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國會二

山東代表團是第一批赴京的代表團之一,團長吳永,9名成員中,工人2名,農民2名,商人1名,其餘官員、軍人各2人。是成分最爲複雜的一個省份。值得一說的是,唯一的一名商人代表不是來自華源、中興兩大實業集團,而是青州府一位普通商戶,此人叫張廷棟,是從事生絲貿易的商人,在青州府的扶持下生意做的很大,1909年出口額達到60萬銀元的規模。

龍謙對洪粵誠感慨道,歷史會銘記這一屆國會的,不僅因爲她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次,更因爲成員中破天荒地出現了商人、農民及工人。士農工商啊,從來從事政治活動的都是“士”,政壇哪有其他三類的位子?我們總算是開了一個頭了。

龍謙抽空到山東團的駐地看望了山東議員們,與榮幸當選的議員們合影留念,對山東的九位議員,除了吳永這位早已投靠蒙山軍的“舊官僚”外,龍謙唯一熟悉的就是程大牛。

“程老哥,我爲你驕傲啊。”龍謙對激動萬分的程大牛說,“昨晚看到山東團有你的名字,高興的沒睡着覺。知道嗎?你是代表全國三億多農民來的,這很了不起!歷史將寫下你的名字!你的子孫會爲你驕傲。大牛老哥,你要適應新身份,要學會參政議政,不能只看到咱鄭家莊那一畝三分地了,眼光要放遠些,要代表億萬農民兄弟說話。”

程大牛也很激動,“是,是,都是陳先生、封司令擡舉。俺就想着,這回來京城,能不能見到司令呢?沒想到今天就見到你;

。鄉親們都盼着司令回去看看呢。您離開鄭家莊七八年了,鄉親們想你哪。他們託我給你帶了不少東西……”

除吳永外的其他代表羨慕地看着握着龍謙手的程大牛。沒想到這個滿臉皺紋,一身土布衣衫的老農竟然與總統熟悉至斯!有幾個人能讓總統稱兄道弟?

“謝謝鄉親們了,我一定回去!請你轉告根據地的鄉親們。我龍謙沒有忘記大家,更沒有忘記根據地鄉親對蒙山軍的貢獻和犧牲!不是不想回去,實在是抽不出空啊。爭取,爭取今年回去看看鄉親們。哦。對了,魯山有一個提議,我們這些從鄭家莊老根據地走出來的人,如今當上團長以上軍官的,至少捐出一個月的軍餉,獻給根據地的鄉親們!這是個好主意,我完全贊同!等這筆錢到位,你們要用好這筆錢,切實幫助那些軍屬、烈屬在生活上還很困難的鄉親,並且轉告鄉親們。國防軍誕生於魯南,那裡是國防軍的根!雖然進了北京,但絕不會忘本,一定想辦法讓魯南根據地的鄉親們早日過上好日子!對了,我收到了建國的信。他現在在重慶,已經是旅長了,有出息的好孩子!你有他的消息吧?”

“有,有,都是司令調教的好。”提起長子,程大牛笑得合不攏嘴。

龍謙想起犧牲的程建軍,本想安慰下程大牛。又怕引起老漢的傷心,使勁握了握老程頭那雙長滿了老繭的手,“大牛老哥,剛纔你說錯一句話啊。你當選國會議員,不是陳超、封國柱擡舉,他們也沒資格擡舉你。是因爲你工作做的好!這些年你在家鄉做的事情,樁樁件件我都知道!就這樣幹下去!讓那些不知道農民疾苦的代表們聽一聽來自農村的聲音。對了,這次來北京,除了開好會,還要好好逛一逛北京。我安排人陪你遊玩。多住幾天,不要急着回去。”

龍謙一一問詢了山東團代表的姓名,職業,對那個生絲商人張廷棟說,“看了你的介紹,很興奮。原以爲生絲生意都是江南做的,沒想到咱山東也做的蠻好!生絲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兒,但現在日本人比我們做的好,要有志氣,在五到十年內超越他們!”

