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響鼓也需重錘

bookmark

內閣次輔張鳳翼的信函,與兵部的敕書同時抵達淮安的漕運總督府,所有的情況終於真相大白。信函和敕書直接送到了火器局,鄭勳睿正在火器局督促毛瑟槍、紅夷大炮和弗朗機的生產,看過信函之後,他的眉頭再次皺起來。

陪着鄭勳睿的徐望華和鄭錦宏也仔細看過信函。

徐望華的神色還算是平靜,鄭錦宏卻有些忍不住了。

“真的是想不到,密雲衛和營州衛兩萬人,不敢和後金韃子交手也就罷了,居然投降了後金韃子,也難怪熊大人會遭遇到如此的慘敗。”

鄭錦宏說完之後,徐望華跟着開口了。

“朝廷將所有的責任怪到熊大人的身上,且將熊大人關進大牢之中,這是很不明智的,北直隸的局勢已經是岌岌可危,任何人指揮作戰,都不敢保證能夠取得勝利,若是戰鬥失敗主帥就被關押到大牢裡面,那誰還敢指揮作戰啊。”

鄭勳睿來到火器局,就是催促火器局加快生產的節奏,此次出征北直隸,鄭家軍至少保證有兩百門以上的紅夷大炮和五千柄毛瑟槍,其實火器局已經是日夜連軸轉了,陝西和復州等地都需要毛瑟槍和紅夷大炮,工匠就是不吃不喝,也只能夠生產那麼多的火器,好在工匠的薪酬是保證到位的,有了足夠的餉銀,工匠的積極性也是非常高的。

鄭勳睿開口了,但沒有說到文書上面的事宜。

“徐先生,錦宏,文書上面說到的事宜,我暫時不說,可你們注意到沒有,多爾袞此番率領的十五萬大軍,其中有不少的漢軍,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都參與作戰了,如此重要的情報。京城的暗線居然沒有能夠偵查到,這是重大的失誤。”

徐望華和鄭錦宏兩人對望了一下,都低下頭了,他們兩人是鄭勳睿的絕對心腹。都是可以直接插手暗線事宜的,鄭勳睿說的不錯,此番後金韃子入侵關內,有漢軍參與作戰,這樣的情報暗線居然沒有偵查到。儘管說暗線重點是瞭解京城內部以及朝廷的諸多情況。

“漢軍參與作戰,意義不一般,皇太極高瞻遠矚,明白僅僅依靠滿八旗和蒙古左右營是難以有大的作爲的,此番命令漢軍入關作戰,而且是大清的睿親王指揮,這說明皇太極已經想到聯合各方面的大軍作戰了,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麾下的漢軍,作戰能力是不錯的,當年在登州和萊州作戰。這些漢軍是經受過磨礪的,而且漢軍最大的優勢,就是進攻城池,多爾袞的安排很不錯,洪承疇駐守的延慶州城,真的有危險了。”

回到漕運總督府,鄭勳睿剛剛進入書房,巡漕郎中李攀龍進來了。

李攀龍已經是正五品的巡漕郎中,不過他主要還是在總督府,協助徐望華協調總督府的所有事宜。這麼長時間過去,他已經是鄭勳睿的心腹之一。

“大人,松江華亭的陳子龍前來拜訪,正在府衙外面等候。”

鄭勳睿愣了一下。他記得陳子龍是去年的進士,吏部授官廣東惠州府司理,因爲繼母病亡回家奔喪,故而沒有去上任,要說他與陳子龍的見面,還是在崇禎四年會試的時候。那一次陳子龍落榜了,之後兩人就沒有見過面了,不過鄭勳睿印象深刻的是,當年他還在江寧縣的時候,陳子龍專門拜訪過他。

“李攀龍,你帶着陳子龍到廂房等候,我一會就過去見他。”

進入廂房,第一眼看見陳子龍,鄭勳睿感覺到陳子龍老成穩重了不少,當初陳子龍臉上總是帶着慷慨激昂的神情,不過這次見到,平靜了很多,而且在鄭勳睿的印象裡面,陳子龍與張溥等人的關係是不錯的,但沒有加入到復社和應社之中。

看見鄭勳睿進入廂房,陳子龍連忙站起身來,抱拳稽首行禮。

“在下陳子龍,崇禎十年進士,拜見鄭大人。”

鄭勳睿擺擺手。

“懋中,你我都是老熟人了,就不用來這一套了,你去歲高中進士,我在這裡表示祝賀了,聽聞你的繼母去世,回家奔喪,沒有就任,還是要節哀順變,注重身體啊。”

聽到鄭勳睿這樣說,陳子龍拘謹的神情放開了一些。

“在下乃是山野散人,大人如此關心,在下深感慚愧,家中之事,已經處理完畢,近段時間與徐孚遠、宋徵璧等好友一同編撰了《皇明經世文編》,因自覺學識不夠,特來向大人請教的,還請大人予以指點。”

陳子龍等人編撰《皇明經世文編》,主要目的就是不滿當今讀書人華而不實、不務實際的壞風氣,這裡面也包括對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的不滿,也正是因爲編撰《皇明經世文編》,讓陳子龍與張溥等人的關係有些惡化了。

其實陳子龍還在整理徐光啓的《農政全書》,只是尚未完成。

正是因爲對官場上諸多風氣的不滿,陳子龍做官的念頭很淡,幾乎是不想爲官。

對於陳子龍這類讀書人,鄭勳睿的看法並不是很好,因爲他們採取的是逃避的措施,並沒有想着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儘管他們對讀書人空談誤國的害處有着比較清醒的認識,但他們採取的措施同樣是著書立說,並沒有身體力行的去改變這些風氣。

