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寡人無情

比起薊人,歷年遷徙至此,不知前情往事。少時,此地還是督亢大澤,張甯便隨三墩,泛舟至此。築堤修渠,圩田造地。重建臨鄉城,新築南港。十萬樓臺,拔地而起。民衆漸多,車馬忽增。街衢閭里,萬家燈火。從稀少人煙,到繁華鼎盛。張甯皆親眼得見。

數年前,又扶柩南下,葬父林慮。

彼時情形,歷歷在目。

謂“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不知不覺,已將臨鄉視爲歸宿。

心念至此,忽覺薊都“臨鄉”之名,意味深長。臨,近也。

劉備督造南港時,從東南向濩澱水路,引東西直渠,便是南港水路。時南港直渠,寬二十餘丈。排建‘丁’字長堤,可對面泊船。後船運大興,二十餘丈亦不足停泊大舡。於是將,南港面陳十里水路,拓寬至百丈餘。又倍增東西直渠,方纔足用。

以木蘭大舡,長二十六丈,寬六丈七尺八寸,爲例。

足可泊千艘。大小船隻,周而復返。千帆競渡,絕非虛言。

南岸津渡,西爲官渡,東爲民津。西爲右,右爲上。車駕列隊上船,使往北岸。

“可是翼德?”遙見對岸來船,三叔這便喚道。

張飛大笑:“是俺!”

“對岸可是三叔。”張甯隔窗問道。

“正是。”張飛笑答。

先遣族中兄弟,義弟,遠赴林慮去接,今有遣三叔來迎。其中深情,張甯涓滴在心,匯聚成潭。

寡人無情,三墩有愛。

不言增益,衡量利弊。反與孤家寡人,談情說愛。愚不可及也。

公孫王后,如有神助。嫡長子之所出,三百子嗣之嫡母。八王子,皆與家中諸姐所生。窺一斑而知全豹。薊王情長謀遠,愛恨分明。

除去和親大利,並優生優育。薊王鮮有縱情聲色,只爲一夕歡愉。先帝所賜宮中十美,仍豢養在洛陽殖貨裡,輔漢大將軍府中,十年如一。南征北戰,東伐西討。各方所獻美人,不下數萬,乃至十萬。薊王皆婉拒。筆筆例證,何須多言。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此瓢雖大,終有衡量。

一國之君,利益優先。

“賢姪,一路安否?”車落南港,三叔先言。

“回叔父,一路安好。”張甯本欲下車來拜,卻被三叔所止。三叔言,賢姪未入家門,豈能半途落腳。恐有不吉。神鬼之事,將信將疑。且口出三叔,張甯亦不敢違命。

“九九重陽,王宮大宴。聞賢姪將至,王上既命我,前來相迎。”三叔豪氣不減當年:“若非忌二宮太皇當面,王上自來矣。”

“小弟乃一國之君,豈能君前失儀。”聞此言,張甯心頭一緊。唯恐劉備大喜忘形,有失君儀。轉念一想,當不止於此。這便稍得心安。

五里長街,轉瞬即至。

臨鄉南門,巍峨聳立。九龍三柱,橫跨左右御道。燈火通明,蔚爲壯觀。有柱必有臺。條石堆疊,上下九階。環以臥櫺石闌。穩如泰山。自銅柱下經過,無不心生震懾。

薊人貴北。然百官十日一朝,凡事不決,皆可面陳。百姓卻無有此權。故,薊王將九龍華表,立於城南置樓前。凡有不平事,皆可向柱下“九龍衛”伸冤。九龍衛,乃出門下繡衣吏,可直呈北宮瑞麟閣。

九龍桓表,乃北都奇觀之一。

故中央御道,又稱九龍長街。

風清月朗,夜色正濃。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百官、姻親,皆已微醺。

“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自香來何須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吟成白雪心若素,聞盡梅花香自真。昔日浣紗今日恨,玉人如許願相親。繁華過處終是夢,薄酒一杯敬良人。”

靈輝殿內,薊王起身,請太皇罷筵。

“恭送太皇,恭送太后,恭送主公(王上)。”百官、姻親,同聲下拜。

將入後殿。忽有少府女官,趨步近前:“稟主公,林慮車駕至矣。”

“哦?”薊王喜上眉梢:“速去前殿相迎。”

“喏。”王命不敢違。左右儀仗,這便移駕,奔赴前殿。

“主公?”百官醺醺然,以爲眼花。待定睛一看,急忙駐足行禮:“拜見……”

“免禮。”路過藪東守樂隱,薊王笑答:“事急從權。”

不料樂隱酒氣上頭,瞠目言道:“我泱泱大國,天朝上邦。固若金湯,安於泰山。何急之有?”

“樂公慎言。”一旁遼海守郭芝,亦矇矓醉眼,踉蹌上前。

樂隱,瞠目結舌,猶未知所以然。

“哈哈哈……”薊王長笑。

百官亦遙指樂、郭而笑。君臣皆醉,其笑皆晏晏,其心有慼慼,其樂也融融。

賈詡等人,居高遠眺。見猛張飛一馬當先,引車駕馳入宮城。這便心領神會。一切皆在不言中。

“大哥!”張飛滾鞍下馬,跪地拜見。

“三弟速起。”劉備把臂扶起:“甯姐姐何在?”

