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放下武器

河東的上黨郡就緊鄰河北道的鄴郡,沿濁漳水一直東行,約走三百餘里便可抵達鄴郡的州治安陽縣,安陽縣也就是裴家的本宗所在,也是整個河北道的經濟、文化中心,人口九萬餘戶,近五十萬人。

古時的建築和現在不同,沒有什麼一棟容納數千人的摩天大樓,絕大多數都是平房,而且中產以上人家大多是府宅,再加上唐時的建築風格講究氣勢宏大,佔地幾十頃甚至數百頃的權貴人家府第比比皆是,故而象長安百萬人口的城市規模就超過今天許多數百萬人口的大都市。

安陽也同樣如此,五十萬人口造就的繁華盛極一時,有裴家軍隊的護衛,河北道十之七八的富戶皆聚居於此,但此時安陽城內卻是一片混亂,河北軍兵敗的消息已經被絡繹不絕而來的敗兵所證實,富豪人家紛紛收拾細軟舉家準備逃向河東或者山東,大街上隨處可見滿載錢財和女人的馬車隊急速駛過,但很快這股逃亡之風又平息下來。

有傳聞說城南某某家在逃亡半路被敗兵洗劫,錢財和女人被搶走,連性命都丟了,但真正讓局勢穩定下來的原因還是隴右大軍進入了河北,已經將入侵胡人攔截在邯鄲以北,逃亡一趟畢竟損失慘重,既然隴右軍到來,而且聽說來的還是聞名天下的安西軍,這就更使安陽人穩定了下來,至於隴右軍的到來會給裴家造成什麼影響,這就不是他們平頭百姓所考慮的事情了。

一早,裴佑在幾十名侍衛的陪同下在大街上巡視,目前安陽城中尚有四萬餘軍隊,糧食充足,城池高大堅固,所以他並不擔心城池會被回紇人襲破,儘管如此,裴佑的心境還是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抑鬱,大哥的去世就象大梁斷裂,使裴家一夜之間便從權力的高峰重重跌落,異族的入侵更如雪上加霜,徹底吹滅了裴家正準備重新燃起了家族之火,自從隴右軍大舉進入河北,裴佑便知道裴家的輝煌已經結束了。

裴佑今天五十五歲,他是裴俊的胞弟,但容貌卻和裴俊大不相同,不僅身材相對瘦小,而且也缺乏裴俊那種風流倜儻的氣質,他更像一個賬房先生,渾身上下流溢着一種精明的商人之氣,他從十年前以魏郡刺史的身份調入朝廷任戶部侍郎兼度支使,現又任吏部侍郎,一直就掌握着朝廷的財權和人事權。

此番趕回河北,雖然會影響到朝中公事,但他畢竟是裴家的第二號人物,在裴家遭遇到數十年未遇的危機時,他只能先顧全家族的利益。

裴家漫無目標地在大街上巡視,幾天前那種人喊馬嘶,處處擠滿驚惶人羣的情形已經沒有了,大街上顯得很冷清,幾家有名的大酒樓也關門歇業,只偶然有幾個行人匆匆沿着牆根走過,手裡拎着一點點米糧。

裴佑走了一圈,心中感覺到十分失落,便揮揮手道:“大家回去吧!”

忽然身後傳來了急促的馬蹄聲,裴佑詫異地回頭,只見一名騎兵從城門方向飛馳而來,行至近前,他跳下馬大聲稟報道:“啓稟侍郎,兵部尚書張煥率二萬餘軍隊已到了十里外,他命人來報,欲見侍郎一面。”

裴佑大吃一驚,張煥怎麼沒有回京?竟到自己的鄴郡來了,但一轉念他便立刻明白過來,沉吟一下便對身邊的長子裴明禮道:“你去替爲父將張尚書請到我們府裡來,切記!事關我們裴家的未來,你切不可怠慢了他,再告訴裴淡名,萬萬不可出兵阻攔,他想要多少軍隊隨從都行。”

再三叮囑完,裴佑轉身先回府了,此時在北城門外,一支大軍已經遠遠可見,旌旗招展,列陣如墨雲橫涌。

張煥騎在一匹神駿之極的大食戰馬之上,正打手簾遠遠眺望高聳巍峨的安陽城,竟延綿到十數裡外,除了長安城和洛陽城,他再也沒有見過規模超越它的城池,張煥不由輕輕搖頭讚歎道:“好一座雄城!”

旁邊的李泌也捋須微微嘆道:“這裡就是漢末袁紹的基業所在,他打下了極好的根基,二十幾年前安慶緒又在此定都,加高加固了城池,當年魚朝恩率六十萬大軍就是敗在城下,我苦勸先帝不聽,以宦官爲觀軍容使統轄之,焉能不敗?”

