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方時俊

方時俊就是寧時俊。時人對於姓氏的看重爲後人所不解。得以改回本性,方時俊竟然設香案請了祖宗靈位,禱告天地,啓稟祖先。雖然不能回福建祖籍行其事,但也搞的隆重無比,寧時俊爲了變回方時俊,竟然在祭祖儀式上大哭一場。

方伯謙在甲午海戰中臨陣逃脫被李鴻章處死,方傢俬下認爲純屬冤情。但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總要有人負責,比起那些英勇戰死的同僚,逃回軍港的方伯謙受到嚴厲處分也不應該抱怨什麼。但方氏家族爲此蒙羞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不是因爲伯父出事,已經獲得秀才功名的方時俊絕不會離開家鄉遊歷四方,進而“機緣巧合”落草蒙山,成爲了龍謙手下的一名什長,從而脫胎換骨,步步高昇,由蒙山軍參謀長而山東軍司令官,一直到新中華的海軍總司令。

在很多同僚看來方時俊出任海軍司令有些被閒置的意味,但方時俊毫無怨言甚至滿懷信心地上任了,既爲雪洗家族的恥辱,也爲心中那份豪情夢想。

方時俊無疑是龍謙最核心班底的成員。在自18981906八年漫長的歲月中,方時俊有無數次機會可以與龍謙深入地交流,或者叫聆聽龍謙的“教誨”。如果有人理解龍謙抱有的真正夢想,方時俊絕對是其中之一。

龍謙從來就沒有將奪取天下看成是多麼艱難多麼偉大的事情,但奪取天下後要做的事纔是他感興趣並願意跟親信班子反覆“嘮叨”的內容:建設一支雄冠全球的偉大軍隊。它不只是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陸軍,還包括同樣強大的海軍和空軍!縱橫決蕩將列強統統踩在腳下,武功超越強漢盛唐,爲後世打造一個強大無比的中國,用軍隊的利劍爲國人帶來土地、資源以及無盡的財富;建設一個經濟強大人民富裕的國家,讓百姓過上文明富裕有尊嚴的生活;建設一個科技領先的國家,將來不再是中國人跑到美國、英國、日本去留學,而是外國人以留學中國爲榮,就像唐代的長安,來求學的外國人擠滿了城市甚至期盼着獲得中國國籍永久居住在中國;改變中國人矇昧已久的心靈。讓這個古老民族真正煥發青春。民衆有着很高的文化程度,知法守法,文明而有秩序,最關鍵的是民衆有極高的愛國熱情。以奉獻國家爲榮。以爲國征戰爲榮。所有爲國捐軀的烈士都受到國民永久的崇敬!所有烈士的家庭都受到國家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

這是一個童話式的夢想。所有聆聽龍謙描述的人都不會鄙視這個夢想。但所有人都表示了懷疑,包括一直無條件崇拜龍謙的方時俊。

但夢想的第一步已經實現了,蒙山軍用十年的時光從一支只有數百人馬躲在蒙山苟延殘喘的殘軍打造了一個新中國。國內的公開敵對勢力要麼被消滅了,要麼轉入了地下。擱在十年前跟着龍謙奇襲毛陽鎮從而返回蒙山的“元老們”誰能想到十年後他們成爲主政一方的大員?誰能想到因北洋艦隊覆滅而蒙羞的方氏家族後人能夠成爲海軍總司令?還有什麼理由懷疑龍謙的那個“崇高理想”不能實現?

何況龍謙承認,實現那個理想不一定是我們即可完成的偉業,或許需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我們要做的就是給民衆指明還有這樣一條道路,引領着民衆朝這個偉大的目標迅跑。

方時俊在軍委會成立後即進入了他海軍總司令的角色。

幹什麼都存在一個方法問題,這是方時俊從龍謙那裡學來的“秘訣”之一。龍謙率第五鎮主力南下後,方時俊主持山東軍務,是山東事實上的第一人,曾對他的親信說過方法的重要性,當時那個人受命組建新部隊,方時俊贈詩曰,“平生所學寧堪贈,獨此區區是秘方。”