“都是官府支持……”張廷棟激動的結結巴巴。

“以後不要說官府,要說政府。歷史上的大多數時期,商人的地位都很低,這是我們國家貧窮的原因之一,這是不對的。新政府成立後,要大力扶持商業,搞活經濟,更要大力出口我們的優勢產品。但不能只搞生絲一類初級產品,要想辦法深加工。你回去打聽打聽一噸生鐵多少錢?看看做成機器,一噸又合多少錢?這個道理就明白了。你是這屆國會少有的商人代表,對國家有什麼要求就大膽提出來!”

張廷棟看到閃光,曉得這是記者給他照相,想到自己能跟皇帝合影,心裡更覺激動,“俺一定照大帥的吩咐去做……”

“哈哈,千萬不要聽我的,也不要聽政府的,而要按照商業的規律去做!怎麼賺錢就怎麼做,但要守法,誠信……江蘇團張謇先生是大商人,你可以見見他,要加強與外省的合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俺聽說過張謇先生,卻不認識人家……”

“讓你們團長帶你去嘛,他就是做這個的嘛。”龍謙轉到吳永跟前,“永川兄!還記得咱們第一次見面嗎?一晃十年了。聽說你到省裡工作了?分管工商?好!多跟其他省份的代表交流,不要關起門搞建設,明白嗎?”

“是,大帥的吩咐我一定照辦。”吳永咧着嘴笑。他已經卸任了兗州市長,正式調到省裡擔任了陳超工商方面的助手,省政府正式成立後,他的職務不會低於副省長;

“聽說毓蕖兄身體不太好?回去問候他。要他注意身體,新中國百廢待舉,可不要有退休養老的打算啊。”

“一定一定。臨來之前見了張毓蕖,還跟我講了一大通中興實業發展的規劃呢。”

“如果有書面規劃,可不可以給我一份?一直關注着華源和中興兩大實業集團的發展……你回去跟毓蕖兄說,中興要獲得持續的發展,不能寄希望於國家的支持,要立足自身,明白嗎?華源和中興對蒙山軍是有大貢獻的,但不能成爲邁着八字步效率低下缺少競爭的官僚集團,而要成爲有創新力的一流企業集團。特別要加強內部的管理,加強質量控制和新品的開發……當然。規劃是很重要的,要有一個三年、五年的發展目標,產值達到多少,朝哪方面投資。都要研究。中興決不能總呆在沂州,哪裡太侷限了,也不一定要去濟南,將目光放寬一些,中興是國家少有的重工業集團,她不是山東的,而是全國的。你們回去好好研究下這個問題。”

龍謙本來要走,想到一個問題,專門跟山東團多談了半個時辰,就是農工黨的組建問題。雖然陳超有幾分專題報告,但龍謙更想聽一聽來自最基層的情況。

農工黨已經成立,總部設在濟南。目前陳超兼任黨的總幹事,已經有四萬多黨員,一半多是華源、中興的職員。這兩個企業集團幾乎整體加入了這個代表農民和工人的新政黨。山東團的九名議員中,有六人是農工黨的成員,包括吳永在內。

龍謙聽了吳永的介紹,感覺有兩個問題,第一是農民的成分偏低了,而且入黨的熱情不足,除了魯南和濟南之外。其餘地區似乎沒有得到發展。或許是因爲該黨要求黨員按月上繳黨費(只有五分錢)的因素,畢竟農民更苦,一年六角錢的黨費嚇住了他們。第二是入黨的門檻低了,沒有什麼太高的要求,換句話說,只要你願意並且有人介紹。就可以入黨。而且,普通黨員——比如那兩位工人代表,對黨的綱領,路線,奮鬥目標都說不太清楚。可想而知一般的黨員就更爲茫然了。

