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下南洋

且說鄭夢帆、賈思宜一行抵達淡馬錫後,鄭夢帆來不及等出貨完畢,就欲乘船至湄公河河口。剛準備出海,卻被賈思宜快馬追上,言道:“江陵侯不日即將抵達淡馬錫,還望浩文老弟不要因小失大!”

“江陵侯要來淡馬錫?”鄭夢帆大吃一驚,繼而大喜道:“看來,上海、淡馬錫、孟買、蒙巴薩航運中心落實在即,我等可大展拳腳!”

賈思宜叫道:“孰輕孰重,望浩文老弟三思!”

鄭夢帆毫不猶豫地說道:“迎接江陵侯當然更重要!我看,不如我倆直接至廣州,一路相隨江陵侯南下!”

賈思宜想了想,道:“正該如此!”

……

賈思宜的消息千真萬確。

光祿院一事塵埃落定後,林純鴻考慮到新領交趾、廣南兩地,又琢磨着在印度西海岸打開局面,遂決定至南洋南巡。

當林純鴻在閣幕屬會議上露出南巡之意時,諸重臣並未當回事。荊州各部門經過多年的磨合,早已形成固定的規範和套路,林純鴻在不在荊州,影響都不大。

可是,當林純鴻點名命令朱之瑜、陸世明、彭新、陳力子、姜淑讓、崔玉一行人南下時,整個荊州官場一下子炸了鍋,開始變得紛紛擾擾。

林純鴻身邊需要有人照顧,而陳天瑤有孕在身,周鳳又是主母,輕易不能離開荊州,崔玉隨行,這個好理解。至於陳力子、姜淑讓,本身就是南洋的地頭蛇,又分別掌管着海洋財政及外聯司,跟隨南下也是當然之意,沒什麼好奇怪的。

唯有朱之瑜、陸世明、彭新三人,分別是中書府、都督府、監察府重臣,彼此之間的立場、觀點差別甚大,林純鴻帶着三人南下,到底意味着什麼?

荊州諸多重臣在考慮這個問題,就連遠在江南的郭銘彥、廣州的張兆、陝西的熊文燦、東勝的黃渤,接到消息後,也開始皺着眉頭琢磨其中的涵義。

他們將林純鴻近期的命令、說過的話都一一翻出來細細琢磨,還真讓他們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以後,交趾、廣南就是大明的本土,一應政策,應當比照廣東、廣西……”

“呂宋要引入更多的漢人加緊開發,大力發展種植園……”

“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需要在沿海建立更多的據點,已有的據點,需要擴大範圍,加快諸島的漢化進程……”

……

“大明朝廷有個很要命的傳統,在地方任職後,基本沒有入閣的可能!這個傳統着實混蛋,連地方任職的經驗都沒有,何談主管龐大的帝國?荊州需要打破這個傳統!”

對!就是這句話!朱之瑜沒有地方任職的經歷,很可能會至南洋一帶任職!

也不盡然啊,彭新在夔州幹過,陸世明是軍方參軍司總管,何談什麼地方任職?

衆人一頭霧水,不知林純鴻到底想幹什麼,只好兩眼緊盯着林純鴻一行,一儘早弄明白林純鴻的打算。

作爲當事人,朱之瑜、陸世明及彭新也狐疑不定,跟隨林純鴻,經嶽州、長沙至靈渠,進入珠江水系,最終抵達廣州。

在廣州匯合了張兆、凌雲華等重臣後,林純鴻一行人登上定遠艦,直航海安,抵達交趾。

在海安、交州一線,林純鴻見農夫辛勤勞作、商旅不絕於路,心中甚喜,對朱之瑜、馬世奇言道:“不到半年,交趾竟然有這般氣象,都是馬大使的功勞。”

馬世奇忙謙虛道:“屬下哪敢居功?交趾的條件,本就好過廣西,再說,荊州軍將士打的基礎也好。”

林純鴻大笑道:“都有功勞,馬大使就別推來推去了。交趾是塊好地方,以後,雲南財貨可直接經紅河出海,意義非同一般。”

……

當林純鴻深入鄉村,見到孩童們在先生的教導下,已經開始讀“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酒逢知己飲……”,林純鴻更是高興,轉頭對一衆重臣言道:“不出十年,交趾與廣西還有什麼區別?”

……

緊接着,林純鴻又至太原視察。林純鴻從未聽到太原出產鋼鐵的消息,還以爲太原依然處於緊張的籌建中。然而,當他抵達太原後,卻驚奇地發現,太原足足有十多萬工人勞動,附近的生鐵堆積如山。

林純鴻大奇,將康定博叫來一問,方知轉爐依然在調試中,目前只能煉製生鐵。

林純鴻對轉爐鍊鋼興趣十足,詳細詢問後,指示道:“轉爐鍊鋼的妙處在於鐵水直接流入轉爐,不必重新加熱,便可煉製成鋼,既然目前轉爐還未試煉成功,不如將生鐵運至廣州,增加廣州的產能。”

康定博滿口答應。

離開交趾後,林純鴻乘船至金蘭。

相比較交趾的良好基礎,廣南就差多了。順化一帶,百姓還比較勤勞,骨子裡滲透着華夏的氣息;過了順化再往南,基本上都是以前占城的地盤,信仰印度教,百姓比較懶惰,相信所謂的來世。

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並不像紅河三角洲一樣阡陌縱橫,稻穗滾滾,而是沼澤衆多、雜草茂盛,基本處於未開發狀態。

看着錢祚徵着急上火的樣子,林純鴻道:“信仰一旦形成,數百年內難以改變,錢大使的重點,當放在從中原招募漢人上,不要寄希望於廣南人。”

提到招募漢人,錢祚徵更是一肚子的氣,抱怨道:“上個月,好不容易從汝州說服數千人至廣南,結果,行至廣州時,卻被馬大使劫持!”

