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肅整兵部

“尚書,屬下參見!”牛僧孺去了沒多久,元載便在門外參見,他是剛剛纔趕到,正準備喝口熱茶,牛僧孺便告訴他都督爲上朝之事發怒了。

對於上朝時間一事,元載知道張煥早晚會找他,但他也沒有辦法,各部監人人如此,兵部又豈能例外,就算是例外也不應是由他元載來管,他不過是個侍郎,還沒有挑戰這種官場陋習的能力。

半晌,門口開了,茶童向他噓了一聲,輕手輕腳地帶他進了房內,張煥正在凝神寫什麼,見他進來,便放下了筆指了指坐墊道:“坐吧!”

元載坐下,他有些忐忑不安地道:“尚書可是爲官員們上朝之事找我?”

張煥瞥了他一眼,冷冷道:“你明明知道今天是我第一天來朝房,卻不約束部下,仍然任他們這般散漫,這是給我下馬威嗎?”

“屬下怎敢給尚書下馬威,屬下早就給他們打過招呼,尚書這兩天會入朝,我想他們也不是三歲孩童了,應該都心裡有數,所以屬下估計他們都回來,不過可能會晚一點,畢竟積弊已久,他們想早也早不了。”

說到這,元載偷偷看了一眼張煥,見他的臉色愈加陰沉,不由暗歎一口氣又道:“尚書,此事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立個公告,再處罰上幾人,朝廷風氣也就轉了,畢竟不按時上朝是有違法度之事,沒有人敢多說什麼,我想裴相國也是很清楚這一點,可是他就是不管,尚書想過是什麼緣故嗎?”

張煥微微一怔,他確實沒有時間靜下心來細想此事,元載的話從側面提醒了他。張煥的臉色略略有些和緩了,他聽出了元載語氣中的無奈,這並不是他想逃避責任。而是此事牽涉過大,他不敢輕舉妄動。

“你說什麼緣故?”

“屬下曾聽到一件事,尚不能證實,或許和此事有點關係。”

元載沉思了一下便道:“聽說三個月前太后在看一本漕運奏摺時,對其中從江淮運糧的數量不滿。便責令太府寺卿房宗偃覲見,但房宗偃卻不在朝房。而是在家裡,太后又命人去他府中召見,這樣來來去去大約過了一個多時辰,結果就在這一個多時辰裡,這封摺子被中書省批了,等房宗偃見到太后時。這封摺子已經形成牒令,下發到廣陵郡去了,聽說太后爲此大發雷霆,欲辦房宗偃荒怠朝務之罪,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說到這裡,張煥便明白了其中的關鍵,關鍵是太后的權力並沒有明確定位,只是說參贊重大朝務,她可以閱奏摺、可以問事。但奏摺也可以不經過她地審批便能直接下發,這就是一個比較曖昧地方,裴俊明着不阻攔她行權,卻用這種小伎倆來分解她的權力。

張煥不由搖了搖頭,他當然知道裴俊還有另外一個目的,他自己在府中辦公,很多事情便可以直接在他府中處理,比如兵部之事、刑部之事。那些來稟報地官員也沒有太多顧忌。這等於是將他的府第變成了朝廷的第二個權力中心。

從這件小事上張煥便看透了裴俊的本質,只是一個善於玩弄權術的政客罷了。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他不考慮這種事情地後果,在很多方面還是差崔圓太遠。

張煥沉默了,這時,遠方傳來了當!當!的鐘聲,這是卯時三刻到了,張煥立刻站起身,大步向門外走去。

元載不知道他要做什麼,嚇得連忙跟了過去,張煥來到朝房大門,回頭對牛僧孺命道:“你速去將所有已到地官員和從事都給我叫到大院裡來。”

元載忽然明白了張煥的用意,不禁大駭,連忙低聲勸他道:“尚書萬萬不可,此事會牽涉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尚書此舉無疑是與他們爲敵,這對尚書獲得百官的支持將極爲不利,會將許多人逼向太后黨和相國黨,請尚書三思。”

“此事我心裡清楚得很。”張煥陰沉着臉,冷冷道:“我就不相信所有的人都希望朝綱繼續敗壞下去,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這兵部尚書我不做也罷。”

此刻天色已經微明,青色的晨曦中空氣寒冷而清新,晨霧已悄然降臨,院子裡流動着一層如白紗般地輕霧,在幾株百年老槐樹間飄遊。

片刻,嘈雜的腳步聲響起,兵部各司的官員、從事都陸陸續續來到大院,先在一個案臺前簽名,有的人心中忐忑,但大多數人卻是心中暗喜,很明顯,尚書要整肅兵部了。

很快,朝房中的人都來到大院,張煥迅速地掃了一眼,一共三、四十名,其中四司的郎中一個都沒到,而員外郎也只有三個,這就是朝中的現狀,上朝的時間到了,四司十六名官員絕大部分都沒有來,而主事、從事只來了一半,這還是明知自己今天將到的情況下,那別地省臺寺監呢?不用看就可想而知。

“都到簽到了嗎?”

