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

bookmark

廣陵郡也就是揚州,距長安一千七百餘里,自兩晉起江南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後,地處江淮腹地的揚州便漸漸成爲全國的經濟中心,隋煬帝楊廣爲使江淮物資得以北上,遂開始建設大運河,到了唐時,漕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經過大唐百年的勵精圖治,政治清明與經濟繁榮得到有機結合,最終成就了大唐繁盛一時的開元盛世。

也就是從開元五年起,楚家開始慢慢走上了政治舞臺,安史之亂後,世家崛起,楚家虎踞東南,以廣陵郡爲本宗,勢力滲透到淮南及浙西數十個郡縣,有帶甲軍數萬,戰船千艘,最終躋身爲天下七大世家之四,從慶治五年楚行水入朝任太府寺卿開始,一晃二十餘年過去了,山河依舊、世家已老,隨着地方軍閥割據越演越烈,隨着張煥在隴右崛起,大唐世家朝政終於走向了末路,無論是崔家、裴家、韋家、張家、楊家還是王家,六大世家相繼在內訌與戰亂中離開舞臺,唯有楚家偏安一隅而沒有受到任何損傷,就如同夕陽落山前總要有最絢麗的一幕,楚家註定會成爲最後一個謝幕的世家。

廣陵也是大唐的商業中心,城內萬肆齊聚、商賈雲集,這裡地勢平坦、航運便利,西有長江之利,千石大船可抵巴蜀、襄陽,東有大海之浩渺,北接新羅、日本,南至閩粵,甚至遠渡重洋,大食、波斯皆有海船可通達於此,而廣陵又是漕運的發源地,一百餘年來。源源不斷的江淮物資被龐大地船隊輸向中原、關中,再加上肅宗年間開始鹽業專賣制,鹽稅逐漸成爲大唐主要的財政收入,而廣陵附近盛產海鹽,這就更使得廣陵在大唐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很長一段時間。大唐的鹽鐵監(相當於現在的稅務總局)便設在廣陵。

四月,正是綠肥紅瘦、落英繽紛的暮春時節,在江都縣城地一座私人碼頭上,一艘烏蓬小船正緩緩靠岸,船頭坐着一名四十餘歲左右的男子,他頭戴紗帽、身着青袍,三縷長鬚飄然於胸。目光中透着精明,在他身後則站着兩名強壯的大漢,皆是黑衣短襟,臉上沒有絲毫表情。他們顯然是這名中年男子的隨從。

小船靠了岸,船伕殷勤地跑上來搭了船板,“客官,這裡就是宋錦記的碼頭,你的目的地到了。”

中年人微微一笑,向後面地隨從使了個眼色,一名隨從放下了五貫錢,“這是你的船錢,講好了五貫錢。一文不少。”

“不少!不少!”船伕千恩萬謝地將錢收了,他又意猶未盡道:“聽客官口音是長安來的,可千萬要當心一點,最近聽說楚家在嚴查長安來人。”

“多謝了!”中年人拱拱手,轉身上了岸。河岸上是江都縣城南的一條小街,也是商鋪密集之地,這裡大多經營各種錦緞,貨物主要都是通過水路運輸,所以這條小河就成了各家商鋪地運輸通道,小街是商鋪的背面,路上行人稀少,只有一些夥計在搬運貨物,宋錦記是這些商鋪中規模屬於中等的一家綢緞店。主要經營蜀錦。儘管規模中等,但每日也有千貫資金進出。若在小縣城,它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大店了,可惜它是在商業繁盛的揚州,日進出萬貫的大店比比皆是,楚家的楚墨堂日出入資金就高達六萬貫,涉及糧食、布匹、茶葉等大宗物資,還有李承宏的錦繡坊,專營高檔綢緞、高檔瓷器,日進出資金四萬貫;李伸兄弟的吳越堂,做大食貿易,日進出資金三萬五千貫,這一間間官商大店壟斷了廣陵地主要商業,廣大中小商人只能在夾縫中求生。

不過宋錦記還有另一個特殊身份,它是隴右內務司設在廣陵的分支,主管整個淮南地區的情報收集,有成員一百餘人。

中年人上了街道,揹着手不慌不忙地從後門走進了宋錦記,後院裡,十幾個夥計正在忙碌地整理貨物,衆人見他貿然闖進,立刻有一人上前來詢問,“客官若是買貨,請走前門,這裡不接待外人。”

“我既不買貨也不賣貨,我找你們掌櫃。”中年人一口京城口音,頓時讓所有夥計都警惕起來,這時,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夥計頭上前將他們引到一間客房,見左右無人便低聲問道:“請問客官貴姓?找我們掌櫃有什麼事?”