龍謙說,“現在全國正式註冊的政黨超過了100個,以直隸、江蘇、浙江和廣東最多,山東反而很沉寂,成氣候的也就是你們這個農工黨,哦,還有一個學生聯盟,不過還不成氣候,成員以在校大學生爲主,對政治的關心更不靠譜,”龍謙對山東團的六名農工黨成員說,“根據我瞭解的情況,你們這個黨雖然組建了,也制定了黨章並建立了總部機構及基層組織,但運作還很不完善。政黨是代表特定利益的政治集團,是在憲法及法律框架內活動的政治組織。這些話可能有些不好懂了,說白一點,你們這個黨是代表中國廣大農民和越來越多的工人利益的,是有着遠大前程的政黨。如何說話?除了你們已經出版的《農工報》之外,最主要的陣地就是議會,特別是基層議會,縣議會,市議會以及國會。我們將來是要用選舉的方式組成國會的,而不是現在的推舉。怎麼選舉?就是從最基層一級級選上來,鄉里選舉縣議員,縣裡選舉省議員,一直到國會議員。我們現在起草的憲法草案規定,每屆國會的任期爲六年,下一屆國會就要採取選舉的方式產生了。比如程大牛,他可能在魯南有點名氣,但擱在全國就不行了,人家可能連聽也沒聽過,怎麼會選你?所以要通過黨派來實現選舉,你程大牛在農工黨獲得提名,如果農工黨在選舉中獲得足夠的議席,你就有可能出任議員了嘛。將來的國會,不會是一個黨說了算,可能是兩個黨,或者三個黨共同組成,但也不可能一百個黨都進,那就亂了。所以,農工黨要加強基層的工作,要獲得廣大選民的支持。你們農工黨是代表農民和工人的政黨,有着最廣泛的羣衆基礎,理應成爲全國第一大黨,超越科民盟是理所應當的事。

“選舉議員做什麼?就是要代表自己的選區和選民說話;

!國家的法律,政策,地方的法規,條例是不是侵犯了農民和工人的利益,你們就要通過議會的方式糾正完善。比如華源和中興實施的職員退休金制度,深受職員的擁護,引發了漢陽工廠的羨慕,強烈要求也這樣做。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能不能在全國範圍都這樣辦?工廠可以,農村可不可以?這就是你們參政議政的內容,如果可以,就要提出議案,在國會通過後交給政府實施,並且監督實施的效果。

“政黨活動需要經費,競選需要宣傳,都需要大筆的錢。經費從哪裡來?要知道,政府是不會撥一分錢給你們的,所以必須自己想辦法。收取黨員的黨費是一個渠道。但不夠,我覺得農工黨在農民中發展緩慢跟你們收取黨費有一定的關係。怎麼辦呢?就要募捐!向商人,企業去募捐。人家爲什麼給你錢?是因爲你們能爲他們說話。比如說,感覺到政府對工廠農村收的稅重了。你們就有權在最高層面提出要求,你們爲他們辦了好事,這樣人家就會支持你們。現在大家雖然入黨了,卻不知道如何開展工作,不知道黨的方針、路線及奮鬥目標是什麼,這不行。陳超先生是你們黨的總幹事,但他也不太懂黨的工作規律,所以你們要學習,要幫助黨的領導機構完善黨的管理,大力發展黨員。加強宣傳。

“農工黨能不能獲得政府和軍隊的支持呢?不行。是不是你們認爲陳超創建的政黨就代表我呢?不是。憲法規定,現役軍人是不能參加政黨的,參加了的也要退黨。因爲軍隊只能效忠國家,效忠政府。政府也不能支持這個黨,反對那個黨。只要你遵守憲法和法律。你就可以建黨並且開展活動。這就是民主。所以,要想獲得百姓的支持,你就得學會政黨的運作方式,不能胡來,不能違反法律。比如,工廠中的黨員,首先要遵守工廠的規章制度。要去宣傳黨的主張,必須在業餘時間或者獲得工廠的同意,不能停下生產去開黨的會議。政黨的所有主張,所有活動是不能違反法律的,特別是憲法。憲法明確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能侵犯公民的名譽。那就是說。除了國家指定機關,任何人不能去限制剝奪別人的自由,也不能用造謠誹謗的方式去攻擊別人。假如你們農工黨覺得另外一個黨威脅到你們的發展生存了,只能採取合法的手段去競爭,將選民拉過來。而不是仗着人多去封了人家的總部。抓了人家的領袖。出了這樣的事,政府不會因爲你們是大黨,是多數黨而偏袒你們,而會根據法律制裁你們,該坐牢就坐牢,該罰款就罰款,最嚴重將依法取締你們,不准你們再活動了。所以,大家要學習法律,宣傳法律,遵守法律。

