦石外運還是歸卓天敏――他目前暫時代理田獨礦務局局長的職務;至於女僕安置,就由季潤之全權負責了。
“企劃院還有關於移民拓殖和產業升級的方案。”王洛賓清了清嗓子,“這兩個方案都是長期性的,不是急務,不過從現在開始就要逐步開始運作起來,做好基礎準備工作。”
企劃院決定在巨人行動的第二階段,即1631年第三季度開始,分批次從大陸移入一萬五千人口。其中小部分來自海南島本地的其他州縣,大部分來自大陸流民,用來充實三亞大區。爲當地的工農業發展準備人口基礎。
大量的人口涌入,勢必要準備大量的基礎設施:住房、給排水和道路。還要牽扯到如何給驟然增加的人口提供足夠的糧食、燃料和衛生服務。
“……這裡一部分要依賴臨高的供應,一部分要立足本地自產。特別是建築材料生產和建築工人培養……”王洛賓說。
卓天敏表示擔憂:“磚瓦好說,只要能供足煤炭,就算臨高供不上鍊條和滑車,也可以建造輪窯來湊合,水泥、木材這些就得專業設備了。”
水泥供應要有水泥窯,木材得有專門的木材處理廠和乾燥窯,這些基本建設都需要臨高製造專業設備,派遣技術人員,光靠三亞自己的小修配廠和幾個元老是弄不起來的。
王洛賓說:“這些項目都列入企劃院的方案裡了。而且準備在1631年的年內就完工――爲1632的三亞產業升級做準備。”
何方回問:“什麼產業升級?”
“化工。”王洛賓簡短的回答道,“確切的說,是鹽化工。”
三亞附近的鶯歌海是亞洲最好的曬鹽場。在舊時空是海南最大的鹽場,也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海鹽場,這裡的海水濃度達到波美度3.5,是世界上僅次於紅海的最鹹海區之一,製鹽條件十分優越,在舊時空這裡的鹽場年產鹽可達27萬噸――而且還有擴容增產的餘地。
大量的海鹽是化工業的基本原料。在三亞開發建設鹽化企業十分便利,而且三亞的地理爲止使得未來在這裡開發石化也有優越的條件――從東南亞運來的優質原油可以在這裡就近加工。
“太強了!”幾個人都有點目瞪口呆了,原本大家覺得自己開發了田獨鐵礦,在原始叢林,荒蕪的海灘上從無到有的建設起現在的局面就很了不起了,沒想到後面還有更大的事業要做。
“我們的事業真是一眼看不到頭!”季潤之驚呼道,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本身就是個喜歡“大型”、“巨型”的建築黨人,對大項目有着天生的迷戀。
何方回卻有些擔憂:“化工我是不懂,不過化工廠裡這麼多的管道、閥門還有大大小小的罐子,機械總廠能搞定麼?”
“這就要看你們的鐵礦石能多快得運出來了。”蕭貴說,“說白了工業就是要有足夠的鋼鐵。有了鋼鐵什麼都能造。”
“好吧。我們一定竭盡全力。”
女僕既然到位了,元老自然也不便繼續睡在集體宿舍裡的架子牀上了。就算眼下沒有豪華別墅,起碼也得給元老的單人宿舍創造一點“家”的感覺。
季潤之早就想搬離兵營式的榆林堡裡的宿舍,搞個海濱別墅住住――不僅是享受,也能借此練習下自己的營建手藝。現在送來了女人就名正言順了。他隨後就在三亞地區軍事委員會的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爲元老建造海濱別墅的動議――全體通過。
季潤之手頭的建築資料都是現成的,又有何方回這個三亞本地人的指點。很快就在大東海旁靠近榆林堡的選定了一處小海灣。此地風景優美,地形又便於警戒,季潤之立馬就敲定在這裡修“別墅”。
他在淺灘上花了三四天時間建造了七棟“海濱小木屋”。小木屋之間用木結構的廊橋連接。這種小木屋在舊時空的海濱度假勝地很常見,高架懸空架構,木結構,稻草頂。臨高版“海濱小木屋”甚至沒有用木牆壁,而是木條釘出牆壁框架,再用蘆蓆封裝,也能遮風避雨擋視線。建好了有模有樣頗有“原生態和諧相處”的意思。
“小木屋”前有廊檐。季潤之又搞了幾盆熱帶植物放着作爲點綴,廊檐上放上幾把藤椅:海水從腳下流過,看着海邊的風景摟着女僕喝小酒……衆元老參觀之後讚不絕口,幾個臨時來出差得不免羨慕嫉妒恨――要知道臨高可沒有這樣美麗的海濱景色。
“就是不耐颱風。”季潤之說,“颱風季來臨前得把東西先搬走。至於電力……”
王洛賓攔住了他的話頭:“不供電了,免得有人說勞民傷財。”
何方回也連連點頭:“有這麼好的風景還要電做什麼!有個馬燈照明就好。順便還能釣釣魚。”
當晚元老們就紛紛搬入小木屋去了。除了席亞洲和李海平之外。這兩位駐軍首腦照規定都得住兵營裡,只能在假日的時候來小木屋消遣了。
女僕們都安排了工作――元老們不大放心讓自己的女人一個人獨守空房――席亞洲利用駐軍司令員的權力,給自己和李海平給女僕辦了軍籍,算是入伍當了勤務兵,名正言順的安排自己的營房裡伺候。其他人的女僕也紛紛當上了領導秘書和辦事員。河馬卻沒有從辦公廳手裡買女僕――他已經把郭芙搞到了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