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千里進軍二

這真是再好不過!龍謙竟然主動進了蔡鍔希望的話題,“大人……”

“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今晚的預定宿營地是毛家鋪,還有大概五十里的路程。不若在住下後,我們再秉燭夜談如何?還有,蔡老弟,我總覺得與你一見如故,很煩官場那套腐朽的禮儀,以後不要叫我大人將軍了,我長你幾歲,你呼我爲兄,我稱你爲弟,蠻好。”說罷,龍謙提馬向前跑了。

大約在下午五時蔡鍔跟隨第五鎮司令部抵達毛家鋪,這是一個大集鎮,在濟南西南方向,距濟南約七十多裡。司令部參謀處、後勤處、軍法處等部門及拱衛司令部的警衛營進鎮子駐紮,鎮外還駐了大約一個營的部隊,在公路兩側已經收割了莊稼的田野裡支起了幾十座深綠色的的帳篷。

步兵一日開進七十里已經很不容易了,但蔡鍔認爲第五鎮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第一是道路狀況極好,第二是部隊的重火器——重機槍、迫擊炮及彈藥都是車載運行的,他所熟悉的北洋第三鎮號稱北洋精銳第一,部隊徒步開進時,重達百斤的重機槍是靠四個強壯的士兵擡着行軍,走上幾裡就必須休息或者換人了。那樣的狀態要想一天走出七十里根本做不到。

打前站的後勤處已經號下了一家車馬大店做司令部了,蔡鍔在一間北房門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是與六個參謀處軍官同住此間的。因爲想着晚上與龍謙秉燭夜談,他注意到隔着兩個房間就是龍謙的住所。這個安排讓他滿意。

一個姓張的參謀在屋子裡,他見蔡鍔進來,招呼蔡鍔安頓行李——出發前一天,蔡鍔領到了一身第五鎮特有的裝具,軍裝已經穿在身上,毯子餐具都背在背後,蔡鍔在張參謀的幫助下安頓好自己的鋪位,那張足以睡十個人的大通鋪歇息他們七個人並不算擠。

“六點半開飯。我還有事,你先歇息吧,開飯我叫你。”張參謀從挎包裡取出格小本子。捏在手裡出去了。

行軍宿營都是軍隊戰鬥力的體現。蔡鍔當然不放過這個零距離觀察的機會,他確實肩負着“偵察”第五鎮的使命,那是徐世昌特意交代的。出去走了一大圈,蔡鍔在開飯前回到了司令部大院。看到的一切都令他“滿意”。他似乎已經站在第五鎮的立場去挑毛病了。但基本沒有找到使命不足,一切都井井有條,街市平靜如故。從鎮子裡商號及居民那裡便可以看出,第五鎮軍紀極好,毛家鋪的居民並不因住進來上千號軍人而感到恐慌。

踩着鐘點回到司令部,天色已經黑了,不過朦朧中還可以辨別人影,“蔡參謀,蔡參謀,司令叫你過去吃飯呢。”那個姓張的參謀看到他,衝他大喊道,並指了指龍謙所居的屋子,示意他進去。

屋裡已經點起了燈,龍謙正對着地圖思考着什麼,見他進來,將攤在桌子上的地圖收起,“你回來了,咱們開飯。還好,還熱着。”龍謙將一個“飯筒”遞給蔡鍔,指了指桌子對面的椅子,打開了自己的飯筒,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晚飯是大餅和肉湯,沒有菜。龍謙用極快的速度吃完了自己那一份,起身出去了。等他回來,蔡鍔已經吃完了,正拎着馬燈在看剛纔收起的地圖。

“大人……”蔡鍔有些慌張,急忙將地圖摺疊起來。

“既然叫你過來,就不打算對你保密。而且,那不過是一份行軍圖而已。唔,你忘了我對你的要求了。”

“龍兄……”

“老弟,你想跟我說什麼,我都知道。你不過是要我反清而已。至少,不要對起事的義軍開槍。我說的沒錯吧?”

蔡鍔張開的嘴巴合不住了。

“我知道你的另一個身份。你在北洋,不過是勉從虎穴暫棲身。老弟,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千萬不要小覷了天下英雄啊。”

“你,你怎麼知道……”

“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準備怎麼辦?如何阻止我?刺殺?策反我的手下?”

“不,我從來沒想過刺殺於你……”

“別看你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高材生。論單打獨鬥,我一個人對付你這樣的三個綽綽有餘。信不信?哈哈。不要緊張,坐下談,你不是要於我秉燭夜談嗎?現在可是個好機會。”

蔡鍔似乎有一種被人剝光了看的感覺。

“袁世凱以封建思想治軍,不喜歡用從海外留學歸來的學子。你得他的賞識,算是個異數。其實,你若是要混進新軍掌握軍隊,不如到南軍,至少張之洞的第八鎮就很重視你這樣身份的人。蔡老弟,你留在北洋是浪費時間,沒有用的。”龍謙搖搖頭。

“大人……”

“又忘了!鬆坡,難道我們就不能像朋友一樣開誠佈公地談一談?”

