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

“轟……轟……”

將近百餘門霹靂炮的發射,發出一陣陣的隆隆聲,徹底打破了黃河兩岸千年的沉靜,響徹雲霄。

硝煙密佈,發出嗆人的火藥味。草原,終於被武衛軍團帶入了火藥時代,正式接受火藥的洗禮。

自張鳳儀接到盛坤山“西路大軍,將軍自決之”的命令後,更加堅定了快速進兵,攻佔鹿城的信念。

要攻佔鹿城,攻堅、輜重都不是問題,唯一的難題在於渡過黃河!

黃河是鹿城(今包頭)的最後依仗,無論是鄂爾多斯諸部,還是達拉特部,甚至包括西土默特部,皆把希望寄託在黃河上,派遣重兵聚集在黃河北岸,準備玩半渡而擊的老套遊戲。

鹿城附近的黃河,豐水時,寬達三百餘丈,枯水時,若不把灘塗計算在內,僅僅只有百餘丈。幸好現在是枯水季節,岸邊的灘塗經過加固之後,人馬、輜重車可以直接抵達水邊,讓武衛軍團好歹少了點麻煩。

不過,黃河水說深不深,說淺也不淺,淺不至於讓人馬涉水而過,深不至於承載船隻過河,只能採用古老的羊皮筏。數萬人馬,想短時間內通過羊皮筏度過黃河,顯然不太能。而且,即便人員過了黃河,戰馬和輜重如何過黃河?

張鳳儀發了狠,命令從全軍找尋善於架橋之士,想架一座牢固的橋樑,讓大軍順利渡過黃河。

荊州軍歷來重視舟橋隊伍的建設,武衛軍團中的軍官,便有十數人幹過架設舟橋的活。這十數人在黃河岸邊勘察之後,迅速擬定了架橋方案,經張鳳儀首肯後,組織大量人力砍伐樹木,開始在黃河上架橋。

蒙古諸部首領大駭,慌忙組織人馬抵近河邊,一旦有武衛軍團將士進入射程之內,便萬箭齊發,阻止木橋往北岸延伸。

張鳳儀見狀,立即令集中騎步兩軍集中所有霹靂炮,抵近岸邊,對準弓箭手發炮。

開花彈次第在弓箭手羣中爆炸,一時間殘肢亂飛,?

?蒙古人的弓箭手殺傷無數。

蒙古諸部迅速拉開弓箭手的間距,依然冒着炮火,阻止武衛軍團架橋。

弓箭手拉開間距,大大減輕了傷亡。

好景不長,蒙古漢子雖然勇猛,但是開花彈不停地在上空爆炸,殘肢與彈片亂飛,任誰,也無法長時間忍受這種只捱打無法還手的困局。

最終,弓箭手們發一聲喊,四散奔逃,再也顧不上射箭。

張鳳儀瞅準機會,幾乎壓上了所有精通水性的軍士,加速架橋。

足足過了兩個時辰,眼看着木橋逐漸成型,武衛軍團的將士們幾乎就要爆發出猛烈的歡呼聲,卻突然發現,黃河上游濃煙密佈,密密麻麻的火筏子順流而下,望着木橋直衝而來。

蒙古人在上游聚集了火筏子,試圖將木橋燒成灰燼!

張鳳儀看見無數的火筏子,冷哼一聲,道:“黔驢技窮!徒增笑話爾!”

果然,火筏子漂至距離木橋十餘丈處,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皆停了下來。

木筏子聚集在一起,火勢越來越猛,濃煙直衝雲霄,端得壯觀無比。間或有木筏子緩緩脫離聚羣,繼續往下漂,剛要靠近木橋,卻被早已準備充分的將士用水撲滅,掀不起任何風浪。

慢慢地,木筏子火勢變弱,被燒得一乾二淨,灰燼沉入黃河之中。黃色的河水幾乎被染成黑色。

武衛軍團雖無專業的舟橋部隊,但在有經驗軍官在擬定的方案中,早就對火攻防了一手,在離橋十餘丈處釘入了木柱。

木柱擋住了火筏子,露出水面部分即便被燒燬,水下也絕無可能被燒掉,火筏子依然無法過這條線!