張煥瞥了他一眼,只笑而不言,這時遠方已有數百騎向這邊疾馳而來,呼嘯便至,爲首是一名盔甲鮮明的大將,張煥認識,正是從前裴俊的情報頭子裴淡名,他現在任安陽兵馬使,統領着裴家留在安陽的四萬軍,他臉色平淡,沒有任何表情,在他旁邊則是一名三十歲左右的男子,身着一襲白袍,身材高挑,長得丰姿俊朗,臉上帶着一種謙恭的笑容,這就是裴佑的長子裴明禮,官任安陽縣令。

шшш✿ ттkan✿ CO

當年張煥攜裴瑩回京成親時裴明禮也在場,也給他敬過酒,只不過張煥已經將他忘記了,但見他的神態幾分肖像裴俊,便知道他也是裴家的子弟。

他催馬上前,在馬上向張煥抱拳深施一禮道:“安陽縣令裴明禮參見張尚書。”

張煥忽然記起了他就是裴佑之子,便略略點頭笑道:“我聽裴瑩說過,她有一族兄字寫得極好,可就是明禮了。”

輕描淡寫一句家常話,便消去了大軍壓境時的威迫感,就彷彿他是來走親戚一般,裴明禮頓時對他好感大增,先前的謙恭笑容也消失了,換成了一種自然隨心的微笑,“瑩妹說的是反話,我的字可見不得人,從來不敢簽名,只用印鑑,所以人稱‘裴印鑑’便是我。”

張煥仰頭大笑,“明禮果然有趣!”連旁邊臉色平淡如水的裴淡名也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容,張煥笑聲漸止,又向後看了看便問道:“二叔可在安陽?”

“父親就在府中,只是身體不好,便命我前來迎接,請張尚書見諒!”

裴明禮略略欠身,躬身施禮道:“請張尚書隨我進城。”

“請!”

大軍便暫駐在安陽城外,三千親兵嚴密地護衛着主帥一路開進了安陽城,裴家的本宗府位於城南,佔地約五百頃,修有更加堅固高大的府牆,一條五丈寬的護宅河環繞着府宅,府宅內各種建築重重疊疊,深不可測,比當年的張府還要寬大數倍,上萬名裴家的族人和下人住在其中,儼如一座城中之城。

進了裴宅後,只有三百騎鐵衛保護着張煥,在裴明禮的引導下,沿着一條滿是樹蔭的筆直大道前行,衆人停在一座五層樓高的巨大建築前,大門已經敞開,一排裴家子弟恭敬地站在兩邊迎接。

“張尚書,這就是我裴家的會禮堂,父親就在裡面等候,請隨我來。”

說着,裴明禮引着張煥進了大門向左面一座略小的建築走去,張煥剛走進大門便忽然聽裴淡名在身邊低聲道:“張煥,會禮堂的大門可是裴家二十年來第一次打開,你要知道我裴家已拿出了最大的誠意。”

張煥回頭瞥了他一眼,也淡淡一笑道:“你怎麼知道我就沒有最大的誠意呢?”

裴明禮將張煥引到貴客室前,將門推開道:“我父親就在裡面等候,張尚書請!”

房間裡不大,佈置得十分簡潔,雪白的牆上掛着一幅顏真卿的書法,對角放了兩隻坐榻,坐榻上面各有一小几,小几上擺着一隻用整塊翡翠雕成的細頸花瓶,一株粉白的梅花開得正豔,使整個房間裡瀰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張煥走進房間,已經等候多時的裴佑笑呵呵站了起來,“去病是第一次來我們裴府吧!”

張煥上前躬身施了一禮,“張煥給二叔見禮。”

“不用多禮了,在這裡就當自己回了家。”裴佑擺了擺手請張煥坐下,兩名侍女進來給他們上了茶和糕點。

裴佑端起茶杯吮了一口,眼角略略從茶杯一挑,迅速地掃了一眼張煥的表情,他眼皮一合又將茶杯放下,長嘆了口氣道:“這次回紇和契丹聯合南侵,打得我們措手不及,我聽家主說你曾提醒過他,可他沒有放在心上,以至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喪土辱國,我們裴家百年的清譽竟毀於一旦,連家主也爲此激憤而亡,唉!”

