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

按照孫德旺主持軍議的結果,蒙山寨主力不等官軍上山便主動出擊了。

張家寨是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落,曾經擁有百餘戶的村子如今不足百人了,寨牆已經殘破不堪。對於蒙山寨卻意義非同小可,因爲這個寨子位於山寨出山向西的咽喉。

於是做出了偷營的決定。孫德旺派人召集各隊隊長軍議,吩咐宰一口豬,讓今晚出征的兒郎們飽餐一頓。

帶隊的是三當家孫德明,出擊的兵力爲第一、第三和第八三個步隊和三個充當輔兵的緇兵隊,總計共五百戰兵和近四百緇兵,攜帶了約一百八十支洋槍,其餘的都是大刀長矛,弓弩等傳統的武器了。緇兵的武器連大刀長矛也不是人人都有,他們是準備跟着戰兵衝進莊子搶東西的。山寨以劫掠爲生,官軍正是最好的搶劫對象,槍支彈藥不必說,軍服,皮靴都是山寨的緊俏貨。山寨的寨規,除卻如洋槍類的軍械,一般性的東西誰搶着歸誰。按說緇兵是撈不着什麼東西的,但孫德旺與劉豫才判斷,既然官軍將張家寨作爲進攻蒙山的前進基地,必然會囤積大量的糧食,而糧食正是山寨最緊缺的物資,所以,跟隨戰兵出整的三個緇兵隊除了帶着必要的擔架,更多的人拿了繩索扁擔口袋等,準備將張家寨的糧食等挑回來。

出擊部隊乘着天黑,向駐紮在山下的官軍發起了偷襲。

凡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凡是江湖便有派性。蒙山寨兩千餘人馬,實際上分了兩大派,孫德旺兄弟的坐地派和劉豫才周花南的外來派。五當家農孟夫本是蒙陰富戶,攜鉅款投奔蒙山寨的時候,劉豫才和周花南還在河南轉悠,所以農孟夫也可以算作坐地派。

出擊的第一隊是孫氏兄弟的親信戰隊,第三隊卻是劉豫才帶上蒙山的老底子,加上一個以最近幾個月才由上山的雜兵組建的第八隊,這樣的安排彰顯了滲透到中國人骨子裡的中庸之道。

對大頭領這樣的安排,幾個頭領都沒有異議。

對於出擊部隊的頭領,周花南提議由八隊隊長龍謙帶領,但孫德旺以龍謙資歷太淺、無法服衆爲由拒絕了四當家周花南的提議。周花南之所以提名龍謙,是因爲這位入夥時間雖短,但能力出衆戰功屢立。在周花南看來,組建最晚裝備最差的第八隊實際戰力卻是山寨第一。不過除掉週四當家,沒人承認這個判斷。

山寨對外征伐一般都是三當家孫德明負責的,自孫德旺佔據蒙山即如此,面臨強敵,孫德明親自帶隊出征是理所當然。周花南建議再派一個戰隊,但孫德明認爲晚上的摸營是偷襲,不在兵力多而在於出其不意。只要以突然襲擊的辦法擊潰官軍前鋒,這仗就贏了一半。

孫德明的看法得到所有頭領的贊同。這年頭打仗就是打的士氣,首戰得勝,勝方的士氣便提起來了。而另一方必然氣沮,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八成要失敗。

戌時隊伍出發了。劉豫才趕到部隊出發地,看着三個步隊在用過豐盛的晚餐後亂糟糟地整隊。太陽早已落山,光明寺前的空地上擠滿了穿着五花八門服裝的嘍嘍兵們。春節已過,但春天尚未真正到來,入夜後的山頂寒氣逼人。劉豫才和周花南巡視着正在列隊的隊伍,周花南低聲嘆息道,“八隊成立最晚,但是已經超過咱們老三隊了,你看人家﹍﹍”

劉豫才的目光早已定在整隊完畢的八隊身上。說亂糟糟其實不確切,龍謙的八隊便很安靜,百餘人的隊伍排成了三人一列的橫隊,龍謙正站在隊前講着什麼,大概是今晚作戰的注意事項吧。

“原來都笑話小龍子整天練隊列是吃飽了撐的,依我看這纔是練兵的秘訣。這些屁也不懂的傢伙硬是讓他練的有規有矩。真是奇才。”說話的還是周花南,“早些讓小龍子統抓山寨練兵就好了。”

“他資歷太淺,且來歷不明。大當家有顧慮也是正常的。”劉豫才凝神細聽龍謙講什麼,但山上起了風,他們處在下風口,怎麼也聽不清楚。不知爲什麼,劉豫纔沒有挪步過去,站了一會兒,緊緊身上的皮襖,轉身向他的老部隊三隊走去。

周花南沒有動。“來歷不明?”他琢磨着劉豫才的話,想着龍謙這個總給他帶來驚奇的小子。龍謙是去年初夏上山入夥的,當時是自己的侄子,現今三隊隊長周毅將其帶上山的。周毅下山辦事,遇上了迷路的龍謙,雙方發生衝突,龍謙單人匹馬將周毅數人擊倒,展現了精湛的武藝。但被幾支洋槍逼住,只能束手就擒。一旁觀看的周毅頓起愛才之心,一番交談,竟將這個看上去威猛之極的大漢帶上了山寨,成爲蒙山寨的一員。

按照龍謙自稱,他祖籍是太原府人,在數年前席捲直隸山西的大旱災中全家餓死,自己跟着村人逃難來到山東,又與村人走散了,直到遇到周頭領。不過在周花南看來,龍謙這番話破綻頗多,光緒年間的“丁丑奇荒”山西確實是重災區,據說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但龍謙的敘述中破綻極明顯,其一是龍謙的口音,不像軟塌塌的山西話倒像是京師的官話口音,其二是他強壯的身板,哪裡像是逃荒要飯的摸樣呢?

