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

從導江縣到成都不過八十里,官道寬闊,着名的都江堰便位於導江縣境內,岷江在這裡被截斷,暴躁的江水從此變得溫柔細膩,滋養着成都平原上的數百萬人口。

夜裡,一輪彎月彷彿掛在天空的白燈,在官道上均勻地鋪灑着一層銀白色的月光,在導江縣與成都之間的官道上,張煥的三萬騎兵正列隊疾行,經過一個月的艱苦行軍,即將抵達他們的目標。

從九月初自九曲出兵到今天已經一個多月,行程也不過一千餘里,但道路之艱難,使這支五萬大軍到到導江縣時,或病或傷沿途減員近萬人,而六萬匹戰馬也損失了近兩萬匹,人人形容憔悴、骨瘦如柴。

大軍在昨晚抵達汶川后休息了一夜,同時也得到了朱軍隊的確切消息,朱在進攻武郡失利後,退回到了文郡,準備再一次進攻。

而成都的兩萬軍已分出一萬去運送糧食,城內只有一萬守軍,現在奪取成都的最好機會已經來臨,

張煥將近一萬已經疲憊之極的士兵和戰馬留在導江縣休整,他親自率領三萬鐵打的士兵,集中最後的體力向成都挺進。

導江縣城早已經被遠遠地被拋在後面,還有三十里,所有的士兵都變得異常興奮起來,這時,前方有十幾匹戰馬飛馳而來,是先鋒藺九寒的士兵,其中還有兩名斥候。

“都督,藺將軍已經在成都北十里外停下,等待都督的命令。”

兩名斥候也上前稟報,“啓稟都督。我們一百斥候在劉將軍的率領下在二天前已進入成都。現藏身望江酒樓,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朱鳳閣的行蹤,劉將軍將配合都督行事。”

“好!”張煥轉身對親兵道:“把我地話傳給所有弟兄們,今晚進成都後嚴肅軍紀,有私入民宅、姦淫民女、妄取百姓一物者,斬!”

夜幕再一次降臨了,連日深秋地濃霧已經消散,夜空如洗。一輪明月掛在成都上空,望江酒樓內劉帥和他的一百餘弟兄已在這裡潛伏了兩日,很簡單,望江酒樓所在的駟馬橋就是朱鳳閣去軍營的必經之路,從昨日凌晨民夫們再次運送十萬石米北上後。朱鳳閣已經從他們眼皮下面經過了三次。時機不到。劉帥他們依然按兵不動,只是仔細地觀察朱鳳閣的一些細節情況,隨從包括車伕正好八十一人,每次都不少一人,個個身材都是一般高大,身着鮮亮盔甲、相貌英俊,顯得十分威風整齊。但斥候兵們更注意的是他們的武器。沒有軍弩、沒有長槊,每人一把銀樣長刀。腰挎長弓、後背圓盾,在大路上行走時,每個人都目光浮華、左右盼顧,臉上露出一種不屑和驕傲的表情,這是一支沒有戰鬥力地隊伍,身經百戰的斥候軍一眼便看透了這支護衛軍的疲軟。

望江酒樓已經歇業三天,門窗緊閉,但和同樣冷清的大街和其他酒樓相比,這確實不算什麼,也沒有人會特意注意它,此刻劉帥便坐在一樓的桌上,全神貫注地等待着消息,早上都督已經從導江縣出發,那抵達成都也就是這一兩個時辰地事情了。

一種從來沒有地緊張感壓在劉帥地心頭,他連着送去了兩個送糧隊伍北上的消息,但都督都沒有考慮攔截糧隊,依然按原計劃襲取成都,這就暗示他在城內能有所行動,配合大軍奪取城池,從朱鳳閣沒有配備副將來看,只要控制了朱鳳閣也就控制了整個成都的駐軍。

忽然,激烈的馬蹄聲擊破了寂靜的夜,數匹戰馬從西面風馳電掣般衝來,馬上騎兵滿臉驚駭,霎時便衝過瞭望江酒樓,直向朱鳳閣府方向馳去。

“來了!”劉帥精神大振,這必然是都督大軍的行蹤被守軍探知了,也就是說,都督已經抵達了成都,“所人給我打起精神來,準備戰鬥!”劉帥一聲低吼,正坐在大堂內休息的唐軍紛紛衝到門窗下,站好各自地位子。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了,劉帥目不轉睛地盯着路口,負責盯朱府地弟兄傳來消息,朱鳳閣從中午起就沒有離府,那他不管是去軍營還是去西門,都要從那個路口出現。

