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放下屠刀

張煥在關中一共部署有三十萬大軍,主要分佈潼關、鳳翔和長安三地,其中長安城內部署了五萬羽林軍和兩萬城門軍,另外還有十萬大軍駐紮在郊外各大軍營和咸陽大營之中,這十萬駐紮在長安外圍的軍隊爲和羽林軍區別,被張煥命名爲天騎軍,由右千牛衛大將軍率領,而城門軍則由右金吾衛大將軍統帥,目前率領城門軍的右金吾衛大將軍是李成烈,他就是從前的羌人將軍成烈,被張煥賜名李成烈,雖然他也是張煥的心腹,但他做事容易衝動,同時手中兵力也較少,故裴瑩沒有找他,而是找了現任右千牛衛大將軍的賀婁無忌。

天騎營的行轅位於咸陽,在這裡駐紮有六萬大軍,夜色闌珊,一輪明月掛在深藍色的夜空,徐徐的夜風吹散了白天的熱氣,吹拂着咸陽城外的大片森林,在一座小山丘上,負手站着一人,他腰挺得筆直,背後的手中捏着裴瑩的血書,正目光復雜地望着遠方的長安,就在剛纔,他已經下令長安的周圍的天騎軍在天亮前向西北方向集結,與賀婁無忌的大軍匯合,一起向長安進發,他同時也下令李成烈要嚴密控制城門,準備配合賀婁無忌的大軍入城。

命令已經下達,沒有挽回的餘地了,他又看了看手中裴瑩的血書,不由長嘆一聲,意興蕭索地返回了咸陽城。東宮外,數十騎軍士人影晃動。簇擁着一名年輕的軍官駛出了重明門。深沉地夜色中只聽一個堅定地聲音傳來,“請袁將軍轉告陛下,臣願爲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馬蹄聲響。衆人迅速消失在沉沉的黑霧之中。

當一絲晨曦微微露出雲端,新的一天再次降臨了,駐紮在西內苑的羽林軍開始分班值勤,不過今天卻有些異常,三千人地值勤竟然增加到了一萬二千人,大隊士兵浩浩蕩蕩從軍營開出,很快便控制了大明宮、東宮、皇城、太極宮各處宮門及緊要處。

士兵和軍官們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上面下達的命令是:利用休朝日進行防控演練。

一大早。左羽林軍大將軍李蘇頂盔貫甲出現在大明宮丹鳳門處,李蘇今年約四十歲。身材魁梧、膀大腰圓,他是順陽王李僑的次子,十八歲在隴右從軍,一直在當時韋諤統帥的朔方軍中擔任軍職,最高曾擔任定遠軍兵馬副使,自從張煥在隴右崛起後,他因爲父親的緣故開始被張煥重用,逐漸走向軍方高層,在張煥兵取關中時,更是擔任左路軍統帥率先進駐長安。///取代了崔家的金吾衛。在張煥登基後,他又一躍成爲十二衛大將軍之一。從前年起輪任左羽林軍大將軍。

李蘇已經連續兩天兩夜沒有睡覺了,巨大的壓力使他徹夜難眠。從本意上說他絕不願意參與到反對皇上的計劃中去,皇上正因爲信任他,才封他爲左羽林軍大將軍,但是他現在卻在違背這份信任,他無法拒絕老父地跪求,擁立太子爲帝。

儘管李蘇已經做了巨大的努力,但由於時間上地倉促,仍然讓他覺得這個計劃漏洞百出,甚至是一廂情願的冒險,比如李成烈的城門軍人數和他相差無幾,如果對方反戈一擊,他又將如何應對,又比如部署在長安四周的十萬天騎軍他也沒有對策,還有他擔任左羽林大將軍也只有一年半,還遠遠不能掌控手下的中下級軍官,他只能採用哄騙的方式,一旦軍官發現真相,會有什麼後果,他也一無所知。

種種不利因素都無法得到解決便倉促上馬,而制定計劃卻全部都是那些半懂不懂的文官們所爲,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張煥在西涼軍中的威望,可事已至此,他也沒有什麼選擇了,李蘇只能橫下一條心,和父親一起走上了這條不歸之路。

不過李蘇並不是一人獨撐,他的兩名副將,中郎將韓準和中郎將樊冰晏便是他這次行動的左右手,這二人從二十年前便跟隨着他,可謂是他地心腹,按照既定部署,中郎將樊冰晏負責控制皇城和東宮,而韓准將負責控制後宮。

“韓將軍,你給我控制住後宮,不準任何人出宮!”李蘇瞪着佈滿血絲地眼睛命令道,昨天鎮守左銀臺門的秦玉竟敢違令放皇后出宮,被他重責一百軍棍,關押在營房之內,無論如何今天不能再出意外,他見副將韓準似乎還有些猶豫,立刻大喝道:“你若膽敢違令,立斬不饒!”