中年人負手笑而不語,他身後一名隨從取出一塊銀牌晃了晃,冷然道:“請告訴侯掌櫃,我家主人姓杜。”

那夥計見來人出示的竟是銀牌,心裡大吃一驚,要知道內務司下管轄數千人,令牌分爲金銀銅鐵四種,金牌只有都督和內務司正才能持有,而銀牌也只有寥寥十數人,其餘各地地頭子也只持有銅牌,而來人竟拿着銀牌,不容置疑,這必然是一個長安來的高官,夥計頭肅然起敬,立刻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道:“請杜先生稍後,我這就通報掌櫃。”

夥計匆匆去了,那中年人則揹着手打量着牆上的字畫,嘴角始終掛着一絲淡然的笑容,他姓杜,其實他就是張煥心腹幕僚杜梅,目前暫任內務司副司正,這次是奉張煥之令前來廣陵執行特殊使命,目前從河北道南下的王思雨大軍已經抵達彭郡,而部署在浙東一帶的六萬藺九寒軍也從宣城開始向當塗方向挺進,戰爭的陰雲籠罩在淮南上空。

片刻,一名高高瘦瘦大鬍子男人快步走進,他一眼便認出了杜梅,立刻半跪行一軍禮道:“卑職侯明,參見杜判官!”

杜梅回頭詫異地望着他道:“侯掌櫃認識我?”

“卑職原是都督親衛,不止一次見過杜判官。”

聽說對方曾是張煥的親衛,杜梅地臉色立刻變得溫和起來。他擺了擺手笑道:“侯掌櫃請坐!”

“卑職不敢。”候明立刻命人將門關好了,又親自給杜梅倒了一碗茶,這才垂手站立,準備隨時回答上司地問題。

杜梅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涼茶,沉吟一下便問道:“最近廣陵的官場可有什麼變化?”

“沒有,一切如舊。只是江都縣縣令前日請假回丹陽給父親奔喪,現在由縣丞代管政務。”

“刺史還是趙嚴嗎?”杜梅不緊不慢地又問道。

“是!趙刺史在民衆中威望很高,是個好官,從未聽說他有任何劣跡。”

杜梅點了點頭,將茶碗輕輕擱在桌上道:“李司正交給你地任務可有進展了?”

候明立刻取出厚厚一疊資料放在杜梅面前,“這是屬下用三個月時間收集的淮南、浙東、浙西各地的千頃以上大田莊的資料,以及各大官商地詳細情報。請杜判官過目。”

杜梅接過略略翻了一下,立刻交給一個隨從道:“用最快的速度給都督送去,不得有誤!”

“是!”隨從接過資料貼身放好了,行了一禮正要離開。侯明卻攔住了他急道:“這幾天楚家在各個路口、要津盤查往來路人,這樣出去太過危險,不如隨我們的貨船出去,今晚就走。”

杜梅想了想便道:“好吧!這情報事關重大,不可大意,就今天晚上隨貨船出廣陵。”

此刻,廣陵郡各地已是如臨大敵,楚家的十萬大軍已經全面部署,南面則以三萬水軍封鎖長江。防禦藺九寒的軍隊北上,而北方則部署了六萬大軍在鹽城、淮陰及臨淮一線,另外最精銳的一萬楚家老兵則駐守廣陵城防。

天氣雖然還不是很熱,但江都城內的氣氛已驟然緊張起來,隨處可見一隊隊全副武裝地巡邏士兵穿街走巷。盤查任何可疑的人和馬車,相比之下,百餘名廣陵郡及江都縣的衙役們就顯得單薄得多,他們也會三三兩兩出現在街頭,但他們的存在卻毫無意義,整個江都城都已被軍隊所控制。

中午時分,楚行水頭戴紫金盔、身着細鎧甲,在五百侍衛軍地護衛下出現在江都最大的官方碼頭上,這裡也是整個江淮的物資總集散地。一片巨大的倉庫羣一眼望不見邊際。佔地足有千頃,倉庫裡堆滿了糧食、銅錢、食鹽、絹、布匹等漕運物資。由兩千楚家的淮南軍把守。原本鎮守這座倉庫的士兵並不是楚家的軍隊,而是鹽鐵監的千名守衛,楚家、地方官府、鹽鐵監一直是廣陵的三大勢力,平時也互不干涉,各行其事,但現在卻不同了,楚行水已經下令軍隊封鎖了停泊在長江邊地漕運船隊,並接管漕運司的所有倉庫,尤其這座江都城最大的倉庫,漕運將成爲楚家最後一步棋,是與朝廷,確切說是與張煥進行談判的籌碼。

幾個月前,楚家和隴右軍還是最親密的盟友,一起圍剿崔慶功之亂,但只過了短短數月,楚家和張煥地矛盾便開始凸現,最早是在崔慶功滅亡後,張煥拒絕了楚行水要求將勢力擴張到淮北的請求,而是命李雙魚的軍隊佔據了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同時也封存了洛陽的全部錢糧財富,使得楚家在付出參與平叛的代價後,卻沒有得到絲毫補償,怏怏返回淮南,隨即楚行水又要求藺九寒部離開浙西,但也同樣失敗了,藺九寒部非但沒有走,還接受了韓而地盤和兵力,將軍隊部署在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尤其是餘杭郡駐紮了一萬精兵,這就彷彿是一把逼住楚家下腹的鋒利匕首,令楚家寢食難安,而在隨後的朝廷權力部署中又傳來消息,裴家和崔家又將重新被重用,而他楚行水僅僅是轉爲戶部尚書,實際上他們楚家沒有拿到半點好處。