牛僧孺躬身將簽名簿遞給張煥,“稟報尚書,都簽到了。”

張煥翻看了一下名冊,便高聲對衆人道:“每一個司都有人吧!諸位就辛苦一趟,去各郎中、各員外郎的府第裡通知一聲,讓他們一個時辰內趕到,若趕不來的,那下午就寫一份辭呈給我。”

張煥的語氣不重,但話語卻十分嚴厲,衆人知道他是剛剛從安西打仗回來,可以說軍令如山,是動真格的,他話音剛落,十幾名從事就飛奔出了大門,院中寒冷,張煥便命他們各自回房處理公務。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剛過去半個時辰,元載便進來稟報,衆人都到齊了,此時。大院裡已經站滿了兵部的官吏,共五十四名,一個不少。連兩個請病假的員外郎也一臉病容地站在隊伍之中,他們中大多數其實都是在皇城的路上被截到,畢竟今天是尚書第一天上朝,無論如何都得來點個卯,院子裡一片竊竊私語聲。大家地心中都頗爲不安,唯恐尚書此次回朝就拿他們來開

“來了!”不知誰低喊一聲。院子裡頓時安靜下來,只見張煥在元載地陪伴下大步從門內走出,衆人一齊躬身施禮,“屬下參見尚書!”

“各位辛苦了,這麼早便將你們叫來,張某人心中有愧啊!”張煥揹着手冷冷地道。

沒有人敢說話。許多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羞愧之色,張煥掃了大家一眼,將衆人地表情一一看在眼中,他依然陰沉着臉,又緩緩道:“我也知道整個朝廷上上下下都拿上朝的時間不當回事,沒有人敢提,更多人是隨大流,也包括你們,我剛管兵部時。還能在卯時三刻前看到你們,而現在呢?哼!當真以爲是法不責衆嗎?”

說到這,張煥回頭瞥了一眼元載,淡淡道:“你是侍郎,爲尚書之輔,又是兵部百官之長,你約束屬下不力,你說你該擔什麼責任?”

元載知道張煥要拿自己立威了。他一咬牙便上前躬身道:“屬下知罪。請尚書發落!”

“好,”他一聲厲喝。“來人!”

站在門口的幾名親兵立刻上前應道:“在!”

張煥一指元載,“給我當衆杖三十棍!”

幾名親兵從未打過朝廷重臣,但他們不敢不從,立刻取來了五花軍棍,又放了一個墊子在地上,卻不想上前拿他,希望他自己趴上去。

元載知道這一頓棍子是免不掉了,他暗歎一口氣,這可是宣仁帝以來地首次杖責大臣,這個籤竟被自己抽中了,也罷!也罷!若這一頓棍子能換來朝廷風氣好轉,那自己吃點苦也值了。

他慢慢地趴在墊子上,牛僧孺想上前求情,可見張煥陰沉着的臉,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眼睜睜地看着軍士又取出另一塊遮羞毯蓋在他的腿臀上,掄起棍子便狠打起來,張煥揹着手,拉下臉側望向天空,絲毫不看對元載的行刑。

行刑雖然有很多講究,什麼外狠內輕,什麼外不見裳破、內卻傷筋骨等等,但在張煥這裡卻統統都沒有,沒有任何花頭,皆是實打實地狠打,只是軍士比較注意部位,揀肉多的地方打,不至於傷了筋骨,瞬間十幾棍下去,遮羞毯便隱隱映出了血跡。

旁邊地官員們一個個臉色慘白,戰戰兢兢地望着侍郎捱打,卻沒有一個人敢上來求情,大院裡一片寂靜,只聽見棍子打在皮肉上的沉悶聲,元載痛入骨髓,但他緊咬着牙一聲不吭,很快,三十棍便行刑完畢。

“都督,已行刑完畢!”

