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安西戰略(一)

宣仁七年七月,回紇國內發生嚴重內亂,拓跋千里率軍攻入都城,宣佈廢除忠貞可汗,另立新汗,此舉得到許多忠於前登利可汗的回紇貴族的支持,在嚴重的執政危機下,遠在北庭與唐軍對峙的忠貞可汗被迫無奈,遂於唐軍講和,雙方在兩天的談判中終於達成一致,忠貞可汗以書面形式承認北庭與安西歸屬大唐,並命令安西的頡幹迦斯放下武器、向唐軍投降,而唐軍承諾安西回紇軍在放下武器後可以過境,並在其離開北庭後發還武器。

同時,張煥也明確表示將支持忠貞可汗重返汗位,在必要時唐軍可以提供援助,七月底,可汗與唐軍講和的消息尚未送達安西,腹背受敵的頡幹迦斯爲打通北上的道路,在博斯騰湖以北與唐軍決戰,卻被唐軍南北夾擊而大敗,回紇南征軍死傷近半,數日後,忠貞可汗下令放下武器的命令傳到了安西,糧草盡絕的頡幹迦斯也知事急,遂向唐軍投降。

四萬回紇軍分三批在唐軍的監視下離開了安西北上,最後在北庭以北的多邏河與忠貞可汗匯合,大軍返回漠北,就這樣,延續了整整一年的回紇南下戰役最終以回紇全面失敗而告終。

但就在唐軍與回紇軍在博斯騰湖大戰的同一時刻,遠在拔換城的吐蕃軍開始向龜茲進發,企圖將唐軍趕出安西,王思雨部主動出擊,他親率八千騎兵,在龜茲以西的白馬河流域截住了吐蕃軍的先鋒。

茫茫大草原彷彿一個巨人張開臂膀向四面八方伸展開來,天空是一望無際的蔚藍,大地被炎熱的藍色穹頂籠罩着。幾隻雄鷹在天空翱翔,目光銳利地注視着大地上地軍隊。

王思雨的騎兵可以稱得上是西涼騎兵中的精銳,他們一部分是隨王思雨奪取石堡城的老兵,另一部分則是從河湟被解放的漢人奴隸中挑選出的強健者,還有一些羌人騎兵,他們最大地特點是個個騎術高超。可以幾天幾夜不下馬背,隨後又在三年臥薪嚐膽式的殘酷訓練下,他們不僅掌握了騎射、刀術等搏擊技術。而且有着嚴格的組織紀律,動則奔騰如雲。靜則凝重如山,正是有這支精銳地騎兵,才使王思雨能晝夜行軍,一舉奪取焉耆和龜茲。

作爲統帥,王思雨繼承了其祖父大唐軍神王忠嗣的精神。他忠誠、堅毅、果斷,他有時象一把鋒利地寶劍。能一往無前地斬斷殺伐;有時又如一片平靜的大海,在平靜的海平面下蘊藏着洶涌的暗流,他今年只有三十歲,但已是身經百戰的老將,沉穩而不失銳氣。

遠方一名斥候飛馳而來,大聲稟報道:“將軍,吐蕃人先鋒已在二十里外,約六千餘騎。”

“我知道了。再探!”

“遵命!”斥候行一禮。調頭而去,王思雨打手簾向兩面眺望一下地勢。白馬河從西北方向流來,在遠處劃出一條弧線,又向東北方向流去,就彷彿一把長弓,蜿蜒流轉,而在五里外地河邊則是大片森林。

王思雨沉思片刻,便令第一營都尉曹漢臣道:“你可率三千軍隱藏於樹林之中,待吐蕃兵過,從後面掩殺。”

“末將遵令!”曹漢臣手一揮,三千軍從隊伍中分出,向北疾馳而去。

唐軍放慢馬速,儘量休息馬力,約又向前行了三、四里,這時,遠方西北方向的一塊高地上出現了十幾名騎兵,那是吐蕃人地斥候,王思雨立刻下令,擴張大旗,平造出萬人的氣勢,隨即一支五百人的巡哨向吐蕃斥候追殺而去,吐蕃斥候調頭便遠遁了。