戰爭,來不得半點浪漫主義,誰的準備更爲充分,誰就會笑到最後!

鄭嘉棟呆呆地看着木筏子燒得一乾二淨,暗思道:準備如此充分的軍隊,放眼天下,韃子、朝廷官兵……誰是對手?

木橋終於架設架設完畢,武衛軍團重騎兵一營立即衝過了木橋,迅速控制了黃河北岸灘頭陣地。

待到第二營過了橋,重騎兵第一營發動了對蒙古輕騎兵的衝擊。

蒙古輕騎兵人數雖多,但眼睜睜地看着木橋成型,士氣盡失,稍一接觸,便即往西邊逃竄,徹底放棄了阻止武衛軍團過河的打算。

張鳳儀又令舟橋部隊架設另外兩座木橋,一直到第二日,武衛軍團及鄭嘉棟部全部過了黃河,繼續往北行軍。

蒙古諸部根本擋不住武衛軍團的兵鋒,三日後,騎步軍一部一馬當先,突入空無一人的鹿城,掌握了這塊戰略要地。

剛進入鹿城,張鳳儀就接到了林純鴻的親筆信。

親筆信用火漆封住,火漆上印着數字“477”。張鳳儀的心撲通撲通地亂跳,一時雙手居然有些顫抖,差點連信封都撕不開。

這個傢伙居然偷偷跑到了東勝城!477代表東勝府,張鳳儀在武備學堂進修過三個月,對此當然知道得一清二楚。

好不容易撕開信封,張鳳儀攤開信,一字一句地慢慢往下讀:

林純鴻首先盛讚張鳳儀之功,稱張鳳儀率軍作戰兩月有餘,勞苦功高,拓地千里,功績直追衛青霍去病。

功績直追衛青霍去病?張鳳儀撇嘴腹誹,兩個多月,拓地千里倒是不假,但殺死的蒙古人不超過兩千,怎麼可能比得上衛青霍去病?這傢伙,還真是虛僞!

張鳳儀接着往下讀,林純鴻說道,佔據鹿城後,西路大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就此結束,至於前期擬定的佔據湖城(今巴彥淖爾)之目標,暫時放棄。

緊接着,林純鴻大倒苦水,聲稱陝西新領之地,基礎還不牢固,無法支撐對廣袤草原的經營。至於朔州,經營雖久,但苦於地方狹小、轉運艱難,也無法支撐。

目前最好的策略就是維護東勝至鹿城的交通線,確保鹿城的安全,將鹿城作爲整個荊州經營草原的前進基地,獲取草原上的財貨及戰馬,慢慢懾服蒙古人的心,數年之後,再將草原納入直接管轄之地。

又是老一套!話說得這麼漂亮,還不是命令武衛軍團遂行保護交通線及守城的職責!

張鳳儀一眼看穿了林純鴻的用意,心裡大爲不滿,忍不住暗斥。

林純鴻接着說道:要收蒙古人的心,非得恩威並施不可。威,自然由武衛軍團來實施,對騷擾補給線的蒙古人,該殺的殺,該奴役的奴役,絕不能手軟。同時,武衛軍團可在鹿城周邊活動,行動過激點也無傷大局,畢竟,鹿城的棱堡,還需要大量的勞力及糧草,能從草原上獲取,乃上上之策。至於恩,就不勞武衛軍團費心了,自有派遣的行政官員實施。

張鳳儀對林純鴻鄙夷不已,不就是命令我抓捕奴隸,搶掠糧草麼,還說得山路十八彎的,他倒不嫌累!

