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試探

林純鴻說得不錯,韃子即便醒悟過來,也已經遲了。

話說阿濟格奉多爾袞之命,率領蒙古一部、女真精騎一部,與霹靂軍團第一軍對峙於臨清潘莊,一直未曾至運河邊。

一日,阿濟格偶然到了運河邊,看見數不清的運輸船,在蜈蚣船的護送下,大搖大擺地運送輜重往北後,阿濟格渾身冒冷汗,差點栽倒在地。

這蜈蚣船他簡直太熟悉了!

當初,進攻皮島時,由於周林佬率領六艘戰艦及時趕到,致使阿濟格功虧一簣。阿濟格倉皇逃至朝鮮半島後,到底不甘心,一直屯兵於朝鮮北部,試圖等巨型戰艦離開後,再伺機攻島。

然而,令阿濟格失望的是,周林佬的六艘巨型戰艦的確調走了,但是又來了蜈蚣船。阿濟格剛開始還不知蜈蚣船的威力,令朝鮮艦隊襲擊蜈蚣船。哪想到,朝鮮艦隊雖個頭大過蜈蚣船不少,但蜈蚣船的靈活性、堅固程度、炮火猛烈程度遠非朝鮮艦隊所能比。

沒有任何意外,朝鮮艦隊倉皇逃走,將制海權交給了蜈蚣船。

現在小一號的蜈蚣船又一次出現在阿濟格眼前,如何不讓阿濟格震驚?

阿濟格一刻也不耽誤,縱馬衝至多爾袞軍帳,不待馬匹減速,就一個縱躍翻身下馬,藉着滾動消除了衝勁後,跌跌撞撞地闖到了多爾袞面前。

多爾袞正在細細地品茶,被阿濟格嚇了一跳,珍貴的鈞窯瓷器差點摔破在地。多爾袞臉色立時陰沉下來,喝問道:“何事?爲何不通報?出去!”

“蜈蚣……蜈蚣船……嶽託退兵!”

阿濟格臉上全是汗,喘着粗氣,前言不搭後語地說道。

多爾袞聽得稀裡糊塗,也不管阿濟格說什麼,厲聲吼道:“來人,拖出去!”

阿濟格急忙大吼道:“嶽託大軍危矣!”

多爾袞對他這個弟弟知之甚深,知道他不會亂說話,揮手令親衛退下,冷聲道:“冷靜點,再說話。”

阿濟格一把從桌上搶過鈞窯茶杯,一點也不在意多爾袞喝過,連茶帶水一口氣灌入口中。喝了茶之後,阿濟格砸了砸嘴,終於冷靜下來。

“十四弟,林純鴻在運河上佈滿了蜈蚣船,我大軍想要渡過運河,恐怕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蜈蚣船?”

阿濟格急道:“就是一種划槳的船隻,狀若蜈蚣,被稱爲蜈蚣船。我在遼東見過的蜈蚣船,是雙層槳,槳的數量超過一百,一齊划動時,幾乎比飛鳥還要快;蜈蚣船上,還有八門霹靂炮,更有火槍手百餘名,船隻難以靠近;而且,其船體異常堅固,所有兵丁皆被遮護在厚木板後,無異於一座移動的小型城堡!”

多爾袞的臉色逐漸凝重起來,問道:“運河上的蜈蚣船上有多少兵力?像這樣的蜈蚣船有多少?”

阿濟格道:“只知道是單層槳,兵力、數量均不知。”

多爾袞沉默良久,下令道:“你速速探明蜈蚣船兵力和數量,另外派出一部渡過運河,試探一下。”

多爾袞比阿濟格冷靜,又沒有親眼目睹過蜈蚣船的威力,因此並未像阿濟格這麼着急。阿濟格見多爾袞並不在意,急壞了,大聲反對道:“事不宜遲,應該令岳託迅速退兵至運河以西,否則右翼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多爾袞冷冷道:“聽令行事吧。嶽託遠在運河以東數百里,不差這幾天!”