張煥慢慢轉過身,也不瞧一眼元載的傷勢,便直接對親兵道:“將他擡進房去。”

此時的元載痛得連話都說不出了,幾名親兵搬來一張桌案,小心翼翼地將元載放上去,擡進了朝房,牛僧孺則趁張煥不注意,悄悄地溜出門找人叫御醫去了。

“各位以爲我是殺一儆百嗎?”張煥沉着臉對衆人冷冷道。

這時兵部司郎中孫進芳上前施禮道:“屬下們都知錯,再也不會遲到了。”

“今天責罰了侍郎,你們就算了。”

張煥冷笑一聲道:“不過我先醜話說在前面,我要定下一個規矩,若不想遵從且有異議者,趁今天可以提出來,我給吏部說一聲給調到別處去,從明天開始就照我的規矩辦,遲到一次,杖一百;遲到二次,革職回家,沒有什麼事不過三,也沒有什麼法不責衆,生病或有特殊事者,給我事先請假。”

衆人凜然,一齊躬身施禮,“我等定遵從規矩!”

“關你們遵守還不行,還得有人執行這個規矩。”張煥向後面的一羣主事和從事們望去,“我要設立一個內部監察吏,只是兼職而且無官無品,不知你們中誰有這個興趣?”

這絕對是一個得罪人地差事,衆人一時皆低下頭,沒人有敢答應,只有早晨與張煥對話那個兵部司主事卻反應最快,他看出了這其中蘊藏的巨大機會,連忙舉手道:“卑職願意做!”

張煥認出了他,不由點了點頭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那人上前一步,躬身道:“屬下姓武名元衡,宣仁二年進士。”

“好,我就任命你爲兵部監察吏,但凡有人違反我的規矩,而你又隱瞞不報者,要罪加一等,你可明白?”張煥緊緊地盯着他問道。

武元衡肅然答道:“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我既做兵部監察,必一視同仁,無論是尚書還是侍郎,都在我的監察範圍。”

“說得好!法不分尊卑,尚書又如何?侍郎又如何?”大門外忽然傳來了一陣鼓掌喝彩聲,衆人回頭望去,只見兵部大門外走進一人,笑容和藹、氣度優雅,正是右相國裴俊。

張煥卻緩緩地撫摩着自己那已生出硬刺短鬚的下巴,淡淡一笑,不出自己所料,他果然來了。

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59章 兩帝會晤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19章 瘋狂的代價.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77章 狹路逢第237章 明爭暗奪第411章 張煥的深謀第59章 馬後炮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6章 林芝堂(上)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148章 聞弦第13章 重返西域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28章 立奇功(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52章 戰朝堂(一)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46章 大唐帝第294章 風起星星峽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35章 利與情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78章 慶功欲第195章 飛奴客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47章 封鎖與反封鎖第98章 崔計裴謀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14章 小聚會第401章 朝廷內外(下)第144章 使者第182章 鏖戰會西堡(中)第58章 小酒肆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384章 困獸猶鬥(下)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121章 爾虞我詐(二)第61章 楚尚書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245章 出其不意第206章 格局之變(三)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73章 爭兵權(二)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299章 葛邏祿人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7章 林芝堂(下)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49章 挑內亂第165章 含元拍天浪(下)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252章 兩隻狐狸第280章 以牙還牙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390章 刺案疑雲第152章 鳳翔訴情第41章 故人信第213章 吐蕃使臣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416章 筆筒案第23章 遇渭河第148章 聞弦第150章 談判(上)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286章 朝戰風雲(上)第58章 小酒肆第402章 明遠薦賢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349章 局勢迷離(下)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85章 遇故人第64章 使回紇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404章 發現端倪
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59章 兩帝會晤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19章 瘋狂的代價.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77章 狹路逢第237章 明爭暗奪第411章 張煥的深謀第59章 馬後炮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6章 林芝堂(上)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148章 聞弦第13章 重返西域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28章 立奇功(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52章 戰朝堂(一)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46章 大唐帝第294章 風起星星峽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35章 利與情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78章 慶功欲第195章 飛奴客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47章 封鎖與反封鎖第98章 崔計裴謀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14章 小聚會第401章 朝廷內外(下)第144章 使者第182章 鏖戰會西堡(中)第58章 小酒肆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384章 困獸猶鬥(下)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121章 爾虞我詐(二)第61章 楚尚書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245章 出其不意第206章 格局之變(三)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73章 爭兵權(二)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299章 葛邏祿人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7章 林芝堂(下)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49章 挑內亂第165章 含元拍天浪(下)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252章 兩隻狐狸第280章 以牙還牙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390章 刺案疑雲第152章 鳳翔訴情第41章 故人信第213章 吐蕃使臣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416章 筆筒案第23章 遇渭河第148章 聞弦第150章 談判(上)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286章 朝戰風雲(上)第58章 小酒肆第402章 明遠薦賢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349章 局勢迷離(下)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85章 遇故人第64章 使回紇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404章 發現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