重振海軍談何容易。方時俊第一步要做的不是向龍謙要經費,更不是要海軍衙門,而是籌建海軍司令部的班底,方時俊的做法是從中央軍區司令部及總參挑選了一批人。

中央軍區司令葉延冰難以拒絕老長官的要求,儘管他點名的軍官都是葉延冰器重的人才。總參謀長司徒均曾長期擔任方時俊的副手,也與葉延冰有着一樣的感受,更對海軍司令部的籌建極爲支持,抽調的人選都是最好的,因爲海軍的高技術特性,總參特意選調了文化素質高的參謀給方時俊。軍令如山,儘管那些參謀們不願意離開已經熟悉的陸軍,但還是打起揹包到了臨時設在鐵獅子衚衕的海軍司令部報了道。

依靠這些人,方時俊成立了海軍司令部最早的幾個業務組:資料、艦船、船廠、武器、訓練以及院校組,開始對海軍僅有的一點家底進行調查與規劃。

方時俊認爲,蒙山軍毫無海軍基礎,如果不充分利用滿清留下的這點家底是不行的,更是極大的浪費。好在清廷去年秋天滿清西逃保定,有關檔案資料並未銷燬,算是完整地被蒙山軍接收,方時俊可以從中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隨後,方時俊留下資料組埋首於故紙堆中檢索有關資料,帶着艦船、船廠、武器等幾個組的負責人前往天津、上海、福建以及廣東轉了一大圈,實地查看了海軍艦隊、海軍船廠以及數地船政學堂的情況,在當地駐軍的幫助下會見了包括薩鎮冰、嚴復、劉冠雄等海軍元老。

他甚至沒有時間回已經闊別十餘年的老家看一看,春節前返回北京,給龍謙打一份關於海軍建設的綜合性報告。

方時俊的報告就是要錢、要人、要政策。綜合起來有下面幾條:一、鑑於國內海軍人才極爲匱乏,對於滿清政府留下的海軍人才。不管其曾有何種反對我軍之罪惡,一概予以赦免,絕不追究,包括皇室成員。只要其願意爲海軍效力,海軍全部招入並授予相應的官職;二、目前情況下,爲加速建設海軍,官兵待遇應高於陸軍,應以軍令形式予以明確;三、速從軍校中選擇至少五百人留學英美日等海軍強國,今年即行派遣,從明年起。留學人員數量不少於一千人;四、籌建海軍相關學校培育人才。高薪招募海軍強國教官前來任教;五、發行海軍債券爲海軍募集專門資金;六、財政應從速投入資金建設上海等地的海軍船廠,從國外購置相關設備,以建設民用運輸船隻爲前導,積蓄技術力量;七、務必保證海軍現有艦船訓練及維護資金。

