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緊張的安排着各項事宜,過了幾天,果然聖旨到了,讓李湛回長安述職。李湛絲毫沒有猶豫的接了旨,很快就準備啓程。速度快的連傳旨的太監都吃驚。
僅僅過了兩天,李湛便帶着全家往長安趕了。看那架勢,恨不能立馬回去,惹得傳旨的太監連連抱怨,對李湛說道:“都督何必那麼着急呢,皇上也沒有規定回京的期限。”
李湛笑道:“離家四年,李某實在是想念家人,真是迫不及待,還請公公擔待。”
那太監笑道:“這也是人之常情。”他收了李湛不少錢,這時候自然是閉嘴了,反正路上辛苦一些也沒什麼。太監們私底下都傳說,外出的差事到涼州是最好的,因爲李湛最大方,每次去傳旨都能拿到一筆不菲的好處費,只要回來之後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就行了。
涵因忍受着馬車的晃動,一天下來,渾身的骨頭都快被顛散架了,古代的馬車沒有減震的裝置,路況也不好,車裡面墊得再厚也吃不消。不過最吃苦的還是兩個孩子。令辰一路上胃口都不好,一到驛站便倒頭大睡。李令彥開始還扒着車窗向外面看,很快精神也變得懨懨的。涵因只好講些小故事,來緩解枯燥無味的旅程。
李湛還是把李令嫺帶回長安了,畢竟把她一個人留在涼州也不合適。另外李湛還是想讓太夫人給她尋一門婚事,她對涵因敵視,不肯接受任何婚姻,不過太夫人的話她應該不敢不聽,再生氣,畢竟是自己的女兒,李湛還是希望她好的。
涵因正樂得不管,省的以後嫁的不好了,還要怪到自己頭上。
李令嫺一直窩在車中不出來。哪怕是路上停下休息,她也不出來活動一下身子,涵因並不問她怎麼樣,反正又丫鬟婆子伺候,她才懶得管呢。
車隊進入關中之後,路上便不再那麼荒涼了,官道也平整了許多,路過隴山關的時候。李湛卻不似去涼州那會兒,跟守關的郭子儀喝那麼多酒。
郭子儀心裡也有數,李湛這樣急急忙忙的往回趕,不就是怕皇帝猜忌嗎,因此也並不硬拉着他喝酒,兩人約好,李湛回涼州路過此地的時候,再一起喝個痛快。
晚間的時候,涵因便問起郭子儀的事情:“郭子儀不是太原郭氏嗎?他家裡就沒想過找找關係給他挪挪地方……”
“不過是支系,父親又早去了。他是武舉出身,要是族裡真管他的事。他何必考武舉,再說了,他一直是柳相的嫡系,柳相倒了黴,他還能有什麼好前程。”李湛說起這位袍澤,也替他可惜,只是軍中也都是各種派系林立。此消彼長,他身後的勢力沒多強,自然被別人壓下來了。
“那讓他窩在這個地方。真是屈才啊。”涵因嘆道,另一個時空裡他可是力挽皇室的中興名將呢。
李湛奇怪的看了涵因一眼:“你怎麼知道郭子儀有大才?”
涵因隨口說道:“上一次來你就跟他喝酒,我想你能看得上的人,應該也不會怎麼差勁吧。”
李湛說道:“是啊,的確,他是個的將才。之前我還想能把他調回西北軍呢。”
“不是要重建鄯州軍嗎,需要軍官,把他調去豈不正好。”涵因也希望有郭子儀這樣的人才在李湛麾下。
“試試吧,只是薛帥已經徹底不管這些事了,這次回去看看能不能說動他把人弄過去。薛帥雖然不管事了,兵部裡頭應該還有他的人。”李湛之前發往兵部調人的文書都石沉大海了。兵部忙着給重組的天武軍補充軍官人選,哪裡顧得上西北軍。當然,像郭子儀這種沒了後臺的,天武軍的好位置也是輪不到他的。
離長安越近,村鎮也都漸漸的繁華起來,每天早晨出城的,除了往來的商隊,還有不少零散的百姓,也反映出這裡的官道很安全,不像隴右,所有出城的,必須要結伴而行,免得被馬匪盯上。
這裡既沒有疫病帶來的災難,也沒有反賊的侵擾,一切悲慘和痛苦都被擋在重重的關卡之外,過了隴山關,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李令彥也不再纏着涵因講故事,而是扒着車窗往外看,比起隴右的荒涼與壯美,這裡不論是寧靜美麗的鄉村,還是和繁華熱鬧的城鎮,都讓他感到新奇有趣。三年的時間,早已經模糊了他的記憶。
“母親,那是什麼?”
“母親,那個是什麼?”
