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十月

彼得堡7月事件是俄國1917年革命的重要轉折點,它導致了俄國國內局勢根本性的變化。七月事件使布爾什維克陷於非常困難的境地,布黨領導人充分認識到了現實的嚴峻,即使一向堅定地認爲勝利會迅速到來的烏里揚諾夫也不免產生沮喪情緒,搞不清明天會是什麼樣子,是恢復君主制還是加強了資產階級,唯獨沒有料到自己會掌權。

歷史的弔詭正在於此。8月中旬,克倫斯基領導的臨時政府在莫斯科召開了規模盛大的國務會議,希望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改造俄國。布爾什維克因7月事件沒有參加本次會議,克倫斯基在會上呼籲各派爲了俄羅斯而妥協和和解,而新任俄軍總司令科爾尼洛夫將軍卻要求政府採取更爲嚴厲的手段以恢復國內秩序,由於政府和軍方存在巨大的分歧,莫斯科會議不僅沒有達成克倫斯基的願望,反而使局勢更爲混亂了。勢力強大的立憲民主黨贊同軍方的意見,削弱了克倫斯基政府的統治基礎。

8月24日,科爾尼洛夫將軍將第3騎兵軍從前線調往彼得堡,試圖控制首都,建立軍事獨裁政府。科爾尼洛夫將軍致電克倫斯基,要求他交出全部權力。克倫斯基表現強硬,立即宣佈科爾尼洛夫爲反叛,並解除了他的職務。來自蘇維埃、工會及布爾什維克在內的各政黨支持克倫斯基的決定,攜手平息叛亂。布爾什維克在軍隊中的影響力不小。在他們的宣傳下,第3騎兵軍下級軍官和士兵拒絕執行命令,軍長克雷莫夫無法控制部隊,開槍自戕。9月1日,科爾尼洛夫在莫吉廖夫的俄軍大本營被逮捕,叛亂被平息。當日,克倫斯基宣佈成立民主共和國,並自任俄軍總司令。

科爾尼洛夫的叛亂將彼得堡右翼政黨勢力摧毀了,包括立憲民主黨在內的右翼政黨因支持叛亂而受到毀滅性打擊,被排斥出政局。克倫斯基新政府將戰爭、恢復秩序放在了優先地位。而在和平、土地、立憲會議等關鍵問題上卻無所作爲。使得廣大農民、工人和士兵的不滿情緒進一步發展,客觀上給一直自詡代表工人、士兵和農民利益的布爾什維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俄國戰略的具體執行人範德平中將一直關注着俄國局勢的發展,他在9月初給龍謙的秘密報告中坦承布爾什維克的勝利已不可阻擋了,“普通士兵。特別是駐守彼得堡的部隊畏懼上前線。誰呼籲和平。他們就支持誰。那些整日在會議室裡叫喊的政黨抵不上一個排武裝士兵的步槍,而克倫斯基根本看不到這一點。此人在俄軍中毫無根基,是一個無能的政客……除非我們的軍隊佔領彼得堡。局勢不會有逆轉的任何可能。依我看來,布爾什維克的上臺和俄國退出戰爭已成定局。我可以斷定,在很短的時間裡,布爾什維克將發動一次針對克倫斯基的暴動,他們在得到士兵的支持後會輕而易舉地取得成功。聯絡處的使命即將完成,我留在彼得堡已毫無用處了,建議撤消聯絡處,人員與併入遠征軍總部。下一步工作重心將轉入軍事問題,我很難想象布爾什維克如何結束戰爭,但他們是肯定會這樣辦的,否則他們一樣要被轟下臺。”

範德平在做了預見後,特別講訴了他對宣傳輿論的恐懼,“俄國革命的事實教育了我,在某種情況下,宣傳輿論的威力勝於槍桿子。特別是在準確把握了百姓心態的情況下。我過去一直忽視宣傳輿論,彼得堡工作的失敗,給了我深刻的教訓。在百姓被髮動起來後,政治和軍事往往會被綁架,首腦人物不得不屈從於無知的百姓。人人都渴望和平,但除了布爾什維克,其他政黨仍醉心於分享勝利的果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俄國人一方面相信在美國參戰後勝利肯定屬於協約一方,卻不願繼續打下去了,準備蹲在一邊撈好處。當布爾什維克喊出立即與各交戰國締結和平的口號後,會取得軍隊的支持……而‘平分土地’‘把工廠交給工人’的口號喊出來後,工人和農民無疑會站到他們一邊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要調整原來的方案,亟待國內的指示。”

