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

吐蕃與大唐的交兵已近百年,它主要在四個戰場上與唐軍進行鏖戰,最主要的正面戰場是隴右,以河湟爲中心,進攻大唐的河隴地區;第二個戰場便是西域,主要是進攻安西,並和大唐爭奪大小勃律;第三個戰場則是進攻劍南的汶山郡、通化郡、交川郡,也就是今天的阿壩及汶川一帶;而第四個戰場便是在南方和大唐爭奪南詔控制權。

其中吐蕃人進攻河湟和劍南都是以九曲地區作爲基地,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吐蕃大舉侵唐,不僅佔領安西、河西、河湟,附屬劍南的汶山、通化、交川等羌人郡縣也悉數歸屬吐蕃,而最近的通化郡離成都不過三百餘里。

交川、通化等郡一向便是羌人的聚居之地,這裡山勢陡峭、大河奔騰,向西數百里都荒蕪人煙,九月底的一天,一支五萬人的唐軍經過千里跋涉,從九曲地區抵達了翼水縣以西三十里外的一處峽谷裡。

這自然就是張煥南征的主力軍,自從月初與王思雨在九曲分手後,張煥則率七萬大軍轉道西南,他命藺九寒率三千騎兵爲先鋒在前面開道,又命一萬五千人爲後勤補給,自己則親率五萬精兵向蜀中開來。

大軍在交川縣休整了兩天,又隨即逶迤南下,前方是翼水縣,被吐蕃軍所佔領,大軍便在峽谷口駐紮下來,張煥則在嚮導的帶領下爬上了山頂,向遠方眺望,遠方羣山莽莽,籠罩一片霧氣之中。山腳下一條大河在羣山間蜿蜒盤旋。逶迤向東南而去。

嚮導遙指着遠方一座巍峨的大山道:“大將軍看見沒有,順着汶水向南走,再越過前面的大山便是翼水縣城,那裡一般都駐紮有幾百名吐蕃士兵。”

張煥的嚮導是一名六十歲左右地羌族老人,採藥爲生,從年輕時起就常去成都販賣藥材,故而能說一口流利地漢話,一路行來。地形複雜、道路險阻,唐軍陸續換了十幾名嚮導才歷盡艱難抵達這裡,

張煥搭手簾向遠方探望片刻又問道:“從翼水縣到成都還需要走多少時間?”

嚮導想了想便道:“過翼水縣再向南走便是通化郡的茂川縣,到了茂川縣離成都就不遠了,我記得當年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率唐軍在茂川縣和吐蕃人交戰時。從成都出發纔不過行軍了兩天。”

張煥又望了一下路程。便回到了大營。剛到帥帳前,一名親兵迎了上來,他遞給張煥兩管橙色的鴿信,“都督,這是後勤信使剛剛從九曲送來的信。”

張煥接過鴿信快步走回帳內,這是兩封不同地方的來信,一封落款時間是十日前。由成都轉來。是一份成都的城防分佈圖,註明二萬人駐守;而另一封是留守隴右的胡鏞發來。已確認朱的二十萬大軍屯兵江油,並且漢中李納也蠢蠢欲動,大有趁火打劫地勢頭,信中提到朝廷態度曖昧,希望張煥在朱對隴右發起進攻後再下手,以博得民意支持。

張煥按捺住內心的激動,負手在房間內來回踱步,一切都按照他的預想發生了,但越是這樣,越不能急躁,他不停地暗示自己要冷靜下來,吃罷午飯,張煥索性找來一本書,坐在山石上細細讀了起來,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了,到了黃昏時分,他已經完全從初接到消息的激動中平靜下來。

天剛擦黑,一名親兵進來稟報道:“都督,去翼水城的斥候回來了,在帳外候見!”

“命他進來!”

很快,一名精瘦結實地斥候果毅都尉從帳外匆匆走進,他就是當年從河湟逃回來報信地斥候小兵劉帥,和李國珍一樣,他也進軍院學習了一年,出來後便被派往吐蕃,負責吐蕃地區沙盤地製作,積功升爲第三斥候營果毅都尉,這次他轉道西南,他作爲斥候首領負責前方敵情的偵查。

劉帥率領百人剛從前方探察回來,進帳他便單膝跪下道:“第三斥候營果毅都尉劉帥參見都督。”

“起來吧?”張煥沉聲問道:“說說翼水縣的情況如何?”

“回稟都督,翼水縣縣城十分破舊,甚至連城門也沒有,有數千羌人居住,沒有漢人,吐蕃駐軍則有六百餘人,他們對我們的到來沒有任何防備。”

六百人問題不大,關鍵是不能走露了消息,張煥點了點頭又問道:“那茂川縣那邊可探得情報?”