“唏!”地一聲口哨聲遠遠傳來,路口隨即出現一個人影,向這邊揮了揮手,這是潛伏在路口的弟兄報告朱鳳閣來了,而且沒有什麼變化,這時,隱隱地馬蹄聲已經依稀可聞,所有的斥候兵都凝住了心神,箭上弩、刀出鞘,就等一聲令下。

一片黑影投下,路口終於出現了朱鳳閣的隊伍,九排九列,中間是一輛華麗的馬車,隊伍行得不快,甚至還有些悠閒,這說明朱鳳閣並沒有將哨兵的發現放在心上,確實,無論如何敵人怎麼會突然出現?或許朱鳳閣以爲這是從前線退下的士兵。

“弓弩手準備!”五十名士兵刷地平端起了軍弩,支支箭頭在月光下閃着銀色的光芒。

噠!噠!噠!均勻的馬蹄聲越來越近,所有人都神色嚴肅到了極點,彷彿一百多尊泥塑,一動也不動,五步、三步、二步,馬車終於行到了突襲的最佳位置。

射!一聲低令,五十支箭同時破空而出,彷彿一羣星芒劃破了夜色,消失在行進的隊伍之中,正行走在望江樓前的朱鳳閣隨從紛紛墜馬,五十支箭箭箭無虛發,瞬間便削去一半的敵人,朱鳳閣的隨從還沒有反應過來,第二輪箭雨又再次撲來。

兩輪箭雨後,朱鳳閣的隨從便只剩下二十幾人,就連車伕和拉車的挽馬也死在箭下,餘下之人個個臉色慘白。驚惶、害怕。卻不知所措,朱鳳閣的馬車歪倒一旁,只聽馬車裡傳來陣陣呼救聲。

“殺!”彷彿野獸般一聲低鳴,五十名搏擊手猶如雷霆萬鈞般殺來,他們下手狠辣而乾脆,十幾個受傷倒地地護衛不等站起來,便被一刀劈死。

這是西涼軍最精銳地士兵,個個武藝高強、身經百戰。在他們眼裡搏鬥只有一個字,死!不是對方死,就是自己死,五十人配合默契,刀刀見血。如秋風掃落葉。片刻時間便將侍衛殺得乾乾淨淨。沒有一個活口。

劉帥和另外兩名士兵拉開馬車門,只見馬車的角落裡蜷縮着一個男子,約三十歲,生得圓圓胖胖,臉色煞白,面帶驚恐之色。

“你們要要幹什麼?”

劉帥上前深施一禮,笑道:“請問你可就是成都留守朱鳳閣將軍?”

男子見他謙卑多禮。眼中不由一陣疑惑。遲遲道:“我便是,請問你們是?”

“我們是隴右節度張使君的手下。特來救將軍於苦海。”

從望江酒樓到西門不過三里路,很快朱鳳閣在八十名侍衛的嚴密保護下來到西門,守西門者是一名校尉,他剛發現了西門外二里處出現了一支隊伍,人數不詳,他十分驚疑,便命手下前去報告朱鳳閣。

見朱鳳閣馬車到來,校尉立即上前稟報,“將軍,城外來了一支隊伍,來歷不明,不知該如何應對?”

馬車內,劉帥的刀微微用力,一條血線便從朱鳳閣的腰間流下,“快說!”

朱鳳閣蒼白的臉從車窗前一閃而過,只聽他厲聲叱道:“什麼來歷不明,那是王爺千歲派來和我交接城防的王大佑軍前部,給我立即開門!本將軍要親自去迎接。”

校尉聽朱鳳閣地聲音雖然嚴厲,但明顯有些發顫,他心中不由微微一嘆,王爺待手下實在太刻薄了,稍有疏忽便動手懲處,連自己的族弟也不放過。

“開門!”他急忙揮了揮手,城門緩緩拉開,朱鳳閣的馬車馳了出去,行了不到百步,兩名士兵又調轉頭回來,向校尉一抱拳道:“楊校尉,朱將軍命你過去一趟,有要事交代。”

校尉不敢怠慢,立刻飛奔上前,向馬車拱拱手道:“請將軍吩咐!”

話音剛落,幾把刀架住了他的脖子,一名侍衛冷笑道:“讓你跟來,是怕你不小心關了城門。”

被發現的軍隊是藺九寒地五千先鋒營,不過現在已經談不上先鋒,張煥地大軍剛剛趕到,正在聽取藺九寒地稟報,這時,遠遠地從成都西門方向駛來一隊車馬,其中一名士兵飛馳而來報告,“稟報都督,劉將軍已將成都留守朱鳳閣擒獲,目前就在馬車之內,他已同意投降都督,需要得到都督的親口承諾。”

張煥忍不住呵呵大笑,他就知道劉帥不會讓自己失望,但還是沒有想到,竟是這般完美地奪取了成都。

“那好,我就親自和這位朱將軍談一談!”