國內的指示很快到來了,指示範德平立即停止在彼得堡的所有秘密活動,撤出相關人員,減少聯絡處的人數,但聯絡處不應撤銷。與布爾什維克的聯繫應由駐俄使館負責,聯絡處的任務轉向軍事情報的收集,以準確掌握布黨及俄軍的動態。

實際上,布爾什維克已經表明了他們對遠征軍的態度。重返彼得堡並公開活動的托洛茨基是該黨的二號人物,已經接手軍事指揮,他在對復刊的《真理報》記者的採訪中談到了中國遠征軍,認爲遠征軍是沙皇時代的產物,其使命已經結束,俄國有力量穩定前線局勢。

托洛茨基亮明瞭布黨的態度。但他說的卻不是事實,因爲9月份俄軍再次遭受大敗。克倫斯基爲了獲得美英法中四國的支持,在他親自擔任俄軍總司令後,爲了在全世界面前亮明態度,貿然在西北戰線發動了一次進攻。後方不靖的情況下前方不能打仗是一個基本的軍事常識,如果是一般的戰術行動還可以,但絕不能將其上升到戰略規模。克倫斯基在西北戰線主動進攻的理由只有一個,將德軍驅逐到距首都更遠的地方,他的本錢是因爲從西南方面軍調回了一些部隊,認爲進攻的力量具備了。進攻是從9月13日發起,最初進展開算順利,俄軍的炮火準備空前,基本上摧毀了德軍的表面陣地,發起攻擊的步兵順利地佔領了那些陣地,彼得堡發佈了勝利的號外。但俄國人不知道東線德軍已經接受了魯登道夫的新防禦戰術,德軍主動讓出了一些陣地,有生力量並未受到損失,反而收回了拳頭。緊接着,德軍強有力的反擊開始了,俄軍被逐出了所奪佔的陣地,四散奔逃,完全失去了控制。在很多部隊中,下級軍官及士兵拒絕執行任何的戰鬥任務,德國人的炮聲剛響起,俄軍部隊就開始無組織的撤退了。從9月15日德軍發起反擊,四天內前進了100公里。彼得堡開始商議遷都莫斯科了,如果不是柏林叫停了進攻,彼得堡應該是守不住了。這一戰役俄軍的損失並不大,傷亡9000餘,被俘1.8萬,但逃散回後方的高達6萬!11個師的俄軍徹底失去戰鬥力!柏林方面通曉彼得堡局勢,魯登道夫堅定地認爲,不需要繼續耗損力量了,此戰足以導致布黨的上臺,而布黨毫無疑義地會選擇與德國終結戰爭。

的確,克倫斯基攻勢吹響了終結他政治生命的號角,俄國現在的政府——姑且認爲其是合法政府(其實自2月革命起,俄國事實上就陷於無政府狀態了),因軍事的失敗徹底喪失了對局勢的控制。布黨內部一直存在的是否舉行武裝起義以奪取政權的爭論也畫上了句號,反對武裝起義認爲時機尚不成熟的加米涅夫和季諾維耶夫再也找不到藉口,力主舉行武裝起義的托洛茨基佔據了上風。7月事件裡再次避難芬蘭的烏里揚諾夫站在了托洛茨基一邊。9月28日,布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了在彼得堡舉行武裝起義的決議。烏里揚諾夫現在信心滿滿了,四月初他初回彼得堡時,局面尚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是他扭轉了黨的方針,從當一個合法的反對黨變爲了奪取政權。7月事件令他絕望,但科爾尼諾夫和克倫斯基兩個人幫助他領導的黨清除了反對勢力,用事實教育了俄國人民。烏里揚諾夫在9月底的全會上講到,這次我們不會失敗了,因爲人民真正站到了我們一邊。

