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兩位歷史偉人青少年時代的不同成長曆程

和陳雲是成長於不同歷史與自然環境中的兩位重要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領袖人物。

於1893年12月26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儘管的祖籍不是湖南,但到他出生時,毛氏家族已在湖南繁衍生息了20代,大約500年了。韶山的得名與一個美麗的傳說有關:5000年以前,舜帝南下巡視,來到湘江流域,他讓人在一座山上演奏優美動聽的“韶樂”,竟然引來大量鳳凰跟着翩翩起舞。後來,人們就把這座山稱爲韶山。韶山沖是被韶山環抱的一塊狹長谷地。

與中原地區相比,地處江南的湖廣大地因自然條件所限,開發較晚。當中原一帶已達到很高文明水平的時候,湖南地區仍處於一片蠻荒之境。惡劣的生存環境,養成了湖南人不畏困難、敢於挑戰的堅毅性格。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湖南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湖湘文化圈。清代、特別是近代以來,湖湘大地更是人才輩出,哲學家有王夫之,考據家有錢大昕,軍事家有靠鎮壓太平天國起家的曾國藩、曾國荃兄弟以及左宗棠、胡林翼等所謂清代“中興名臣”,改革派有譚嗣同,革命派有陳天華、秋瑾、宋教仁、黃興、蔡鍔等。因此,湖南在近代有中國的“小德意志”之稱。

中國誕生後,湖南更是涌現出了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羣體。在新中國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政府委員中,湖南籍的有10人。在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的254名中將以上高級將領中,湖南籍的有73人,佔28.7%。其中元帥3人,大將6人。具體來說,有蔡和森、、任弼時、林伯渠、陶鑄、李富春、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粟裕、陳賡、黃克誠、肖勁光、譚政、許光達、王震、向警予、鄧中夏、李立三、左權等。在這衆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羣體中,是最爲傑出的代表。

出生的時代,中國處於清王朝腐朽統治的末年。迭經外國侵略者的瘋狂侵逼和本國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不思進取的滿清王朝早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隨時都有覆沒的可能。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正處在醞釀之中,正是這致命的一擊,清王朝這一統治中國長達260多年之久的龐然大物,終於在1912年壽終正寢,極不情願地退出了中國的政治舞臺。但是,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卻很快落到了以袁世凱爲首的北洋軍閥手中,中國的情況不但沒有因此而有絲毫的好轉,反而更趨惡化,追求進步的人們不得不在黑暗中,爲探尋國家和民族的出路繼續進行艱難的求索。出生併成長在這樣一個特殊年代的,很自然地選擇了以救國救民作爲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

少年時代的就很同情受壓迫的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贊成官逼民反的主張。早在私塾讀書時,他就喜歡看“中國的舊小說,特別是關於造反的故事”,如《精忠傳》、《水滸》、《三國演義》等。這些書對他後來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影響很大”。1910年,長沙有一個靠賣河水爲生的窮苦百姓黃貴蓀因米價日漲,無以爲生,被迫舉家投水自殺。這一事件在長沙引起很大震動,饑民們紛紛涌到巡撫衙門請願,要求官府開倉賑濟,卻遭到野蠻鎮壓,饑民忍無可忍,放火燒了巡撫衙門。當時正在東茅塘私塾讀書。當他得知長沙饑民暴動和饑民被殺的消息後,與同學們討論了好幾天,很爲饑民的被殺感到不平。他後來回憶說,這件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始終忘不掉”,“影響了我的一生”,他還同情哥老會首領彭鐵匠領導的一次農民起義,認爲他“是一個英雄”。

這種同情弱者、敢於挑戰的思想意識在處理他同父親的關係上也有充分的體現。出生時,父親毛順生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在當地已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土財主。父親沒有文化,也不懂得要尊重孩子的意見,每當父子衝突的時候,常常使用高壓手段加以嚴厲管教。年幼的在心靈深處生髮出了朦朧的反抗意識。

一次,毛順生宴請生意場上的朋友,因人手緊張,便吩咐13歲的幫忙招待。不願做這種應酬的事情,父親極爲生氣,當着衆多客人的面罵懶而無用,爲子不孝。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的當場回敬父親說:“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要求子孝。毛順生更爲氣憤,舉手就要追打。跑到一個池塘邊,聲稱如果父親再要追趕,他就跳下水去。在母親的勸解下,以雙方相互妥協而告解決。但由此明白了這樣的道理:在壓力下如果一味溫順示弱,結果只能會招致更多的打罵,而用反抗的辦法,卻反而能保護自己。

