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

有一個腦筋急轉彎:一個鐵塊放在室外會生鏽,那麼把一個金塊放在室外呢?

令人啼笑皆非的正確答案是,會被別人拿走。

這個搞笑的問答告訴我們一個並不搞笑的道理:事物總是會發展的,而且發展的方向往往超出大家事前的預想。

看看韓信吧,兄弟不原諒、領導不信任、王位沒得做。

韓信現在的心情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鬱悶。

鬱悶的韓信開始消沉。

具體表現在,韓信經常請病假不去上班(多稱病,不朝從)。

光請病假其實沒啥。開國後,張良先生就經常請病假,爲了讓大家相信自己的身體確實是不行了,他甚至連米飯都不吃,拒絕出席任何社會活動(不食谷,杜門不出)。

張良對外放話,我靠嘴皮子建功立業,被封到萬戶侯,做人已經做到最高境界,十分滿足。現在,我不想和大家玩了,我要成仙。(今以三寸舌爲帝王師,封萬戶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世,欲從赤松子遊耳。)

對於張良的精彩表演,司馬光先生把巴掌都拍紅了,擊節讚歎:等功名於外物,置榮利而不顧。

總結成四個字:明哲保身。

在張良老師的映襯下,韓信的表現顯得太過拙劣。

裝病的韓信成天在家裡摔桌子、砸板凳、發牢騷,宣稱他裝病不上班的原因是恥與周勃、灌嬰這樣的粗貨平起平坐(羞與絳、灌等列)。

某日,韓信閒極無聊到樊噲家串門。樊噲這人以前曾經多次出場,他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是劉邦的連襟。樊噲在戰場上以作風兇狠著稱,戰功卓越,開國後被封舞陽侯。

現在韓信和樊噲是平級幹部,然而樊噲在接待上卻體現了高規格。

他以極其尊重的跪拜禮儀送迎。韓信出門回家,樊噲送出很遠,臨別之際,樊噲很謙恭地說:想不到大王居然肯屈尊來到臣下的住處!(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

樊噲仍舊把韓信當大將軍、當楚王看待。

樊噲是一個內心和外表反差很大的人,他頭腦清晰,爲人低調。如此表現,是因爲他崇拜韓信的軍事才能,知道韓信的價值,理解韓信的委屈。

韓信走出樊噲家門不遠,突然自嘲一笑:想不到我竟然跟樊噲這種貨色混到一塊!

韓信如此,未免自視太高,太過刻薄!

好了,現在全世界都知道韓信對政府不滿了。

雖然韓信在借病迴避劉邦,劉邦倒還時時會惦記起韓信。

某日,劉邦召韓信前來閒扯淡。扯着扯着,扯到軍事組織才能上。

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

韓信笑了:你最多不過能帶十萬。

劉邦再問:那你呢?

韓信:由我帶兵,那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多麼坦率的回答,多麼實誠的一個人啊!

劉邦於是再次認真打量韓信。

也許,這個不安現狀的軍事天才,滿懷怨氣的下屬,將成爲自己最可怕的敵人?

遷都

韓信的事情就處理到這裡了,暫時告一段落,將來再慢慢料理。

劉邦現在手頭有一件很麻煩、瑣碎的事情:搬家。

民謠有云:若想一天不清靜,請客;若想一週不清靜,搬家!

平常百姓搬家已是非常麻煩,一個王朝首府的搬遷更是非同小可,叫遷都。

不是在洛陽呆得好好的,怎麼要遷都呢?

這事源於一個莫名其妙地冒出來的奇才的建議。

這人是個逃兵,名叫婁敬。

婁敬是齊郡(山東省淄博)人,新王國成立後,估計因爲犯法被捉,將發配去邊境服兵役,目的地是隴西(甘肅省臨洮市)。

婁敬一干人等前去戍邊的路線大概是沿黃河而上,途中經過漢帝國首都洛陽。

在首都,婁敬突然發飆,竟掙脫囚車上的繩索,跑了。

婁逃兵成功躲過了追捕,並且在洛陽城裡找到了落腳的地方——他暫時居住在一位姓虞的將軍家裡,這位大名不詳的虞將軍也是齊國人,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按說,等避過風頭,逃犯婁敬就可以走人了,自此改名換姓,老老實實,低調做人吧!然而,婁敬卻鄭重向虞將軍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要求:要見皇帝!