“好吧。”換做以往,是求之不得的事,但現在卻感到了極大的壓力。

“你認爲湘贛舉事,成功有幾成把握?”

“這個不好說。那邊的情況基本一無所知……”

“湘贛舉事的主力還是會黨。其中可能有幾個同盟會的人,但孫文和黃興並未領導這次暴動。軍事上基本沒有準備,政治上的宣傳也不到位,不會成功的,或許,不等我的部隊到達,暴動就失敗了。怎麼,你不信?”

蔡鍔默然。

“南方的舉事不會成功,至少是現在。他們所流的鮮血,不過是做了喚起民衆的些許工作,倒不是白流。最終的一擊,還要軍隊來完成,但不是現在。鬆坡,我想請你來第五鎮供職,你意下如何?”

“龍兄。若是你的部隊抵達江西,起義尚未失敗,你當如何?”蔡鍔反問。

“你認爲我會如何?”

“剛纔聽了你的話,說明你並不跟滿清一條心。我說的沒錯吧?”

“是的。沒錯。”

蔡鍔大喜,“那太好了……”

“別往下說了,我知道你會說,‘憑第五鎮之戰力,若是舉起義旗,配合湘贛,定然全國相應’。不。不行。那不過是幻想而已。雖然滿清朝廷已經無可救藥。它在庚子年就被歷史所淘汰了。但我一樣不看好孫文的革命黨。知道爲什麼嗎?”。

“爲什麼?”

“其實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同盟會。但我知道你反清的立場甚爲堅定。孫文反清反了十幾年了,至今基本還是一事無成。同盟會在去年在日本成立了,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平均地權、建立民國’的十六字綱領。你認爲他們的主張正確嗎?”。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難道不對嗎?”。

“這兩句字面上沒大問題。但‘驅除’的意義不明。革命不可能將所謂的‘韃虜’趕回關外。而是從腐朽沒落的滿清貴族手裡奪取政權而已。至於‘恢復中華’值得商榷,滿清統治時期,比如你。是不是中國人?是吧?滿族的統治改變不了基本的事實。其實,便是滿清很多當權者自己也認爲他們是中國人。但這兩句尚無大問題,作爲一個政黨的綱領還說得過去,問題在後面兩句。”

“我不知道‘平均地權,創立民國’有何不對。”

“我來問你。孫文依靠的力量是誰?”龍謙不等蔡鍔回答,“他的核心力量是一些具有反清意識的知識分子,第一沒有可靠的軍隊支持,第二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靠着從華僑募集來的或者是日本人給予的資金,一次次僱傭會黨舉事是錯誤的路線,不會成功。造反自古以來不只是風險巨大,而且需要巨量的資金。據說孫先生在海外募資是許了願的,不外是官與錢。萬一他真的登上了大總統一類的位子,事情就麻煩了。但這並不是根本的問題,根本的問題在同盟會內部,孫文沒有建立一個堅強的政黨,更沒有堅強的軍隊和經濟來源,同盟會其實是幾個反清團體的聯合,各有主張是不容否定的事實,比如光復會,都是江浙一帶的大地主,他們絕不會贊同孫文平均地權的主張。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了?不行!還有,對於‘民國’的認識更是模糊一片,孫文大概傾慕美國的政體,三權分立也罷,聯邦制也好,是不是適合國內的現狀,他本人大概也不那麼清楚。我總覺得孫先生大概以爲,只要推翻滿清,一切皆不是問題。要我看,推翻滿清纔是問題大暴露的開始。滿清政權還擺在那裡,國內的政治經濟軍事民生的一切問題都可以歸咎於滿清的腐敗無能。但當滿清退出歷史舞臺後,革命黨去歸咎誰?難道今天晚上革命成功了,明天的糧食問題,土地問題,不平等條約問題,以及軍事割據問題,統統可以解決?做夢嘛。”

蔡鍔畢竟是一個二十四歲的青年,而且是一個青年軍人。雖然懷着推翻滿清以救中國的夢想,但政治方面深層次的問題根本沒有考慮過。龍謙憑空指責孫文自認爲推翻滿清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過於幼稚,蔡鍔在驚愕之餘又感覺到龍謙所說確有幾分道路,“推翻專制,實行民主共和,國家自然會好起來……”

“民主?國內有幾個人懂民主是什麼?共和又是什麼?你給我分說究竟吧。”龍謙知道蔡鍔不可能很準確地解釋出這兩個名詞,“你不要說了,說了我也不懂。因爲對於民主共和,我或許還不如你呢。但我知道,即便孫文成功地推翻滿清,也不可能建立一個統一穩定的中央政權。搞不好國家就此陷入內戰的血海。比如締造北洋的袁世凱,會擁戴孫文當國家元首?做夢!”

