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特種作戰

情報參謀澀谷中佐跟隨大本營督戰組於10月6日深夜抵達膠縣派遣軍司令部,向寺內大將報告了大本營最新情報:已經確定,支那軍資格最老的第1師已經調入山東,而一個新師——原屬東南軍區第18師也進入了戰區。

華軍兵力陡然加強令大本營開始擔心山東之戰的成敗了。開戰已經十一天了,派遣軍的進展嚴重滯後於計劃,第9師團對青島的攻擊非常不順,唯一可以自慰的是6號這天外線攻擊取得了進展,南線第9師團攻佔了高密,北線的第6師團在昌邑重創了華軍第16師,按照梅澤道治中將的報告,明天,也就是10月7日,第6師團定可攻佔昌邑縣城。但梅澤中將再次“控訴”了後勤問題,自萊州轉運的物資根本不夠消耗,如果不能徹底改變狀況,第6師團將不得不在昌邑停下來。

南線部隊對於物資短缺的抱怨也很激烈。佔領高密的第3師團報告,支那軍破壞了一切,沒有任何的繳獲,部隊已經缺糧,不得不削減配給了。

統領督戰組抵達派遣軍司令部實地瞭解情況的是參謀本部作戰部田中少將,論資歷比寺內差了好幾個級別,所以說話也就不得不注意些,在聽取了大西少將的戰況彙報後,避開了華軍增加了兩個師的情況先不談,“看來奪取濰縣的榮譽要落於北線第6師團頭上了。應當全力加強第6師團的物資供應。保證第6師團在三天內佔領濰縣,以取得進攻濟南的出發點。”

昌邑距濰縣已是一步之遙。但高密距濰縣還差的很遠,仙波太郎中將的戰報已經證實。高密方向出現了支那軍第16旅的番號並且投入了戰鬥,這是一個很強的旅,有它擋在前面,第3師團無論如何也不能搶佔北線部隊之前了。

“田中閣下,參謀本部有何具體的指導意見?”寺內眯着眼,問看上去恭敬有加的田中。

“不敢。鑑於支那軍在山東增加了兩個師,大本營認爲。派遣軍應在佔領濰縣、實現南北兩路會師後,先行集中力量奪取青島要塞。如果支那軍東進救援。則給予其嚴厲的打擊。”

曾在陸軍高層任職的寺內熟悉這種風格特別的語言,他知道大本營並無增兵山東之計劃了,“田中閣下,你是代表參謀本部和陸軍省的。既然證實支那軍向山東增援了兩個師,派遣軍的兵力就顯得薄弱了。特別是補給狀況很糟糕,據我的統計,自25日龍口登陸以來,南北兩線物資供應比例只滿足計劃的65%,南線的情況更差,只有55%!這種情況導致部隊的攻擊力受到嚴重影響……一部分部隊已經開始餓肚子了!雖然派遣軍兩次呈報大本營關於後勤問題,但並無有效之改善。”

“大將閣下,隨着海軍對支那潛艇的絞殺。供應情況會得到改善的。大本營關心以下幾個問題,”田中終於轉入了正題,這是他來山東的主要使命。“第一,金澤師團要多久才能攻克青島?第二,帝國陸軍能否在濰縣以東合圍殲滅支那軍主力?如果不行,以現有兵力能否攻佔濟南?”

寺內的臉色沉了下來,但這三個問題是必須回答的,寺內看了眼大西。垂下了眼瞼。

“田中將軍,我來回答您的問題。第一。已經查明,守衛青島的是支那軍最精銳的第6師。您知道,他們的編制極爲龐大,其一個步兵旅的兵力大大超過了我軍的旅團,而且在輕武器上佔據優勢……”

“但支那軍第6師並非全部進入青島,其主力第16旅並不在要塞之內!”因爲是大西回答,田中的語氣就不那麼客氣了,“而進攻要塞的是帝國一個半師團,而且有戰艦的火力支援!一個月前,支那軍只用一天就突破了小湛山主陣地!”

“將軍有所不知,德軍守軍兵力少且並未認真抵抗是支那軍得手的主要原因,他們只是做了象徵性的抵抗就將青島要塞交給了支那人。支那人得到了德軍的大批重型火炮及充足的彈藥,爲我軍攻佔青島增加了難度。其次,支那軍在進入青島的一個月裡大力加固了工事,海泊河北岸的那道壕溝被他們加深加固了,足有六米深,埋設了大量的地雷……支那軍第6師裝備的機關槍數量至少是第9師團的三倍,火力極爲猛烈……”大西想起了第9師團的慘狀,就在今天,北線的第24旅團和南線的第9師團對青島要塞的強攻再次失敗,36聯隊傷亡慘重仍未越過壕溝,那道寬約10米深達6米的壕溝成爲了不折不扣的死亡之溝,川村中將不得不在下午四點停止了對小湛山兩座主堡壘的強攻,集中炮火轟擊壕溝,希望用大炮削平壕溝,爲進攻部隊趟出一條路來。

“這不完全是事實!”田中少將毫不客氣地打斷了大西的彙報,“英國人的觀察員證實了當初支那軍對青島的攻擊是認真的,德軍的抗擊是頑強的。而且,大量的碉堡被炸燬,難道帝國陸軍還不如支那軍嗎?!”

