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大時代(一)

湖州弓兵一夜之間令境內關卡體系全部癱瘓的消息,猶如長了翅膀一般,數日之內,傳遍了大江南北。

官紳、普通百姓的感覺還不明顯,那幫走南闖北的販夫、開設龐大工坊的商家陷入了極度的興奮之中。

關卡,對販夫和商家而言,無異於敲骨吸髓的惡魔。誰也不知道,繳納的關卡費到了誰的手中,誰也不清楚,一路上有多少關卡,甚至,也無人知道,每次路過同樣的關卡時,該交多少錢。

關卡,大大提高了貨物流轉的成本,使得貨物侷限在本地,難以打開外地的銷路,從而限制的工坊規模的擴大,阻礙優勢資本的發展壯大。

關卡,是漢民族向商業化大規模生產轉變的枷鎖。

現在,林純鴻居然將湖州的關卡體系敲得體無完膚,商家們看到了希望。如賈思宜輩,興奮地奔走相告,並大膽地預測,整個江南的關卡將在短時間內消失得乾乾淨淨。

如王大俊者,雖然外表上看不出一絲異樣,內心卻激動萬分,琢磨着關卡取消後,運送什麼貨物能利潤最大化。

就連李多義這般對荊州充滿惡感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林純鴻做了一件好事,並且哀嘆道:“若江南的關卡早日取消,江南的棉布商人,怎麼會不是荊州的對手?”

李多義浮想聯翩,開始籌謀在棉紡織業上東山再起,與荊州商人一較高下。

……

商人如此,如瞿式耜、張溥、史可法等眼光長遠之輩,則無異於經歷了一場政治大地震。

史可法乃安廬巡撫,手握重權,一直持身甚正,與江南豪紳的經濟糾葛並不多。瞿式耜爲多年,絕對算不上什麼清廉,卸任後,更是令家人開設工坊、販運貨物,多次接受江南豪紳的政治獻金。至於張溥,倒是生活清苦,也無家人從事工商,但是,復社日益壯大,沒有江南豪紳的政治獻金,復社壓根不可能有現在的聲勢。

對於三人而言,即便他們不考慮自家的利益,也不得不想想,背後一直支持他們的豪紳對取消關卡持何種態度。

史可法長嘆了口?了口氣,道:“我們都以爲林純鴻會拿土地率先開刀,哪想到他劍走偏鋒,從關卡入手!關卡,說穿了就是藏污納垢的賊窩,朝廷沒有得到多少好處,倒讓一些蛀蟲有機會剝奪民脂民膏,早已是民怨沸騰。林純鴻選擇了這個切入點,逼得我們不敢反對。”

瞿式耜默然,史可法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直接表明,在林純鴻毀關卡一事上,不想再插手。

瞿式耜絕不甘心,卻又找不到切入點,最終不確定地問道:“能不能從林純鴻侵蝕朝廷稅收一事上入手?”

史可法搖頭道:“大明銀行一事,非常明顯,朝廷已經無法阻止林純鴻肆意妄爲了。即便把林純鴻侵蝕朝廷稅收一事擺在世人面前,朝廷也是無能爲力。與其將朝廷的虛弱擺在世人面前,讓朝廷大跌臉面,還不如不要提這事。”

“史大人說得有理。”張溥一直皺眉沉思,未表態,現在聽了史可法的分析,突然說道。

說完,張溥咬了咬牙,繼續說道:“在下有一提議,與其對毀關卡一事不理不問,還不如參與其中,竭力避免被林純鴻邊緣化!”

“參與其中?”瞿式耜和史可法驚問道。

張溥點頭道:“正是。林純鴻毀湖州關卡,既然我們不能反對,那麼就只剩下置之不理或者參與其中。若我們置之不理,林純鴻通過譭棄關卡,必然將湖州、乃至江南的所有工坊控於手中,收取鉅額稅收,繼而達到架空江南地方官的目的。如此一來,我們真的就被邊緣化了,江南將被林純鴻徹底控在手中。”

張溥咳嗽了一聲,繼續說道:“從林純鴻的行事習慣來看,他一般不會拒絕談判。在下看來,不如拿着配合毀關卡一事作爲條件,與林純鴻談判,讓江南地方官留下一部分權力。”

史可法默然半晌,沉重地點了點頭,道:“事已至此,西銘先生的提議也能挽回一點頹勢,只能這樣做了。”

說完,史可法將目光轉向瞿式耜,問道:“起田公怎麼看?”

瞿式耜搖了搖頭,復又點頭道:“毀關卡一事,在下就不參合了。唉……鬥來鬥去,始終是無能爲力……時也命也?”

……

且說張溥與史可法細細商議數個時辰後,立即馬不停蹄地趕往上海,向郭銘彥遞上了拜帖。

張溥和史可法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他們早已關注荊州的治理模式多年。

表面上看,荊州的治理模式增加了好幾倍的吃皇糧人員,但相比較大明其他地方的治理而言,這幫吃皇糧的人全部被納入監管之中,並且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這顯然比舊有的治理模式更廉潔高效。