丘博夫作爲約瑟夫先生新的衛士長參加了會議,當然他不過是旁聽而已,沒有任何表決權。豌豆街事件中,丘博夫獲得了約瑟夫的信任,百萬街遇刺事件中,是丘博夫第一時間將主人撲倒在地,雖然沒有第二個人遇難,但意外躲過刺殺的約瑟夫還是在時候獎賞了他,因爲約瑟夫先生的前任衛士長因身材酷似主人替主人死了,丘博夫成爲了約瑟夫先生新的衛士長。

布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結束後,丘博夫將他打聽到的會議決議及時轉給了上級,明確報告布黨起義在即,喀琅斯塔得水兵將是他們依賴的主要武裝力量。接到密報的張小丁第一時間報告了範德平,範德平越過王明遠將消息傳回了國內。他焦急地等待着國內的指示,兩天後,指示傳來了,靜觀其變!

這就是說,國內已經放棄了原先確定的維護臨時政府統治權的既定政策,同時也放棄了對布黨的暗中打壓,採取一種在範德平看來完全是不負責任的“壁上觀”態度了。

10月5日,布黨發動了彼得堡武裝起義,水兵們及武裝起來的工人赤衛隊一舉佔領了克倫斯基政府所在的冬宮,冬宮的警衛部隊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整個過程只死了6個人,尚不足7月事件的零頭。

一個嶄新的俄國政權就此誕生了。除了極少數人,沒有人看好這個新政權。

第10節 彼得堡六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2節 齊河第21節 北京十一第2節 要塞二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27節 風波二第11節 阻擊四第10節 戰後三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7節 彼得堡三第8節 人才第5節 海空軍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6節 袁世凱第11節 進京一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10節 彼得堡六第6節 等待第20節 範德平第3節 總統府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4節 抗洪四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3節 抗洪三第2節 春節一第17節 逆襲二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6節 新局面四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3節 干涉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9節 英國特使第5節 事與願違第17節 刺殺第6節 政黨之議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2節 這一仗六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4節 各方第39節 大勢八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34節 新廠第8節 彼得堡四第23節 縱論一第8節 湖北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2節 南滿支隊2第12節 軍規一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8節 陳家崖第31節 出征一第5節 洹上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6節 平定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9節 視察第2節 坦克第4節 陳超第21節 敗露第26節 招商會二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22節 授勳第24節 縱論二第16節 平叛六第35節 整編二第10節 唐紹儀第7節 許思一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16節 新局面四第9節 國慶日二第3節 無錫一第18節 末日五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9節 阻擊二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22節 貪腐案一第9節 阻擊二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3節 黑溝臺一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0節 這一仗四第11節 回國二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5節 國會五
第10節 彼得堡六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2節 齊河第21節 北京十一第2節 要塞二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27節 風波二第11節 阻擊四第10節 戰後三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7節 彼得堡三第8節 人才第5節 海空軍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6節 袁世凱第11節 進京一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10節 彼得堡六第6節 等待第20節 範德平第3節 總統府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4節 抗洪四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3節 抗洪三第2節 春節一第17節 逆襲二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6節 新局面四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3節 干涉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9節 英國特使第5節 事與願違第17節 刺殺第6節 政黨之議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2節 這一仗六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4節 各方第39節 大勢八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34節 新廠第8節 彼得堡四第23節 縱論一第8節 湖北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2節 南滿支隊2第12節 軍規一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8節 陳家崖第31節 出征一第5節 洹上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6節 平定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9節 視察第2節 坦克第4節 陳超第21節 敗露第26節 招商會二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22節 授勳第24節 縱論二第16節 平叛六第35節 整編二第10節 唐紹儀第7節 許思一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16節 新局面四第9節 國慶日二第3節 無錫一第18節 末日五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9節 阻擊二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22節 貪腐案一第9節 阻擊二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3節 黑溝臺一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0節 這一仗四第11節 回國二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5節 國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