“回稟都督,屬下就是從茂川縣回來,路途比較艱難,走步兵反而比騎兵快,若休息充分沿一天便可抵達,目前茂川縣沒有朱駐軍,是一座空城,屬下怕走露消息,便帶領弟兄們回來了,不敢留一人在那裡。”

劉帥的謹慎顯然讓張煥讚許,他略一沉吟便對劉帥道:“現在收集成都和江油那邊的情報是第一要務,我命你暫領斥候獨立營都尉,全面負責劍南地區的情報收集,我準你視情況自定!”

“屬下遵命!”劉帥向張煥深深行了一禮,轉身大步離去,見劉帥走遠,張煥立刻斷然下令道:“命先鋒營藺九寒在天亮前給我拿下交川縣,若逃走一人,讓他提頭來見!”

宣仁六年九月地最後一天,朱地五萬先頭部隊抵達文郡,向駐守在文郡重鎮曲水縣的五千西涼軍發起了猛攻,但西涼軍顯然早有防備,糧草充足,箭矢銳利,憑藉着城池靠山而建地天險將朱軍牢牢壓制住,一連進攻三日也未能拿下曲水縣,反而損兵折將近萬人。

與此同時,漢中李納的一萬先鋒軍也向東面的鳳州郡發起了進攻,也一樣遭到了早有準備的西涼軍迎頭痛擊,死傷過半。

這時。朱親率十萬大軍而來。他聽聞出師不利,大怒,將前軍主帥斬首示衆,又命大軍全線壓上,但出乎意料地輕鬆獲勝,原來守曲水縣地西涼軍見敵軍大軍已至,便已經連夜撤離。

天亮了,朱地王駕在數千騎兵的護衛。緩緩開進了曲江縣城,在他寶駕旁,軍師齊祿緊緊騎馬跟隨,一進城門,便有一名軍官上前稟報道:“稟報王爺。城內已沒有一個人。唐軍在撤離前。將糧食全部燒燬!”

“沒有人最好,省得將我的刀砍鈍了,命令弟兄們進城埋鍋做飯,下午出發!”

軍官答應一聲要走,軍師齊祿又叫住了他,“要注意井水中是否被下毒,再把所有房中的引火之物一概移走。”

“是!”軍官答應。快速下去了。

“軍師考慮問題倒也周到。”朱在馬車裡微微一笑道。

齊祿搖了搖頭。他望着空空蕩蕩的大街小巷,眼中不由閃過一絲憂慮。“王爺,恐怕有些不妙。”

“什麼不妙,你是說唐軍事先有準備嗎?”朱冷哼一聲道:“那是當然,我們在江油屯兵二十萬,敵人焉能不警惕?”

齊祿嘆了口氣,襲擊隴右關鍵是兵貴神速,但朱調兵遣將的時間太長了,很明顯對方已經有了充分準備,他最擔心遠征邏些的張煥聞訊趕回,那事情就麻煩了,雖然他沒有說出來,但臉上的憂慮卻表現無遺。

朱瞥了他一眼,冷冷道:“難道軍師現在又想讓我撤軍不成?”

不等齊祿回答,朱便厲聲命道:“命大軍只休整一個時辰,給我立即進軍!”

一個時辰後,朱又繼續率十餘萬大軍向北進發,他地下一個目標便是隴右的咽喉重地——武郡,拿下武郡,也就打開了隴右的大門,但就在這裡,朱卻遭遇到了三萬西涼軍最頑強的抵抗,不僅使他攻打復津縣失利,而且逆羌水而上的運糧船隊也被敵軍偷襲,十五萬石軍糧悉數被燒燬。

朱暴跳如雷,但他也無可奈何,他一面退回文郡,另一面下發八百里加急手令命成都留守朱鳳閣火速運送糧草至前線。

鎮守成都地朱鳳閣是朱族弟,自從爆發了李納策反事件後,朱意識到了自己和朝廷有着不可調和地矛盾,在叛逆地重壓下,必然還會有其他將領投降朝廷,爲消除這種可能,朱決定向世家方向發展。他從宣仁五年起,幾乎用了一年的時間在軍中進行清洗,在他的幾輪大清洗後,一些手握重兵的老將都被他尋找到各種藉口一一剷除,朱隨即把軍權移交給了他的一些族兄族弟,雖然這樣做會使他的實力降低,但優點也顯而易見,被提拔的朱氏子弟絕對忠誠於他,這恰恰是朱最需要地。

朱鳳閣在朱未發家之前是山東地一個小地主,每年都要爲謀取更多的田租而絞盡腦汁,朱在成都發家後,害怕他地族人被株連,便秘密派人將幾十名宗族接到蜀郡,朱鳳閣也就成了朱軍中掌管軍糧調度的行軍司馬。