在張煥用各種手段刻意打壓下,楚家終於撕破了與張煥地同盟協議,堅決回絕了張煥關於楚家棄兵地要求,並不惜以武力對抗的方式來維護楚家地切身利益。

楚行水就是以武力對抗武力的積極倡導者,在他看來,其他各大世家棄兵都毫無意義,家族的內訌都已將本錢耗光,最後的棄兵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損失,反而得到更大的利益。

而楚家卻不同,楚家從來就沒有傷到任何元氣,如果棄兵就意味着幾十年的心血白白浪費,而張煥卻沒有給他們任何補償,這讓楚行水如何心甘。

今天一早,楚行水得到張煥大軍壓境的消息,突來的消息一下子澆滅了楚行水的滿腔憤恨,他原以爲朝廷不敢破壞江淮的繁榮,在僵持一段時間後,張煥就會派重臣來廣陵談判,他們楚家退一步,可以裁一半甚至七成的兵力並全力支持他張煥上位,張煥自然也要退一步,要保證楚家的既得利益以及提升在新朝中的地位,這樣雙方皆大歡喜,達成一個雙贏的局面。

可是事情並沒有象他想的那樣發展,張煥的強硬令他始料不及,先是長子楚濰在長安被抓,緊接着大軍南下,大有爆發戰爭的跡象,楚行水不得不冷靜下來考慮這件事的後果了,如果戰爭最後打起來,他楚家是否抵擋得住張煥最精銳的安西軍,是否能應對南北夾擊,還有安西軍手中最犀利的秘密武器:撼天雷!楚行水感覺自己有些騎虎難下了。

楚行水來到倉庫前,駐守倉庫的守將上前來稟報道:“回稟大帥,江都倉庫事態平靜,沒有任何異常。”

楚行水默默地點了點頭,他凝望那些堆積如小山般的糧庫,最後終於嘆了一口氣道:“去告訴楊轉運使,就說我允許他先漕運兩百萬石糧食和一百萬貫錢北上,還有,務必請他在明天中午前出發!”

面對張煥咄咄逼人的強勢,楚行水無可奈何,只能先擺出幾分和解的姿態了。

第113章 風雨將至第70章 射胡月(三)第46章 大唐帝第30章 唐兵營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141章 棋高一籌第1章 平底鍋第148章 聞弦第3章 揮琵琶(中)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30章 唐兵營第21章 碎葉風雲(二)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402章 明遠薦賢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204章 格局之變(一)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58章 放下屠刀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259章 不倫之愛第17章 相親會第66 章 君入甕第9章 千里追獵.第325章 安西戰略(十五)第59章 馬後炮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39章 回紇驚變(下)第27章 救少主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70章 射胡月(三)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39章 綁佳人(下)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85章 遇故人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206章 格局之變(三)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35章 碎葉風雲(十六)第59章 兩帝會晤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11章 馬球謀士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27章 救少主第96章 崔小芙(下)第26章 仗刀行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245章 出其不意第19章 瘋狂的代價.第90章 張若錦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45章 年夜飯第311章 安西戰略(一)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372章 步步連環(中)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153 章 重返長安第173章 發現金礦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25章 賭意氣第75章 爭兵權(四)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40章 視察工坊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89章 鬼推磨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74章 爭兵權(三)第284章 各逞心機(下)
第113章 風雨將至第70章 射胡月(三)第46章 大唐帝第30章 唐兵營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141章 棋高一籌第1章 平底鍋第148章 聞弦第3章 揮琵琶(中)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30章 唐兵營第21章 碎葉風雲(二)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402章 明遠薦賢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204章 格局之變(一)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58章 放下屠刀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259章 不倫之愛第17章 相親會第66 章 君入甕第9章 千里追獵.第325章 安西戰略(十五)第59章 馬後炮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39章 回紇驚變(下)第27章 救少主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70章 射胡月(三)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39章 綁佳人(下)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85章 遇故人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206章 格局之變(三)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35章 碎葉風雲(十六)第59章 兩帝會晤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11章 馬球謀士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27章 救少主第96章 崔小芙(下)第26章 仗刀行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245章 出其不意第19章 瘋狂的代價.第90章 張若錦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45章 年夜飯第311章 安西戰略(一)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372章 步步連環(中)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153 章 重返長安第173章 發現金礦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25章 賭意氣第75章 爭兵權(四)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40章 視察工坊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89章 鬼推磨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74章 爭兵權(三)第284章 各逞心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