王思雨手一擺,五千騎兵立即停止前行,在草原上靜止下來,騎兵作戰,除了騎士本身的裝備和馬匹的精良外,還講究氣勢和戰法,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唐軍優勢在於裝備精良,不僅配有長槊和橫刀,還有犀利的弓箭,尤其是西涼軍,他們將傳統的騎兵弓箭裝備改成了硬弩,士兵們統一配備擘張弩,射程可達二百三十步,有效殺傷距離爲一百五十步,它的威力、射程、精確度都遠在弓箭之上,唯一地缺點就是射速和靈活性較差,爲此,西涼軍騎兵地一個最主要訓練課程就是在高速奔行中騎射,王思雨的騎兵個個都能熟練使用弩箭。

箭也不是普通地箭矢,這次王思雨部配備的就是專門對付吐蕃人的透甲箭,箭頭呈尖錐形,長而尖細,且三面開槽,是專門針對吐蕃人的鎖子甲而研製。

爲了對付吐蕃人的騎兵,唐軍還做了大量的其他準備,比如戰馬,吐蕃人戰馬的特點是負重和耐力極好,適於在高寒地區長途跋涉,但馬速不快,尤其缺乏衝擊力,而西涼軍主要配備突厥馬爲主,也是耐力持久,但體型較小,速度也跟不上,爲此,張煥在幾年前便派人引進了一批上好的大宛種馬,派專人在河西管理繁殖,同時又購買了一批焉耆馬,這兩種戰馬高大神駿、四肢修長,對繮繩的控制異常敏感,速度和爆發力都極強,可惜這種良馬也並不多,幾年來,整個西涼軍也只有二萬餘匹,其中一萬匹配備在張煥的近衛軍中,而另一萬匹就是配備在王思雨的軍中。

天高遼闊、西風勁吹,五千大唐騎兵分成兩個軍團屹立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這是一羣爲國爲理想而戰的勇士,他們血是沸騰的,爲了洗刷安史之亂後大唐軟弱而屢遭的恥辱,他們不遠萬里來到遙遠的西域,爲了大唐的榮耀和利益而戰。

遠遠地,一條黑線出現了,吐蕃人的五千騎兵先鋒經過三百餘里的晝夜奔襲,終於趕到了龜茲,應該說。赤松德讚的戰略是正確的,他命吐蕃軍西撤,由此佔據了漁人之勢,但他卻沒有料到兩件事地發生,一支唐軍竟會從南面遠道而來,進佔了他讓出的龜茲。其次便是他沒料到回紇會發生內亂,使得本來不可避免的大規模慘烈戰役,竟是以談判的方式結束。

這樣一來。他的戰略撤退竟變成了戰略失誤,白白將焉耆和龜茲拱手送給唐軍。爲此,赤松德贊心中恨極了張煥,唐軍還在博湖與回紇軍交戰之時,他便親率五萬大軍撲向龜茲,其中他的五千先鋒僅用兩天兩夜便抵達了白馬河畔。

吐蕃地先鋒大將叫做論莽藏布。他是赤松德讚的女婿,十分驍勇兇悍。赤松德贊在吐火羅被大食軍圍困之時,正是他率軍殺開一條血路,將贊普救出險地,他的五千部下也是職業軍人,和那些臨時由牧民拼湊出地吐蕃軍相比,他們更加嗜血、更加勇猛,也正是這樣,他們一直便是赤松德贊開路的尖刀。

和唐軍相比。吐蕃人地裝備要略遜一籌。尤其在弓箭水平上,他們遠不如唐軍。騎兵和步兵的裝備也沒有什麼不同,主要是披掛鎖子甲、執長矛和圓盾,近身作戰還是用傳統的長劍,但是他們個人體質卻很強,耐力持久,也極少生病,尤其在高寒地區,一般而言,若唐軍與吐蕃軍的戰鬥陷入膠着狀態,最後往往是吐蕃軍憑藉體力的優勢獲勝。