韓準凜然,一抱拳道:“末將遵令。”

李蘇一一安排好了各處防務,他自己將親率五千羽林軍鎮守丹鳳廣場,那裡將是這次計劃地重頭戲所在,“出發!”李蘇手一揮,大軍浩浩蕩蕩向丹鳳廣場開去。

今天是休朝日,故天色已微明,大明宮和皇城內還是冷冷清清,只偶然有幾個當值的官員趕來署衙,儘管官員稀少,但部署在這兩地地羽林軍卻如臨大敵,全副武裝地巡視各處,使皇城和宮城的上空散發着肅殺的氣氛,卯時三刻,丹鳳門開始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官員的馬車,楚行水、房宗偃、李僑、長孫南方等等四十二名官員抵達了大明宮,所有人皆一身朝服,神情肅穆,今天他們將見證一個新朝的開始,裴佑和崔賢二人前去東宮迎接太子琪,按照計劃,他們四十四人將先擁立李琪登基,再通知文武百官進宮參拜新皇。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了,赤紅的朝霞已鋪滿了東天。時間推移到了辰時正。但去了東宮很久地崔、裴二人卻遲遲沒有露面,站在丹鳳廣場上等候地官員已經開始有些不安起來,一種不祥的感覺籠罩在衆人的心中,這時。一輛馬車從東宮方向疾馳而來,衆人一齊迎了上去,車門打開,一臉驚惶的崔賢走了出來,“各位,事情有些不妙,太子突然失蹤了。”

嗡!地一聲,人羣中一片譁然。所有人回頭向李蘇望去,太子地安危是由他來保護。怎麼會沒有了?此刻,李蘇也是心慌意亂,汗水順着他的額頭流了下來,他剋制住自己的慌亂,沉聲問道:“太子是什麼時候失蹤?”

“我們問了很多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裴閣老還在東宮一一查問。”

李蘇的心彷彿一下子墜入了深淵,東宮被樊冰晏派人嚴密看守,太子居然能平空消失,這說明了什麼?說明看守東宮的樊冰晏背叛自己了。他剛要下令。就在這時,一匹戰馬從丹鳳問狂奔而來。馬上他的一名親兵跌跌撞撞跑來,“大將軍不好了。賀婁無忌大軍已經進城,數萬大軍正向大明宮開來。”

這個消息彷彿晴天霹靂,將所有人都震呆了,撲通!一聲,長孫南方竟嚇得暈倒過去,已經疲憊之極的李蘇忽然變得異常冷靜,他低下頭在思考着什麼,所有的目光都注視在他地身上,等待他最後的決定,李蘇地眼睛漸漸變得更加赤紅了,突然,他抽出長劍大吼一聲道:“弟兄們,有叛軍要攻打大明宮,給我抵住!”

“李將軍不可。/”楚行水忽然意識到不妙,他立刻大聲喝止,但李蘇已經不聽他的話了,他縱馬向丹鳳門馳去,數千士兵跟隨在他身後,如潮水一般涌向丹鳳門,原本安靜的丹鳳門頓時殺氣橫生,刀光劍影閃動在大明宮內。

數十名官員見勢不妙,紛紛逃向皇城,並從皇城返回了各自的府中。

賀婁無忌的大軍在天剛亮便悄悄地進城了,十萬大軍沒有立即奔赴大明宮,而是分赴各坊實行緊急戒嚴,清理大街上早起的行人,關閉了各處坊門,隨後,賀婁無忌親率五萬大軍向大明宮進發。

此刻在大明宮之外寬闊的大街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士兵,黑壓壓地一眼望不見邊際,從雲縫中射出的霞光照在士兵們黑亮的盔甲之上,閃爍着熠熠地光芒,在隊伍最前面則是數十排高舉巨盾地士兵,他們相距丹鳳門約百步,手執橫刀,身後的弩兵已經將強弩上弦,正目光冷厲地盯着城門上地士兵,等待着進攻的命令,賀婁無忌騎在戰馬之上,他面無表情地望着大明宮緊閉地宮門,腦海裡彷彿還回蕩着陛下最後的命令:給他們半個時辰選擇,如果仍然沒有改過的表現,就直接殺進宮去,拿住者悉數斬首,不用擔心後宮安全,朕一切都已安排妥當了。

兩名軍士手執巨盾飛奔上前,在丹鳳門下放聲大喊:“樓上士兵聽着,李蘇犯上作亂,皇上有旨,主動放下武器者一概不予追究,頑抗者以造反之罪問斬!”