少年所受的是傳統的封建教育。啓蒙讀物是《三字經》、《百家姓》等,後來繼續讀《論語》、《孟子》、《詩經》、《左傳》等經史古籍。儘管對先生所用的教學方法和所教授的內容不感興趣,但天資聰明、聰慧過人的卻每每能輕鬆完成先生所佈置的學習任務,並因此而打下了極爲紮實的古文功夫。在閒暇之餘,他還閱讀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等書籍。

小時侯經常到外婆家玩,事實上他童年的大部分時間差不多都是在外婆家度過的。這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住在外婆家的與衆多表兄弟打成一片,過着快樂無憂的童年生活。外婆家的讀書人多,對外面的世界自然也就知道得多。到了20世紀初,清政府爲挽救瀕臨滅亡的腐朽統治,陸續出臺了一些“新政”,在全國各地興辦了一批新式學堂。一次,到外婆家去玩的,從表兄文運昌那裡得知,鄰近的湘鄉縣辦了一所新式學堂——東山高等小學。已經讀了“六年孔夫子”、正休學在家的很希望能進入這所學堂學習,但思想保守的父親卻準備送他去湘潭縣城一家米店當學徒,學些日常謀生的本領,預備日後的能有一個好的營生。

1910年秋,請來舅舅、表兄以及族親等當說客,說服父親同意讓他到湘鄉東山小學繼續學習。但在這所學校裡,只讀了半年,就因成績優異、年齡也較大而被推薦到了湘鄉縣駐省中學繼續上學。

少年時代的就懷有救國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1910年第一次遠離家鄉到東山小學讀書時,曾改寫了一首日本和尚月性寫的詩贈送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表示了要學有所成、報效祖國的志向。不過由於年齡與閱歷的關係,此時的對於如何救國,思想卻還非常朦朧。

在報考東山小學時,在一篇題爲《言志》的作文中,抒發了自己求學報國的志向,深得校長李元普的讚賞,認爲他是一位“救國材”。他後來寫的《救國圖存篇》、《宋襄公論》等作文,也深得國文老師的好評,被批道:“視似君身有仙骨,寰觀氣宇,似黃河之水,**。”與此同時,他的思想意識也開始有了明顯的進步。他利用有利條件開始大量閱讀進步書刊,如梁啓超主編的《新民叢報》。在此前後,他還閱讀了鄭觀應的《盛世危言》、顧炎武的《日知錄》等着作,認識到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他從同學那裡借來《世界英雄豪傑傳》,被書中描寫的華盛頓、林肯、拿破崙、彼得大帝等人的事蹟感染,認爲“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我們每個國民都應該努力。”

1912年秋,以入學考試成績第一名的資格進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後改名省立第一中學)讀書。在這所學校,他雖然也只讀了半年,卻以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論》的作文獲得國文教員柳潛的高度讚賞,認爲是一篇“實切社會立論”的文字。作文僅600字,批語卻達150字,說作者“才氣過人,前途不可限量”,“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還批給同學“傳觀”。

不久,柳潛老師借給他一套《御批歷代通鑑輯覽》。讀完後,收穫很大。由此他認爲在學校讀書還不如自學收穫大。於是,他斷然決定從省中退學,寄居在長沙新安巷的湘鄉會館,每天步行三里路到瀏陽門外定王臺的湖南省立圖書館自學。他定了一個龐大的自學計劃。他的學習十分勤奮,用他後來自己的話來說,就像是牛進了菜園一樣,猛吃猛嚼,讀了大量中外書籍。其中讀得較多、收穫也較大的是西方近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着作。從盧梭的《民約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到亞當·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鳩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論》、斯賓塞的《羣學肄言》等,他都認真讀過。在圖書館裡,他還第一次看到牆上掛的一張世界地圖,知道世界原來是那樣大,中國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湘潭縣在地圖上則根本找不到。這一發現對他來說是異常的新鮮和強烈。