宣仁六年十月中,經過千里跋涉從吐蕃境內而來的張煥大軍,趁朱領二十萬大軍攻打隴右、蜀中空虛之際,偷襲成都得手,成都留守朱鳳閣率一萬守軍投降了張煥。

與此同時,駐紮在陰平、劍閣一帶的朱軍也趁漢中節度使李納率大軍攻打鳳州郡之際,偷襲陽平關,大軍殺入漢中,奪取了漢中七郡,並佔領了漢中節度使轅門所在南鄭,李納聞訊率大軍反撲,卻在牛頭山以北被朱軍伏擊大敗,死傷慘重,李納只得含恨收拾殘軍從褒谷逃到關中投奔裴俊去了。

文郡曲江縣,得到漢中到手的朱狂喜不已,他當即下令全軍慶賀三天,一洗進攻隴右失利的鬱悶。

雖然全軍上下喜氣洋洋,但軍師齊祿卻越來越擔憂,他擔憂成都那邊情況,朱爲奪取隴右和漢中,幾乎是傾囊而出,正個蜀中地區只留二萬人守成都,一旦蜀中有什麼民變。後果不堪設想。尤其他朱竟讓一個軟弱無能的朱鳳閣來留守,一個守財地小地主而已,他哪裡能獨擋一面?

齊祿很清楚,蜀中已經被朱盤剝得民怨沸騰,在他大軍地嚴密監控下雖然看似平靜,可一旦朱率大軍離開,蜀中百姓還會沉默嗎?

他現在十分後悔,不該迎合朱地野心。同意他攻打隴右,現在時間已經過了快一個月,朱卻只佔領了一個文郡,還是對方刻意退讓,隴右那邊地援軍也應該趕回來了。齊祿心知肚明。奪取隴右的可能性已經非常渺茫。

“軍師。王爺有令,誰也不準進去打擾他。”朱的營帳外,一名侍衛官攔住了齊祿。

“王爺現在在做什麼?”齊祿微微有些動怒了,已經慶賀三天,軍心都渙散了,還有完沒完?

侍衛官搖了搖頭,他見左右無人。便壓低聲音勸他道:“王爺的脾氣你不是不知道。在興頭上勸他就是一個死,軍師就忍一忍吧!”

齊祿將一口悶氣嚥進了肚裡。他隱隱聽見大帳裡有女人的嬉笑聲傳來,不由狠狠一跺腳,唉!了一聲,轉身便走。就在這時,營門處一名軍官大驚失色飛跑而來,看樣子有緊急軍情要稟報朱,齊祿一把攔住了他,“究竟出了什麼事,這般驚惶?”

“軍師不好了!”軍官氣喘吁吁道:“朱鳳閣剛剛派人來報,成都發生民變,已經蔓延數郡,請求王爺火速救援。”

“什麼!”齊祿的心猛然掉進了深淵,他一下子呆住了,最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半晌,他纔回過神,急忙追問道:“可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

軍官遲疑一下道:“報信兵說得很含糊,好像是王爺催糧,朱鳳閣四處強徵民夫引發了騷亂。”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成都民怨沸騰之極,只要一顆火星就能點燃。”齊祿長嘆一聲,他再也顧不得朱的禁令,快步走近營帳大聲稟報道:“王爺,蜀中出大事了,民衆造反!”

過了一會兒,兩個衣着不整地粉頭慌慌張張跑出來,只聽朱在帳中道:“進來吧!”

齊祿走進營帳,只見朱滿臉陰沉地坐在桌案之後,見他進來,便冷冷道:“哪年沒有民衆造反,至於這麼大驚小怪嗎?”

齊祿上前施了一禮,委婉勸他道:“以前民衆造反,王爺立刻便派兵剿滅,他們成不了氣候,可今回大軍在外,蜀中空虛,留守的朱風閣又是那般、那般,屬下就是怕造反聲勢越來越大,而且去年造反的渝州兵馬使劉潛兵敗後下落不明,萬一他

“好了,別說了!”朱極不高興地打斷了他的話,他站了起來,揹着手在帳內來回踱步,顯得十分心煩意亂。

他也很清楚自己的族弟朱鳳閣是個無能且膽小之人,若事情真鬧大,他肯定是鎮壓不住,可是要讓他就這麼放棄進攻隴右,心中又有些不甘,朱地內心十分矛盾,他來回踱步,眉頭擰成一團。

旁邊地齊祿將他地表情看在眼裡,明白他的心情,便軟語勸道:“其實王爺可以把進攻隴右看作是一個策略,一個奪取漢中的計策,隴右是餌,漢中是真,這樣即使拿不下隴右,王爺也已大功告成,現在關鍵是根基不能失,一旦丟了蜀中,屬下擔心軍心會譁變啊!”