不過雖然心存疑慮,周花南還是留下了龍謙。山寨的人很多都有些不願意對人言的案底,畢竟是響馬土匪嘛。

以後的時光龍謙便走進劉豫才和周花南的視野。劉、週二人都有些文化,跟滿腹經略的龍謙更容易溝通。周花南驚異於龍謙的本領,不僅武藝出衆,山寨的一般人根本在他手下走不了一個回合,而且顯示的武藝看不出門派但極爲實用,拳擊,摔跤,飛刀樣樣拿手,偏又不肯說自己的師承來歷。這也難怪,總有一些身懷絕技的江湖異人,不肯透露自己的師門秘辛。但是令周花南驚奇的是龍謙對於快槍也極爲精擅,槍法簡直就是百步穿楊。不僅如此,這小子竟然會修理洋槍,幾下子就能將令大家敬畏的洋槍拆開再裝回去。周花南猜想,龍謙一定在官軍呆過,不知犯了什麼事才逃出軍隊的。

龍謙懂的東西太多了,朝廷官員他知道,外國的很多事他也知道。一支快搶,他可以說出是進口的還是漢口生產的,進口的洋槍他甚至能說出是哪個國家的!這就令周花南百思不得其解了。對於外國,周花南只知道四十年前打進北京的英國和法國,再就是幾年前打敗北洋海軍的日本。而龍謙知道的顯然比這個多的多。他是怎麼知道的?不僅如此,龍謙還識字,言談舉止絕對不是寨子裡那些大字不識連自己名字都寫不出的嘍嘍,他肯定讀過很多書,那些嘍嘍們都喜歡聽龍謙講故事,說古道今,令那些見識短淺的嘍嘍們極爲過癮,覺得比光明寺前看大戲還過癮。

這些都是小事。最令周花南欽佩的是龍謙帶兵的本事。這樣的人立功本來就不是難事,自龍謙上山,沒有一件交給他的差事完不成。成立八隊,連孫德旺都提名龍謙當隊長。就是這個在頭領們看來最差勁的八隊,交給龍謙不過五個月,現在怕是已經成爲山寨最精銳的一個步隊了。龍謙訓練八隊的法子在周花南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他那些不可思議的法子硬是收了成效,看看人家八隊的軍容就知道了結果。

周花南想,等過了這一關,一定讓龍謙主管山寨的練兵,給他一個頭領的位子算什麼?想幹大事就不能小氣。

第8節 人才第22節 貪腐案一第4節 周毅二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8節 戰後一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12節 蔡元培第4節 南京一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6節 王明遠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24節 俘虜們一第4節 軍方第6節 彼得堡二第4節 陳超第2節 疑惑第33節 大勢二第4節 軍方第5節 白瑞庭第15節 方時俊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33節 出征三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3節 要塞三第6節 家事國事第6節 政黨之議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13節 重逢第13節 北京三第4節 各方第18節 王士珍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節 嶧縣第25節 新生活第12節 條件第17節 刺殺第13節 重逢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26節 風波一第7節 外交沙龍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9節 阻擊二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10節 彼得堡六第14節 北京四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7節 彼得堡三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25節 變化一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5節 海空軍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26節 變化二第5節 國會五第7節 新軍第3節 和平堡壘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18節 北洋第14節 突圍一第11節 伍廷芳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4節 監獄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4節 南京一第12節 蔡元培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29節 參謀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8節 彼得堡四第32節 驚變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11節 進京一第4節 鐵良發難第16節 王明遠第3節 立憲之爭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14節 突圍一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0節 中興實業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
第8節 人才第22節 貪腐案一第4節 周毅二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8節 戰後一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12節 蔡元培第4節 南京一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6節 王明遠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24節 俘虜們一第4節 軍方第6節 彼得堡二第4節 陳超第2節 疑惑第33節 大勢二第4節 軍方第5節 白瑞庭第15節 方時俊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33節 出征三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3節 要塞三第6節 家事國事第6節 政黨之議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13節 重逢第13節 北京三第4節 各方第18節 王士珍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節 嶧縣第25節 新生活第12節 條件第17節 刺殺第13節 重逢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26節 風波一第7節 外交沙龍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9節 阻擊二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10節 彼得堡六第14節 北京四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7節 彼得堡三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25節 變化一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5節 海空軍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26節 變化二第5節 國會五第7節 新軍第3節 和平堡壘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18節 北洋第14節 突圍一第11節 伍廷芳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4節 監獄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4節 南京一第12節 蔡元培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29節 參謀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8節 彼得堡四第32節 驚變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11節 進京一第4節 鐵良發難第16節 王明遠第3節 立憲之爭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14節 突圍一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0節 中興實業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