由於父親不贊成他這種漫無目的的讀書生活,停止了對他的經費支持。同時,他寄居的湘鄉會館也被一些遣散的湘鄉籍士兵所佔據,這些人經常在住地尋釁滋事,無法在此安靜地讀書自學,只好決定重新回到學校裡讀書。

正在這時,他發現了一條招生廣告。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招收新生,學習期間不收學費,膳宿費也很低,畢業後即可擔任老師。這引起了的興趣。1913年春,考入了這所學校。第二年春,學校被合併到第一師範,在第八班。在這裡,前後共做了五年半的師範生,直到1918年夏畢業。

湖南第一師範坐落在長沙南門外妙高峰下,面對滔滔北流的湘江,東側靠着粵漢鐵路,隔江就是遠近聞名的嶽麓山。學校創辦於1903年,最初稱湖南師範館,前身是南宋着名理學家張棫講學的城南書院,與朱熹講學的嶽麓書院僅有一江之隔。學校還先後聘請了一批學識淵博、思想進步、品德高尚的教師,如楊昌濟、徐特立、方維夏、王季範、黎錦熙等。與差不多同時進校的追求進步的青年有蔡和森、張昆弟、周世釗、李維漢等,本來已經是秀才、比大17歲的何叔衡也一起考了進來。

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期間,深得一些進步教師的賞識和同學們的佩服。學識淵博的楊昌濟先生不僅對評價很高,而且寄予厚望。1915年4月,他在日記中寫道:“毛生澤東,言其所居之地爲湘潭與湘鄉連界之地……渠之父先亦務農,現業轉販,其弟亦務農,其外家爲湘鄉人,亦農家也,而資質俊秀若此,殊爲難得。餘因以農家多出異材,引曾滌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在臨去世前,楊昌濟還曾致信摯友章士釗,向他推介和蔡和森,說:“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則必先重二子。”

也深爲敬服楊先生的爲人與學問,不僅多次前往楊家當面請教,而且還請其擔任自己組織的一個哲學研究會的導師。在1915年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說:“弟觀楊先生之涵宏盛大,以爲不可及。”他當時深受楊先生所宣揚的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寫了一篇《心之力》的文章,得到先生的高度評價,給了100分。

此外,與徐特立、方維夏、黎錦熙等老師之間也常有往來。僅1915年4至8月份,就前去拜訪黎錦熙先生近20次。黎在赴京應聘到教育部當教科書特約編輯員之後,仍與有書信往還。黎在在日記中也對多有讚賞,說他“可大造”。

在所學課程中,把學習的重點放在修身、哲學、國文、歷史和地理等幾門上,而對數學、圖畫等不夠重視。他提出了“先博而後約,先中而後西,先普通而後專門”的治學之道。他每天總是在天色微明時就起身,晚上熄燈後還要借外面的微弱燈光苦讀,常年堅持不懈。從先秦諸子到明清時代思想家的着作,從二十四史到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從《昭明文選》到《韓昌黎全集》,從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到本省的縣誌,他都認真閱讀。他在給好友蕭子升的信開列了77種古代經、史、子、集的必讀着作。

還極爲贊同徐特立老師“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方法,也就是在閱讀古書時,要經過認真的思考和消化,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寫下來,其中包括對書中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在一師讀書期間,曾記下了大量讀書筆記,積累起來有好幾網兜。在常年的讀書生活中,湖湘文化中重實學、尚實行的治學傳統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對曾國藩這個既重“傳教”又重“辦事”的人物很是推崇,在給黎錦熙的信中,他明確表示:“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

在一師求學期間,還十分重視體育鍛煉。他明確提出學校教育必須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他說:“德智所寄,不外於身”,“一旦身不存,德智則隨之而隳矣!”因此,他主張要“文明其體魄,野蠻其精神”。他對學校只重視校際間的體育比賽而不真正關心學生的體育鍛煉的做法,很不以爲然。

本人則更是一個身體力行的體育愛好者。他的主要體育活動有登山、游泳、洗冷水浴、露宿、日光浴、風浴、雨浴等。一師後山的君子亭、嶽麓山、愛晚亭和湘江秸子洲頭等處常成爲等人的露宿地。一個夏天的晚上,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爲了體會《書經》上寫的“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的感受,獨自一人頂着狂風,冒着大雨,爬上嶽麓山,然後又從山頂跑下來,藉以鍛鍊自己的體魄、膽量和意志。

