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 花期正盛

同爲都尉,屬國都尉和軍門都尉,品秩並不相同。

屬國都尉,俸比二千石,掌蠻夷降者,稍有分縣,治民比郡,有丞。軍門都尉與關都尉類似,秩比六百石。華雄又兼領薊王宮舍人,秩千石。加官至雙千石俸。張遼久居邊郡,隸屬於輔漢幕府。待(幕)府(封)國並立,幕府僚屬,並四州屬吏,官俸方與薊國比同。

謂“同工同酬”。家國同構,品秩同而食俸等。幕府、封國,勠力同心。幽、冀、並、涼、雍,河北五州,吏民歸心。雍州五郡,亦漸安定。又謂“食君之俸,擔君之憂”。自御賜九龍華表,兼督四州,河北官俸,皆出薊王。即便雍州牧邯鄲商,爲王允所舉,董侯任命。然心向薊王,毋庸置疑。

恰如,薊國客庸。庸金雖出東主,然卻皆由貲庫發放。簽訂券書後,是否按約履行。亦是由將作寺等,薊國相關機構,出具文書裁定。如此,即便爲僕,亦不覺低人一等。正因吏民皆“同食君俸”。

就食於君,而非取食於民。義理如何傳遞?

此事易耳。僱主有求於君,君命市樓代僱;客庸者亦求於君,君命市樓代傭。於僱傭雙方而言,皆求於君王,而得償所願。僱主謝君王,爲我解憂。客庸謝君王,足我衣食。家國之下,二者之間。何來高低貴賤。

譬如:

“篤篤篤!”

“門外何人。”

“匠人某某。”

“所爲何來?”

“奉王命,爲足下造樓。”

“有勞。”

如此,工匠不敢偷工減料,僱主亦不敢缺斤短兩。稍動歪心,便是欺君之罪。只爲蠅頭小利,甘冒夷三族之險乎?

如前所言,薊王守護着所有看得見,及看不見的美好。

論禮賢下士,結交豪傑。薊王第一,張飛第二。絕非虛言(注①)。

北宮,瑞麟閣。琉璃枝燈,堆光如晝。一壁之隔,溫潤如春。安長御步入內閣時,薊王正與諸貴妃,鏖戰演武兵棋。

時下,街頭巷尾,三尺見方,演武兵棋,隨處可見。漆木棋盤,微縮模型。陳列演武十器。田字軌路,圍繞日字溝渠。雙方約定,每合各行一步。雙方捉對廝殺。更有甚者,演武器所載機關兵器,竟悉數陳列。刺網、弩箭、發石、吐水,一應俱全。便是雲梯搭橋,亦活靈活現。如此,除考行軍佈陣,還需熟練操弄,機關諸器。命中敵方演武器,方能制勝。

寓教於樂,寓學於趣。更加演武決勝,推波助瀾。演武兵棋,風靡國中內外,不過旦夕之間。

“夫君,時辰至矣。”安長御柔聲言道。

春宵一刻值千金。今夜侍寢七妃並二夫人,早秋水望穿。薊王遲遲不見蹤影,這可如何是好。

“也罷。”薊王這便罷棋。再看琉璃座鐘,不覺夜深人定(亥時)。

“送夫君。”衆貴妃盈盈下拜。

“貴妃亦早安寢。”薊王一笑揚眉。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閣內貴妃,食髓知味。

“是。”貴妃皆露笑意。

待夫君離去,諸妃這便命人收拾殘局。

“此是何物?”安長御忽指一兵棋問道。此兵棋,貌似霹靂發石車,卻又似有不同。尤其高腳造型,又與港口機關塔吊,三分神似。卻不知“四不像”,究竟何物。

時人皆知。霹靂發石車,威力巨大。可投擲石丸、油甕、毒球、甚至人或動物屍骸。後世蒙古人遠征西陸,兵圍黑海之濱卡法城。久攻不下,遂將人畜屍體,拋入城內。死屍天降,滅頂之災。

屍體砸落,血肉迸濺,分崩離析。污染空氣,毒化水源,很快城內爆發瘟疫。卡法人先是高燒不退,腋下、大腿內側等部位,接着長出鵝卵般大小的黑紫色腫塊惡瘡,三天後,便在痛苦中死去。數月後,卡法城不攻自破。幾成死城,無人生還。

城破前,染疫士兵,偷乘小船,逃回墨西拿港。隨後數年,拜占庭、熱那亞,威尼斯等,意大利各地,相繼爆發大疫。受醫療、衛生條件所限,及宗教神學禁錮渲染,疫情反覆,交叉傳染,難以阻斷。肆虐歐洲三個世紀,先後奪走二千五百萬條生命。幾乎相當於中世紀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人稱“黑死病”。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阻斷傳染鏈,至關重要。

言歸正傳。

“演武器十一。”安貴妃答曰。安素與安氏姐妹,情同手足,親密無間。

“有何妙用。”安長御又問。

“決賽可見分曉。”安素笑答。

“只此一器乎?”安長御追問。

“餘下諸器,將作寺尚未造出。”安素知無不言。

正因機關兵器,威力凸顯。漸被國人所知。更加演武決勝,助推兵棋風靡。薊王宮中,上至二宮太皇,三王太后,薊王后妃,下至女官宮人。凡有閒暇,便擺開陣勢,捉對廝殺。引衆人圍觀。氣氛熱烈,羣情激昂。宮中風行,民間可想而知。安長御好奇追問,亦是情理之中。