瘋了不成,你這種小角色,即使自首也不用麻煩皇帝他老人家親自接待吧。

婁敬很堅持,說有重要建議必須當面向皇帝提出(臣願見上言便事)。

虞將軍看來很講老鄉情分,不光講感情而且還極有辦法,居然答應安排逃兵婁敬晉見皇帝。

只有一個要求,見皇帝時必須換件體面點的衣服。據史書說,婁敬當時是反穿着羊皮衣(衣其羊裘),十分寒酸怪異。

虞將軍的要求並不過分。估計皇帝沒看過卡通,可能不大懂得欣賞婁敬這副喜羊羊的新潮造型。

婁敬很執著:我現在穿啥,見皇帝時就穿啥,保留原生態,不換衣服!(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終不敢易其衣。)

婁敬其實並不是一根筋,他只是對自己的口才和能力有自信,不用費事包裝。

劉邦倒真是親民的領導,對這種身有案底的疑似憤青也能親自予以接待。

婁敬所說的重要建議就是建議帝國遷都,把國都由洛陽遷到關中地區。

定都關中這建議我們並不陌生,四年前(公元前202年),有一個姓韓或姓蔡的書生就曾向當時的武林盟主項羽提出過。然而這書生的結局悲慘,他被項羽煮成了肉湯。

安靜一下,來聽婁敬演講。

婁敬說,劉邦定都洛陽不過是想效仿周王朝,然而眼下形勢大有不同:周王朝立國時天下祥和,洛陽又處當時國土中央,定都洛陽自然合適;但現在,連年大戰,據不完全統計,中原戰區“大戰七十、小戰四十”,洛陽已是滿目瘡痍,而關中秦帝國故土,有山河(秦嶺、黃河)環抱,四座關塞(蕭關、武關、函谷關、散關)拱衛,田野肥沃,人丁興旺,經濟發達,是國都的絕佳位置,在關中建都,易守難攻。

大意如此。

劉邦基本上是聽明白了,而且被說動了心。然而遷都畢竟是大事,在大事的決斷上,劉邦不太搞一言堂。

他廣泛徵求諸臣的意見。

高層的意見相當統一:不同意遷都。

大臣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我們的老家多半在山東(崤山以東),往西部的關中地區遷都,不是離家越來越遠了嗎?剛把家安定下來,瞎折騰什麼!

劉邦很猶豫(上疑不能決),然而大臣們的意見都只是參考,真正他信任的,能幫他在這件大事上拿定主意的只有一個人:張良。

張良在請病假,沒參與辯論。

還請張先生受累給拿個主意。

張良經過一番權衡,給關中地區以八個字的極高評價: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張良一言而大事決。

劉邦當即拍板:即日遷都長安(陝西省西安市)。

爲表彰婁敬這種當逃兵不忘操心國事的可貴精神,劉邦直接任命婁敬爲參謀(郎中),封奉春君。同時,劉邦賜婁敬姓劉。

如果你在街上跟人說,從今你就跟我姓了。我估計你會紅運當頭——那人會撿板磚拍你。

然而,劉邦賜婁敬姓劉,卻是一項極大的政治榮譽。在此之前,劉邦還賜過一個人姓劉:項伯。

還記得嗎?項伯在鴻門曾經吃裡扒外,救過劉邦一命,劉邦巴結項伯時無所不用其極,願意和項伯結爲兒女親家。因此,劉邦賜項伯姓劉還有另外一層深義:悔婚。

漢奸

婁敬建議劉邦遷都的理由之一是,洛陽地處中原,在戰略上無險可據。

劉邦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開國之際,劉邦曾分封另一位韓信做韓王,首府穎川(河南省禹州市)。

