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

次日一早,京娘便啓程返回長安去了,張煥沒有留她,但派了一隊士兵護送她的安全,中午時分,王思雨忽然派人來請他,有緊急軍情。

張煥立刻趕往安西節度使府衙,一進門王思雨便稟報道:“都督,有斥候來報,吐蕃已有向西撤離的跡象。”

“是什麼時候的事?”

“應該是在昨天晚上偷偷拔營啓程,今天一早斥候便發現吐蕃軍已拔寨西行,已經到了五十里外,並派遊哨來攔截斥候。”

張煥快步走到沙盤旁,仔細察看吐蕃軍的撤軍路線,他已經意識到,局勢發生了變化,唐軍在安西已聚集十萬大軍,而赤松德贊僅有五萬軍,軍力對比上已經失衡,當然,吐蕃軍也可能是佯撤,以吸引他們追擊。

張煥揹着手慢慢地來回踱步,事實上吐蕃軍已經不是他考慮的重點,他所考慮的是這次西征究竟要走多遠,是一股作氣繼續西征,還是停下腳步鞏固安西和北庭?

從正常的戰略角度上考慮,應該是鞏固安西和北庭的控制,況且勞師遠征,也需要進行大量的物資準備,但從京娘昨晚告訴他的見聞中也可以看出,大食明顯加快了對蔥嶺以西的實際佔有,包括文化、宗教、移民等等一系列手段,他擔心數年以後,蔥嶺以西的大片土地上已經沒有人再懷念大唐。大帳一片寂靜,數十名將領誰也不敢打斷張煥的沉思。過了片刻,張煥若有所悟,他擡頭見衆人都在望着他,等待他地決策。

他一擺手道:“各位,對付吐蕃不要和他們計較一城一域的得失,要儘可能地殲滅他們的有生力量。絕不能讓赤松德贊從容逃回吐蕃。”

說到這。他又回頭望着王思雨笑道:“這次就讓我來做一次主帥如何?”

王思雨惶恐地躬身道:“屬下不敢,請都督儘管吩咐。”

“好!”張煥大步坐上帥位,臉色一變,立刻森然令道:“王思雨聽令!”

“末將在!”

“我命你爲前軍。率兩萬精騎日夜追趕吐蕃軍,三天之內,給我截斷他的退路。”

“末將遵令!”王思雨一拱手,領令大步去了。

張煥又安排了軍糧及後勤之事,他瞥見辛朗一臉期盼之色,便微微笑道:“百齡留下,我另有安排。”

部署完畢後,衆將一一領令而去。這時,他纔對辛朗招招手道:“來!坐下談。”

辛朗見都督表情嚴肅。心中不由有些忐忑,在張煥對面坐了下來,張煥沉吟一下便道:“安西不比河西,這裡路途遙遠,糧食運送損耗太大,所以至漢以來都是採取就地屯田的辦法,而且爲了讓士兵們安心服役,我大唐又實行軍戶制。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移民。所以我也打算在安西實行軍戶制,前期暫時以西涼軍戍守。以後將鼓勵中原無地農民來安西戍邊,鼓勵他們從軍,可給與他們家屬以優厚地土地,且免於賦稅,而且對士兵們我還準備實行固定假期制,比如一個月有三到五天假期,讓他們有時間與家人團聚

張煥娓娓而談,辛朗也漸漸明白了都督地用意,他是想讓自己長駐安西,果然,張煥話題一轉,便笑着問他道:如果我命你爲北庭都兵馬使,統管北庭軍政,你可能勝任?”

辛朗立即站起來,躬身應道:“屬下絕不辜負都督的期望!”

張煥點了點頭,對他的態度表示滿意,他又繼續道:“這次回紇內亂,我估計幾年內它都無力西擴,而葛邏祿人和沙陀人元氣大傷,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希望你不要保守,更不要侷限於從前北庭地地域,站穩腳跟後,立即向西向北擴張,以建立守捉城堡的方式實際控制土地,尤其要防止白服突厥人的崛起,必要時不妨給我下狠手屠戮,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屬下明白!”