“大哥且看。”張飛瞪大環眼,眼神示意。

與劉備四目相對。窗內玉人,日思夜想,素服淚染。

“速去。”見左右國相先行,中丞賈詡亦不甘其後。

百官紛紛醒悟,急忙整理衣冠,快步下階。聚於薊王身側。

不等王駕停穩,劉備伸手捉繮。西極良馬,隨即止步。

劉備門前相迎:“甯姐姐,安否?”

餘光所及,忽見百官長揖及地。車中張甯,一路擔心,終是大急:“小弟儀仗速回,不可有失君儀。”

劉備笑道:“今日無有外人。”言下之意,家國天下。百官先是薊王家臣,後爲薊國之臣。

左右國相亦近前來拜:“拜見甯公子。”

“二位國相速起,張甯豈敢受此大禮。”張甯急道:“小弟速回。”

劉備這便笑道:“長夜已深,諸位先回。”

“喏。”百官齊聲應諾。

公車列隊入宮,將百官接回。

薊王親自執繮,駕車駛往西宮殿前。張飛嘿聲一笑,正欲上馬去追。卻被三叔一把扣住手腕,瞪眼喝問:“你去作甚?”

“俺……”張飛如何能不醒悟。

“哈哈……”衆兄弟,齊聲大笑。

157 耕雲播雨111 隴右鮮卑1.62 一日破膽1.56 鮮活人聲172 萬載千秋1.25 相遇上陵1.78 風起雲蒸1.7 三家解兵198 絕席而坐13 大賢良師1.95 西園八校1.88 未盡全功118 前覆後戒1.78 河北豪傑1.259 世道人心140 不可思議31 綬帶密詔146 黨人認主1.3 香消玉損195 禍福相依166 大材小用1.26 塢堡治所135 喜得千金19 與生俱來1.255 突施冷箭1.83 身世成謎132 人心難琢61 論功封爵143 七十二妃174 生死交替1.95 黃巾屯田150 萬石國老1.27 身後之謀117 水淹三軍1.88 大國之基1.200 矇混過關191 另立門戶148 附內而生211 攜民渡江174 變俗易教1.35 南州士首110 見縫插針113 單耳陶杯17 輕徭薄稅103 人力秧機189 天降大任145 顯山露水188 風聞奏事161 獵殺遊戲1.77 始料未及163 百夷來朝114 割肉飼虎18 如芒在背1.86 精兵盡出1.20 軟語溫言61 時不我待1.4 酈督二溝197 生命禮讚251 入鄉隨俗51 樑冀金山1.29 負荊請罪19 樓桑諸技176 百越諸賢116 各有所求129 仁義之基187 中分天下135 豐年多禾178 四氏雲霞177 拔毒食鮮1.279 危國之道1.4 安漢興劉1.30 一書在手1.23 夫復何言147 雙食君俸199 有容乃大105 足可稱道185 少不知味177 四海雄心1.86 義舍病院1.97 借題發揮1.34 內憂外患1.63 築城爲先141 喬裝出兵104 滄海遺珠1.68 拯焚救溺145 機關殺陣11 禍起宮牆14 撒豆成兵10 多子饒妻18 張家小胖127 賊臣當道1.74 黃金臺上1.86 好生思量146 握髮吐哺173 飲鴆止渴1.68 淮南大捷31 前途未卜166 囈語少年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243 十有八九
157 耕雲播雨111 隴右鮮卑1.62 一日破膽1.56 鮮活人聲172 萬載千秋1.25 相遇上陵1.78 風起雲蒸1.7 三家解兵198 絕席而坐13 大賢良師1.95 西園八校1.88 未盡全功118 前覆後戒1.78 河北豪傑1.259 世道人心140 不可思議31 綬帶密詔146 黨人認主1.3 香消玉損195 禍福相依166 大材小用1.26 塢堡治所135 喜得千金19 與生俱來1.255 突施冷箭1.83 身世成謎132 人心難琢61 論功封爵143 七十二妃174 生死交替1.95 黃巾屯田150 萬石國老1.27 身後之謀117 水淹三軍1.88 大國之基1.200 矇混過關191 另立門戶148 附內而生211 攜民渡江174 變俗易教1.35 南州士首110 見縫插針113 單耳陶杯17 輕徭薄稅103 人力秧機189 天降大任145 顯山露水188 風聞奏事161 獵殺遊戲1.77 始料未及163 百夷來朝114 割肉飼虎18 如芒在背1.86 精兵盡出1.20 軟語溫言61 時不我待1.4 酈督二溝197 生命禮讚251 入鄉隨俗51 樑冀金山1.29 負荊請罪19 樓桑諸技176 百越諸賢116 各有所求129 仁義之基187 中分天下135 豐年多禾178 四氏雲霞177 拔毒食鮮1.279 危國之道1.4 安漢興劉1.30 一書在手1.23 夫復何言147 雙食君俸199 有容乃大105 足可稱道185 少不知味177 四海雄心1.86 義舍病院1.97 借題發揮1.34 內憂外患1.63 築城爲先141 喬裝出兵104 滄海遺珠1.68 拯焚救溺145 機關殺陣11 禍起宮牆14 撒豆成兵10 多子饒妻18 張家小胖127 賊臣當道1.74 黃金臺上1.86 好生思量146 握髮吐哺173 飲鴆止渴1.68 淮南大捷31 前途未卜166 囈語少年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243 十有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