分封后,劉邦就開始失眠,深感威脅。

首先是韓國離中央政府所在地太近。韓王信(爲便於和淮陰侯韓信區分,史書上通常把韓國的韓信稱爲韓王信)的封國領土北面和國都洛陽接壤,南鄰宛縣(河南省南陽)、葉縣(河南省葉縣),東邊管到淮陽(河南省淮陽)。

其次,以上地方民風剽悍,有好男要當兵的優良傳統,土特產就是優秀士兵(皆天下勁兵處)。據說,當地戰士一上戰場全不惜命,如果當時有興奮劑檢測,估計尿檢都呈陽性。

最關鍵的一點,韓王信這人也不是善茬。人家的王位是靠自己的軍功掙的,現在的封地全是韓王信一城一城拿下來的,並且,他曾經和劉邦旗下諸將會師垓下,打過項羽,見過大場面。雖然沒有淮陰侯韓信那麼強的攻擊指數,也算是天下一流的軍事人才。

公元971年,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對南唐後主李煜派來的使節放出狠話: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這算是對李詞人的最後通牒。

這話對劉邦不太適用,因爲韓王信基本可算睡在劉邦的腳頭,韓王信要是半夜發噫症,劉邦就有被踢下牀的危險。

兩個韓信,都不讓人省心啊!

思來想去,劉邦終於想出個對付韓王信,消除隱患的極好辦法,那就是請他搬家。

劉邦找韓王信談心,現在國家的北方邊境有匈奴爲患,襲擾邊民,威脅帝國安全。因此,亟需你這樣的有威望、有能力的傑出人才前去坐鎮。想來韓王不會拒絕吧?

韓王信表示同意。當即表態,願爲國防事業奉獻終生。

韓王信是聰明人。讓自己離開繁華的中原故鄉,跑到邊境去當中年志願者,喝北風,鬼才願意。然而事情明擺着,匈奴爲患是假,劉邦把自己當作心腹之患纔是真,如果死扛着不走,會逼劉邦使出嚴厲的後續手段。所謂胳膊擰不過大腿,罷,罷,罷!不如就此離開,彼此落個安逸。

劉邦倒很夠意思,劃出太原郡(山西省太原市)三十一個縣成立新韓國,首府晉陽(山西省太原市),對外宣稱,韓王信駐防邊境,監視匈奴。

不久,韓王信從晉陽發來請示報告:我的封國位於帝國的北方邊陲,經常遭到匈奴人騷擾侵襲,晉陽離邊界太遠,影響反應速度,因此,建議把首府北遷到馬邑(山西省朔州)。(國被邊,匈奴數入寇;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

一句話:我要到國家的最邊境爲你看門。

好一個知情識趣的韓王,好一個盡忠國事的忠臣!

劉邦回覆得很迅速:同意。

專心去對付匈奴人吧,總之你離我越遠越好!

韓王現在心裡踏實了,儘管被一腳踢到了邊境,畢竟消除了領導的成見,算是安全了吧。換個角度想,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稱王稱霸,喝酒打獵,卻也快活。

韓王信,你高興得太早了,真正的危險纔剛開始。不錯,正是匈奴。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秋,變得無比強大的匈奴兵團呼嘯而來,圍困了韓王信所在的韓國首府馬邑,人數號稱三十萬。

雖然史書上沒說,我猜想韓王信應該是做了殊死抵抗。到底是保家衛國。

可是敵人太過兇悍,韓信眼見扛不住了,他派人向政府求救,請求支援。

然而,儘管馬邑城中的韓王信望穿秋水,政府援軍卻遲遲不到,韓王信終於絕望,他知道,政府是指望不上了,能指望的只有自己。

韓王信展開自救,自救的方法是派出使者和匈奴談判。

所謂談判,就是各方互談條件,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最終進行交易的過程。

韓王信的條件是要和平,匈奴的條件是什麼呢?

