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

諸幕使在瓜洲碰頭後,張道涵與朱之瑜返回荊州,郭銘彥返回上海,張兆南下廣州,周望、陸世明則迅速北上,分別就任中原戰區統帥與參軍總管之職。唯有林純鴻留在了瓜洲,待田楚雲率領東南軍抵達瓜洲後,再一同北上。

一時間,瓜洲成了整個南部大明的中心,各路急腳遞將情報、請示彙集至瓜洲,再將林純鴻的命令傳達至各地,每日往返的信使不絕於路。

情報中,就包括朱由檢、楊嗣昌、高起潛以及盧象升等人的動靜。

聽聞楊嗣昌、高起潛與盧象升因迎戰、避戰一事鬧得不可開交,朱由檢左右搖擺時,林純鴻跌足長嘆:“氣數啊!氣數!不管是迎戰,還是避戰,總得有個既定方略,如此左右搖擺,讓將士們如何自處?”

從內心而言,林純鴻還是傾向於接受盧象升的觀點,在保證邊關穩固的情況下,與韃子決一死戰。

盧象升的頭腦還是冷靜的,這從他僅僅率領五千天雄軍將士趕到京師就可以看出。不過,要說楊嗣昌和高起潛有什麼錯,也談不上,無他,出發點不同而已。盧象升不當家,當然不用考慮柴米油鹽,但楊嗣昌總得爲整個朝廷、整個政府的運轉做全盤考慮。

其中,楊嗣昌千方百計地節省錢糧,欲運往河南、陝西賑災,這點林純鴻就讚賞不已。當前,安內還是甚於攘外,沒有這批賑災的錢糧,河南和陝西說不清什麼時候又亂作一團。

待林純鴻得到消息,朱由檢命盧象升節制各路勤王兵馬,又命高起潛節制關寧諸路援兵後,林純鴻恨極,差一點將桌子掀翻在地。

“昏庸、糊塗!既然想迎戰,又爲何讓最精銳的一支力量作壁上觀?”

林純鴻大罵朱由檢。高起潛與楊嗣昌站在一起,將關寧鐵騎握在手中,必然拼盡全力實施避戰的策略,如此一來,等待盧象升的命運就只有一條:戰敗!

敗了也就敗了,大明擁兵上百萬,少幾萬人影響不了根本。但是,盧象升在堅決主張迎戰的情況下戰敗,以他一根筋般的性格,必然選擇馬革裹屍!

盧象升戰死,絕對是大明無可挽回的損失!

林純鴻氣急,不免大聲嘶吼道:“田楚雲到哪裡了?讓他加快動作,別磨磨蹭蹭的!”

……

林純鴻的氣還未消,又接到了兵部的命令:令荊州軍至聊城、廣平府待命,不得跨越聊城、廣平一線半步。

林純鴻直接選擇了無視,將命令扔在一邊,並下令嚴密封鎖這條消息,以免影響十多萬將士的士氣。

緊接着,林純鴻又收到了鄭福林的戰報。

當林純鴻得知鄭福林先後採用圍望海堝城不攻、佯裝築城等計,引誘滿清韃子來攻,而薩穆什喀和皇太極均未上當後,林純鴻心裡一動,情不自禁地念道:“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

崔玉兒正好在林純鴻身邊,聽到之後,不免一愣,隨口問道:“三哥哥,說的什麼?”

林純鴻自失地笑了笑,又唸了一遍。

崔玉兒聽清後,只覺得回味無窮,執筆舔墨,將對子記了下來。

崔玉兒盯着自己的手書默然半晌,方嘆道:“道盡了人世間的滄桑與無奈……非大苦大悲之人,無法寫出這些話。這應該不是三哥哥自創的吧?是誰寫的?”

林純鴻苦笑不已,寫這句話的人還要等八九十年纔會出生呢,歷史已經改變,也不知道他還會不會出生。不得已,他隨口敷衍道:“偶爾聽人念過,覺得有道理,便記在了心頭。”

崔玉兒有沉吟半晌,方纔問道:“不知這句話與鄭叔有何關係?”