游泳和洗冷水浴是十分喜愛的運動項目,並且一直保持到晚年。不管寒暑,每天清晨,總要來到一師浴室旁的一口水井邊,脫光上衣,將水吊上來,邊擦邊衝,直到通身發紅爲止。在課業之餘,他常常到湘江暢遊。

他還融合八段錦、體操、拳擊各種運動之長,自編了一套“六段運動”操,包括手、足、軀幹、頭部等的活動,還有打擊與跳躍等動作,使全身都能得到運動。在睡前、晨起後以及課間、自習後,都抽時間做上一套或兩三段,藉以活動活動筋骨。

之所以用這種辦法來鍛鍊自己的身體和意志,與他獨特的成材觀有着密切的關係。他認爲,“聖人者,抵抗極大之惡而成者也。”這一觀點是從觀察自然現象中得出的。他說:“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爲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由此,在日記中寫道:“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在《倫理學原理批語》中,他又寫道:“吾人攬(覽)史時,恆嘆戰國之時,劉、項相爭之時,漢武與匈奴競爭之時,三國競爭之時,事態百變,人才輩出,令人喜讀。”他曾在一首詩中借用《莊子》上的“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來抒發自己的人生志向。

把體育鍛煉上升到磨練意志品格的高度,進而得出要成就大事業就必須經受大磨難的結論,這樣的認識確實是很獨特的。

不僅自己帶頭從事體育活動,還積極在學校裡宣傳體育運動的好處。1917年學校實行課間做十分鐘體操的制度,但由於操法過於死板,同學參與熱情不高。這一年,全校共死了7位同學,學友會舉行悼念活動,寫了一副輓聯:“爲何死了七個同學?只因不習十分間操”。在他的帶動下,一師的學生體育活動搞得紅紅火火,僅參加游泳隊的就有80多人。

在擔任學友會總務時,更是利用這一有利機會,主持開展了全校性的各種體育活動,同時注意改善學校的衛生狀況。他針對學校當時雨天沒有運動場地、晚上不能開展體育活動的情況,發動大家打乒乓球,由此學校出現了不少“乒乓狂”,身體受到了鍛鍊,體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能夠充分反映對體育運動高度重視並頗有心得的是,後來以革命家和政治家聞名於世的他,卻於1917年4月在《新青年》上公開發表了生平中的第一篇論文:《體育之研究》。

在一師學習時,還有一件事也充分反映出了過人的膽略、機智與縝密的思維判斷能力,並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普遍讚賞。在政局頻繁動盪的民國初年,湖南常常成爲南北軍閥爭奪的重點省份,人民受夠了兵燹之苦。一師地處鐵路邊上,在兵燹到來時,每每首當其衝。僅在讀書的5年多時間裡,大的兵災就有3次。1917年11月,段祺瑞任命的湖南督軍傅良佐在桂系軍閥譚浩明部的進攻下逃出長沙。北洋政府派王汝賢部來支援傅良佐。戰事逼近長沙,校方爲保師生安全,主張暫時撤離到城東阿彌嶺躲避。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和深入分析後,提出異議,認爲撤離反而不安全,主張留校不動。

校方聽了的建議和分析後,決定接受他的主張,沒有撤離,結果真的沒有受到潰兵的騷擾。原來,王汝賢接到命令後,因不願爲皖系軍閥出力,便帶領大部隊很快由長沙撤退。有少部分潰兵因不知長沙防備的虛實,不敢貿然入城,在距離一師南端兩里路的地方徘徊不前。得知消息後,決定設法將其趕走,以徹底消除影響學校安全的隱患。於是,他迅速組織學生志願軍中膽量較大的數百名學生,拿着木槍,分成三隊,繞道到潰兵駐地的幾個山頭,並對之形成合圍之勢,同時聯絡附近的警察分所,帶上幾支真槍。當潰軍在夜幕中緩緩移動時,他命令警察在山頭上鳴槍示警,同時命令同學們在附近山頭上燃放鞭炮,並高喊:“傅良佐逃走了,桂軍已經進成城,繳槍沒事。”潰軍不知真相,紛紛交出槍械,第二天由商會出資遣散。於是,一場有可能嚴重威脅學校安全的潰兵騷擾事件因爲的機智而化險爲夷。同學們由此稱讚“通身是膽”。常對人說,丈夫要爲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個奇男子,因此同學們便給他