當然處於這個時代,鄭勳睿不能夠苛求陳子龍做的更好。

既然陳子龍詢問他鄭勳睿對《皇明經世文編》的看法,那他也不會客氣。

“《皇明經世文編》我看過一些,所謂君子之學,貴於識時,時之所急,務之恐後的提法,有一定道理,其爲了上以備一代之典則,下以資後學之師法的目的,具有代表行,試圖俗儒是古而非今、擷華而捨實之風氣,值得肯定,總體來說想法是很不錯的。”

儘管鄭勳睿的讚譽不是那麼高,但陳子龍心服口服,畢竟人家是殿試狀元,而且在官場上風生水起,達到了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懋中,我聽聞你還在整理恩師的《農政全書》。”

“是的,只是在下才學不足,在下只是抄錄徐老大人的《農政全書》,絕不敢說是整理。”

鄭勳睿輕輕嘆了一口。

陳子龍的臉色有些發白,要說鄭勳睿纔是徐光啓真正的學生,徐光啓生前在朝中威信極高,很多讀書人都想拜在其門下,陳子龍都曾經專門去拜訪過,不過徐光啓根本不收學生,滿朝文武及天下讀書人幾乎都知曉。

“懋中,你整理恩師的《農政全書》,我本應心存感激,按說這樣的事情,應該是我來做的,不過我並不是特別贊同你的做法。”

“若是我沒有記錯,你今年三十有二,正值壯年,卻一心沉迷於學術鑽研之中,頗有看破紅塵的心思,你不願爲官,不願出仕,我還聽聞你在家廣其宅,示無志四方也,這是不是說,你一生準備處江湖之遠了。”

鄭勳睿的一席話,說的陳子龍臉色通紅,口不能言。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可能事事如願,你去歲高中進士,按說可以進入翰林院爲庶吉士,卻被授官爲廣東惠州府司理,此事恐怕爲一大挫折,你繼母去世,回家奔喪,人之常情,家裡的事情既然處理完畢,就應該回稟吏部,等候再次授官。”

“你看不慣官場上諸多的風氣,認爲世風日下,讀書人譁衆取寵,故而與一幫好友編撰《皇明經世文編》,想以此來展現腹中文采,警醒世人,告誡讀書人要腳踏實地,不可好高騖遠,試想官場之風氣若是能夠被幾本書就改變了,這世上的事情豈不是太簡單了。”

“捫心自問,你何嘗不是有懷才不遇之心理。”

“你我曾經在江寧縣長談,若非這等緣故,我不會和你說這些,現如今的局勢你怕是也知曉一些,北方大亂,後金韃子侵襲關內,流寇肆掠河南湖廣等地,正是需要有志之士挺身而出的時候,你卻到我這裡來徵詢對《皇明經世文編》之意見,你認爲我會怎麼想。”

陳子龍已經羞得無地自容,論年紀鄭勳睿比他小了足足七歲,可人家的認識卻完全在不同的高度,二十五歲的年紀,就已經是太子少保、漕運總督。

看見陳子龍的神情,鄭勳睿也知道自己說的有些重了,不過響鼓也需重錘。

“懋中,我是看好你的,故而才說這些話,希望你能夠明白,你自己去好好的思量,既然到淮安來了,可以四處走走看看,食宿就在官驛,不用客氣,也許在淮安走動一番,你會有一些不同認識的。”

陳子龍告辭之後,徐望華進入了廂房。

“徐先生,派人注意陳子龍的一舉一動,隨時將情況稟報給我,此人還算是人才,不過需要磨礪,若是不能夠警醒,太可惜了。”

徐望華點點頭,他倒是沒有覺得奇怪,鄭勳睿身邊的人,的確都是有能力的,而且能夠人盡其才,就說文坤,出任淮安府同知之後,幾乎就做了知府應該做的所有事情,否則以淮安知府吳偉業的認識,很多事情都是做不好的。(。)

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651章 露崢嶸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240章 慘烈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992章 天堂與地獄第83章 利弊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866章 一片石之戰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368章 暗中運作第775章 閃電戰(5)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802章 歷史巧合第382章 必須搬遷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5章 父子長談第84章 納采第108章 若即若離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48章 楊彝和顧夢麟第215章 意外第469章 本性第254章 側重點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649章 驚豔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804章 你儂我儂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693章 篤定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779章 閃電戰(9)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388章 江湖傳說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322章 黑幕第661章 雷霆一擊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33章 無法淡定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581章 孫傳庭的困難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668章 強力推進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690章 焦灼(2)第59章 陳子龍第214章 困獸猶鬥第782章 閃電戰(12)第960章 草原新規矩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563章 天助(2)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523章 依靠自身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528章 高陽之戰(1)第46章 有容乃大第26章 淡定第234章 誘惑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21章 從容淡定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761章 齊聚南京
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651章 露崢嶸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240章 慘烈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992章 天堂與地獄第83章 利弊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866章 一片石之戰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368章 暗中運作第775章 閃電戰(5)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802章 歷史巧合第382章 必須搬遷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5章 父子長談第84章 納采第108章 若即若離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48章 楊彝和顧夢麟第215章 意外第469章 本性第254章 側重點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649章 驚豔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804章 你儂我儂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693章 篤定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779章 閃電戰(9)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388章 江湖傳說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322章 黑幕第661章 雷霆一擊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33章 無法淡定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581章 孫傳庭的困難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668章 強力推進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690章 焦灼(2)第59章 陳子龍第214章 困獸猶鬥第782章 閃電戰(12)第960章 草原新規矩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563章 天助(2)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523章 依靠自身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528章 高陽之戰(1)第46章 有容乃大第26章 淡定第234章 誘惑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21章 從容淡定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761章 齊聚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