林純鴻道:“鄭叔在遼東數次引誘韃子來攻,結果韃子奸猾,始終不上當。我在想,能不能趁機會,乾脆在旅順築城。”

崔玉兒思索片刻,道:“說到戰陣,玉兒自是不懂。只是,韃子發覺鄭叔真築城後,豈不是還有傾力來攻,鄭叔能抵擋得住嗎?”

林純鴻笑道:“假作真時真亦假,妙就妙在這裡啊,鄭叔越是把築城一事鬧得跟真的似的,韃子就越是疑惑,猶豫不決之下,豈不是錯過了最佳時機?”

林純鴻轉眼望向輿圖,盯了良久,道:“萬一韃子最終發現上當受騙,傾力來攻,我們就趁機來一場韃子決不願看到的大決戰,把韃子的腸子打出來!”

說完,林純鴻自顧自地拿起幾個小人,在遼東半島、皮島還有濟州島之間擺來擺去,開始推演戰局。推演一開始,林純鴻即陷入忘我境界之中,渾忘了旁邊還有崔大美女。

崔玉兒苦笑不已,復又拿起剛纔的筆墨,琢磨對子中的韻味。

足足過了一個多時辰,崔玉兒進來出去業已兩次,林純鴻方纔醒過身來,大聲叫道:“張傑夫……張傑夫……”

張傑夫就在外間,聽到叫聲後,立即進來行禮,問道:“都督有何吩咐?”

“傳令狄威,令其立即率領龍虎軍團剩餘兩軍,自巴達維亞出發,一個月內至濟州島駐防待命。”

“傳令戴哲,令其暫停修築淡馬錫城,率領麾下全部工匠至皮島待命。”

……

“傳令張道涵……”

說到此處,林純鴻忽然頓住了話頭,似乎心有所慮,還未完全考慮成熟。張傑夫放下速記的硬筆,滿眼疑惑地望着林純鴻。

林純鴻揮了揮手,道:“算了,給張府令的命令就不要記了,本督還是親自修書吧……”

張傑夫躬身行了個禮,接令而出。林純鴻則坐在了案臺前,開始執筆修書。

書信之中,林純鴻詳細講述了自己的計劃,並且着重強調了實施這個計劃,需要加撥大圓的大致數目及需要增加的民夫數量。

修書完畢後,林純鴻在書信之後蓋上了大印。

這個大印一蓋,法律效力則與普通書信完全不同。也就是說,加撥大圓、加派民夫,這些都是命令,張道涵不得推諉。之所以以修書的方式傳達命令,無非就是擔心張道涵不解上情,帶着怨氣執行命令而已。

發出書信後,林純鴻方纔稍稍減輕了點朝廷禁止荊州軍跨越聊城、廣平一線的隱憂。正所謂西邊不亮東邊亮,戰場並不僅僅只有華北一處,能在遼東半島大量消耗韃子的有生力量,效果並不一定比在京師附近鏖戰差。

且說盧象升得知兵部令荊州軍不得跨越聊城、廣平一線後,大驚失色,差點暈倒在地。

盧象升並不是一個莽漢,而是一個親自操刀上陣、心思縝密的儒將。這次,他力主朝廷堅決迎戰,一方面出於他對理念的堅守,另一方面,就是林純鴻奉詔率重兵北上。

所以,他纔敢將天雄軍主力駐防在宣大一線,自己親率偏師勤王。甚至,當他聽聞朱由檢將關寧援兵交予高起潛統帥之後,也沒放在心上。畢竟,有了林純鴻十多萬精銳荊州軍,關寧援兵充其量只能錦上添花,並不能發揮一錘定音的作用。

現在,朱由檢僅僅因爲擔心林純鴻趁機作亂,就將荊州軍擋在了聊城以北,差點讓盧象升抓狂。

盧象升與林純鴻接觸多次,相互之間有過合作,也有過算計,總體上合作多過算計。從盧象升對林純鴻的認知上看,盧象升一百個不相信林純鴻會趁機作亂。從現實情形來看,除非林純鴻想與天下人爲敵,纔會在韃子入侵的情況下,冒天下之大不韙與朝廷爲敵。

林純鴻這個口口聲聲把黎民百姓掛在嘴頭的人,何至於蠢到這種地步?