起了個“毛奇”的綽號。

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在全校師生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1917年6月,學校開展“人物互選”活動。這是一項根據校章規定而開展的羣衆性活動,目的是爲了考察學生的學業與操行,促進學生向上,培養和選拔人才,內容涉及到德智體三部分。其中德育又分敦品、自治、好學、克儉、儉樸、服務等項目;智育分文學、科學、美感、職業、才具、言語等項;體育分膽識、衛生、體操、國技、競技等項。

全校11個班,400多人蔘加。選舉的結果,有34人當選。在德智體三方面的六項中當選,共得49票,爲全校之冠,且在當選人中,德智體三方面都有項目得票者只有他一個人。這說明他是全校公認的在德智體諸方面都有充分發展、品學兼優的佼佼者。

與青少年時代受到較爲完整的學校教育並由此獲得了極爲豐富的人生閱歷相比,青少年時代的陳雲就遠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後來成長爲中國的傑出領導人所必備的豐富知識差不多都是從社會實踐中獲得的。

陳雲於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蘇省松江地區的青浦縣練塘鎮(現已劃歸上海)。練塘又稱章練塘,相傳是因唐朝天佑年間高州刺史章仔鈞與其練夫人曾在此居住而得名。練塘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陳雲的祖籍不在本地。父親陳梅堂是從外地流落到練塘的,因此既無房產,又無田地,靠給別人打短工爲生。母親廖順妹雖在練塘出生,但祖籍也是外地的。據考證,陳雲的外祖父是廣東人,早年參加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失敗後,到練塘落戶。

陳雲的童年頗爲辛酸。他共有姐弟2人,在他兩歲時,常年積勞成疾的父親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兩年後,母親又匆匆離開人世。外祖母不願意看到兩個無依無靠的年幼孤兒在街頭流浪乞討,就把陳雲姐弟倆接回家中照料。有外婆的照料和疼愛,姐弟倆總算過上了相對安寧的生活。遺憾的是,陳雲6歲時外婆又遠離他們而去。外婆放心不下,臨終前囑咐兒子廖文光要立陳雲爲廖家的子嗣,並撫養好陳雲的姐姐。當時,廖文光雖已結婚數年,但尚未添丁增口,故遵從母命,立陳雲爲養子,改名廖陳雲。

廖文光先是子承父業,靠做裁縫生意過活,後因生意蕭條,改開小飯店以求營生。舅媽因患有較重的風溼病,幹活有困難,陳雲年紀輕輕即幫助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飯店中的小菜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敲扁豆”,即把大白蠶豆放在水中泡漲後,用榔頭慢慢敲扁,成銅錢大小,然後放在熱油中氽,氽至豆片稍黃撈起,拌上佐料裝盤。陳雲經常幫舅母做“敲扁豆”,敲得既薄又圓,很受顧客的讚許。這件事在陳雲的頭腦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年,有一次在杭州療養,當地的廚師提出要給他做幾樣名菜嚐嚐,被他拒絕了,但卻提出請廚師給他做一次小時候常吃的“敲扁豆”。

由於有着這樣的特殊人生經歷,兒時的陳雲性格內向,很少與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當別的小朋友做遊戲時,陳雲常常是獨自在一旁默默觀察。內心的孤獨感使他與同齡的小朋友缺少共同語言。成年後,人們也很少看到他開懷大笑的情形。由此也養成了他冷靜觀察社會、沉默思考人生的堅毅品格以及不事張揚、辦事沉穩、顧全大局、儘量委曲求全的處事風格。

到了讀書的年紀,家庭並不富裕的廖文光還是決定送陳雲進私塾讀書,後又進入本鎮的新式學堂貽善小學繼續讀書,學些寫寫算算的本領。但只讀了2年多,就因經濟原因,被迫輟學了。好在吉人自有天相。經常在舅父家飯店吃飯的鎮顏安國民小學校長杜衡伯,見年幼的陳雲聰明伶俐,辦事勤快,悟性很高,失學在家,殊覺可惜,便向舅父提出,要免費收陳雲到顏安小學繼續學習。杜校長的一片真誠,做舅父的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於是,陳雲有了重返校園學習的機會。