兩天後。龍謙召集海軍建設專題會議。逐條討論了方時俊所列七條。龍謙最後總結道。“時俊所列七條均爲海軍建設之要務,海軍司令部的工作是有成效的,至少知道從何處着手了。關於派遣學員出國留學的思路是對的。這是一條捷徑。據我所知,清廷曾與美國海軍有造船、訓練的約定,我看可以將因戰爭所中斷的合作接續起來,這條沒有問題。啓用滿清所留的海軍人才更沒障礙,我給你全權,用誰都可以,只要他願意爲我所用。海軍官兵的待遇高於陸軍,不宜公開寫入條例,這樣容易引起軍種之間不必要的競爭,至於海軍司令部所列的特別於陸軍的地方,可以用津貼的形式來解決。興辦海軍大學、船政學院等軍校也可行,但要注意與教育部的溝通,因爲教育部有設立五十所大學及專門學校的規劃,對於造船專業肯定在其中,不要造成資源的浪費。我的意思,目前我們的人才儲備、技術力量以及資金等條件尚不具備興辦海軍船廠的條件,應當從民用船隻的建造入手儲備技術和人才,所以時俊報告裡所列的加強上海等地船廠的建設是對的,但這些船廠暫時不歸海軍管理,以民用商管的形式經營爲宜。海軍可以派駐代表,學習管理,探索軍民混用的模式,將來條件具備了,再上專門的海軍船廠。海軍的資金保證是必須的,發行海軍債券可以研究。時俊沒有馬上向列強購軍艦是正確的,這涉及到海軍建設的大戰略,如果我們走了彎路,不僅浪費了有限的資金,更可惜的是浪費了時間。”龍謙講到這裡停頓了很長時間,似在思考着重大問題,“你們首先要做的是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將近五十年來著名的海戰戰例研究透,搞清楚軍艦的類型、各自承擔的作用以及技術的發展,我以爲,海軍大噸位軍艦的作用在下降,現在趨之若鶩的大噸位船舶、大口徑火炮會隨着航空及潛艇的技術進步而變化,海軍是進攻型的軍種,建造海軍不只是爲了保衛海防,而是消滅敵人於海上,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消滅敵人的艦隊,二是阻斷敵人的海上交通。前者會因爲飛機的出現而出現戰術及戰略上的重大變化,後者因潛水艇的進步也出現全新的變化。海軍要研究這種變化,打個比方,這就像萬米競跑,對手領先我們五千米了,必須抓緊起步追趕,一刻都不能耽擱。但更要注意方法,你傻乎乎地順着人家的路追趕就難的多,如果找到一條捷徑就好了。飛機、潛水艇就是捷徑,今後的海軍建設,要將這兩種新武器列入重點,而不是總想着建巡洋艦、戰列艦,那種東西既費錢又費時,如果落後於時代,就是一堆廢鐵,我們底子薄,又不能像英國和日本先發展海軍,不能像英國一樣採取海洋立國的戰略,陸海空並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我們很長時間都處於經濟緊張的局面,不可能大批建造類似無畏艦那樣的大軍艦,要注意這個冷酷的現實……”

在肯定了方時俊前期工作後,龍謙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格外注意潛艇和飛機。航空方面由總參統籌,航空局已經成立了,海軍暫時不要管。但潛艇是海軍的業務,要利用現在一個技術封鎖的空白期大力購買學習航空及潛艇技術,招募外國人來華工作。這件事必須列入首要必辦之事。總之一句話。海軍是燒錢的軍種,也是費時費力才能建立的軍種,但不建海軍不行。總不能連滿清都不如吧?我們有幾萬裡的海岸線,沒有海軍怎麼行?總不能處處設置岸防工事吧?且不說我們海外利益無法爭取,便是修築岸防工事的錢也拖死我們了。所以,錢再緊張也要保證海軍建設!就算老子頓頓吃鹹菜,也要上海軍!”龍謙斬釘截鐵。

龍謙的見識自然超越了與會衆人,他又不能詳細介紹飛機及潛艇在海戰破交中的作用,只能點到爲止。偏偏這兩種兵器具有遠大前程的武器問世未久,沒有人看重。龍謙對於海軍的設想是拋棄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傳統做法。另闢蹊徑。利用認識上的時間差,加速潛艇及飛機的學習研究,從“小路”上追趕別人,在一個嶄新的領域建立相對優勢。

在龍謙的干預下。第一期300萬元資金迅速撥入海軍司令部專用賬戶。用於購買技術、招募人員、維修艦船及籌建潛艇工廠、海軍大學、船政大學。選派留學生的工作也啓動了。

海軍專題會議之後。方時俊在王士珍的陪同下拜訪了鎮國公載澤。

載澤是載灃的胞弟,是晚清海軍一個極爲重要的人物。

甲午慘敗之後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滿清中樞萌生了不要海軍的念頭。海軍衙門被撤銷。原先反對海軍的“清流派”入主中樞,弔詭的是,這些曾經反對建設海軍的人搖身一變,主導了隨後的海軍建設。直隸總督王文韶負責具體執行。但基本是吃“現成飯”。因爲甲午一戰雖然北洋海軍被消滅了,但李鴻章時期訂購的艦船還有尚未交付者,而且,清廷中樞爲了填補北洋海防,從南洋及福建急調了一批艦船北上。

從南洋水師調來的有“開濟”“南琛”“南瑞”巡洋艦,從福建水師調來的有“福靖”魚雷巡洋艦,這些軍艦大多是19世紀80年代所建造,“開濟”等三艦屬於舊式巡洋艦,技術等級不高,但在當時的滿清海軍家當裡,已經屬於最精銳的軍艦了。