以他的吝嗇和精打細算倒也勝任此職,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朱的軍糧入大於出,數年時間便積累了近百萬石,朱鳳閣也深得朱的信任與重視,這次朱親自領兵北征,便命朱鳳閣爲成都留守,掌握成都的軍政大權。

守財是朱鳳閣本性,糧食管得好未必兵帶得好,況且他從未打過仗,這一點朱也明白,不過蜀中無論如何不會發生什麼戰事,只要朱鳳閣牢牢把軍隊掌握住,也就萬事大吉,朱鳳閣更重要的職責是保證徵北大軍的糧食及後勤供應,所以朱臨走時也沒有任命什麼副將來輔佐他,一切都完全由他一手調度。

於是,在朱北征後,朱鳳閣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糧食和物資的供應上,保證糧草每天被源源不斷地運到江油,他的二萬留守軍也就成了運輸隊,輪番護送糧草北上。

這一天。朱鳳閣接到朱十萬火急的命令。命他五天內立即運送二十萬石糧食到文郡,否則軍法從事,從來都在悠閒中生活的朱鳳閣被大哥地命令嚇破了膽,從成都到江油地平坦大道都要二天時間,五天到路途艱難的文郡怎麼能辦到。

害怕歸害怕,朱鳳閣還是命士兵連夜裝車、連夜出發,也來不及抓民夫,就讓一萬士兵充當民夫先送十萬石糧食北上。

朱鳳閣一直心驚膽顫地將糧隊送走。他又慌不迭地四處抓捕民夫、徵集馬車,準備運送第二批十萬石糧食。

夜幕漸漸降臨了,勞累了一夜一天的朱鳳閣終於撐不住回去睡覺了,但巨大糧庫廣場上依舊人聲鼎沸,千支牛油火炬將廣場映照得火光通明。近萬名從成都各縣抓來的男子還在疲憊地向馬車上搬運糧包。一千餘士兵則嚴密地監視着他們。防止他們逃走。

在如蟻羣般忙碌的民夫中,有一百餘名精壯的男子與衆不同,他們身個個體強壯、步伐矯健,他們是從成都郊外抓來,時間緊迫,沒有人關心他們的來歷,只要身體健壯。就算他們是強盜也沒有關係。否則抓不到人,只能士兵們自己充作民夫了。

這羣人中。爲首之人是名精瘦的小個子,顯得十分精明,他一邊搬運糧草,一邊留意四周地情況,不用說,他自然就是斥候將軍劉帥了。

忽然,當!當!的銅鑼聲響起,吃飯時間到了,當然,不是民夫們吃飯,而是四周守衛的士兵吃飯時間到了,又餓又累的士兵們等不及換崗便紛紛向廣場的另一邊跑去。

就在這時,劉帥見機會來了,他立刻一揮手,低聲命道:“走!”一百多名手下彷彿心意相通一般,拔腿便跑,他們快疾如飛,霎時間便消失在濃濃地夜色之中,周圍一些民夫也有意想跑,可又害怕,就在左右猶豫時,換崗地士兵早已列隊跑來,重新嚴密地將他們看管起來。

且說劉帥帶領一百多人沿着小街小巷疾奔,很快便遠遠離開了糧庫廣場,爲減小目標,他們拆散成五隊人分頭到望江酒樓集中。

自從北方戰事起來後,成都百姓夜裡一般都不再出門,家家關門閉戶,唯恐惹禍上身,生意清冷地各大酒樓也都早早打烊,望江酒樓也不例外,它不僅是生意清淡,而且十幾個夥計被抓走一半,使它只能關門歇業。

此刻,酒樓大堂裡燈光微弱,錢掌櫃正心神不寧地登記着賬簿,隴右戰事起後,他比普通百姓更多了一份擔憂,不知道隴右那邊能否有所準備。

忽然大門砰!砰!地被敲響了,又急又快,錢掌櫃一驚,噗地將***吹滅,隨即躡手躡腳地來到門旁,捅開一個窗洞,悄悄向外望去,只見屋檐下貼站着十幾個人,他們一邊敲門一邊警惕地向四周張望。

“是誰?”錢掌櫃低低問了一聲。

“我們找錢掌櫃!”

“你們找他做什麼?”

門外忽然沒有了動靜,過了一會兒,有人低聲道:“北方有仙山,冬風送我來。”

錢掌櫃一顆心落地了,他立刻開了門,只見門口站着一個精瘦的男子,便取出一塊腰牌在他眼前一晃,“我就是錢掌櫃,請問你們是?”

