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

楊嗣昌上面還有朱由檢,此事還得向朱由檢彙報。

這個流程,顯然不符合常規。林純鴻不願意鬧得滿城風雨,只希望楊嗣昌、朱由檢極少數人知悉,無任何奏章之類的玩意。楊嗣昌也有這個打算,遂趁着朱由檢召見的時機,將方案遞到了朱由檢的手中。

此方案涉及精深的金融、貨幣知識,沒有相當的經濟學常識,很難看得懂,就連楊嗣昌和陳奇瑜也看得雲裡霧裡,在範永斗的詳細解說下,方纔明白。

朱由檢顯然看不懂,直接翻到了利益分潤一項。

方案裡寫得非常清楚,大明現在流通的金票、大圓,合計大約十七億五千萬圓,銅錢數額甚少,連兩千萬圓都不到,總共合計十七點七億圓。按照往年的經驗,大明的交易額以每年百分之十五的速度遞增,崇禎十二年需要增發的錢鈔大約兩點六億圓。

方案擬定,本金率按照四成計,北京分潤百分之五,即北京只需要拿出五百二十萬本金,就可以拿到一千三百萬圓的銀票。一來一去,預計崇禎十二年,北京可獲得七百八十萬圓。

朱由檢大爲心動,一年可獲得七百多萬,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要是朝廷有這筆錢,收入上漲三分之一!

看着朱由檢眼睛裡冒星星,楊嗣昌不由得大跌眼鏡,心裡哀嘆:包括皇上在內,朝中幾人能明白錢幣發行中的彎彎道道?

楊嗣昌無法,只好咬着牙勸說道:“皇上,印製金票銀票並不總是賺錢的事。萬一新設機構決定,本金率由四成上升至五成,若按照總貨幣量二十億圓算,則需要拿出兩億圓的真金白銀來作爲本金,按照百分之五的份額算的話,朝廷就要拿出一千萬圓的真金白銀。”

朱由檢瞠目結舌,不可思議地問道

:“新設機構動一下嘴皮,朝廷就要把一半的收入交予它?”

朱由檢一下子火冒三丈,怒道:“這算什麼事!林純鴻處心積慮地想謀奪朝廷的權力?”

楊嗣昌覺得自己在錢鈔的瞭解上已經夠白癡了,哪想到朱由檢比他更白癡,左右兩個極端互相搖擺。他只覺得自己的腦力不夠用,硬着頭皮說道:“皇上,這不是簡單的動一下嘴皮的事。新設機構也要根據大明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本金率爲多少,增發多少錢鈔,就拿戶部的鈔紙局來說,印多少銀票,還是由朝廷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朱由檢這才明白,新設機構的管委會纔是真正凌駕於朝廷之上的權力機關。

於是,朱由檢重新翻到前面,重點看管委會的運行組織規則。

看了半天,朱由檢忽然冷笑道:“十一人的管委會,荊州指定九人,朝廷反而只能指定兩人,做他的春秋美夢!”

“此事免談!”

朱由檢迅速做了決定。

……

楊嗣昌出宮後,令範永鬥告知錢秉鐙,朝廷不同意此方案。

錢秉鐙似乎早已意料到這一切,一點也不顯得沮喪,反而振振有辭地對問範永鬥:“統一錢鈔發行之權,勢在必行,江陵侯已經下定了決心。北京到底對哪些條款不滿,還請詳細列舉。”

範永鬥哪裡敢說朝廷忌諱荊州搶奪朝廷大權?所以,他也哼哼唧唧地說不出所以然。

錢秉鐙變色道:“若北京真的是全盤不滿,還請出臺新的方案,我們可以在新的方案基礎上談。現在北京什麼都不願意談,這哪裡是解決問題的態度?”