他們連喊了數聲,但城樓上依然是一片寂靜,城樓上一字排列着近千士兵,他們張弓搭箭,瞄準了城下,在他們身後丹鳳門內,四千餘羽林軍騎馬執戟,等候着開門迎戰叛軍,兩支大軍僵持在丹鳳門前,沉悶而充滿了火藥味,緊張的氣氛如同潑滿了火油的木柴,一顆火星就能爆發出沖天的火焰。

時間一點點地過去,一場內戰眼看就要爆發了,賀婁無忌的額頭上佈滿了密密的汗珠,他絕不願意自相殘殺,況且羽林軍大多是當年西涼軍的精銳以及家世清白的關中子弟,一旦爆發了衝突,必將屍橫遍野,那時無論是對朝廷穩定還是對軍心的凝聚都將是極其沉重的打擊,無論是誰都不願看到這樣的結果。

這時,賀婁無忌催馬上前,他對城樓上厲聲高叫道:“我是賀婁無忌,我奉都督的命令前來平叛李蘇作亂,你們不得參與共謀,速放下武器。”

聽到都督二字,不少老兵都悚然動容。他們開始疑惑了。面面相視,弓弦也慢慢地鬆了,站在城樓上觀戰的李蘇怒極,他奪過一名士兵地弓箭。對準賀婁無忌一箭射去,箭擦着賀婁無忌地戰馬掠過,李蘇指着他破口大罵,“造謠蠱惑,我定將取爾狗命!”

賀婁無忌並沒有生氣,他望着城樓上眼睛通紅的李蘇暗暗嘆了一口氣,他能理解這個曾經下屬絕望的心情,一場落入了精心設計好的圈套地政變。心腹的背叛,大軍圍困。謊言即將被戳穿,李蘇已經被逼到了牆角,他要在瘋狂中滅亡了。

離最後進攻的時間不多了,賀婁無忌退了下去,他不再命人上去說服,只是靜靜地等待着最後時刻的到來。

天空似乎在這一刻陰沉下來,霞光已經消失不見了,厚厚的烏雲壓迫在大明宮上方,晨風在空中肆意地衝撞,將旗幟拍打得啪啪!直響。李蘇變得無比亢奮。赤紅的眼睛幾乎要滴下血來,他已經感到賀婁無忌大軍的躁動。殺氣不可抑制地宣泄出來,一場大戰即將來臨。

就在這時。從大明宮內忽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數百匹戰馬簇擁着一輛華麗地馬車疾奔而來,是鳳駕,李蘇的眼睛陡然眯成一條縫,皇后居然來了,該死地韓準!混賬東西,連他也背叛自己了。

鳳駕在丹鳳門後的騎兵隊旁停了下來,車門推開了,大唐皇后那張堅毅而美麗的臉龐出現在衆人面前,許多靠近鳳駕的騎兵也不由自主地向後退卻,廣場上一片寂靜,靜得似乎連落在地上的針也清晰可聞。

“我要你們放下武器,唐軍之間絕不允許自相殘殺。”晨風吹拂在她嬌小的身軀之上,她的衣裙和髮絲在風中輕擺,她的聲音清晰而高昂,在每一個騎兵的耳畔迴響,“沒有什麼叛軍,賀婁將軍是奉大唐皇帝之命前來控制局面,大明宮在皇帝不在時出現了一羣企圖背叛他的大臣,你們即將成爲他們地幫兇,但現在你們還有機會,你們感覺不到嗎?賀婁將軍並沒有發起攻擊,這就是皇帝陛下對你們憐憫,放下武器,我以大唐皇后地身份命令你們,我以都督夫人的身份來挽救你們,放下武器吧!請求皇帝陛下原諒你地無知,他不會怪罪你們,因爲你們被矇蔽,你們是爲忠誠而戰!”