劉帥笑了笑,向他拱拱手道:“我們是西涼軍斥候,都督派我們先來成都。”

“西涼軍?”錢掌櫃大吃一驚,西涼軍怎麼會出現在成都,他不及細想,連忙將十幾人讓了進來,劉帥回頭打了個唿哨,只見從四周的小巷、橋下奔出無數的黑影,一齊衝進大堂,片刻,便將大堂擠得滿滿當當。

一百十一人,一個不少。劉帥放下心,回頭向目瞪口呆的錢掌櫃歉然笑道:“人有點多,抱歉了!”

“不妨!不妨!請到裡面來。”錢掌櫃連忙請他們到裡屋去,劉帥卻攔住了他問道:“我聽說錢掌櫃這裡藏有不少傢伙,不知還在不在?”

“有!有!”錢掌櫃慌不迭應道:“地窖裡有東傢俬藏的武器,足夠你們所用。”

他帶着衆人來到地窖,地窖裡通風很好,顯得乾燥而陰冷,點燃了牆上的油燈,一團昏黃地光線在地窖裡瀰漫開來,這裡是望江酒樓存放酒和一些雜物地地方,東西雜亂擺放,讓人難以下足,但錢掌櫃卻輕車熟路來一大酒桶前,將它推開,酒桶後面是一個黑漆漆的方洞,長寬均有五尺,他一指裡面道:“武器都在裡面箱子裡,很重,你自己來拿吧!”

劉帥一擺頭,立刻上來三四名大漢,從石洞裡拖出了四口大箱子,打開來,裡面果然放滿了軍用武器,主要以橫刀和弩箭爲主,足足有兩百多件。

劉帥點了點頭,又望着錢掌櫃微微一笑道:“最後再請教錢掌櫃,朱鳳閣地府邸和軍營分別在哪裡?要必經過什麼道路,能否給我們畫一張圖?”

第378章 江淮風雲(五)第13章 抓把柄(下)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312章 安西戰略(二)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17章 戰略既定第22章 離別日第89章 鬼推磨第82章 憶往事第59章 兩帝會晤第115章 顏杯裴酒第9章 千里追獵.第8章 聞母訊第312章 安西戰略(二)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204章 格局之變(一)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257章 鳳翔之變(中)第255章 引而不發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2章 揮琵琶(上)第28章 立奇功(上)第259章 不倫之愛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169章 視察會西堡(上)第14章 佔領阿圖木鎮第346章 渤海求助(上)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13章 重返西域第325章 安西戰略(十五)第111章 馬球謀士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105章 爭奪家主(七)第111章 馬球謀士第152章 鳳翔訴情第3章 揮琵琶(中)第325章 安西戰略(十五)第56章 危險邊緣第414章 筆筒案(二)第51章 聯姻難第54章 戰朝堂(三)第7章 林芝堂(下)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293章 巴陵遇刺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41章 公主歸來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130章 三渡黃河(上)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48章 張破天第167章 抉擇(上)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84章 楚挽瀾第378章 江淮風雲(五)第130章 三渡黃河(上)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74章 爭兵權(三)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180章 磨刀(下)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246章 設匭風波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20章 碎葉風雲(一)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255章 引而不發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21章 柳條箱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77章 狹路逢第86章 置新宅第214章 枝節橫生
第378章 江淮風雲(五)第13章 抓把柄(下)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312章 安西戰略(二)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17章 戰略既定第22章 離別日第89章 鬼推磨第82章 憶往事第59章 兩帝會晤第115章 顏杯裴酒第9章 千里追獵.第8章 聞母訊第312章 安西戰略(二)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204章 格局之變(一)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257章 鳳翔之變(中)第255章 引而不發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2章 揮琵琶(上)第28章 立奇功(上)第259章 不倫之愛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169章 視察會西堡(上)第14章 佔領阿圖木鎮第346章 渤海求助(上)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13章 重返西域第325章 安西戰略(十五)第111章 馬球謀士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105章 爭奪家主(七)第111章 馬球謀士第152章 鳳翔訴情第3章 揮琵琶(中)第325章 安西戰略(十五)第56章 危險邊緣第414章 筆筒案(二)第51章 聯姻難第54章 戰朝堂(三)第7章 林芝堂(下)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293章 巴陵遇刺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41章 公主歸來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130章 三渡黃河(上)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48章 張破天第167章 抉擇(上)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84章 楚挽瀾第378章 江淮風雲(五)第130章 三渡黃河(上)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74章 爭兵權(三)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180章 磨刀(下)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246章 設匭風波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20章 碎葉風雲(一)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255章 引而不發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21章 柳條箱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77章 狹路逢第86章 置新宅第214章 枝節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