或許是齊祿的最後一句話打動了他,朱臉色變了數遍,終於長長地嘆了口氣,“好吧!這次就便宜了張煥那廝。”

他抓起一支令箭,扔向帳門處的侍衛長,森然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命後軍元帥王大佑火速返回成都鎮壓叛亂,凡參與造反者,連同其家人一概誅殺,以儆民心!”

宣仁六年十月,張煥在佔領成都後,命朱鳳閣派人稟報朱,詐稱蜀郡二十萬百姓造反,波及周圍數郡,朱知道事件重大,立即派十萬大軍南下鎮壓民亂,但大軍在昌明縣渡涪水時卻忽然遭到了五萬西涼軍伏擊,朱軍大敗,死傷慘重,投降者不計其數,主將王大佑在亂軍中被殺。

殲滅了朱前軍,張煥立刻命大將藺九寒率一萬軍火速北上,一鼓作氣佔領了朱的後勤基地江油縣,搶了朱地糧草,並截斷了他地南歸之路。

朱直到此時才如夢方醒,他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蜀中被佔、糧草斷絕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全軍,朱軍軍心大亂,部將韓義率三萬人向北投降了隴右守軍,此刻,武郡地西涼軍已增兵到了八萬,大軍逼向文郡,朱內憂外患、腹背受敵,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得率三萬心腹軍連夜棄營而逃,渡過羌水欲從武郡南部強行進入漢中。

但出人意料的是,駐守此地的八千西涼軍卻主動放棄關隘,將朱放回了漢中

宣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留守文郡的朱軍殘部向西涼軍投降,至此,蜀中三十六郡悉數歸屬張煥,隴右與蜀中連爲一體,大唐的勢力格局在一個月內幡然鉅變。

就在張煥在蜀中開倉放糧,安撫百姓之際,河西卻忽然傳來了一個讓他無比震驚的消息。

第220章 千里奔襲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4章 揮琵琶(下)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382章 困獸猶鬥(上)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53章 戰朝堂(二)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75章 爭兵權(四)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章 揮琵琶(上)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75章 爭兵權(四)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50章 重返巴格達.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48章 重大決策.第16章 順水情第74章 爭兵權(三)第97章 翠雲居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20章 舞財權(下)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39章 回紇驚變(下)第381章 江淮風雲(八)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46章 大湖築城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151章 談判(下)第109章 真正的較量(下)第60章 罷官職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35章 利與情第11章 查舊帳(下)第310章 葛邏祿人(三)第161章 兩日風雲(三)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78章 慶功欲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53章 戰朝堂(二)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6章 順水情第94章 綾綺殿第259章 不倫之愛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46章 大唐帝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48章 張破天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381章 江淮風雲(八)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3章 遲到的朝覲第166章 機會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32章 碎葉風雲(十三)第39章 綁佳人(下)第180章 磨刀(下)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130章 三渡黃河(上)第327章 安西戰略(十七)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416章 筆筒案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62章 別佳人(上)第80章 穩軍心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65章 含元拍天浪(下)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286章 朝戰風雲(上)第99章 爭奪家主(一)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416章 筆筒案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93章 臨抉擇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388章 大治開元
第220章 千里奔襲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4章 揮琵琶(下)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382章 困獸猶鬥(上)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53章 戰朝堂(二)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75章 爭兵權(四)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章 揮琵琶(上)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75章 爭兵權(四)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50章 重返巴格達.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48章 重大決策.第16章 順水情第74章 爭兵權(三)第97章 翠雲居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20章 舞財權(下)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39章 回紇驚變(下)第381章 江淮風雲(八)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46章 大湖築城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151章 談判(下)第109章 真正的較量(下)第60章 罷官職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35章 利與情第11章 查舊帳(下)第310章 葛邏祿人(三)第161章 兩日風雲(三)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78章 慶功欲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53章 戰朝堂(二)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6章 順水情第94章 綾綺殿第259章 不倫之愛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46章 大唐帝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48章 張破天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381章 江淮風雲(八)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3章 遲到的朝覲第166章 機會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32章 碎葉風雲(十三)第39章 綁佳人(下)第180章 磨刀(下)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130章 三渡黃河(上)第327章 安西戰略(十七)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416章 筆筒案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62章 別佳人(上)第80章 穩軍心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65章 含元拍天浪(下)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286章 朝戰風雲(上)第99章 爭奪家主(一)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416章 筆筒案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93章 臨抉擇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388章 大治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