大唐皇后的突然出現,讓在場所有地人都震驚不已,她揭開了一個驚天的秘密,朝中真的在發生一場政變,而並非什麼利用休朝日進行防控演練,裴瑩的出現使得許多本來就心存疑慮的中低層軍官恍然大悟,他們竟是在助紂爲虐,儘管李蘇是左羽林軍大將軍,但西涼軍的傳統是忠於都督、忠於大唐,而告訴他們真相的是母儀天下的皇后,每一個士兵、每一個軍官都堅定地相信她,相信他們的都督夫人,這種信任來自於裴瑩十幾年來在軍中樹立的崇高威望,來自於她一針一線給士兵們縫製的鞋襪,來自她對一個個普通士兵家人的關懷,士兵們對她的敬意,甚至超過了皇帝陛下。

噹啷!第一根長槊被拋落下地了,中級軍官們開始命令自己的士兵放下武器,越來越多的武器放下了,一隊隊騎兵開始退離城樓,連城樓上的士兵也開始放下弓箭了。

裴瑩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終於結束了,她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疲憊向自己襲來,忽然,城樓上傳來了李蘇的高聲叫喊,“皇后娘娘,臣有罪,臣願以死向皇上謝罪!”

絕望中的李蘇橫劍自刎,他的身體從高高的城樓上摔下,激起一片血光

裴瑩被驚呆了,良久,她輕輕嘆息一聲,眼睛裡閃過一絲深深的痛苦之色,慢慢垂下了美麗的螓首。

這時,丹鳳門被緩緩地拉開,裴瑩的鳳駕駛出了丹鳳門廣場,停在賀婁無忌和五萬士兵的面前,裴瑩走出車駕,望着密密麻麻的士兵和殺氣騰騰的賀婁無忌,她深深吸了一口氣,朗聲道:“他們已經放下武器,我以大唐皇后的身份命令你們,不準妄殺一人。”

賀婁無忌翻身下馬,躬身應道:“臣謹遵娘娘旨意!”

他忽然轉過身。洪亮的聲音遠遠傳出。“皇后娘娘有旨,政變已經平息,不準再妄殺一人。”

“大唐皇后萬歲!萬歲!”歡呼聲頓時在大明宮上空沖天而起,迴盪在天地之間。

大治八年六月。一場倉促地政變在大明宮流產了,由於皇后裴瑩地及時出現,平息了一場即將爆發的唐軍自相殘殺,走投無路的左羽林軍大將軍李蘇自殺身亡,儘管賀婁無忌大軍沒有和羽林軍爆發衝突,但他們並沒有放過參與政變的官員,一隊隊士兵開始在長安各坊抓捕參與政變地官員,張破天在絕望中服毒自殺。裴佑、崔賢、楚行水、房宗偃等等昔日的高官皆變成了階下囚,等待皇上的裁決。這時,所有人都知道,以張煥的心狠手辣,一場慘烈的屠殺將不可避免了。

咸陽,韓和李泌二人正跪在張煥面前,懇求他放過即將開始的屠殺。

“陛下要替他們想一想,他們爲什麼會鋌而走險,甚至包括了三位前任相國和一位現任宰相,楚相國、裴相國還有房相國,這些都是曾爲陛下的新政而殫精竭慮的老臣。他們也是被家族逼得無路可走。世家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他們家族地分崩離析。他們這實在是無奈之舉啊!懇求陛下看在他們多年爲陛下效力的份上,饒了他們地性命吧!”

韓聲淚俱下。額頭在地上重重地磕頭不止,旁邊李泌也低聲哀求道:“陛下既然已經頒佈了土地實名制,世家的衰敗已經不可避免,再者,給予裴、崔、楚等世家萬頃土地,也是陛下當年親口應承,現在剝奪他們的土地已是失信在先,陛下若再興殺戮,必將會寒了絕大部分朝臣之心,動搖了大唐的國本啊!此事事關重大,臣懇求陛下三思而後行,莫要爲一時激憤給大唐的將來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陛下,就給世家留下最後一點尊嚴吧!”

