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反擊

朱由檢到底對林純鴻滲透宣大心有不甘,於是孫傳庭接到了朱由檢的密旨。

朱由檢密旨令孫傳庭着力限制驃騎軍的活動範圍,限制黃渤在宣大興風作浪。孫傳庭對朱由檢密旨的保密程度,有着相當的保留。他覺得,在傳旨時,不僅林純鴻會及時獲悉,恐怕濟爾哈朗也會在第一時間獲悉。

大明的統治,還是太鬆散,遠不及荊州那般嚴密和高效,這恐怕也是朝廷日漸窘迫的原因之一。

緊接着,孫傳庭又收到了楊嗣昌的密信。在密信中,楊嗣昌倒是對孫傳庭信任萬分,直接說了一句話:“公可便宜行事,朝堂楊某一力承之……”

孫傳庭看完密信,冷笑不止,心道:“朝堂不撥一文,卻寄希望於某一力擋之,豈不聞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還是先解了宣大的當前之困再說……”

孫傳庭乃務實之人,認爲左右羈絆之下,楊嗣昌不僅做不到“一力承之”,恐怕自身地位都難保。所以,一切都還得靠他自己。

於是,盛坤山還遠在涿鹿,孫傳庭便秘密前往,在陽原與驃騎軍迎頭碰上。

孫傳庭與荊州軍的關係,遠遠談不上和諧。當初在對陣張獻忠時,孫傳庭一舉打破林純鴻的算計,讓熊文燦從招降一事中解套,致使熊文燦目前在朝中沉默寡言,甚少爲荊州說話。從這事來說,雙方應該還有宿怨。

盛坤山聽聞孫傳庭隻身來到軍中,頗爲驚異,慌忙將孫傳庭迎入。

孫傳庭也不廢話,直接提出了雙方合作演一齣戲,引誘濟爾哈朗上鉤之策,盛坤山也早有此意,雙方一拍即合,約定驃騎軍抵達西韓嶺後,由孫傳庭派遣重兵做圍攻之狀。

丁奎安得知後,大驚,問道:“若是孫傳庭想將我軍一鼓盪平,我軍豈不是自投羅網?”

盛坤山大笑道:“孫傳庭真要這麼做,除非他想讓整個北方落入韃子之手!”

丁奎安一想,果然如此,遂不再懷疑。

待盛坤山率衆抵達西韓嶺後,孫傳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派遣重兵佔據西韓嶺周邊要地,將驃騎軍圍得水泄不通。

驃騎軍中低層軍官並不知盛坤山與孫傳庭的約定,大驚失色,紛紛請求向南突圍。盛坤山順勢而爲,不停地派遣小股兵力試探孫傳庭的防線,尋找包圍圈的薄弱之處。

孫傳庭二話不說,令麾下堅決反擊,將試探兵力打回去。

於是,雙方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傷亡。

戲演到這個份上,丁奎安再一次懷疑孫傳庭的真實用意。

盛坤山小心撫慰,好不容易安撫住丁奎安。丁奎安都懷疑,就更別談中低層軍官了,這幫軍官惱怒萬分,將當面的朝廷官兵恨到了骨子裡。同時,他們紛紛建言,趁軍內軍械、糧草尚足,一鼓作氣衝出去。

這些建言,毫無例外地被盛坤山以尋找薄弱環節爲由擋了回去。

一旁的張鳳儀看在眼裡,心裡也狐疑不定。雖然她早已知曉盛坤山的計劃,並且按照盛坤山之令,未打出武衛軍的旗號,但孫傳庭和盛坤山演戲演出了鮮血,這讓她始料未及。

出於謹慎,她親率近衛,赴西韓嶺附近查看,這一看,直把她嚇得魂飛魄散,孫傳庭居然將火炮都運到了西韓嶺周邊,還在要地附近放滿了拒馬、鐵蒺藜等物。

張鳳儀如風一般飛奔回營,正準備點兵前往救援驃騎軍時,孫傳庭卻暗中來到軍營,指天畫地,發誓這是演戲。

張鳳儀壓根不信這套,孫傳庭無奈之下,只好說道:“張將軍應該知道,驃騎軍糧草尚夠使用十日以上,若十日後,濟爾哈朗還不到,而本督又不撤圍的話,張將軍大可與驃騎軍內外夾擊包圍之兵。”