這時,論莽藏布也看見了遠方地唐軍,他輕輕一揮手,大軍放慢了速度,他已經得報,唐軍從氣勢上看約萬人,但實際上也和自己的兵力相仿,只有五千人。

論莽藏布回頭看了一眼自己地隊伍,士氣高漲、氣勢如虹,他傲然一笑道:“贊普有言,先拿下龜茲者可封安西王,卻派我來爲先鋒,顯然是沒有把我考慮在內,弟兄們,若能助我拿下龜茲,所見女人、牛羊任你等取用。”

消息傳出,五千吐蕃人發出了一片狼一樣的嗷叫,他們就是職業軍人,以掠奪和殺戮爲生,在他們眼裡,遠處的唐軍已不過是一羣任他們宰殺的綿羊。

“殺!”論莽藏布長劍一揮,狂吼一聲,吐蕃軍用雙腿催動戰馬,左手舉盾、右手執矛,鋪天蓋地向唐軍衝擊而去,草原上瀰漫着沖天的殺氣。

唐軍彷彿山一般凝重,他們手端硬弩,凌厲的目光注視着衝來的吐蕃軍,後軍開始向後小跑,約跑出兩裡地停下,這樣,大軍呈兩個方陣部署在草原上。

唐軍的優勢在於弩箭,對於騎兵弩箭,以輪戰法最爲著名,但他需要高超控馬技術和最嚴格紀律,即使同伴在眼前被殺,也不能亂了陣勢,其原理,也就是後來地三段射擊。

數裡遠地距離對於吐蕃軍不過轉瞬即到,五百步四百步二千唐軍靜立在馬上,弩箭慢慢端起,瞄準了前方,他們的陣型已經排好,分爲五排,每排四百人,另外左右各有五百人壓住陣腳。

二百步一百五十步吐蕃軍已經進入了有效地殺傷距離,他們臉上的獰笑已經清晰可見,盾牌舉起,根本就不懼唐軍的箭陣。

“射!”唐軍都尉一聲令下,箭如雨發,第一排弩箭騰空而起,向吐蕃軍射去,儘管有盾牌護衛,衝在最前面的吐蕃軍還是倒下一片,戰馬慘嘶,橫飛而出,吐蕃軍的進攻速度立刻放緩,這邊唐軍一箭射出,第一排唐軍即刻調頭向後,第二排的唐軍弩箭已經發出,緊接着第二排唐軍也調頭向後,第三排的唐軍弩箭已經射出,五排後,原本第一排的唐軍又安裝好了弩箭,這就樣周而復始、輪輪環扣,如行雲流水般地順暢,沒有半點滯礙,唐軍戰馬敏捷,後退速度極快,竟只比吐蕃人的衝擊只慢上一分。

遠遠望去,彷彿無數的橢圓圈在大地上迅速滾動,只數輪後,吐蕃軍已相隔不足五十步,唐軍立刻停止射擊,加快了馬速,瞬間便拉開了吐蕃人,他們衝到後軍之後,再一次布好了陣營。

刷地一聲,二千中軍的硬弩再一次平端而起,箭尖冷冷地指向敵軍。唐軍暴雨般地箭陣殺傷力極大,短短的數百步路程,吐蕃已死傷千人,吐蕃軍的士氣和鬥志已經明顯下降了,面對唐軍狂風般的撤退,竟沒有人奮力追趕。

論莽藏布也已經冷靜下來。他意識到,若這樣追下去,自己軍隊早晚會被唐軍悉數射死。他大喝一聲:“全軍停下!”