關中和隴右風俗不同,集市上賣的糕點、玩意也不一樣,李令彥吵嚷着要買,涵因卻怕他吃壞了肚子,哄道:“等到了長安還有更好吃、更好玩的。我們現在要趕路,沒辦法下車買,知道嗎。”
李令彥只好點點頭,嚥了咽口水,又繼續貪婪的朝外面看了。
李令辰不是睡覺,就是坐在車廂厚厚的毯子上搭自己的積木。馬車一顛,那積木就倒了,開始他還哭幾聲,涵因哄了哄見哄不住他,乾脆不管他,也不讓奶孃和丫鬟管他,他一見沒有人理,也只好不哭了,自己接着搭積木,不再搭高的,而是平着擺起來。
紫鳶對涵因笑道:“咱們辰哥兒真是聰明。”
“人就是這樣,沒人能撒嬌了,就只能靠自己。”涵因笑道。
看着兩個孩子,涵因不由想起了熙兒和弘兒,現在他們已經五歲了,按照這時候慣用的虛歲,已經六歲了。也到了開蒙的年紀,一想到自己沒有一步步陪着到他們成長,這是她永久的遺憾,涵因的心裡一陣絞痛,他們怎麼樣了,長得多高了,有沒有受委屈,過得好不好,對自己這個孃親還有沒有印象,前年匆匆一瞥,彷彿還在眼前,如今又過了兩年,他們還會記得自己這個母親嗎?
此時,她只恨這馬車不能再走快一點,讓她早一天見到自己的孩子。
李湛自從接到皇帝要他回長安述職的消息之後,表情一直很凝重,涵因知道他壓力很大,就怕自己一不小心,成了秦越的下場。
涵因也儘量分散他的注意力,跟他聊各種瑣事,李湛聽她的小絮叨,心情也舒緩了不少。
緊趕慢趕的走了半個多月,長安城就在眼前,等在長長的等待入城的車隊中,即便是官員也沒有什麼特權,因爲前面的車隊很有可能也是官員。當然,像李湛這樣的邊關大員,本可以讓親兵開路的,不過李湛之前就跟衆人議定,此行務必低調,不能落下驕縱的口實。因此,李湛的車隊並沒有亮明身份。只是跟着一衆入城的車隊慢慢向前走着。
那個傳旨的宦官早就先行一步給皇帝覆命了,李湛來了,他的任務也完成了。
人都說近鄉情怯,而對於李湛和涵因來說,家鄉卻即將成爲一個戰場,眼前這座當今世上最繁榮富庶的都市一個不好就會成爲埋葬他們的墳墓。高大的城牆後面,皇宮耀眼的金頂折射着太陽的光輝,散發出的光芒卻彷彿比刀光還要凜冽。
“什麼?這麼快,已經到了?”王通正和陸憲在皇帝的御書房討論政務。傳旨的太監已經回來覆命了。
陸憲瞥他一眼,皇帝尚未發話,他卻先出聲,這可以有違規矩的,不過,王通這種反應也是在預料之中。
之前王通還一直說,李湛肯定會找種種藉口推脫,不肯回來,誰知道,李湛竟然這麼快趕回了長安。
兩個宰相微妙的表情落入皇帝的眼中,他微微有些自得,李湛不是問題,雖然管轄三州又怎麼樣,關鍵是兩個宰相相互制衡纔是最重要的。
皇帝故意咳嗽一聲,說道:“知道了,下去吧。”傳旨的太監領命退下了。
王通和陸憲也恢復了嚴肅的表情。
皇帝彷彿並不在意李湛回來這件事,只是問道:“剛纔說道哪了?”
王通回過神來,說道:“秋稅已經開始收取了,只等各州上報收成……”
等到商議完朝政,皇帝讓兩位宰相退下,又把傳旨太監叫了過來,劉公公問他:“你來說說接旨之後什麼反應,不要誇張,也不要隱瞞。”
傳旨太監說道:“李都督接旨之後準備了兩日就攜家眷往長安趕了,一路上走得飛快,奴才勸他慢點走,他說已經數年沒有回長安了,思念家人,所以就一直緊趕慢趕的往回走。”
皇帝面無表情的看着那太監,太監瑟縮了一下,被天子盯着的感覺可真是不好,劉公公又替皇帝問道:“李湛接旨的時候,有沒有猶豫,或者不悅呢?”
傳旨太監作回憶狀一下,說道:“這個倒沒有……看着好像挺高興的……”他拿了錢,自然是要替李湛說好話的。
劉公公看了一眼皇帝,皇帝點了一下頭,劉公公便叫他下去了。
皇帝問劉公公:“你怎麼看?”
“涼州也不是什麼好地方,莫非李湛以爲皇上要把他調回長安,所以……”劉公公推測道。
皇帝不置可否的“嗯”了一聲,說道:“待朕見過了他之後,就知道他什麼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