一里之回,七重錯落。凡檐牆、飛閣、廊道、平座,皆以清鋼琉璃壁密封。透光保暖,防風驅寒。更加窗明几淨,一覽無餘。內中亭臺樓閣,雕楹粉金,山水迭石,走獸飛禽。更有美人如玉,衣袖翩翩,羣芳競豔,層樓盡染。

置身其中,直令人心曠神怡,目酣神醉。

此時,游泳館。雲蒸霞蔚,氤氳生煙。二宮太皇,正相伴戲水。暖泉滋潤,溫湯浸泡。四肢百骸,無不舒爽。

如蘭吐氣,香汗淋漓。吹彈可破,嬌豔欲滴。正盛花期。

誰言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終歸“心裡有事心裡驚,心裡無事一身輕”。

竇太皇,即來則安。倒是董太皇,難掩心思。二人相依爲命,本該無話不談。奈何,唯有此事,竇太皇諱莫如深。不肯透露,片語只言。

竊以爲。心憂董侯是其一,心牽董驃騎爲其二。心繫合肥侯乃其三。天下三分,叔侄相爭。更有董驃騎,與曹太保合謀。欲奪王太師兵權。

《尚書·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huàn,逃避)。”

170 自斷股肱1.60 八關都邑179 中舨共約137 各自圈地1.3 香消玉損1.8 神都洛陽1.85 得隴望蜀121 各取所需158 顛倒黑白1.5 唯利是圖175 漢世之傑1.66 飛廉斬薙1.50 從風而服1.249 幸有一子1.5 千家萬戶1.258 激勵三軍1.43 切莫辜負109 原形畢露1.37 鰲頭獨佔174 恰如其分138 故技重施128 欲蓋彌彰194 心生瑕釁111 義高於律1.26 循跡追兇129 明日功成1.242 繞樑餘聲137 如左右手165 天下至理151 董卓擲戟1.73 死無對證197 生命禮讚1.57 借雞生蛋1.60 廣而告之132 吞光神鎧128 虎狼之士193 依山下寨148 大義滅親175 石破天驚1.40 羣盜蜂起1.222 神器更易130 輔車相依111 神國之謀1.93 古羌懸棺61 穩紮穩打176 巨人之志1.67 窺其門徑176 封國在即1.2 雞不下蛋1.75 粗中有細130 不可定期1.39 名臣歸京158 天下嚥喉1.38 祠堂傳藝12 戰意橫生150 萬石國老121 書生意氣1.46 陣前示威1.56 靜觀其變216 五射之術164 四海承風103 撲朔迷離1.2 平羌之策1.44 輕卒銳兵31 綬帶密詔107 九河之地105 足可稱道1.87 長樂未央194 心生瑕釁1.76 洛陽來使168 千里投懷170 意落心安192 共赴巫山161 獵殺遊戲1.73 爲女聘師133 強者之姿1.58 歲不我與1.76 獻圖明志1.82 遼東婢女1.92 僅此足已61 變廢爲寶182 地大如礪102 風雪載途164 奴隸貿易137 萬邦來賀1.57 賞罰未定1.204 猶樂思沛124 表裡相合103 薊國雙壁1.5 奉身以死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285 共分天下1.30 洛陽小市1.37芳蘭生門1.94 與王雷同173 飲鴆止渴1.87 年終臘賜184 南巡于闐1.3 貢金補全1.232 南閤祭酒
170 自斷股肱1.60 八關都邑179 中舨共約137 各自圈地1.3 香消玉損1.8 神都洛陽1.85 得隴望蜀121 各取所需158 顛倒黑白1.5 唯利是圖175 漢世之傑1.66 飛廉斬薙1.50 從風而服1.249 幸有一子1.5 千家萬戶1.258 激勵三軍1.43 切莫辜負109 原形畢露1.37 鰲頭獨佔174 恰如其分138 故技重施128 欲蓋彌彰194 心生瑕釁111 義高於律1.26 循跡追兇129 明日功成1.242 繞樑餘聲137 如左右手165 天下至理151 董卓擲戟1.73 死無對證197 生命禮讚1.57 借雞生蛋1.60 廣而告之132 吞光神鎧128 虎狼之士193 依山下寨148 大義滅親175 石破天驚1.40 羣盜蜂起1.222 神器更易130 輔車相依111 神國之謀1.93 古羌懸棺61 穩紮穩打176 巨人之志1.67 窺其門徑176 封國在即1.2 雞不下蛋1.75 粗中有細130 不可定期1.39 名臣歸京158 天下嚥喉1.38 祠堂傳藝12 戰意橫生150 萬石國老121 書生意氣1.46 陣前示威1.56 靜觀其變216 五射之術164 四海承風103 撲朔迷離1.2 平羌之策1.44 輕卒銳兵31 綬帶密詔107 九河之地105 足可稱道1.87 長樂未央194 心生瑕釁1.76 洛陽來使168 千里投懷170 意落心安192 共赴巫山161 獵殺遊戲1.73 爲女聘師133 強者之姿1.58 歲不我與1.76 獻圖明志1.82 遼東婢女1.92 僅此足已61 變廢爲寶182 地大如礪102 風雪載途164 奴隸貿易137 萬邦來賀1.57 賞罰未定1.204 猶樂思沛124 表裡相合103 薊國雙壁1.5 奉身以死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285 共分天下1.30 洛陽小市1.37芳蘭生門1.94 與王雷同173 飲鴆止渴1.87 年終臘賜184 南巡于闐1.3 貢金補全1.232 南閤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