顏安小學創建於光緒年間,原是爲了培養經世濟國人才而設立的顏安書院,辛亥革命後改爲國民高等小學。校園坐南朝北,校舍用青磚瓦砌成,顯得古樸典雅。院內古樹參天,排列在道路兩旁。求知若渴、沉穩內向、善於思考的陳雲很快適應了這裡的教學方法和進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加上爲人正直,待人熱情,做事有主見,雖然個子不高,卻能獲得同學們的普遍敬重。他在這裡學到了不少古典文學方面的知識,能流利地背誦《古文觀止》中有名的篇章,也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陳雲一直牢記着顏安小學在他成長過程中所得到的關鍵性幫助。195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雲在到農村調查研究時,特地回母校進行了參觀。1986年9月,當顏安小學提出希望他題寫校名時,陳雲也愉快地答應了。

逆境中成長的少年陳雲,對孩子們常玩的嬉笑打鬧遊戲,既沒有時間,也不感興趣。他在做完作業和幫大人幹完家務後的大部分閒暇時間裡,喜歡聽流行於江南一帶、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絲竹和評彈。

所謂絲竹,是指二胡、琵琶、三絃、秦琴、曲笛、簫和笙等絲絃竹管樂器,彈出的聲音清麗柔美,細膩典雅。其代表性曲目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慢三六》、《慢六板》、《雲慶》、《歡樂歌》、《四合如意》等八大名曲。聰穎勤奮的陳雲,能熟練地彈奏數種樂器,並和着節拍唱出不少地方名曲。

評彈,是一種用吳地方言講故事的民間說唱藝術,包括評話和彈詞兩個方面。其淵源可上溯到唐宋時期的講史和說話,正式形成於明末清初。傳說泰州着名評書藝人柳敬亭曾在江南地區說過書,並在松江招莫後光爲徒傳授說書技藝。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評彈藝術已積累了上百篇優秀傳統長篇書目,成爲江南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

說唱評彈原先並無固定場所,多爲走街串巷式的即興演出。茶館是休閒的好去處,有着固定的顧客來源,最早的室內書場一般都設在這裡。由於受到廣泛的喜愛,江南各鎮遍佈說唱評彈的茶館。早在清朝末年,練塘鎮上就出現了一家暢園書場,離陳雲舅舅家僅30米遠。因生意興隆,不久又出現一家長春園書場。書場爲招攬顧客,每天上午派個夥計,掮着一塊寫有當天書目及藝人姓名的木牌,敲着小鑼在全鎮兜上一圈。

書場規矩,雖然對小孩子一般不收茶水費,但因有小孩到場,大人爲專心聽書,每每要買些零食給這些活潑好動、難以久坐的孩子們消遣,以安定書場秩序,所以書場一般不反對帶孩子來。陳雲舅舅家經濟不夠寬裕,沒有錢買零食,爲免於尷尬,陳雲常常站在書場外面聽不花錢的書,當地俗稱“戤壁書”。陳雲記性好,每每能將聽到的書回去完整地講給家人聽。陳雲的這一愛好一直保持了終身。

清末民初,蘇南地區在率先開埠的上海的輻射下,風氣漸開。在顏安小學高小部教書的張子恭老師是一位思想進步、視野開闊的教師。他在上課時,不僅語言流暢,旁徵博引,而且還將當時發生的重大社會變革如戊戌維新運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等等,適時地在課堂上進行介紹,擴大了學生們的眼界,並增強了他們的愛國意識。

在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下,素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青浦人民相繼開展罷工、罷市和罷課鬥爭,縣商會相約不買賣日貨,居民不用日貨,並支持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個賣國賊的職務。顏安小學也積極投入到了這場愛國運動中去。據陳雲幼時的同學回憶,陳雲和其他愛國師生們一道組成童子軍和救國十人團及宣傳隊,連日上街發表演講,表演短劇,向鄉親們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和北洋政府的罪行,號召大家抵制日貨,不吃從日本進口的乾貝,不穿東洋紗廠紡織的洋衣,不玩用日本原料做的玩具。在表演短劇《葉名琛》時,他很快進入了角色,當講到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時,不禁義憤填膺,腳向下一頓,手往桌上一拍,把桌子上的茶壺都給碰翻了。演出這個短劇的情形,數十年後,陳雲還記憶猶新,經常向人提起。