阿濟格無法,只好令人全力打探荊州軍水師消息,又令蒙古科爾沁部將領綽爾濟率領千餘蒙古精騎,渡過運河試探荊州軍水師。

多爾袞的動作,當然逃不過荊州軍的眼睛,林純鴻立即將李蒙申喚來,問道:“大戰在即,水師要發揮關鍵作用,你的人馬準備好了沒有?”

李蒙申猶如虎鯊嗅到了鮮血一般,砸了砸嘴,興奮地說道:“都督放心,兄弟們期待了好幾年,總算找到了機會,個個嚴陣以待。”

林純鴻點了點頭,道:“本督會派驃騎軍沿運河警戒,並用響箭傳遞消息,必要時,霹靂軍團也會快速馳援,獲取消息方面,你不用擔心,只需要專心擋住韃子即可。”

說到這裡,林純鴻的語氣變得異常鄭重,接着說道:“運河狹窄,蜈蚣船調頭殊爲不易,記住了,兵力要好好部署。韃子從西邊渡河,你不必理會,若是韃子從東邊渡河,放過一個牛錄以上,軍法從事!”

李蒙申指天畫地,慨然道:“願立軍令狀!”

林純鴻被李蒙申的話逗得大笑,道:“不立軍令狀,就不好好打仗了?都什麼年代了,還搞這麼一出,平日聽戲聽傻了?去吧,好好準備,此戰首功,非水師莫屬!”

李蒙申大喜,大踏步地出了軍帳。剛出軍帳,還未登船,結果就收到消息:蒙古一部,約千餘人,試圖在樑水集鎮渡河向東。

李蒙申哈哈大笑,對左右道:“來得真快,只恐怕這幫混蛋有來的力氣,沒有回去的命!”

“放他們過河,待其過河後,毀掉浮橋!”李蒙申大手一揮,令道。

……

且說淖爾濟率領千餘蒙古騎兵向南狂奔三十多裡,一直抵達樑水鎮後,方纔停止前進的鐵蹄。待他們發現三艘蜈蚣船遊弋在運河上後,毫不猶豫地發動了進攻。

與女真騎兵不同,蒙古騎兵很少着重甲,也從不攜帶步弓。因此,在作戰方式上就顯示出巨大的區別,女真騎兵通過馬匹快速機動,抵達戰場後,一般下馬用步弓射擊,由於着重鎧,女真騎兵還習慣於直接衝擊軍陣。而蒙古騎兵則從不下馬,習慣在運動中用騎弓射擊,消耗對手的有生力量。

淖爾濟的攻擊也沒有任何特色,騎士們紛紛在奔馳中射出箭支,打在蜈蚣船的護板上蹦蹦作響,沒有對水師將士們造成任何傷害。

挑釁!赤裸裸地挑釁!

水軍將士一個個氣得哇哇叫,全力發動了反擊。不過,他們赫然發現,由於蒙古人快速奔馳,霹靂炮壓根無法瞄準,發揮不了作用。每艘船上的火槍手雖然一陣陣地擊發出彈丸,但由於火槍手數量少,難以形成密集彈丸,對蒙古人的傷害極爲有限。