林純鴻笑道:“吃一塹長一智,估計錢大使以後不允許招募的漢人靠近廣州半步。還有,錢大使還可以把思路放廣點,交趾人、日本人、朝鮮人,都比廣南人勤勞,招不來漢人,這些人也不錯啊!”

錢祚徵大悟,不等林純鴻離開,便令人與盧詩源、鄭芝龍聯絡,準備大肆招募華夏次文明區的農夫。

……

當林純鴻從廣州出發時,便有如鄭夢帆、賈思宜等海商尾隨船隊,至海安。後來,聞訊而至海安、交州、金蘭的海商越來越多,最終,林純鴻從金蘭啓程時,彙集的大海商超過兩百多人。

兩百多大海商,隨行的商船超過四百餘艘,再加上林純鴻率領的南巡艦隊,足足有五百餘艘船。這些船在海上連綿數十里,非常壯觀。

朱之瑜、陸世明、彭新都是第一次出海,自上船始,就吐得稀里嘩啦,不過,吐着吐着,也就習慣了。當他們鑽出船艙,從甲板上往後面一望,不免嚇了一大跳:“天呀,後面怎麼跟了這麼多帆船?”

三人都不約而同地感慨道:“以前僅從紙面上了解海商,現在纔算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荊州在海商心目中的地位!”

待超大型船隊抵達淡馬錫,轟動了整個淡馬錫城,人無分老幼、男女、人種,紛紛前至碼頭觀看林純鴻抵達淡馬錫的盛況。

林純鴻不停地揮手向人羣致意,在龍衛軍團的簇擁下,進入了淡馬錫城。

淡馬錫城內,英吉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均有使節常駐,以協調商貿事宜。林純鴻抵達淡馬錫,讓這些使節立即行動起來,紛紛奉上拜帖,求見林純鴻。

葡萄牙、荷蘭使節尤爲着急。林純鴻南下,對葡萄牙、荷蘭意味着什麼,他們比誰都明白。爲了見到林純鴻,荷蘭、葡萄牙使節甚至向盧詩源行賄,希望盧詩源能在一旁幫着說說話。

盧詩源並不是一個清廉的主,但他不敢確認林純鴻是否有見他們的意思,於是,理所當然地拒絕了葡萄牙、荷蘭使節的賄賂。

果然,林純鴻對英吉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使節的拜帖置之不理,單單叫來了瑞典使節,相談甚歡。

林純鴻向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表達了良好的祝願,並對瑞典方面對大白鯊艦隊提供的幫助表示感謝。

禮尚往來,瑞典使節理所當然地感謝大明對瑞典商人的照顧。

“大明願意一如既往地發展與貴國的良好關係,這符合雙方的利益。本候覺得,要進一步密切關係,應該由大明直接派遣商隊至貴國貿易,並且將斯德哥爾摩作爲大明在歐洲的貿易中轉站!”

相談甚歡時,林純鴻忽然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大膽構想。

瑞典使節差點被林純鴻嚇傻了,語無倫次地說道:“女王陛下及總理大臣當然歡迎大明商隊至瑞典貿易,只是,由淡馬錫至瑞典,有數萬裡之遙,瑞典艦隊無法確保商船的安全。”

林純鴻笑道:“無妨。大明與貴國更應該密切軍事上的聯繫,若女王及總理大臣不介意,本候欲派遣艦隊至貴國訪問。”

艦隊?名譽上是訪問瑞典,實質就是爲商隊護航!能讓艦隊爲商隊護航,那該是有多大規模的商隊才能獲利?

瑞典使節只覺得今天腦子有點不夠用,壓根無法看透這名大明最有權力的人物到底在想些什麼!

“還請問江陵侯,目前可有大致方案?艦隊規模有多大?商隊規模有多大?”

林純鴻伸出右掌,道:“初步準備派遣八艘一級戰艦十六艘二級戰艦訪問貴國,至於商船,就看多少商人感興趣,目前能確認的,大西洋商號將派遣十五艘九桅商船!”

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432章 孫傳庭第615章 人心第601章 張鳳儀第413章 陽謀第360章 配合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564章 反擊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553章 紛爭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505章 殉國第50章 初識白杆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462章 冷遇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574章 大洗禮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463章 收縮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311章 甲多島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519章 口諭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93章 白杆被圍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78章 謠言第507章 阻擊第61章 三桅帆船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452章 投降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34章 鄉村大計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183章 授銜整編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430章 楊嗣昌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425章 顧慮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40章 土改契機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561章 戰馬(五)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386章 觀營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636章 神刃軍第514章 隱忍(二)第592章 錢秉鐙第95章 攻打官莊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78章 重組商社第429章 挑撥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393章 生的希望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224章 我要留在大明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309章 雙重誘餌第528章 置之死地
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432章 孫傳庭第615章 人心第601章 張鳳儀第413章 陽謀第360章 配合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564章 反擊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553章 紛爭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505章 殉國第50章 初識白杆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462章 冷遇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574章 大洗禮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463章 收縮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311章 甲多島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519章 口諭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93章 白杆被圍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78章 謠言第507章 阻擊第61章 三桅帆船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452章 投降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34章 鄉村大計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183章 授銜整編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430章 楊嗣昌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425章 顧慮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40章 土改契機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561章 戰馬(五)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386章 觀營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636章 神刃軍第514章 隱忍(二)第592章 錢秉鐙第95章 攻打官莊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78章 重組商社第429章 挑撥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393章 生的希望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224章 我要留在大明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309章 雙重誘餌第528章 置之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