經過愛國運動的鍛鍊,陳雲的思想認識和組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久,他從顏安小學畢業,正式踏上了社會生活的大舞臺,迎接人生的更大挑戰。

第28章 黨的羣衆路線,關心羣衆疾苦第6章 引起共產國際的注意第22章 陳雲提出經濟建設方針第3章 高度重視農民問題第8章 抗日戰爭後,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第22章 陳雲提出經濟建設方針第19章 陳雲強調高級領導人要提高革命覺悟第16章 陳雲提出農副產品實行統購統銷第17章 陳雲受命主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第23章 糾正“大躍進”運動的失誤第36章 主要參考書目第26章 通過發展經濟來解決財政問題第14章 陳雲領導取得了穩定物價等鬥爭的勝利第12章 毛澤東授予陳雲中將軍銜第32章 主張採取“古爲今用”的方針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8章 抗日戰爭後,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第33章 身處逆境,始終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4章 相繼發動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農民起義第34章 在對待親友上,要求都十分嚴格,從不允許搞特殊化第21章 陳雲順利當選爲黨中央副主席第3章 高度重視農民問題第12章 毛澤東授予陳雲中將軍銜第21章 陳雲順利當選爲黨中央副主席第28章 黨的羣衆路線,關心羣衆疾苦第30章 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第1章 兩位歷史偉人青少年時代的不同成長曆程第34章 在對待親友上,要求都十分嚴格,從不允許搞特殊化第32章 主張採取“古爲今用”的方針第9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36章 主要參考書目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11章 陳雲反對康生利用整風機會搞“搶救運動”第2章 經過反覆求索,最終都確立了對馬列主義的堅定信仰第23章 糾正“大躍進”運動的失誤第31章 陳雲強調要克服山頭主義第11章 陳雲反對康生利用整風機會搞“搶救運動”第23章 糾正“大躍進”運動的失誤第24章 重視農業的基礎性戰略地位第31章 陳雲強調要克服山頭主義第3章 高度重視農民問題第9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10章 陳雲敢斷家務事第23章 糾正“大躍進”運動的失誤第6章 引起共產國際的注意第19章 陳雲強調高級領導人要提高革命覺悟第16章 陳雲提出農副產品實行統購統銷第32章 主張採取“古爲今用”的方針第7章 遵義會議第20章 做好政府工作報告第16章 陳雲提出農副產品實行統購統銷第8章 抗日戰爭後,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第31章 陳雲強調要克服山頭主義第31章 陳雲強調要克服山頭主義第7章 遵義會議第9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31章 陳雲強調要克服山頭主義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17章 陳雲受命主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第14章 陳雲領導取得了穩定物價等鬥爭的勝利第8章 抗日戰爭後,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第28章 黨的羣衆路線,關心羣衆疾苦第17章 陳雲受命主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8章 抗日戰爭後,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第10章 陳雲敢斷家務事第33章 身處逆境,始終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23章 糾正“大躍進”運動的失誤第12章 毛澤東授予陳雲中將軍銜第11章 陳雲反對康生利用整風機會搞“搶救運動”第34章 在對待親友上,要求都十分嚴格,從不允許搞特殊化第26章 通過發展經濟來解決財政問題第3章 高度重視農民問題第19章 陳雲強調高級領導人要提高革命覺悟第27章 陳雲主張堅持原則,從嚴治黨第5章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陳雲和毛澤東一樣,都對“左”第9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16章 陳雲提出農副產品實行統購統銷第10章 陳雲敢斷家務事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4章 相繼發動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農民起義第27章 陳雲主張堅持原則,從嚴治黨第29章 一生堅持學習和善於學習的歷史偉人第17章 陳雲受命主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第32章 主張採取“古爲今用”的方針第33章 身處逆境,始終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27章 陳雲主張堅持原則,從嚴治黨第11章 陳雲反對康生利用整風機會搞“搶救運動”第29章 一生堅持學習和善於學習的歷史偉人第27章 陳雲主張堅持原則,從嚴治黨第13章 陳雲受命擔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28章 黨的羣衆路線,關心羣衆疾苦第7章 遵義會議第9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35章 要加上對建國前28年中毛澤東主要功績的論述和說明第27章 陳雲主張堅持原則,從嚴治黨第11章 陳雲反對康生利用整風機會搞“搶救運動”第15章 懲治不法資本家的違法活動