張溥向郭銘彥提出,江南的治理,可以遵照荊州的模式,但必須在縣太爺的主導下完成治理模式的轉變。

張溥直接將問題上升至江南治理的高度,倒讓郭銘彥大吃一驚。郭銘彥不能決,立即將張溥的提議上報至林純鴻處。

林純鴻大喜。

張溥情願與荊州合作,並試圖分享江南的權力,林純鴻自然歡迎。畢竟,江南人素來驕傲,若張溥等人一味地反對荊州控制江南,江南與荊州勢必陷入無窮無盡的消耗之中。

林純鴻並不介意江南人分享權力,也不會出臺類似“蘇鬆籍不得任戶部”的糊塗政策。因此,聽聞張溥主動尋求合作,林純鴻令郭銘彥將張溥帶至面前。

得悉林純鴻就在上海,張溥不免吃了一驚,良久,嘆道:“早就應該想到江陵侯在江南,劍走偏鋒,可不就是江陵侯的風格?唉……劍走偏鋒?理應是正道纔對,時代變了,情勢變了……可嘆我等猶不自知……”

待見到林純鴻,張溥被林純鴻的年輕和儒雅嚇了一跳。

在他的認知中,林純鴻以武力起家,理應是一介武夫形象,這顯然偏離現實甚遠。林純鴻雖然身材高大,英武不凡,但看起來絕非粗鄙的武夫。

兩人見過禮後,林純鴻慨然道:“自哥倫布發現美洲、葡萄牙人泛舟繞過好望角,整個世界的形勢已經完全變了。我大明雖然遲了將近兩百年,好歹還不算晚,天幸,西銘先生與本候身在了這個大時代!天眷大明,留下了無窮無盡的開拓空間,我等若不奮起開拓,讓華夏文明發揚光大,對不起這個大時代……”

張溥對世界大勢,倒是有一定的瞭解,只是他萬萬想不到,林純鴻會拿着世界大勢作爲開門之言,一時愕然之下,只好順着林純鴻的話說道:“侯爺逐西班牙、驅荷蘭,移島民至大明境內,召漢民前往南洋諸島,的確擴大了華夏文明的範圍。”

林純鴻大笑道:“西銘先生過譽了。我大明子民將近兩萬萬,觀遍天下,無一國能及。若我等能齊心協力,放眼天下,又有何人是大明對手?西銘先生識大體,觀大略,本候心甚慰。”

“侯爺此言差矣!”張溥本來心高氣傲,聽到林純鴻居高臨下的口氣後,心裡極爲不爽,忍不住反駁道:“華夏文明之拓展,當修王道,令蠻夷心向之,接受我華夏之文明。若單純以武力拓展,恐怕是捨本逐末。甚至,不尊禮儀,以下克上,以武克文,取亂之道也!”

“哈哈……”張溥言語中不無指責之意,林純鴻聽聞後,不怒反笑,道:“華夏華夏,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故稱夏。西銘先生請明鑑,我華夏人穿着世界上最華麗的衣服,吃着世界上最爲精美的食物,是不是對蠻夷的吸引力更大?又云,倉廩實而知禮節,有了華服和精美食物做基礎,又有西銘先生這樣的大才砥礪品行、教化百姓,何愁我華夏文明不會發揚光大?這纔是正確的道路。”

張溥萬萬想不到,林純鴻居然有這般雄心壯志!相比較以往所追求的萬邦來朝的盛世氣象,這般雄心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張溥一時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且聽林純鴻繼續說道:“江南能有西銘先生相助,本候覺得,能夠讓江南的民力充分發揮出來。江南的民力能用上,則西北之亂、遼東之患,不足爲慮也。先生所提由江南父母官主導治理模式的改革,本候舉雙手贊同,唯有一點,怎麼改,需要遵照本候擬定的方案。”

林純鴻此話,無異於同意了他的提議,上海之行,目的已經達到,張溥大喜,問道:“還請問侯爺方案可曾擬定?”

林純鴻拍了拍手,令張傑夫取出一份厚厚的公文,交在了張溥手中。

張溥記憶力、閱讀能力超羣,一目十行,看得甚快。

沒有任何意外,治理模式的改革,除了組建鄉村基層機構外,主要集中在縣衙的變革上,與荊州的模式大同小異。

不過,當張溥看到縣衙的監察處、安防處等條目時,不由得變了臉色。

第5章 愁於生計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406章 突變第448章 等待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89章 大才在野第75章 立規建制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16章 各取所需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430章 楊嗣昌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44章 亂之將起第467章 淡馬錫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222章 南洋第83章 遼州之戰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447章 炮灰第485章 軍情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98章 利益交換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615章 人心第98章 利益交換第94章 圍魏救趙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513章 隱忍(一)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552章 謀財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609章 中計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3章 石子嶺上第148章 月白風清樓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418章 處罰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202章 大明輿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10章 近期計劃第361章 出擊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439章 封鎖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543章 謀將第636章 神刃軍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78章 重組商社第673章 下南洋第494章 籌錢糧第311章 甲多島第571章 自罵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406章 突變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636章 神刃軍
第5章 愁於生計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406章 突變第448章 等待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89章 大才在野第75章 立規建制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16章 各取所需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430章 楊嗣昌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44章 亂之將起第467章 淡馬錫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222章 南洋第83章 遼州之戰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447章 炮灰第485章 軍情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98章 利益交換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615章 人心第98章 利益交換第94章 圍魏救趙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513章 隱忍(一)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552章 謀財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609章 中計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3章 石子嶺上第148章 月白風清樓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418章 處罰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202章 大明輿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10章 近期計劃第361章 出擊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439章 封鎖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543章 謀將第636章 神刃軍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78章 重組商社第673章 下南洋第494章 籌錢糧第311章 甲多島第571章 自罵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406章 突變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636章 神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