剩下地四千吐蕃軍嘎然停止了,兩支軍隊相距一里在草原上對面而望。原野上西風勁吹,將各自的大旗颳得獵獵直響。

論莽藏布忽然一聲令下,四千吐蕃軍立刻結成一個巨大的整齊的方陣,數百名手執巨盾的吐蕃騎兵行在最前面,後面吐蕃軍各執圓盾。密集地排列在一起,竟形成了一座盾山。速度也不快,噠噠!地向唐軍逼去。

這也是吐蕃人在和唐軍百年征戰中總結出的、專門對付唐軍弓箭地辦法,原來是步兵陣,再配以犀利的騎兵衝擊,而現在也用於騎兵,雖然吐蕃騎兵最強勁的衝擊力沒有了,但死亡地人數也大幅下降。

隨着吐蕃人漸漸逼近,唐軍也合爲一處。五千唐軍一動不動。彷彿山一般凝重,王思雨冷冷地盯着吐蕃人。他手中的大鐵槍已經橫起,又取出一面魔鬼般地青銅面具戴在臉上。

漸漸地吐蕃軍又到了有效射程,唐軍還是沒有動,一百步了,突然,唐軍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吼聲,兩千騎兵如狂雷般地殺出,漫天的殺氣連天地也駭然變色。

轟!地一聲,儼如巨浪相撞,犀利的唐軍瞬間便撕開了吐蕃人的騎兵陣,王思雨身先士卒,他揮動着一百五十斤重地大鐵槍,大吼一聲,一槍便刺穿了五六名吐蕃騎兵的胸膛,大槍一甩,伴隨着長長地慘叫聲,槍上的五六名吐蕃人竟被甩飛出去。

王思雨的野性陡然間發作,他的大鐵槍上下翻飛,時而如梨花暴雨,時而似力挽千鈞,殺得吐蕃軍人仰馬翻,死傷累累,他的戰馬異常高大神駿,步履矯健,如騰雲駕霧一般,配合他雄壯的身材,以及一根大鐵槍,再有他魔鬼般的臉龐,竟使得吐蕃軍人人見之喪膽,見他殺來,皆發一聲大喊,向兩邊奔逃,一時間,王思雨竟如虎如羊羣一般。

論莽藏布見王思雨所向披靡,他不禁勃然大怒,舞動長矛向他撲來,王思雨一眼瞥見,他冷冷一笑,一聲大喝,隨即唐軍一聲低沉的號角吹起,五千唐軍調轉馬頭,狂風般向東馳去。

“給我追!”

論莽藏布被唐軍玩弄於鼓掌之間,他氣得發了瘋,咆哮着向唐軍疾追而去,片刻間,兩軍已跑出五六裡遠,已衝過了大片森林,唐軍忽然停下,他們迅速列隊,熟練地裝上弩箭,等待着吐蕃人地近前。

這時,王思雨縱馬從騎兵陣前馳過,陣前響起了他依稀而高亢地聲音:“把弩收起來,拔出你們的戰刀,父輩地恥辱要用吐蕃人的血來洗刷,大唐會記住你們,千千萬萬的大唐百姓將以你們爲驕傲,現在是你們爲大唐民族而戰的時候,就讓吐蕃人品嚐我們大唐騎兵鐵血和刀鋒吧!”

他的刀向前方一揮,厲聲大喝一聲,“殺!”

“殺!”

五千騎兵的熱血開始沸騰了,自古以來,國家的統一和大國的強盛只能在鐵和血中實現,乞求和軟弱只會換來更多的羞辱和恥笑,大漢的強大在於它有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大唐的強盛在於它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鐵血赫赫的戰功。

男兒當在戰場上揮灑血性,國家當爲民族的強盛而挺直脊樑,五千大唐騎兵彷彿一把出鞘的戰刀,迎着吐蕃軍橫掃而去,兩支軍隊終於以最直接、最慘烈的方式碰撞了。

刀與劍碰擊,發出鏗鏘聲,刀劈入人骨發出了喀切聲,人的呻吟聲,垂死者的可怕的咯咯嚥氣聲,此起彼伏。

王思雨在吐蕃軍中飛馳,他縱橫殺戮、所向披靡,他和他的五百親衛彷彿一隻鐵拳,所過之處,吐蕃軍的陣勢紛紛土崩瓦解,人頭滾滾而落,殺透了層層密密的人牆,他在尋找吐蕃軍首領。