“那,那你認爲只有你的第五鎮可以成事嗎?”。

龍謙沒有直接回答,“推翻現有政權,在當今情勢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有一個目標明確組織堅強的政黨,它必須代表國內絕大多數民衆的利益,有着合理的目標,合理的路徑以及堅強的組織。第二,必須有一支堅決支持該政黨,其實就是被該政黨所領導的強大軍隊。第三,必須有經濟上的一定基礎。舍此三條,不可能實現顛覆現政權的目的。”

“龍將軍,”話說到這裡,蔡鍔不可能稱呼龍兄了,“照你所說,軍隊你是已經有了,第五鎮無疑是國內一流強兵了。經濟條件也算有了,山東如今可以鍊鋼,可以造槍炮,實業規模雄冠全國。看起來只差一個政黨了,是吧?何時成立你的政黨啊?”蔡鍔語氣中帶了譏諷。

“在合適的時候自然會成立。”龍謙不在意蔡鍔的語氣,“蔡鍔,我們不妨定這樣一個標準,誰弄的好,這個國家就交給誰來管理。而不是預先確定它姓愛新覺羅或者是袁或者是孫。你同意這樣的標準嗎?”。

“這個……”蔡鍔不知該不該承認,“弄的好?不妨說是誰強誰就掌權吧?”

“哈哈。”龍謙仰面大笑,“蔡老弟真是趣人,竟然道出了歷史最偉大的真理。當然。也是最超級的廢話。別說是中國,便是外國,哪個不是以實力爲尊?難道僅靠嘴皮子就可以打下江山嗎?好了,蔡鍔,如果你將眼光更放開一些,不妨答應我的邀請,來我的第五鎮做事吧。在這裡,我會給你一個舞臺的。我可以向你保證,我所做的,都是爲了這個國家,爲了苦難中的百姓。”

蔡鍔收攏紛亂的思緒,今晚龍謙所談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令他震驚了,他企圖接近龍謙的目的卻還沒有達到,“將軍,謝謝您對我說的這些。但眼下最重要的是平叛!您也說了,不會對起事的農民開槍的,您準備怎麼辦?”

“我說了不會對他們開槍,但不等於不自衛。既然你問我,我就告訴你娿無妨。我準備派人先期抵達預設地區,大量散發傳單,讓他們解散回家。若是不肯聽,只好包圍繳械了。蔡鍔,着不是明天就辦的事,我估計你跟我要說的話說了,想探的底也探到了。你且回去休息,好好想一想我說的以及我的邀請。”龍謙下了逐客令。(……)

第25節 招商會一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38節 山東提督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17節 股份第10節 回國第7節 新軍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6節 軍餉第33節 變化九第18節 十月第6節 孫娟們一第6節 武昌第11節 伍廷芳第25節 招商會一第14節 末日一第3節 黑溝臺一第2節 初定軍律第22節 義軍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1節 司徒均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29節 參謀第10節 生意第12節 條件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23節 貪腐案二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7節 這一仗一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33節 採購第30節 情報處一第17節 山東政務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17節 股份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11節 戰後四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37節 大勢六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0節 民黨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17節 刺殺第16節 肅奸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19節 對策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3節 總統府第18節 犧牲二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12節 蔡元培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25節 變化一第35節 大勢四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2節 司徒均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5節 白瑞庭第3節 龍口第15節 平叛五第35節 大勢四第13節 重逢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32節 洪粵誠一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8節 變化四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8節 戰後一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12節 這一仗六第9節 阻擊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21節 外交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9節 王士珍第8節 交底第5節 周毅回來了
第25節 招商會一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38節 山東提督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17節 股份第10節 回國第7節 新軍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6節 軍餉第33節 變化九第18節 十月第6節 孫娟們一第6節 武昌第11節 伍廷芳第25節 招商會一第14節 末日一第3節 黑溝臺一第2節 初定軍律第22節 義軍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1節 司徒均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29節 參謀第10節 生意第12節 條件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23節 貪腐案二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7節 這一仗一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33節 採購第30節 情報處一第17節 山東政務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17節 股份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11節 戰後四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37節 大勢六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0節 民黨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17節 刺殺第16節 肅奸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19節 對策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3節 總統府第18節 犧牲二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12節 蔡元培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25節 變化一第35節 大勢四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2節 司徒均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5節 白瑞庭第3節 龍口第15節 平叛五第35節 大勢四第13節 重逢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32節 洪粵誠一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8節 變化四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8節 戰後一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12節 這一仗六第9節 阻擊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21節 外交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9節 王士珍第8節 交底第5節 周毅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