第28章 黨的羣衆路線,關心羣衆疾苦第6章 引起共產國際的注意第22章 陳雲提出經濟建設方針第3章 高度重視農民問題第8章 抗日戰爭後,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第22章 陳雲提出經濟建設方針第19章 陳雲強調高級領導人要提高革命覺悟第16章 陳雲提出農副產品實行統購統銷第17章 陳雲受命主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第23章 糾正“大躍進”運動的失誤第36章 主要參考書目第26章 通過發展經濟來解決財政問題第14章 陳雲領導取得了穩定物價等鬥爭的勝利第12章 毛澤東授予陳雲中將軍銜第32章 主張採取“古爲今用”的方針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8章 抗日戰爭後,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第33章 身處逆境,始終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4章 相繼發動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農民起義第34章 在對待親友上,要求都十分嚴格,從不允許搞特殊化第21章 陳雲順利當選爲黨中央副主席第3章 高度重視農民問題第12章 毛澤東授予陳雲中將軍銜第21章 陳雲順利當選爲黨中央副主席第28章 黨的羣衆路線,關心羣衆疾苦第30章 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第1章 兩位歷史偉人青少年時代的不同成長曆程第34章 在對待親友上,要求都十分嚴格,從不允許搞特殊化第32章 主張採取“古爲今用”的方針第9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36章 主要參考書目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11章 陳雲反對康生利用整風機會搞“搶救運動”第2章 經過反覆求索,最終都確立了對馬列主義的堅定信仰第23章 糾正“大躍進”運動的失誤第31章 陳雲強調要克服山頭主義第11章 陳雲反對康生利用整風機會搞“搶救運動”第23章 糾正“大躍進”運動的失誤第24章 重視農業的基礎性戰略地位第31章 陳雲強調要克服山頭主義第3章 高度重視農民問題第9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10章 陳雲敢斷家務事第23章 糾正“大躍進”運動的失誤第6章 引起共產國際的注意第19章 陳雲強調高級領導人要提高革命覺悟第16章 陳雲提出農副產品實行統購統銷第32章 主張採取“古爲今用”的方針第7章 遵義會議第20章 做好政府工作報告第16章 陳雲提出農副產品實行統購統銷第8章 抗日戰爭後,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第31章 陳雲強調要克服山頭主義第31章 陳雲強調要克服山頭主義第7章 遵義會議第9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31章 陳雲強調要克服山頭主義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17章 陳雲受命主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第14章 陳雲領導取得了穩定物價等鬥爭的勝利第8章 抗日戰爭後,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第28章 黨的羣衆路線,關心羣衆疾苦第17章 陳雲受命主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8章 抗日戰爭後,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第10章 陳雲敢斷家務事第33章 身處逆境,始終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23章 糾正“大躍進”運動的失誤第12章 毛澤東授予陳雲中將軍銜第11章 陳雲反對康生利用整風機會搞“搶救運動”第34章 在對待親友上,要求都十分嚴格,從不允許搞特殊化第26章 通過發展經濟來解決財政問題第3章 高度重視農民問題第19章 陳雲強調高級領導人要提高革命覺悟第27章 陳雲主張堅持原則,從嚴治黨第5章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陳雲和毛澤東一樣,都對“左”第9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16章 陳雲提出農副產品實行統購統銷第10章 陳雲敢斷家務事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4章 相繼發動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農民起義第27章 陳雲主張堅持原則,從嚴治黨第29章 一生堅持學習和善於學習的歷史偉人第17章 陳雲受命主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第32章 主張採取“古爲今用”的方針第33章 身處逆境,始終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27章 陳雲主張堅持原則,從嚴治黨第11章 陳雲反對康生利用整風機會搞“搶救運動”第29章 一生堅持學習和善於學習的歷史偉人第27章 陳雲主張堅持原則,從嚴治黨第13章 陳雲受命擔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第25章 要學習和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28章 黨的羣衆路線,關心羣衆疾苦第7章 遵義會議第9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35章 要加上對建國前28年中毛澤東主要功績的論述和說明第27章 陳雲主張堅持原則,從嚴治黨第11章 陳雲反對康生利用整風機會搞“搶救運動”第15章 懲治不法資本家的違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