張煥揹着手望着窗外不語,韓、李二人的苦勸他何嘗想不到呢?長安發生的一切,他已經得到了賀婁無忌發來的最新報告,他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妻子竟然會挺身而出,挽救了唐軍地自相殘殺,他此時心中也是矛盾之極,作爲一個帝王,在權力鬥爭面前他是不能有任何憐憫之情,爲防止世家朝政地再起,他對勢力龐大的幾大世家已經謀劃多年,終於等到了今天地機會,以造反之罪將他們家族一舉蕩平,他是絕對下得了這個手的。

可是他也明白,自己若真殺了裴家、崔家滿門,那裴瑩和崔寧就將無法在宮中立足了,他地幾個兒子都會和他產生不可彌補的裂痕,不僅如此,他也知道朝中的絕大部分朝臣都是同情這幾大世家,畢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血腥屠殺後,其餘大臣也會從此與他貌合神離,大唐的強盛和復興也將無從談起,從這一點來說,這把屠刀又萬萬不能砍下去,爲這件事,他已經考慮了整整一個月,一直難以下定決心,但裴瑩的出頭,就彷彿加上微妙平衡上的最後一塊砝碼,使張煥終於作出了最終的決定。

他回頭對韓和李泌道:“爲了我大唐的穩定,朕答應你們的懇求,饒過他們的性命,不過他們企圖發生政變,又犯下了彌天大罪,罪不可恕,朕決定罷免裴佑、崔賢、房宗偃、李僑等所有參與策劃者的一切官職,剝奪楚行水、張破天、長孫南方等退仕者的爵位,另外,崔、裴、房、韋、楚、張、王等七大世家的子弟,凡沒有功名,靠門蔭獲得官職者一概罷免,削職爲民,官員缺口從歷屆進士中選任,二位,你們可能接受朕的這個決定?”

韓和李泌對望一眼,雖然皇上的這個決定還是狠了一點,但畢竟他饒了崔、裴等人的性命,這對政變未遂者已經是格外開恩了,兩人皆表示贊同,韓又問道:“陛下,既然房相國被罷相,那可有接替他的人選?”

張煥想也不想,便毫不猶豫地道:“朕決定任命益州刺史裴明遠爲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接替房宗偃的相位,另外,朕不在長安期間,由太子繼續監國,希望相國們好好輔佐於他,不要再做出讓朕失望之事。”

次日,張煥離開了咸陽,趕赴北庭與等候在那裡的二萬羽林軍匯合,繼續他的碎葉之行。來越痛,名門結束的日子也馬上要到了,本週週日,另外老高有兩個羣,一個是6-6-2-6-9-4-3-9;另一個是6-6-2-7-0-0-9-6;有興趣的可以加,老高會經常上去向大家彙報新書情況,慚愧,以前很少上。)

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32章 碎葉風雲(十三)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195章 飛奴客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42章 圍爐話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121章 爾虞我詐(二)第27章 救少主第83章 探家主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65 章 慢收官第181章 鏖戰會西堡(上)第66 章 君入甕第86章 置新宅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182章 鏖戰會西堡(中)第249章 真實意第36章 風不止第358章 慶功之死(下)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311章 安西戰略(一)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200章 席捲隴右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66 章 君入甕第49章 挑內亂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129章 梟雄本色(下)第50章 鳳翔行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27章 碎葉風雲(八)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6章 碎葉築城.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113章 風雨將至第34章 崔家主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113章 風雨將至第97章 翠雲居第79章 計中計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58章 小酒肆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41章 公主歸來第35章 利與情第18章 軟刀鋒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1章 平底鍋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46章 大湖築城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166章 機會第310章 葛邏祿人(三)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378章 江淮風雲(五)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99章 爭奪家主(一)第115章 顏杯裴酒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11章 查舊帳(下)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200章 席捲隴右第39章 綁佳人(下)第97章 翠雲居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52章 戰朝堂(一)
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32章 碎葉風雲(十三)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195章 飛奴客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42章 圍爐話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121章 爾虞我詐(二)第27章 救少主第83章 探家主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65 章 慢收官第181章 鏖戰會西堡(上)第66 章 君入甕第86章 置新宅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182章 鏖戰會西堡(中)第249章 真實意第36章 風不止第358章 慶功之死(下)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311章 安西戰略(一)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200章 席捲隴右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66 章 君入甕第49章 挑內亂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129章 梟雄本色(下)第50章 鳳翔行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27章 碎葉風雲(八)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6章 碎葉築城.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113章 風雨將至第34章 崔家主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113章 風雨將至第97章 翠雲居第79章 計中計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58章 小酒肆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41章 公主歸來第35章 利與情第18章 軟刀鋒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1章 平底鍋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46章 大湖築城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166章 機會第310章 葛邏祿人(三)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378章 江淮風雲(五)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99章 爭奪家主(一)第115章 顏杯裴酒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11章 查舊帳(下)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200章 席捲隴右第39章 綁佳人(下)第97章 翠雲居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52章 戰朝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