“青島問題以後再談,”寺內終於說話了,“關於少將你的另兩個問題,本司令官可以回答。在濰縣以東,已沒有支那的主力部隊了,支那軍全部撤至了濰縣以西。所以,在濰縣以東消滅支那軍主力不可能了。以現有的後勤供應,派遣軍無力攻取濟南,特別是在支那軍增加了兩個師的情況下。帝國士兵雖然勇武,但總不能用刺刀去攻擊敵人的機槍陣!”

“那麼,司令官閣下準備怎麼辦呢?”田中少將問。

“我已經說過了。在取得南北會師後,外線將被迫轉入守勢,先集中兵力火力攻佔青島。這也完全符合大本營的意圖。”

田中的任務是實地瞭解派遣軍的情況並諮詢派遣軍司令部的方略。以便大本營對山東戰況做出合理的判斷。現在寺內大將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將大本營山東攻略進行了極大的修正,僅以奪取青島爲第一目標了。而海軍省及海軍軍令部明確表示必須奪取濟陽油田,陸軍則希望佔領濟南,摧毀中國最大的軍工基地。開戰十餘日的情況更增加了大本營對支那軍隊的擔心,意見趨向統一,認爲帝國在已經過去的幾年裡太沒有作爲了。甚至有人說。即使全國動員,就像十年前的日俄戰爭一樣也在所不惜。一定要徹底擊敗支那,促使支那發生內部的變故,將仇日的蒙山軍政權趕下臺纔是應有的目標和膽略。但這個大膽的計劃遭到了政界一致的反對,10月2日的內閣會議上爲此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面對陸海軍要求緊急增加戰費的申請,大藏省及外務省嚴厲斥責了軍方,認爲軍方嚴重誤判形勢,誤導天皇陛下。這種情況下,大隈重信首相派出了這個督導組,以陸軍的鷹派人物田中少將領銜,前往山東實地瞭解戰況,以做進一步的對策。

10月7日,在取得寺內大將的同意後。田中督導組分路前往各個戰場實地瞭解各師團的境況。澀谷中佐被派往了北線。他沒有按照大西的意見乘軍艦繞道前往龍口,而是帶着兩名尉級參謀在派遣軍司令部派出的警衛部隊護送下走陸路去了北線。

澀谷中佐先到浮山一線的24旅團瞭解了情況,24旅團對浮山陣地的攻擊繼6日的攻擊失利後在7日繼續發起攻擊。澀谷中校目睹了其中一次進攻:兩個中隊在炮兵的掩護下發起攻擊,攻擊部隊在支那軍炮火的打擊下損失嚴重,一部分抵近支那陣地的官兵被層層疊疊的鐵絲網所阻,工兵開始用炸藥包爆破那些鐵絲網,在望遠鏡裡,大批的官兵被對手的機關槍掃倒。不斷有迫擊炮彈在日軍進攻隊列中炸響,沒有突破支那軍戰壕便垮了。進攻失敗了。澀谷親自問了指揮攻擊的48聯隊聯隊長鬆島大佐,鬆島坦承聯隊傷亡已經超過30%,但仍未攻破支那軍主陣地。

“部隊的士氣沒有問題,我們需要更多的大炮!”紅着眼睛的鬆島大叫大嚷,“規定我們接受第9師團的指揮及補給,但運來的炮彈只能滿足30%的需求,而且,我們的炮兵根本不佔優勢。”

“對面的番號?”

“18旅53團。”鬆島雖然軍銜高於澀谷,但對澀谷很客氣,“您看到了,他們裝備了大量的機關槍,每個班都有一挺輕機槍,而且還有帝國陸軍所沒有的迫擊炮!他們的彈藥存足!僅靠武士道精神是不行的,請您向大本營反映這點,帝國陸軍必須在裝備上大力加強了。”

澀谷感到驚心,“大佐閣下,您認爲在現有條件下,需要多久才能突破防線?”

“這個不好說。”鬆島感到爲難,如實反映困難或許會被認爲怯懦,但部隊打的實在是太苦了,“昨天第3大隊曾突破了陣地,但遭到支那軍強力反擊,就在那兒,支那軍甚至不顧陣地上的肉搏,用猛烈的炮火覆蓋突破口,使得第3大隊功敗垂成!尾崎少佐殉國了……”

但24旅團長信心卻很堅定,“支那軍的傷亡也很大。他們快撐不住了,只要炮兵支援有力,我部有信心在兩日內攻下浮山要塞,從北路突入市區!”