張鳳儀估摸着,驃騎軍在武衛軍的外圍接應下,突圍應該不難,遂相信了孫傳庭的話,按兵不動。

孫傳庭和盛坤山血淋淋地演戲,還未將濟爾哈朗引入彀中,卻騙倒了朝堂。

朱由檢聽聞孫傳庭重兵合圍驃騎軍後,大驚,慌忙將楊嗣昌召入宮內詢問:“孫傳庭這個關鍵時節攻擊驃騎軍,萬一濟爾哈朗趁機來攻,如何是好?”

楊嗣昌得到消息比朱由檢早,他琢磨來琢磨去,雖傾向於相信孫傳庭和盛坤山在演戲,但心裡到底還是忐忑不安。此時見皇上慌亂,他不能率先失去分寸,遂安慰道:“孫傳庭十有八九在引誘濟爾哈朗上鉤,不過,以防萬一,還是令洪承疇靠近宣府爲妙。”

增兵以備不測,顯然是最好的應對方略。朱由檢從其議。

朱由檢和楊嗣昌能沉得住氣,朝堂之臣卻就沒這份素質了。聽聞孫傳庭與驃騎軍兵戎相見後,朝堂一下子炸了鍋。一些不通軍事之輩,奔走相告,稱早該如此,永絕後患;一些見識稍遠之輩,則憂慮萬分,惟恐雙方打仗時,濟爾哈朗趁機來攻;還有一些則看得更遠,覺得此舉會引起林純鴻的雷霆之怒,大明朝廷很可能在荊州軍的攻擊下灰飛煙滅,他們開始準備後計……

與此同時,針對楊嗣昌的一股潛流暗中涌動,將宣大現在險惡的局勢歸咎於楊嗣昌,要求楊嗣昌辭職以謝天下。

紛亂,以明廷爲最……

濟爾哈朗非常謹慎,顯示出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的絕佳素質。

“驃騎軍糧草可供使用幾日?”

“回鄭親王,最多能使用三日!”

濟爾哈朗精明無比,選擇了糧草這個最基本點作爲判斷的依據。這顯然是驃騎軍、孫傳庭無法繞開的環節,盛坤山、孫傳庭再狠,也不至於讓驃騎軍在包圍圈中捱餓三日吧?

滿清韃子對大明的滲透,可謂無孔不入,就連在宣大邊軍中也安插了無數的眼線,糧草這麼敏感的軍事機密,濟爾哈朗也能輕易獲取。

……

“啓稟鄭親王,驃騎軍已經在殺馬充飢了……”

戰馬,無論在荊州軍,還是在明軍中,可是稀缺物質,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輕易殺馬。濟爾哈朗大爲動心。

但是濟爾哈朗還真沉得住氣,下命令道:“再等三日!”

不過,僅僅等了一日,濟爾哈朗獲悉,洪承疇率領萬五兵力,從薊遼一線往宣府移動。

濟爾哈朗一聽,不再猶豫,馬上擂鼓聚將,吹響了進攻的號角。

盛坤山和孫傳庭萬萬想不到,兩人辛辛苦苦地忙活這麼長時間,連士兵的性命也付出了不少,最終迷惑濟爾哈朗的而是隱瞞糧草和二貨朝廷做出的以防萬一決定。

濟爾哈朗兵馬一動,孫傳庭的兵馬立即撤圍,盛坤山在集合了張鳳儀部後,兵出大同,經由集寧海子(今黃旗海),迅速插向濟爾哈朗的後路。

孫傳庭的動作絲毫不慢,率領精銳陝兵,日夜兼程,趕赴懷安前線迎敵。

懷安位於大同和宣府之間,離宣府更近。長城從境內穿越而過,歷來就是大明防守的薄弱環節。

孫傳庭和盛坤山重兵聚於大同,濟爾哈朗惟恐中計,不敢輕易靠近大同,特意選擇了遠離大同的懷安。而且,濟爾哈朗以朝鮮步兵爲進攻先導,以蒙古輕騎左右兩翼,自己則率領三千重騎在後壓陣。