“之所以給你們講這些,是感覺到你們這個有着遠大前程的政黨還很不正規。通過這次國會,你們要學習民主管理,適應選舉,表決和少數服從多數。這是一個大關卡啊,過這一關很難,但必須過。國家這麼大,政黨這麼多,意見全部統一是不可能的,是做夢!山東老根據地的百姓支持蒙山軍,不等於全國的百姓都支持蒙山軍,北京的旗人就意見很大嘛。我們不可能將有反對意見的都抓起來,這是荒唐的。滿清朝廷曾經這樣辦,說錯話,寫錯字都不行,輕則坐牢,重則殺頭,怎麼樣呢?蒙山軍從幾百人的一支響馬隊伍用了十年的時間就推翻了他們,說明專制是行不通的。人家有嘴,就要允許人家說話。人家有筆,就要允許人家寫文章。罵我龍謙的肯定有,只要說的是事實,我就得聽嘛,不高興也沒辦法。就算是道聽途說,沒有根據,只要不涉及誹謗,我也沒有辦法治他的罪。這就是新中華和滿清的不同,你們要好好琢磨,好好理解,適應國家這個大變局。”

龍謙這番話對於程大牛顯然太深奧了,但他卻對龍謙最後幾句話聽明白了,“司令,這哪裡行?誰都敢罵司令,這不是亂套了嗎?抓他是輕的!天下是司令打下來的,就是陳先生也不能反對司令。”

“你看,大牛兄的觀點就不對了。罵我不等於反對我,即使反對,如果在法律的框架內,也是允許的;

。如果有人罵我就抓,就殺頭,那我跟滿清皇帝有什麼區別?蒙山軍打天下還有什麼意義?大家想一想,假如滿清沒有被推翻,各位能坐在這個地方?你們一定要記住,新中華不是滿清政府,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式政權。我跟你們說,國會是有很大權力的,包括彈劾總統!國會就是要有反對黨的!我們就是要允許人家用正當的方式反對。我們剛建國,國會,政府的組建都不完善,等於是先開一個頭。將來,國家的所有法律都要由國會制定,政府的所有開支都要國會批准。國會覺得總統出了大問題,可以用彈劾的形式給予罷免!你們說權力大不大?但是,國會議員是不能擔任政府職務的,議員們做什麼?就是盯着政府,看政府是不是犯錯了。犯錯就不行,就要在法律的框架內糾正。爲了保證國會議員的權利,法律要給議員們安上一道保險鎖,比如各位都是國會議員,在罷免你的議員資格前,任何人,包括我,都無權抓你們,誰敢動議員一個指頭,法律就要他吃不了兜着走!你們會說,法律是誰?法律靠誰保證?我告訴你們,軍隊,警察,法院,都是執行並保證法律的機關……但是,另一個問題出現了,議員權力很大,誰來制約?百姓,就是有選舉權的公民。你不爲選民說話,你沒有爲選民說話的水平,就會落選,你的議員資格自然就沒有了。另外,議員既然是選民的代表,更要遵守法律和社會道德。議員犯了罪,國會會第一時間取消議員資格,司法機關不會因爲你是議員而寬容。一句話,在新中華,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受到的監督也越多,你們要記住我的話。”

跟隨龍謙的秘書處副處長歐陽中記錄了這段話,經整理後將其呈報給主持國會的洪粵誠和宋教仁,二人認爲意義重大,在《首屆國會通訊》中全文印發了龍謙在山東團的講話供全體議員閱讀。《國會通訊》是宋教仁建議的一份內部通訊,本來是準備作爲各省議員討論紀要互通有無的,尚未正式發行。宋教仁雖然對最終確定將提交審議的政體組織結構不滿,卻對龍謙的講話極爲讚賞,爲此他還在第一期的《國會通訊》上寫了一篇“讀後感”,對龍謙提倡的政黨運作及民主政治的推行很是唱了一番讚歌。

程大牛在龍謙臨走的時候拽住了他,“司令,有件事想跟你說,不知合不合適……”

“說嘛。”

“周副司令被關在鄭家大宅,你準備怎麼處理?”