張煥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王思雨將鎮守安西,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你們二人的拼比,你比他讀的書多,也比他年長,我希望你不要輸給他。”

辛朗默默點了點頭,他深感自己責任重大。

下午,張煥親率六萬主力大軍,浩浩蕩蕩向西追擊而去,放眼遠眺,是湛藍的天空和一望無際地草原,北方隱隱可以看見天山山脈皚皚的雪峰,融雪形成了一條條河流穿過草原,向南流入寬闊地赤河,正是這些河流的灌溉,使得龜茲以西直到拔換城的數百里廣闊地帶,成爲了安西最富饒、最肥沃的土地。

給張煥介紹沿途情況的是老將魯陽,他在安西駐守了近四十年,這裡的一草一畝、一山一河他無不爛熟於胸。

“安西與北庭不同,圖倫磧幾乎佔了絕大部分土地,只有在沙漠邊緣分佈着大大小小的綠洲,這裡一片綠洲幾乎就是一個小國,他們勢力分散,難以形成象葛邏祿人、突騎施人那樣龐大的勢力,所以他情願依附於大唐,也歡迎大唐地駐軍和軍戶,所以百餘年來,大唐在安西地矛盾幾乎都是和吐蕃的爭奪,從沒有和本地土人爭奪什麼控制權,所以將來都督治理安西,屬下建議也採取我大唐一貫地策略,以四個軍鎮爲核心,在各綠洲、各關隘分佈守捉使,建立軍戶制度,與當地人的政權分開、各施其職,這樣方纔是長治久安之道。”

張煥不住的點頭,應該說魯陽的想法和他不謀而合,對於北庭他主張實施擴張和同化的戰略,延續並擴大中原的州郡制度,並大量移民,以達到實際佔領的目的;而對安西,他也主張扶持當地的親唐王室,由他們世襲來管理地方政務,並將其嫡王子送往長安學習,這樣,王思雨便可以將精力放在進軍蔥嶺以西的軍事準備上。

“我會好好考慮魯將軍的建議。”張煥笑了笑又問道:“既然魯將軍在安西已近四十年,想必也應該很清楚安西各國情況,在你看來,安西各國中最爲親唐的是哪一國?”

魯陽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是疏勒,太宗年間,正是疏勒國不顧突厥人的威脅,三次上書朝廷,請求歸附,才使得太宗皇帝毅然決定出兵安西和北庭,最終建立了大唐在西域的統治,而臣等在與朝廷斷絕聯繫後,被吐蕃所逼,幾乎無容身之地,也是疏勒國王裴冷冷頂住了吐蕃的壓力,將我等收容在疏勒,這次吐蕃軍從吐火羅北上,又是裴冷冷安排馬車、糧食,並親自派兵護送我們去于闐。”

“等等!”張煥忽然打斷了他的話,他詫異地問道:“你是說疏勒國王還有自己的軍隊?”

“當然有!”魯陽見他一臉驚訝,他連忙解釋道:“可能都督還不知道,從前這些西域小國都有自己的軍隊,數千人到上萬人不等,平日維護地方秩序,若打仗時他們則爲唐軍附庸軍,隨軍同行,否則安西節度使下僅兩萬餘人,還要分駐各地守捉,怎麼和吐蕃人打仗?”

“原來如此!”張煥緩緩點頭,這個細節卻是他所不知道,如果疏勒本身有軍隊,又是親唐,那麼爲什麼不能將安西四鎮的統治中心由龜茲移到疏勒,這樣,將更有利於唐軍向西發展。

想到這,張煥便立即問道:“那疏勒國現在還有多少軍隊?還有,那裡最大程度能容納多少唐軍駐紮?”