張煥微微笑了一下便道:“二叔不必自責,事情也沒有二叔想得那麼嚴重,我隴右二十萬精兵已經及時趕到,截斷了拓跋千里的歸路,掃蕩胡酋指日可待,況且二叔及時疏散民衆,使河北的損失也降到最低,只要人沒有什麼事,家園總歸是能重建,所以我此次前來就是想和二叔商量一下岳父去世後裴家的過渡。”

房間的空氣一下子便凝固了,裴佑萬萬沒想到張煥說得竟是如此坦白,直截了當地挑明瞭來意,他是女婿,裴家的內部事務他是無權過問,所以他說的只能是裴家在朝廷中的地位問題,裴佑忽然劇烈地咳嗽起來,他連忙端過茶杯喝下幾口茶才終於止住了咳嗽,裴佑微微喘氣地自嘲道:“不行了,人這一老明顯就感覺到身體的虛弱,動不動就咳嗽生病。”

“裴侍郎正當中年,何以言老?”張煥臉色的一絲笑意霎時間消失了,他的臉色變得異常嚴肅,目光銳利地盯着裴佑緩緩道:“我以爲大唐將來的右相之位還應該由裴家來擔任,我個人傾向於裴侍郎。”

裴佑的後背也彷彿僵住了一般,他當然知道張煥所指的‘將來’的深意,也就是說在他將來的政治佈局裡裴家還是放在第一,誠然是因爲裴家眼前雖敗,但在朝中勢力之強大,依然無人能及,但更重要一個原因,張煥是想和裴家做個交易,以支持他上位。

裴佑心中轉了無數個念頭,以張煥現在的實力,崔小芙的阻礙已是螳臂擋車,只要他不追究當年豫太子在奪宮之變中慘死,那宗室中有很多人都會支持他上位,況且崔圓敗後,曾無比強大的崔黨便一時如樹倒猢猻散,前車之鑑並不遠,現在他裴佑又能有多少把握拍胸脯保證相國黨仍然會精誠團結呢?

裴佑做了五年的戶部侍郎兼度支使,精確算計便已成爲他的一大強項,他憑藉自己超羣的頭腦立刻便推算出張煥以右相之位來交換,將開出的條件絕不是僅僅要求裴家支持他上位那麼簡單。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便也坦率地問道:“那你需要我裴家做些什麼呢?”

張煥笑了笑,忽然將話題一岔,問他道:“裴侍郎認爲朱?亂蜀中、崔慶功亂中原、還有李正己、李懷光、韋德慶、李希烈等等這些軍閥層出不窮涌現的根源在哪裡?”

“這.....”裴佑有些猶豫,這個問題他曾經和家主討論過,只是當時討論之時是將張煥這個隴右大軍閥放在第一位,這個問題家主曾經斷然下過結論,地方軍閥涌現之根就在於世家控制軍隊。

忽然間,裴佑終於明白了張煥將要開出的條件是什麼了。

第262章 意外收穫第376章 江淮風雲(三)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237章 明爭暗奪第109章 真正的較量(下)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42章 圍爐話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83章 探家主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19章 舞財權(上)第51章 巴格達之變.第15章 不速客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259章 不倫之愛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150章 談判(上)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32章 慈恩寺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274章 兩支奇軍(上)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89章 鬼推磨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4章 第三勢力第49章 扣留葉哈雅.第4章 揮琵琶(下)第26章 仗刀行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60章 罷官職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281章 指點迷津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47章 崔皇后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73章 爭兵權(二)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416章 筆筒案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416章 筆筒案第89章 鬼推磨第249章 真實意第45章 碎葉消息第40章 視察工坊第166章 機會第151章 談判(下)第93章 臨抉擇第56章 新朋友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61章 楚尚書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39章 天寶縣城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74章 爭兵權(三)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58章 小酒肆第59章 馬後炮第40章 視察工坊第24章 同船渡第66 章 君入甕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45章 年夜飯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150章 談判(上)第285章 朝戰前夕
第262章 意外收穫第376章 江淮風雲(三)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237章 明爭暗奪第109章 真正的較量(下)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42章 圍爐話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83章 探家主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19章 舞財權(上)第51章 巴格達之變.第15章 不速客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259章 不倫之愛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150章 談判(上)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32章 慈恩寺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274章 兩支奇軍(上)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89章 鬼推磨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4章 第三勢力第49章 扣留葉哈雅.第4章 揮琵琶(下)第26章 仗刀行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60章 罷官職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281章 指點迷津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47章 崔皇后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73章 爭兵權(二)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416章 筆筒案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416章 筆筒案第89章 鬼推磨第249章 真實意第45章 碎葉消息第40章 視察工坊第166章 機會第151章 談判(下)第93章 臨抉擇第56章 新朋友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61章 楚尚書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39章 天寶縣城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74章 爭兵權(三)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58章 小酒肆第59章 馬後炮第40章 視察工坊第24章 同船渡第66 章 君入甕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45章 年夜飯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150章 談判(上)第285章 朝戰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