範永鬥打心裡認爲錢秉鐙說得對,但他哪有什麼權力置言,只得小心地措辭,安撫錢秉鐙。旋即,將錢秉鐙話傳達至楊嗣昌耳中。

楊嗣昌聽到以北京制定的方案談判後,倒是砰然心動,連忙將陳奇瑜、李多義等人喚來喚來,一同商議此事。

四人議來議去,皆認爲,對大明而言,統一錢鈔發行權勢在必行,關鍵的問題在於是由朝廷來主導還是由荊州來主導。

陳奇瑜道:“單單就錢鈔發行來看,荊州就如孔武有力的壯漢,朝廷頂多算蹣跚學步的嬰孩。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來主導幾乎不可能。既然無法主導,能爭奪到四成以上的決策權,也是可以接受的。本官認爲,不如藉機出臺方案,與荊州爭奪一番,即便最終不成,也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安撫林純鴻,免得他走極端。”

楊嗣昌默然半晌,道:“皇上和朝臣始終是繞不過去的坎!”

陳奇瑜思索良久,長嘆了一口氣,道:“楊閣老說得有理。就本官來看,此責不必由楊閣老擔着,乾脆上一份奏摺,將荊州的方案公之於衆,先把水攪渾。以後林純鴻真要報復,也無法將矛頭指向楊閣老,楊閣老承擔的壓力要小得多。”

楊嗣昌推演一遍後,點頭允可。

《新設大明銀行議》經戶部一主事上奏後,朝廷一下子陷入了沉靜之中。朝臣們第一次發現,居然還有奏章讓他們看不懂,什麼管委會、什麼統一發行權、什麼本金率,無不讓他們看得雲裡霧裡。

以後金票、銀票都統一稱爲明幣?明幣是什麼東西?冥幣?胡鬧!既難聽,又不吉利,晦氣!

明幣、大圓、銅錢構成大明的流通貨幣,相互之間可自由兌換,由大明銀行儲備足夠的黃金和大圓,非緊急情況下,黃金不得進入流通領域。爲何大圓可以流通,黃金不能呢?

大明銀行設在荊州?那還能稱爲大明銀行?乾脆叫荊州銀行得了!

……

既然看不懂,哪裡能實行?於是,朝臣們幾乎一邊倒地反對此議。楊嗣昌的內閣順利地進行票擬,建議擱置新設大明銀行之奏議。

朱由檢也毫不猶豫地在票擬上批紅。

自此,錢秉鐙與朝廷的溝通宣告失敗,錢秉鐙起程返回荊州。

錢秉鐙初一離開北京,楊嗣昌、陳奇瑜用腳趾頭都能想到,一場波及全國的暴風雨即將來臨。

邦泰錢莊在北京,山東的臨清、德州、聊城及山西的沁水、朔州、大同有分號,林純鴻要在北方攪風攪雨,必然從這些錢莊開始。所以,這些分號理所當然地受到了楊嗣昌的重點關注。

同時,楊嗣昌還向朱由檢預警,朱由檢也令東廠、錦衣衛重點關注這些分號。

楊嗣昌覺得自己的動作已經夠快了,但相比較北京的邦泰錢莊分號,動作還是慢了不少,僅僅在錢秉鐙離開北京的當晚,分號的動作就已經開始了。

顯然,錢秉鐙意料到了這一切,已經做好了貨幣戰的準備,並在離開北京時下達了開戰指令。

北京幾乎是純消費型城市,全靠全國各地供養。即便如此,龐大的人口、往來頻繁的人流使得北京異常繁榮,資金的流動異常頻繁。自邦泰錢莊在北京設立分號始,爲了避免刺激朝廷,給朝廷留一份臉面,分號行事異常低調,一直悶頭髮大財。

鑑於荊州與朝廷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北京的高官、百姓惟恐朝廷一夜之間取締邦泰錢莊北京分號,他們與北京分號的生意僅限於短期往來。

北邊的信息閉塞,沒有報紙這樣發達的傳媒,消息基本靠人傳人,所以,荊州上調金銀兌換比,北方絕大多數人還不知。

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荊州在調整金銀兌換比時,遺忘了北方的七大分號,七大分號的金銀兌換比,依然是十比一。