看到了,論莽藏布揮舞着長矛從斜刺裡向他猛刺過來,吼聲如雷,但不等長矛靠近,他忽然覺得自己竟騰空而起,他看到了藍天,太陽是那麼刺眼,他眼睛都睜不開來,渾身的力氣已在剎那間消失了,王思雨的槍尖刺穿了他的脖子,將他象旗幟一般高高挑起。

唐軍頓時歡聲雷動,敵酋死了!敵酋死了!唐軍士氣大振,而吐蕃軍卻鬥志低迷,人心惶惶。

就在這時,從森林忽然殺出了一支生力軍,從吐蕃軍後面掩殺而來,吐蕃軍腹背受敵,抵抗的意志在瞬間崩潰了,開始向西潰敗。

王思雨見勝局已定,他當即冷冷地下令道:“追殺到底,不接受投降!”

宣仁七年八月,王思雨親率八千騎兵將吐蕃人的五千先鋒悉數殲滅在白馬河畔,斬首四千七百餘人,僅不足三百人逃脫,赤松德贊聞先鋒失利,他當即催動四萬大軍殺向龜茲,與此同時辛朗的四萬軍早一天也趕到了龜茲,唐軍採取守勢,避而不戰,兩軍遂在龜茲對峙,八月十日,張煥親率五萬大軍抵達了龜茲。

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56章 危險邊緣第90章 張若錦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97章 翠雲居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38章 回紇驚變(上)第43章 意外發現.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66 章 君入甕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58章 放下屠刀第98章 崔計裴謀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220章 千里奔襲第348章 局勢迷離(上)第406章 寶鈔之爭第393章 真相如何第172章 私塾第148章 聞弦第51章 聯姻難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17章 戰略既定第39章 綁佳人(下)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306章 扼守張三城(上)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92章 馬球隊第4章 揮琵琶(下)第285章 朝戰前夕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34章 碎葉風雲(十五)第286章 朝戰風雲(上)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89章 鬼推磨第288章 朝戰風雲(下)第51章 巴格達之變.第45章 碎葉消息第32章 慈恩寺第22章 離別日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8章 聞母訊第58章 小酒肆第325章 安西戰略(十五)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259章 不倫之愛第242章 萬里孤軍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45章 碎葉消息第168章 抉擇(下)第36章 風不止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17章 相親會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30章 碎葉風雲(十一)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50章 鳳翔行第6章 林芝堂(上)第4章 揮琵琶(下)第320章 安西戰略(十)第9章 掌財權第34章 碎葉風雲(十五)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393章 真相如何第59章 兩帝會晤第88章 長孫家(下)第60章 殘月如血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4章 第三勢力第39章 綁佳人(下)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395章 泄密事件(下)第67章 驚天變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46章 大湖築城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
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56章 危險邊緣第90章 張若錦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97章 翠雲居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38章 回紇驚變(上)第43章 意外發現.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66 章 君入甕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58章 放下屠刀第98章 崔計裴謀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220章 千里奔襲第348章 局勢迷離(上)第406章 寶鈔之爭第393章 真相如何第172章 私塾第148章 聞弦第51章 聯姻難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17章 戰略既定第39章 綁佳人(下)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306章 扼守張三城(上)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92章 馬球隊第4章 揮琵琶(下)第285章 朝戰前夕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34章 碎葉風雲(十五)第286章 朝戰風雲(上)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89章 鬼推磨第288章 朝戰風雲(下)第51章 巴格達之變.第45章 碎葉消息第32章 慈恩寺第22章 離別日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8章 聞母訊第58章 小酒肆第325章 安西戰略(十五)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259章 不倫之愛第242章 萬里孤軍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45章 碎葉消息第168章 抉擇(下)第36章 風不止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17章 相親會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30章 碎葉風雲(十一)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50章 鳳翔行第6章 林芝堂(上)第4章 揮琵琶(下)第320章 安西戰略(十)第9章 掌財權第34章 碎葉風雲(十五)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393章 真相如何第59章 兩帝會晤第88章 長孫家(下)第60章 殘月如血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4章 第三勢力第39章 綁佳人(下)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395章 泄密事件(下)第67章 驚天變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46章 大湖築城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