大軍鼓譟前進,攻勢非常兇猛。由於孫傳庭將主力集中在大同,懷安的防守非常薄弱。六月初二,朝鮮軍輕易突破西灣堡。六月初三,朝鮮軍在蒙古軍的配合下,又突破西沙城。

至此,大明甚爲倚重的長城防線全部被突破,朝鮮軍和蒙古輕騎迅速往縱深發展,有將大明宣大防線攪得七零八落之勢。

連戰連捷之下,蒙古輕騎和朝鮮軍士氣高漲,再加上沿途劫掠,擄掠人口無數、財貨鉅萬,強盜們猶如打了雞血一般,惟恐落於他人之後。

而濟爾哈朗則率領三千重騎頓兵於西灣堡,爲大軍守住了後路。

濟爾哈朗動作快,盛坤山一點也不亞於他,大軍的動作,幾乎與內線消息傳遞速度一樣快。

當濟爾哈朗得知驃騎軍迅速插向他的後路之時,盛坤山業已率衆抵達興和,正迅速向着聯軍壓來。

濟爾哈朗聽聞後,終於長舒了一口氣。也是,局勢明朗,總比一直懸着一顆心要好。驃騎軍的到來,還需要數日,濟爾哈朗完全有時間往東面撤退,讓驃騎軍吃一滿嘴的沙子。

茫茫大草原中,濟爾哈朗享有主場之利,兵力佔優,如果驃騎軍膽敢追來,濟爾哈朗完全可以從容排兵佈陣,尋找戰機,讓驃騎軍吃一個大虧。

於是,濟爾哈朗立即令蒙古輕騎和朝鮮軍拋棄一切俘虜和財貨,迅速往西灣堡撤退。

然而,事態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濟爾哈朗的預期。

“什麼?興和的騎兵兵力將近一萬?不止一個軍?”

這裡面一定有什麼古怪,濟爾哈朗本能地覺得不妥,卻又不知不妥處在哪裡。

緊接着,濟爾哈朗接報:蒙古輕騎和朝鮮軍衝得太快,兵力分得太散,兩日內無法抵達西灣堡!

濟爾哈朗大驚失色,咬牙切齒地下令道:“能回來多少算多少,回不來的,不管了!兩日後,大軍從西灣堡撤退!”

第208章 總體部署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429章 挑撥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208章 總體部署第511章 動向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673章 下南洋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75章 立規建制第34章 鄉村大計第520章 試探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72章 猇亭懷古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98章 利益交換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66章 如火如荼第3章 石子嶺上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65章 錢鈔之議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568章 小高潮第67章 信譽票據第452章 投降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478章 謠言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455章 兩手第48章 婚姻大事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334章 贈劍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436章 惶恐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36章 誓言報復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432章 孫傳庭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9章 專事伐木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554章 應招第406章 突變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412章 兩難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285章 開解屬下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403章 鎖江第94章 圍魏救趙第542章 變局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574章 大洗禮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21章 洞庭湖匪第38章 惠王出手
第208章 總體部署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429章 挑撥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208章 總體部署第511章 動向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673章 下南洋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75章 立規建制第34章 鄉村大計第520章 試探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72章 猇亭懷古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98章 利益交換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66章 如火如荼第3章 石子嶺上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65章 錢鈔之議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568章 小高潮第67章 信譽票據第452章 投降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478章 謠言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455章 兩手第48章 婚姻大事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334章 贈劍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436章 惶恐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36章 誓言報復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432章 孫傳庭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9章 專事伐木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554章 應招第406章 突變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412章 兩難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285章 開解屬下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403章 鎖江第94章 圍魏救趙第542章 變局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574章 大洗禮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21章 洞庭湖匪第38章 惠王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