於是,奇怪的一幕出現了,雙方都憋了滿腔的怒火,恨不得將對方置之死地,卻又如隔了一座山一般,愣是打不着對方,渾身的力氣無用武之地。

雙方識趣地停止了做無用功,互相用冷冷的眼神打量着對方。

最終,三艘蜈蚣船接到李蒙申軍令,離開了樑水集鎮,似有放任淖爾濟過河之意。

淖爾濟接到的命令中,就有渡河試探一條,他見到蜈蚣船離開後,立即下令搭設了浮橋。

蒙古騎兵們搶掠殺人是一把好手,但是輪到搭設浮橋時,卻一個個傻了眼。淖爾濟好不容易收羅了一些小船和木材,足足花了四個時辰,方纔搭建了一座危橋,供蒙古騎兵過河。

天氣寒冷,蒙古騎兵們一見到水,個個腦子犯暈,戰戰兢兢地越過運河,這一次,又足足花了兩個時辰。

當淖爾濟渡河後,赫然發現,運河以東遠比以西繁華,村莊密集,大多還未遭到騎兵的荼毒。蒙古騎兵大喜,正待大肆劫掠一番時,忽然從身後冒出了熊熊大火。

剛剛搭設的浮橋被蜈蚣船燒得一乾二淨。

淖爾濟大怒,正待揮兵攻打蜈蚣船,卻發現蜈蚣船根本不和他們糾纏,沿着運河北上,最終消失不見。

淖爾濟無可奈何,只得下令重搭浮橋。哪想到,花了幾個時辰後,剛要接近尾聲,一艘蜈蚣船趕到,順着水流一衝,將浮橋衝得四分五裂。

淖爾濟氣得破口大罵,罵着罵着,忽然想起臨走前阿濟格曾言:若不能返回運河以西,切忌逗留,迅速帶兵至濟南,與嶽託大軍匯合。

淖爾濟渾身冷汗直冒,正待下令全軍向東,卻忽然收到急報:足足有三千多鐵騎,正從北邊疾馳而來,離大軍不過十里!

淖爾濟令全軍上馬,望着濟南方向開始狂奔。

千餘大軍,數千匹戰馬,狂奔起來,地動山搖,捲起了漫天的黃沙。被人攆着屁股追,這種感覺實在太糟糕了,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荊州軍驃騎軍需要在淖爾濟身後吃沙子。

也許是盛坤山覺得吃沙子太難受,奔馳數裡之後,將大軍分爲左右兩翼,與蒙古人若即若離,好像有點有恃無恐。

果然,當淖爾濟狂奔至茌平後,突然發現,眼前居然冒出了上萬明軍,正用驚慌的眼神盯着他們。對,沒錯,就是驚慌的眼神。

待這幫明軍發現淖爾濟身後居然還有兩股更大的騎兵後,立時興奮起來,號角聲、戰鼓聲響徹雲霄,明軍鼓起了從未有過的勇氣,如同一個刺蝟一般,將尖刺對準了淖爾濟。

淖爾濟徹底崩潰了,長途奔馳後,人困馬乏,前有上萬步兵阻截,後有三千多鐵騎左右包抄,要有多悲催就有多悲催。

這股明軍,正是張拱薇的南京兵!

第60章 發展方向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602章 武衛軍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420章 謀算第524章 猶豫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404章 合謀第564章 反擊第6章 幽谷巨木第70章 後院起火第135章 泌陽縱火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3章 公堂之上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564章 反擊第74章 籌備建制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467章 淡馬錫第582章 銀票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90章 白杆女將第570章 半邊天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404章 合謀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470章 金吾營第521章 濟南第574章 大洗禮第491章 收編第432章 孫傳庭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28章 報仇雪恨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563章 收編第494章 籌錢糧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30章 山雨欲來第533章 合圍(二)第9章 專事伐木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556章 打賭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403章 鎖江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561章 戰馬(五)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14章 口不擇言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655章 平叛令第326章 大媒婆第491章 收編第448章 等待第510章 壓力(三)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511章 動向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459章 援救第533章 合圍(二)第612章 羊吃人第469章 整備第39章 事涉禮部第413章 陽謀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7章 玉汝於成第487章 登島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164章 調兵遣將
第60章 發展方向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602章 武衛軍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420章 謀算第524章 猶豫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404章 合謀第564章 反擊第6章 幽谷巨木第70章 後院起火第135章 泌陽縱火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3章 公堂之上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564章 反擊第74章 籌備建制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467章 淡馬錫第582章 銀票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90章 白杆女將第570章 半邊天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404章 合謀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470章 金吾營第521章 濟南第574章 大洗禮第491章 收編第432章 孫傳庭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28章 報仇雪恨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563章 收編第494章 籌錢糧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30章 山雨欲來第533章 合圍(二)第9章 專事伐木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556章 打賭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403章 鎖江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561章 戰馬(五)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14章 口不擇言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655章 平叛令第326章 大媒婆第491章 收編第448章 等待第510章 壓力(三)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511章 動向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459章 援救第533章 合圍(二)第612章 羊吃人第469章 整備第39章 事涉禮部第413章 陽謀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7章 玉汝於成第487章 登島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164章 調兵遣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