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窮無出路

“賽馬會?”陳王寵面露狐疑。

“然也。”宋奇笑容不減。

陳王寵略作思量,似有所悟:“冀州六國主,常入薊國賽馬。莫非也如此這般?”

“冀州六國並薊國,合稱七國馬會。”宋奇笑答。

“好一個七國馬會。”言及此處,陳王寵焉能不心領神會:“孤亦好賽馬。奈何陳國地處中原腹地,苦無北疆良馬,馳騁賽場。薊國號‘萬馬之邦’,若能入七國馬會,何樂而不爲。”

“如此,何不效七國,在‘天中(豫州號九州之中)’另設馬會。徐豫七國,興於淮水,宜稱‘長淮馬會’。”宋奇笑道。

“甚好。”陳王寵欣然點頭:“長淮馬會與七國馬會,又當如何相處?”

“七國宜助長淮,興建馬場,訓練騎手及賽馬。舉辦十四國賽馬會。諸如此類。爲便於人員物資往來,可先開放港津,互設會館。”宋奇答曰。

“如此,甚好。”陳王眸中精光一閃。心中已會其意。豫州蟊賊遍地,道路斷絕。水路卻相對太平。尤其是薊國明輪船隊,一般水匪,根本難以靠近。薊國十萬民船,亦多經機關改良,結伴往來沿海及內河航線。何其便利。

薊國船戶的設立,可謂神來之筆。讓泛舟四海,隨船就居的船民,亦得享國之便利。類似西林車樓。民船經由船塢升級改良,運力倍增。兼顧安全防護與宜居。唯一憂心,便是經停(薊)國外港津時,無本國官吏照應。若能在他國港津,設薊國商館,或直接開設薊國港市。對協調貨物運輸,處理商貿糾紛,維護本國商人利益,皆大有裨益。

馬會往來,便是一個極好的開端。

如前所說。通商港津,對薊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同在異域釘入一枚楔子,獲得可靠戰略支點。薊國風物,源源不斷舶來。潛移默化,外輸強勢文明。

時人凡論及逐鹿天下,便會下意識想到兵鋒所指,攻城略地。所思所想,多半是陸上攻伐。事實上,在薊王看來,除去陸路交通,水路亦是另一條隱秘戰線。

薊國水運,冠絕天下。大軍乘船,逆入江河淮泗,迂迴背後。如此上下夾攻,腹背受敵,何人能擋薊國強兵。如此說來,港津的重要性,尤爲顯著。薊王索十座江東港津,目的便在於此。

正是薊王的融合共生,包羅萬種。納三韓鹽戶、島夷船卒、挹婁廬士,令薊國水軍橫行天下。

水陸並進,上下夾擊。兵鋒所指,無往不利。

不興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兵不血刃,潛移默化。不斷積累戰略優勢。薊王威信天下。少時隨恩師南下討逆,堆錢伐賊,名震江淮。又平西域,中立幕府。雖早已就國,然赫赫威名,正被絲路遊商,四海船商,持續不斷,大肆擴散。

西域都護府,已有源源不斷,域外奴隸,舉家逃來。

毋論其他。單憑一條“三十稅一”,足令天下農奴,爲之瘋狂。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當逃難奴隸,安居綠洲。消息再被絲路遊商帶回原籍,可想而知,會造成何等連鎖反應。即便各地奴隸主,嚴加看管,再難脫身。然遙遠綠洲的傳說,卻似野火燎原。如同嚮往傳說中的天堂,被奴隸世代流傳。

試想,有朝一日,綠洲主人兵鋒所指。城中大量奴隸,自當揭開而起,“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沒辦法。封建制本就比奴隸制先進。

當然,唯一掣肘,便是“外族入侵”。如何能讓域外奴隸,認可薊王的解放者,而非征服者身份。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和親。

四百年前,我家陳丞相,力排衆議,和親匈奴。四百年後,乃至王庭分裂,南匈奴歸附,北匈奴遠遁。東胡各部視漢家爲母族。薊王娶鮮卑大閼氏,鮮卑各部悉數歸附。今爲東胡共主。和親西域五十五國,都護府制霸綠洲。和親鍾羌女豪,五百萬羌氐諸胡盡數歸心。和親倭女王,薊國明輪船隊縱橫列島。

如此看來,滯留大震關城,被鍾存慧妃,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窮盡地主之誼,悉心款待的羅馬皇后魯琪拉。其重要性,又何必多言。

又聞神權之於羅馬,也很重要?