人家起早貪黑,離家別子,冒着凜冽寒風和被城頭的箭雨射死、石塊砸死的巨大風險跟你耗着,最終並不是爲了要你的命,雙方沒那麼深的民族仇恨;同樣,也不是爲了要你的地,人家自家有足夠廣袤的牧場趕牛牧羊。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劫掠。

軍事問題、民族問題、政治問題歸根結底其實是經濟問題。

和匈奴談判,其核心不過是以財物換和平。

談判的結果是,只要財物送到,匈奴立馬自己走掉。

匈奴走了,漢帝國的使節來了,沒帶援兵,沒有慰問,帶來的是皇帝的斥責。大概是說韓王信不經請示,擅自和匈奴和談,有損國威;另外,勾結匈奴的行徑,顯示出對帝國不忠,懷有二心。

韓王信徹底憤怒了:先是排斥打壓,繼而見死不救,現在秋後算賬,再往後,難逃死路一條。劉老三,你真行,你欺我太甚!

反了吧?反了吧!

韓王信一氣之下,率部投奔匈奴,自此加入搶劫團伙。

對領導不滿是可以理解的,向外族出賣國家利益,爲虎作倀是不能原諒的。

“漢奸”史上的NO.1出現了。如果在“漢奸”系統搞個論資排輩,那麼秦檜、張弘範、洪承疇、吳三桂、范文程、汪精衛、周佛海等冗冗諸公怕都得尊韓王信一聲祖師爺。

第44章 大風歌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0章 洗牌 (2)第19章 洗牌 (1)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8章 亂局 (1)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0章 洗牌 (2)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5章 造反 (1)第43章 大風歌 (1)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1章 洗牌 (3)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12章 冤獄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45章 大風歌 (3)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3章 翻盤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0章 亂局 (3)第41章 匈奴 (1)第44章 大風歌 (2)第9章 亂局 (2)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13章 冤獄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43章 大風歌 (1)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44章 大風歌 (2)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43章 大風歌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13章 冤獄 (2)第13章 冤獄 (2)第25章 翻盤 (4)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44章 大風歌 (2)第25章 翻盤 (4)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22章 翻盤 (1)第10章 亂局 (3)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1章 洗牌 (3)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3章 翻盤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11章 亂局 (4)第45章 大風歌 (3)第26章 翻盤 (5)第26章 翻盤 (5)第27章 翻盤 (6)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2章 翻盤 (1)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26章 翻盤 (5)第7章 造反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3章 翻盤 (2)第9章 亂局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41章 匈奴 (1)第46章 大風歌 (4)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6章 造反 (2)第6章 造反 (2)第32章 楚漢相爭 (5)
第44章 大風歌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0章 洗牌 (2)第19章 洗牌 (1)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8章 亂局 (1)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0章 洗牌 (2)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5章 造反 (1)第43章 大風歌 (1)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1章 洗牌 (3)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12章 冤獄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45章 大風歌 (3)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3章 翻盤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0章 亂局 (3)第41章 匈奴 (1)第44章 大風歌 (2)第9章 亂局 (2)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13章 冤獄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43章 大風歌 (1)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44章 大風歌 (2)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43章 大風歌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13章 冤獄 (2)第13章 冤獄 (2)第25章 翻盤 (4)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44章 大風歌 (2)第25章 翻盤 (4)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22章 翻盤 (1)第10章 亂局 (3)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1章 洗牌 (3)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3章 翻盤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11章 亂局 (4)第45章 大風歌 (3)第26章 翻盤 (5)第26章 翻盤 (5)第27章 翻盤 (6)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2章 翻盤 (1)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26章 翻盤 (5)第7章 造反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3章 翻盤 (2)第9章 亂局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41章 匈奴 (1)第46章 大風歌 (4)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6章 造反 (2)第6章 造反 (2)第32章 楚漢相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