當日下午,澀谷離開24旅團前往北線督戰。因爲澀谷要沿着24旅團的來路去龍口,而這一路存在支那軍的零星部隊,24旅團爲保證澀谷中佐的安全,在兵力緊張的情況下派出了整整一箇中隊的士兵護送澀谷。

“中佐,這一路有支那軍的零星部隊,他們極爲兇殘狡猾,要小心在意。”24旅團瞞下了他們曾經遭受的慘重傷亡,沒有披露實情。

澀谷中佐如果瞭解情況,他就不會走陸路前往北線了。在他想來,被24旅團征服的地段已經消滅了抵抗,即使有零星的支那武裝,200名帝國士兵也足夠了。他萬萬沒有想到,蒙山軍組建於廣州的特種大隊在建國後得到了保留和擴充,總參設立了特種作戰司令部,轄兩個作戰大隊和一個支援大隊,其中第1大隊被中央軍區派至了青島北郊,任務是襲擾北路日軍。他們曾和24旅團發生十幾次激烈而短促的戰鬥,給該旅團的後勤部隊以重大殺傷。當澀谷部隊被該大隊發現後,該大隊在確認該部日軍只有中隊規模後盯上了這股日軍,無論是裝備還是訓練都遠勝日軍的第1特戰大隊擁有350名經過殘酷訓練的精銳官兵,又有當地百姓的支持,戰鬥也就一面倒了,澀谷中隊被特戰1大隊發現後的三天成爲澀谷中佐人生中最厄運的三天,對手神出鬼沒的襲擊、狙擊令澀谷中隊吃夠了苦頭,他們曾想返回青島,但迴路被被遮斷,雙方很“正規”地打了一仗,從敵人暴露的機槍火力判斷敵人至少一個營,於是澀谷下令向北突圍,與北線日軍會合。但對手卻死死咬住了他們,總是不正面作戰,如影隨行般地追蹤着他們,令澀谷中隊不能吃飯,不能睡覺,稍一疏忽就會遭到襲擊,而且從不落空。服從性極好的日軍士兵竟然出現了抗拒上司警戒命令的事件,理由是單獨放哨的士兵必死無疑。

一直追蹤至白沙河邊,澀谷中隊從出發時的近200人銳減到了95人,特戰大隊終於最後露出了獠牙,乘敵半渡之際發起突襲,經兩小時激戰全殲了該部日軍。拼死渡過白沙河的澀谷中佐腿部中彈無法行走,不願做俘虜,在最後關頭自戕身亡,這位深受參謀本部器重的情報軍官結束了他反華的可恥一生,他沒有機會看到山東戰役的結局也算他的幸運。

由於此戰日軍無一被俘,而澀谷中佐在自戕前已經毀掉了他的所有身份證明,總參軍情局很長時間都不知道被他們列入危險名單的澀谷川已經被特戰一大隊擊斃於膠東。直到數年後才獲悉了真相。澀谷的屍體已無法辨認,連同被找到的日軍其他官兵的遺骨被運回日本,安置於靖國神社。()

第2節 抗洪二第12節 進京二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3節 潘亮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4節 見面禮第11節 伍廷芳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15節 演習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38節 山東提督第12節 平叛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7節 天津一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8節 彼得堡四第5節 黑溝臺三第14節 突圍一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19節 對策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12節 中樞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9節 兗州行三第2節 抗洪二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25節 俘虜們二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21節 敗露第3節 抗洪三第7節 破莊七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8節 日本第2節 陛辭第15節 平叛五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34節 新廠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15節 外蒙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3節 無錫一第11節 故土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8節 北洋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3節 軍規二第4節 見面禮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11節 這一仗五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7節 招商會三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39節 第十鎮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13節 新局面一第27節 軍械組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8節 湖北第14節 楊士驤四第3章 唐紹儀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24節 寧時俊一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16節 整編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21節 外交第6節 破莊六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
第2節 抗洪二第12節 進京二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3節 潘亮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4節 見面禮第11節 伍廷芳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15節 演習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38節 山東提督第12節 平叛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7節 天津一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8節 彼得堡四第5節 黑溝臺三第14節 突圍一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19節 對策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12節 中樞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9節 兗州行三第2節 抗洪二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25節 俘虜們二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21節 敗露第3節 抗洪三第7節 破莊七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8節 日本第2節 陛辭第15節 平叛五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34節 新廠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15節 外蒙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3節 無錫一第11節 故土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8節 北洋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3節 軍規二第4節 見面禮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11節 這一仗五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7節 招商會三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39節 第十鎮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13節 新局面一第27節 軍械組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8節 湖北第14節 楊士驤四第3章 唐紹儀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24節 寧時俊一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16節 整編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21節 外交第6節 破莊六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