18961898年間,滿清又購買了一些新的戰艦,最著名的就是“海字艦”,一共五艘,分別從英國手裡買的“海天”“海圻”,從德國買的“海容”“海籌”“海琛”,均屬於較先進的巡洋艦,其中“海天”“海圻”排水量4300噸,其餘三艦爲2950噸。

“海天”號命運多舛,1904年在舟山觸礁擱淺,算是報廢了,“頂樑柱”就剩下了四艘。

王文韶是個滑頭,思想保守,對於建設海軍沒有興趣。那個時候,海軍建設沒有章法,建設的理念停留在甲午前的“防海”上,沒什麼長進。

新政實施以來出現了一些變化,最明顯的是海軍開始統一編制,成立了巡洋、長江兩大艦隊。直到1909年,破天荒地成立了海軍部,第一任海軍大臣就是這個載洵。滿懷重建大清海軍夢想的載洵曾拿出了一個添造頭等戰艦(戰列艦)8艘,巡洋艦20艘的宏偉計劃。並且與美國進行了先期的磋商,準備在美國貸款購艦。美國人基本答應了,但條件是貸款必須在美國建造艦隻,中國派遣人員去美國接受培訓。

比起王文韶,載洵是有眼光的,因爲當時的美國海軍已經崛起了,在跟德國爭第二,美國的戰列艦比德國的技術強,跟英國各有千秋。但隨着蒙山軍反清戰爭的勝利,這個計劃隨即泡了湯。

必須說,海軍的兩次起義比起各派系的陸軍來說,保存僅有的一點海軍種子的心思是主要的,這是站在國家立場上行爲,龍謙深爲明白此點。所以,龍謙進京後給薩鎮冰發了署名電報,對海軍艦隊在武昌、九江等地的避戰行爲深表讚賞,認爲是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採取的行動,識大體、顧大局,他本人及軍委會深表感謝。並且懇請薩鎮冰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摒棄前嫌,爲了國家的海軍建設重新出山。隨後,龍謙再次給沒有跟隨孫文出國避難的黃鐘瑛以及蹲守廣東的李準去了電報,邀請黃、李等人北上。共商海軍建設大局。

早已投靠蒙山軍的李準抱病來了北京,但薩、黃等人未至。

方時俊認爲,請出載澤的表明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如果載澤答應爲新朝效力,將徹底打消薩鎮冰等人的顧慮,有利於最大限度地網羅人才。

但載澤因其家世,與新朝合作的可能性很小。載澤的妻子是隆裕太后的胞妹葉赫那拉靜榮,他跟哥哥光緒既是兄弟,也是連襟。據說皇室內部將丟失江山的罪責落在了去世的慈禧身上,而隆裕太后與靜榮都是慈禧的嫡親侄女。如果沒有慈禧對龍謙的信任重用。蒙山軍不至坐大到用三個月時間便顛覆了大清的鐵桶江山。爲此,葉赫那拉家族成爲了愛新覺羅家族的罪人。據說靜榮深恨龍謙,比其姐隆裕太后尤甚。

方時俊給載澤帶的禮物是他舊有的府邸。那個時候,載澤一家還“屈居”於恭王府。與載灃、隆裕住在一所大院子裡。

新朝權貴、一等卓越勳章的獲得者、海軍總司令方時俊要見載澤。就算載澤心裡一萬個不願意。那也是不能不見的!