盧象升心裡悲苦,忍不住對楊延麟說道:“朝廷危難,本督死不足惜,只是憂慮大廈將傾,無人支撐……”

楊延麟本爲經筵講官,以文章節義聞名天下,與黃道周、倪鴻寶齊名,並稱爲“三翰林”。不過,這節義放在楊嗣昌眼中,就如茅廁裡的石頭一般,又臭又硬,既不懂得經世致用,脾氣又臭,見到大山,唯知一頭撞上去,不到南山不回頭。楊延麟以節義自負,自然看不慣楊嗣昌避戰,向皇上上奏章大罵楊嗣昌。

楊嗣昌當然不願意看到這隻蒼蠅在耳邊嗡嗡叫,授予楊延麟兵部職方司主事之銜,至盧象升軍中任參贊。

當下,楊延麟聽了盧象升的話後,大驚道:“總督大人何至於口出如此不詳之言?”

盧象升搖了搖頭,道:“今日方知,袁元素當年之悲苦。等待本督的,很可能就是元素之覆轍!”

盧象升提起當年的一段公案,並聲稱自己很可能會如袁崇煥一般被千刀萬剮,直把楊延麟嚇得目瞪口呆:“這怎麼可能?”

盧象升道:“暢言復遼,卻被韃子殺到京師城下;本督暢言驅逐韃虜,卻慘遭敗績,與袁元素有何兩樣?”

楊延麟雖絕不願意相信這是事實,但又不得不承認盧象升說得有理,有氣無力地反駁道:“戰事還未展開,就說慘遭敗績,總督大人是不是過於悲觀了?”

盧象升也不接楊延麟的話,默然片刻,忽然慨然道:“即便千刀萬剮,又有何妨?本督當據理力爭,勸諫皇上下詔,令林純鴻速速北上抗擊韃虜!”

(五百章了啊,諸位不用紅票、月票表示下?)

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56章 共牢而食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334章 贈劍第470章 金吾營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224章 我要留在大明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326章 大媒婆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3章 石子嶺上第505章 殉國第485章 軍情第487章 登島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61章 戰馬(五)第202章 大明輿第202章 大明輿第408章 對策第531章 屠殺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439章 封鎖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451章 陷落第333章 投降第469章 整備第89章 大才在野第521章 濟南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273章 絕地反擊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424章 運兵第405章 龍武軍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503章 奏章第492章 擄掠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167章 生擒闖賊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595章 串聯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36章 誓言報復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530章 亂戰第8章 先利其器第4章 家門之變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374章 糧道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485章 軍情第71章 兵甲初備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29章 惠王分羹第470章 金吾營第72章 猇亭懷古
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56章 共牢而食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334章 贈劍第470章 金吾營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224章 我要留在大明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326章 大媒婆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3章 石子嶺上第505章 殉國第485章 軍情第487章 登島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61章 戰馬(五)第202章 大明輿第202章 大明輿第408章 對策第531章 屠殺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439章 封鎖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451章 陷落第333章 投降第469章 整備第89章 大才在野第521章 濟南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273章 絕地反擊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424章 運兵第405章 龍武軍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503章 奏章第492章 擄掠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167章 生擒闖賊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595章 串聯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36章 誓言報復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530章 亂戰第8章 先利其器第4章 家門之變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374章 糧道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485章 軍情第71章 兵甲初備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29章 惠王分羹第470章 金吾營第72章 猇亭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