錢秉鐙在離開北京的當晚,北京分號在店門口豎立了一個巨大的牌子,告知大衆,明日辰時營業時,十點二個大圓,兌換一兩面額的金票。

消息一經傳開,手裡捏着金票的商家和高官無不大喜。正所謂坐在家裡,手裡的錢財突然漲了百分之二,這種喜悅,難以言表。

有人喜悅,旁邊自然有人嫉妒。畢竟,金票升值,相對而言,銀票或者大圓就在貶值,這個道理,百姓們還是懂的。至少,店裡的掌櫃看到金票後,便喜笑顏開,看到顧客拿出的是銀票或者大圓,臉上便蒙上一層寒霜。

不過,絕大多數富商、高官還在猶豫。從金票陡然升值來看,以後的兌換比不會像以前一樣保持穩定,很可能上漲或者下跌,他們又看不懂長期的趨勢,只好按兵不動。

聰明人哪裡都有,精通貨幣流通的人才雖然鳳毛麟角,但並不代表沒有。他們一眼就看出,以黃金爲本金的金票十有八九會升值。至於朝廷有可能查封邦泰錢莊北京分號的擔憂,則純屬多餘。畢竟,邦泰錢莊遍佈天下,朝廷關停了北京分號,自己不會跑到荊州去兌換?

於是,極少數豪商、高官將手頭的銀票和大圓一子不剩地全部兌換成金票。

即便這些豪商和高官做得極爲隱蔽,但架不住有心人的密切關注,消息迅速傳了出去,一部分豪商、高官開始動心。

正在此時,北京的大街小巷突然冒出了一些流言:自崇禎七年大規模開海以來,大明利用手頭的絲綢、瓷器換取了大量的白銀,大明境內的白銀迅速增多,長期看,還會持續增加。而黃金則增加不多,市面上幾乎難以找到黃金的蹤跡,因此,從長遠看,以黃金爲本金的金票還將持續升值!

流言流傳多日,豪商、高官們細細一想,實情果然如此。於是,這幫人如同瘋了一般,將手頭的銀票全部兌換成大圓,然後拉着大圓至邦泰錢莊北京分號兌換成金票。

大明史上,第一次貨幣戰,終於拉開了序幕。

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432章 孫傳庭第72章 猇亭懷古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390章 初戰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27章 當陽慘禍第498章 賭性第469章 整備第8章 先利其器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554章 應招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386章 觀營第498章 賭性第478章 謠言第76章 先期偵察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404章 合謀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47章 心向大海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88章 紛爭又起第447章 炮灰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94章 圍魏救趙第574章 大洗禮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12章 土人陰影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414章 算計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503章 奏章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615章 人心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373章 打算第71章 兵甲初備第90章 白杆女將第562章 戰馬(六)第67章 信譽票據第553章 紛爭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476章 濟州島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390章 初戰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402章 大局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457章 盛京第633章 禁衛軍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507章 阻擊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374章 糧道第115章 以快打快(三)第298章 不得已的美人計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93章 白杆被圍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27章 當陽慘禍第532章 合圍(一)第3章 石子嶺上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
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432章 孫傳庭第72章 猇亭懷古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390章 初戰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27章 當陽慘禍第498章 賭性第469章 整備第8章 先利其器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554章 應招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386章 觀營第498章 賭性第478章 謠言第76章 先期偵察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404章 合謀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47章 心向大海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88章 紛爭又起第447章 炮灰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94章 圍魏救趙第574章 大洗禮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12章 土人陰影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414章 算計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503章 奏章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615章 人心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373章 打算第71章 兵甲初備第90章 白杆女將第562章 戰馬(六)第67章 信譽票據第553章 紛爭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476章 濟州島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390章 初戰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402章 大局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457章 盛京第633章 禁衛軍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507章 阻擊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374章 糧道第115章 以快打快(三)第298章 不得已的美人計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93章 白杆被圍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27章 當陽慘禍第532章 合圍(一)第3章 石子嶺上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