方時俊給了載澤龍謙的親筆信,待他看完,方時俊對載澤說。“先生可以搬回原先的府邸了,聘卿先生已安排好這件事了。此來是想跟先生談一談海軍方面的事情。我知道就您的立場,肯定是不願意跟我們合作的。但是,我希望先生認清形勢,滿清已經成爲了歷史,一個以漢族爲主導的,各族共和的新中國即將成立了。龍謙先生多次講過,滿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滿族主導的滿清三百年的歷史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我們雖是不同的民族,卻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國人。在抗擊外國的侵略中,滿族官兵也曾付出重大犧牲,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烈士,新中國要建立英烈祠,祭奠歷朝歷代爲國捐軀的英烈,其中理應有滿族英烈的地位。一句話,在滿族權貴們擁護新國家的前提下,國家不再追究滿清當權者的一切過失,而且,國家歡迎滿族同胞在新政府任職。我知道先生曾任海軍大臣,曾率隊考察過列強的海軍,還跟美國政府就海軍問題洽談過合作,所以,我奉龍先生之命前來拜訪先生,欲請先生屈就海軍司令部高級顧問之職,我們一同建設新中國的海軍。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載澤在他這一輩權貴中算是開明人士,1905年曾參加五大臣憲政出樣考察,次年回國後極力鼓吹實施君主立憲,並組織了一幫人編纂憲法草案,算得上清廷真心推行憲政的人物。起初他對龍謙領導的蒙山軍突然起兵造反是深恨的,認爲龍謙是典型的忘恩負義欺負孤兒寡母的典型,是現代版的曹操司馬懿楊堅。清廷無奈退位後,載澤目睹了幾個月裡北京的變化,心境又有了很大的改變,他不同意善耆、溥偉等人私下組織宗社黨小團體密謀復國的舉動,其根本原因是對於國家的理解有所區別。在善耆等人眼裡,國家已經亡了,但載澤卻認爲不過是改朝換代而已。

這裡插一段肅親王善耆的介紹。此君也是滿清權貴中少有的能員,他是滿清現代警察制度的奠基人,人很開明,曾領導民政部主導的全國人口調查,這算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光是民政部設計的調查表格就有七十餘種,而且善耆制定了科學文明的調查方法,嚴禁下屬乘機勒索敲詐百姓,這件工作剛開始就因爲內戰的爆發而終止了,現在卻被江雲領導的國安總局所接手。

載澤沒有答應方時俊的延請,但也沒有徹底拒絕。“賜還”自己的宅邸當然是好事,對於出任海軍司令部高級顧問他要想一想,更要與朝廷商量。不過,十天後,載澤寫信給方時俊,答應了方時俊的要求,其間如何與宗室們商議不得而知,但在元宵節後載澤正式到鐵獅子衚衕海軍司令部上任了,他是第一個接受“僞職”的宗室成員。

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9節 這一仗三第6節 嶧縣第3節 龍口第30節 情報處一第22節 授勳第32節 情報處二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節 國會二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9節 英國特使第18節 十月第15節 張作相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1節 平叛一第2節 繼位爲誰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4節 構想第15節 末日二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6節 抗洪六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3節 大幕拉開第7節 破莊七第7節 許思一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8節 兗州行二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11節 平叛一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5節 海空軍第29節 戰長沙二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32節 洪粵誠一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8節 天津二第18節 王士珍二第6節 彼得堡二第3節 立憲之爭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7節 外交沙龍第4節 各方第13節 楊士驤三第5節 洹上第3節 要塞三第8節 陳家崖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3節 司徒均二第8節 南轅北轍第9節 戰後二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11節 伍廷芳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22節 義軍第5節 江雲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12節 楊士驤二第4節 去哪兒?第13節 大幕拉開第14節 新局面二第34節 整編一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2節 懷來第11節 特種作戰第29節 變化五第4節 無錫二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12節 平叛二第21節 外交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2節 平叛二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15節 黃興入粵
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9節 這一仗三第6節 嶧縣第3節 龍口第30節 情報處一第22節 授勳第32節 情報處二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節 國會二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9節 英國特使第18節 十月第15節 張作相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1節 平叛一第2節 繼位爲誰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4節 構想第15節 末日二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6節 抗洪六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3節 大幕拉開第7節 破莊七第7節 許思一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8節 兗州行二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11節 平叛一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5節 海空軍第29節 戰長沙二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32節 洪粵誠一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8節 天津二第18節 王士珍二第6節 彼得堡二第3節 立憲之爭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7節 外交沙龍第4節 各方第13節 楊士驤三第5節 洹上第3節 要塞三第8節 陳家崖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3節 司徒均二第8節 南轅北轍第9節 戰後二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11節 伍廷芳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22節 義軍第5節 江雲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12節 楊士驤二第4節 去哪兒?第13節 大幕拉開第14節 新局面二第34節 整編一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2節 懷來第11節 特種作戰第29節 變化五第4節 無錫二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12節 平叛二第21節 外交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2節 平叛二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15節 黃興入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