“疏勒國目前仍有六千人的軍隊,從前最盛時唐軍在那裡駐紮了一萬餘人,但據屬下估計,疏勒至少能駐紮三萬人。”魯陽彷彿已經明白了張煥的心思,他一抱拳便道:“都督,屬下有一個想法,不知都督是否願聽?”

“你儘管說!”

“在天山以南的安西都護府境內,有龜茲爲中心的北道防線和以于闐爲中心的南道防線,他們同時又是絲路幹道,而這兩道防線的西端就總彙於疏勒,這就使疏勒在我大唐西陲的軍事戰略上,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地位,實屬舉足輕重,屬下擔心大食人會乘我大唐與吐蕃交戰之機,出兵佔領疏勒,那時,赤松德贊未必不會和大食人勾結。”

一句話猛然提醒了張煥,他想起了昨天達摩馱都所說的消息,大食人屯重兵在石汗那,如果他們是擔心自己越過蔥嶺去打碎葉,那他們應該屯兵在北面的俱密纔對,屯兵在石汗那,從南面越過了蔥嶺便是疏勒,難道他們真是想

想到這,張煥後背的冷汗已經下來了,如果大食真的出兵疏勒,與吐蕃人合兵一處,那安西的局勢極可能就會逆轉。

他立刻毫不猶豫地下令道:“傳我的緊急命令,命王思雨部放棄對吐蕃軍的攔截,全力向疏勒進軍,一定要阻止大食人北上的可能。”

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第220章 千里奔襲第38章 綁佳人(中)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376章 江淮風雲(三)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372章 步步連環(中)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249章 真實意第29章 立奇功(下)第20章 碎葉風雲(一)第83章 探家主第93章 臨抉擇第281章 指點迷津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68章 射胡月(一)第32章 慈恩寺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15章 不速客第46章 大湖築城第168章 抉擇(下)第63章 別佳人(下)第13章 抓把柄(下)第257章 鳳翔之變(中)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172章 私塾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217章 欲加之罪第66 章 君入甕第212章 奴隸風波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245章 出其不意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334章 國事煩憂(下)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41章 公主歸來第288章 朝戰風雲(下)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200章 席捲隴右第200章 席捲隴右第16章 順水情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56章 危險邊緣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7章 林芝堂(下)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280章 以牙還牙第153 章 重返長安第115章 顏杯裴酒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44章 斬草除根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325章 安西戰略(十五)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294章 風起星星峽第217章 欲加之罪第69章 射胡月(二)第37章 綁佳人(上)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8章 聞母訊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60章 殘月如血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197章 事關重大(中)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3章 揮琵琶(中)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150章 談判(上)第384章 困獸猶鬥(下)第346章 渤海求助(上)第35章 碎葉風雲(十六)第52章 回紇內訌.
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第220章 千里奔襲第38章 綁佳人(中)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376章 江淮風雲(三)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372章 步步連環(中)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249章 真實意第29章 立奇功(下)第20章 碎葉風雲(一)第83章 探家主第93章 臨抉擇第281章 指點迷津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68章 射胡月(一)第32章 慈恩寺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15章 不速客第46章 大湖築城第168章 抉擇(下)第63章 別佳人(下)第13章 抓把柄(下)第257章 鳳翔之變(中)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172章 私塾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217章 欲加之罪第66 章 君入甕第212章 奴隸風波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245章 出其不意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334章 國事煩憂(下)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41章 公主歸來第288章 朝戰風雲(下)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200章 席捲隴右第200章 席捲隴右第16章 順水情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56章 危險邊緣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7章 林芝堂(下)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280章 以牙還牙第153 章 重返長安第115章 顏杯裴酒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44章 斬草除根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325章 安西戰略(十五)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294章 風起星星峽第217章 欲加之罪第69章 射胡月(二)第37章 綁佳人(上)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8章 聞母訊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60章 殘月如血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197章 事關重大(中)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3章 揮琵琶(中)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150章 談判(上)第384章 困獸猶鬥(下)第346章 渤海求助(上)第35章 碎葉風雲(十六)第52章 回紇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