“哦。他最近怎麼樣?”

“身體還行,就是挺那個的……”

“鄉親們知道嗎?”

“原先不知道,現在都知道了。”

“鄉親們知道爲什麼?”

“聽說了。都說不該叛變司令。可是,畢竟是跟你打天下的老臣了,就那麼一直關着?”

龍謙笑了笑,“謝謝你,除了你,還真沒幾個敢跟我講這件事。老程啊,周毅的錯誤,或者說罪行是嚴重的。他差點毀了蒙山軍啊。這件事會走軍法審判,因爲他的軍籍並沒有剝奪。至於功勞,他當然有功勞,但功勞不能抵消犯罪。將來怎麼判,是國防部軍法局的事。但周毅全家的生活要照顧好,我會關照的。你可以看望他,生活上有什麼困難也可以照顧。他的妻子沒罪,孩子更沒罪,這點會分清楚。你放心,我龍謙不是無情無義的人,可是,你想不到吧?跟隨我打天下的老部下,竟然有人要取我的人頭。不放周毅,其實也是爲了他的安全。這點你不懂,這件事你不要多對別人講,更不要管。要相信我,相信軍法局會妥善處理。”

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8節 交底第21節 秋瑾二第6節 戰與撤第28節 階級第14節 構想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11節 這一仗五第6節 抗洪六第38節 山東提督第8節 連樹鵬第16節 整編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40節 考察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20節 中興實業第3節 干涉第38節 山東提督第5節 洹上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5節 外交第28節 變化四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10節 彼得堡六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5節 平叛五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10節 天津四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2節 坦克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3節 黑溝臺一第17節 規勸第6節 諜戰第25節 計劃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2節 司徒均第8節 湖北第6節 家事國事第23節 行刺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8節 陳家崖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9節 實力對比第9節 天津三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13節 平叛三第9節 沈旦堡一第2節 懷來第14節 構想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6節 隨營軍校第17節 新兵連第12節 條件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36節 鑾駕回京第38節 大勢七第33節 洪粵誠二第23節 韶關會議第12節 預備役第3節 龍口第3章 唐紹儀第17節 龍楊會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11節 伍廷芳第3節 喀山二第3節 和平堡壘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40節 誓師出山第8節 天津二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12節 軍規一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22節 授勳第8節 膠縣之敗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12節 進京二第36節 大勢五第22節 義軍第18節 北洋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8節 拖刀計
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8節 交底第21節 秋瑾二第6節 戰與撤第28節 階級第14節 構想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11節 這一仗五第6節 抗洪六第38節 山東提督第8節 連樹鵬第16節 整編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40節 考察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20節 中興實業第3節 干涉第38節 山東提督第5節 洹上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5節 外交第28節 變化四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10節 彼得堡六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5節 平叛五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10節 天津四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2節 坦克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3節 黑溝臺一第17節 規勸第6節 諜戰第25節 計劃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2節 司徒均第8節 湖北第6節 家事國事第23節 行刺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8節 陳家崖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9節 實力對比第9節 天津三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13節 平叛三第9節 沈旦堡一第2節 懷來第14節 構想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6節 隨營軍校第17節 新兵連第12節 條件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36節 鑾駕回京第38節 大勢七第33節 洪粵誠二第23節 韶關會議第12節 預備役第3節 龍口第3章 唐紹儀第17節 龍楊會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11節 伍廷芳第3節 喀山二第3節 和平堡壘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40節 誓師出山第8節 天津二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12節 軍規一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22節 授勳第8節 膠縣之敗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12節 進京二第36節 大勢五第22節 義軍第18節 北洋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8節 拖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