不過,張鳳儀繼續往下讀,卻不停地點頭,臉上露出了笑容。

林純鴻在信中說道,目前鹿城以西的草原上,聚集了鄂爾多斯諸部、達拉特部、烏拉特部,人口足足超過百萬。只要武衛軍團牢牢地釘在鹿城,蒙古諸部絕不敢跨過鹿城一步。

如此狹小的地盤,承載如此衆多的人口,不出意外,蒙古諸部將互相殘殺,武衛軍團當坐收漁翁之利。

還是一如既往地奸詐!張鳳儀笑得非常開心。

好像不太放心張鳳儀會止住兵鋒似的,林純鴻婆婆媽媽地說道:草原遼闊無比,佔據鹿城,僅僅只是第一步,往後要打的仗多如牛毛,萬不可一時衝動,而鬆動整個草原戰略!

“戒之,戒之!”

一連兩個“戒之”,親筆信就此結束,末尾,有林純鴻的簽名,還蓋着星拱樓的大印!

這個大印猩紅、刺眼,讓張鳳儀越看越不順眼,恨不得將大印從紙上抹去。

按照荊州方面的規矩,用了印,代表着法律地位。也就是說,這是命令,張鳳儀必須按令行事,不得違抗。

張鳳儀對遵令行事倒沒意見,最讓她糾結的是,用了印的親筆信,必須交由軍政官入檔。

作爲林純鴻給她寫的第一封親筆信,她想自己保存下來,留作紀念。

張鳳儀想來想去,最終把心一橫,自己對自己說道:就當事情多忘了這檔事,還真會出大事?

張鳳儀又將親筆信看了數遍,剛把親筆信壓入箱底,結果親衛就報告,軍政總管求見。

張鳳儀氣惱萬分,這個軍政官還真是煩人,鼻子比狗還靈,這麼快就來索要!我還沒有看完呢!

對!就說自己還未看完!

張鳳儀拿定了主意,令軍政總管進來。結果,軍政總管絲毫不提親筆信一事,絮絮叨叨地拿着軍功、軍紀等事說個不停。

足足半個時辰之後,軍政總管方纔離去。

張鳳儀鬆了口氣,暗自道:“原來不是來索要親筆信的!”

不過,張鳳儀所不知道的是,軍政總管對她和林純鴻之間的瓜葛一清二楚,這次前來的目的,的確是想將親筆信歸檔,但是,他見張鳳儀沒有主動交出來的意思,索性也就不提此事,賣了他心目中的主母一個人情!

第455章 兩手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416章 衝動第14章 口不擇言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309章 雙重誘餌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77章 朝廷博弈第305章 漢魂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492章 擄掠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582章 銀票第519章 口諭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505章 殉國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73章 虎牙之對第533章 合圍(二)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34章 鄉村大計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363章 兄弟倪牆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58章 大廈將傾第17章 借力生力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463章 收縮第51章 水上逞威第91章 編戶齊民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530章 亂戰第556章 打賭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469章 整備第21章 洞庭湖匪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331章 偶遇第534章 合圍(三)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43章 亂之源頭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6章 幽谷巨木第451章 陷落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45章 亂中有序第478章 謠言第421章 局眼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512章 接仗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466章 自發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438章 登陸第508章 壓力(一)第519章 口諭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102章 大明儒將
第455章 兩手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416章 衝動第14章 口不擇言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309章 雙重誘餌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77章 朝廷博弈第305章 漢魂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492章 擄掠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582章 銀票第519章 口諭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505章 殉國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73章 虎牙之對第533章 合圍(二)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34章 鄉村大計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363章 兄弟倪牆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58章 大廈將傾第17章 借力生力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463章 收縮第51章 水上逞威第91章 編戶齊民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530章 亂戰第556章 打賭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469章 整備第21章 洞庭湖匪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331章 偶遇第534章 合圍(三)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43章 亂之源頭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6章 幽谷巨木第451章 陷落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45章 亂中有序第478章 謠言第421章 局眼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512章 接仗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466章 自發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438章 登陸第508章 壓力(一)第519章 口諭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102章 大明儒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