嗯……

郡國並行,列候次減。

正月旦會,對薊國而言,亦是一年一度的盛會。

卑官在前,尊官於後。宗親外戚、功臣爵民,百使貢職、衆港奉計。

除去一年一度的賽馬總決賽。還有各港津龍舟競賽之優勝者,齊聚南港總決上游。諸如此類,可玩可觀,津津樂道。一言蔽之,老少咸宜,男女平等,兼顧和諧共生,環境友好。

民情如水,宜疏不宜堵。歸根結底,凡事,皆要有個“出路”。“一刀切”,絕非明主所爲。

薊國自立國以來,治政理民,便是如此。比如封建時代,最珍貴的田產。戶戶一頃,然薊王並未專權獨斷,嚴於律法。非要戶戶一頃,不可多佔。趨利避害,終歸是人之常情。爲得暴利,必有人投機鑽營,鋌而走險。

想要更多田宅,可也。

民爵二十等,武功爵十一等。皆可實現。士農工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薊國民衆,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不分青紅皁白,繩之於苛政厲法。強堵悠悠衆口,乃至百姓窮無出路。不啻於“怠慢廢興,不務懇惻,淫刑放濫(注①)”。

“淫祀多青鬼”。淫刑放濫,必出奸佞。

律法存在的意義,除去判審罪惡,還需引人向善。便是所謂“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郭嘉,奉孝?”南港遊麟號,爵室大平座,率百官賞龍舟競速的薊王,一時目瞪口呆。

“然也。”左相崔鈞,斷不會記錯:“潁川陽翟人氏,年後當滿十六。自詡二千及冠,還剩四載。”

薊王笑中耐人尋味:“口出郭奉孝,孤深信不疑。”

“這……”左右無不驚詫。

“奉孝既來,當不使孤有大失也。”這句喃喃低語,左右皆未得聽聞。

前期,當穩了。

1.62 猜忌暗生104 見字如面143 未戰先亂1.265 大有玄機191 英雄少年183 放任自流1.94 貴不能言167 一去不返193 少不言愁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85 得隴望蜀1.58 萬般皆好81 圍獵祭祖81 荒島求生141 人間正道1.35 苦後回甘1.54 正中下懷17 輕徭薄稅144 攻堅克難111 隴右鮮卑106 羌胡合流1.252 花期正盛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37 如左右手1.30 以僞亂真1.42 撐犁孤塗162 舉棋不定140 祓禊之會1.84 盡入彀中1.38 爲國除賊1.47 帝國時代14 各奔東西1.82 飛虻流火31 綬帶密詔183 悉聽君便1.47 甲子之約1.65 形勢急轉167 遙遠綠洲12 二戚之爭132 馬兒吃飽103 兵發西進1.97 鐘鳴漏盡143 向海而生1.38 秋色平分162 統一貨幣1.9 三危既宅1.235 演武十器1.59 飽虎飢鷹1.8 北面而事199 有容乃大1.55 衆怒難犯16 破敵爲先1.39 驚弓之鳥103 入幕之賓135 佳偶天成1.67 窺其門徑115 天下都北187 奪舍續命128 意外之喜1.37 投石卜路1.73 死無對證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91 何必談錢141 喬裝出兵51 樑冀金山1.54 五齊之甘71 瀝粉貼金183 龍向天飛1.78 怦然心動1.49 世平赴約167 綠洲公社175 萬事齊備1.20 互不相識150 自證清白141 唯利機關115 木軌直道146 心安吾鄉1.34 旁門左道1.35 暴虎馮河182 取捨有道186 董君一念140 天降流火1.57 意欲何爲102 家國天下141 父子十祿140 守土有功17 同軌畢至183 龍向天飛1.64 萬夫莫敵16 重造京洛1.22 我記下了178 中洲一郡1.254 忽然而已123 無人祭奠174 去蕪存菁1.69 塞向堇戶1.38 明日爲王184 羔羊之素1.9 麻姑獻壽145 寡人無情
1.62 猜忌暗生104 見字如面143 未戰先亂1.265 大有玄機191 英雄少年183 放任自流1.94 貴不能言167 一去不返193 少不言愁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85 得隴望蜀1.58 萬般皆好81 圍獵祭祖81 荒島求生141 人間正道1.35 苦後回甘1.54 正中下懷17 輕徭薄稅144 攻堅克難111 隴右鮮卑106 羌胡合流1.252 花期正盛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37 如左右手1.30 以僞亂真1.42 撐犁孤塗162 舉棋不定140 祓禊之會1.84 盡入彀中1.38 爲國除賊1.47 帝國時代14 各奔東西1.82 飛虻流火31 綬帶密詔183 悉聽君便1.47 甲子之約1.65 形勢急轉167 遙遠綠洲12 二戚之爭132 馬兒吃飽103 兵發西進1.97 鐘鳴漏盡143 向海而生1.38 秋色平分162 統一貨幣1.9 三危既宅1.235 演武十器1.59 飽虎飢鷹1.8 北面而事199 有容乃大1.55 衆怒難犯16 破敵爲先1.39 驚弓之鳥103 入幕之賓135 佳偶天成1.67 窺其門徑115 天下都北187 奪舍續命128 意外之喜1.37 投石卜路1.73 死無對證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91 何必談錢141 喬裝出兵51 樑冀金山1.54 五齊之甘71 瀝粉貼金183 龍向天飛1.78 怦然心動1.49 世平赴約167 綠洲公社175 萬事齊備1.20 互不相識150 自證清白141 唯利機關115 木軌直道146 心安吾鄉1.34 旁門左道1.35 暴虎馮河182 取捨有道186 董君一念140 天降流火1.57 意欲何爲102 家國天下141 父子十祿140 守土有功17 同軌畢至183 龍向天飛1.64 萬夫莫敵16 重造京洛1.22 我記下了178 中洲一郡1.254 忽然而已123 無人祭奠174 去蕪存菁1.69 塞向堇戶1.38 明日爲王184 羔羊之素1.9 麻姑獻壽145 寡人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