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范文程的頹廢

bookmark

遼東暫時穩定下來,這是皇太極沒有想到的,當初代善代表他和大清國前往錦州去議和,在皇太極看來不過是緩兵之計,依照他對鄭勳睿的判斷,認爲此次的議和沒有多大的效果,大明的軍隊還是會陳兵遼河,直接對瀋陽等地構成威脅的,可幾個月的時間過去,大明軍隊沒有任何的表現,只是駐紮在廣寧和西平堡等城池和城堡裡面。

出現這樣的情形,讓皇太極有些喜出望外,畢竟八旗軍在遼東的失敗,對大清國的打擊是異常沉重的,甚至是難以接受的,至於說大明朝廷禁止遼東所有的交易,斷絕了與大清國的互市,這倒是可以理解的,現如大清國的主要任務,已經變成了想方設法購買更多的糧食。

八旗軍屯兵遼河,虎視眈眈,隨時都盯着遼河以西的大明軍隊,警戒的時間太長了,軍士疲憊的同時,皇太極也覺得難以承受,畢竟駐守遼河的八旗軍,消耗是很大的。

春節臨近的時候,皇太極終於稍稍放鬆了戒備,要求負責駐守遼河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可以適當的撤離一部分的八旗軍。

皇太極不滿意的事情也是有的,那就是范文程看上去很是頹廢了,儘管說近段時間以來,范文程承受了太多的壓力,可皇太極也想辦法緩解壓力,讓滿人權貴不敢公開的仇視和對付漢人,應該說范文程承受的公開的壓力小了很多。

皇太極還是有些倚重范文程的,遼東戰敗,讓皇太極想起了自縊身亡的洪承疇,應該說當初洪承疇就發現了問題,建議八旗軍收縮防守,時刻注意遼東的局勢,可惜皇太極沒有顧及到那麼多,加之對洪承疇不是特別的信任,結果導致了八旗軍在遼東的慘敗,饒餘郡王阿巴泰是第一個與大明軍隊廝殺陣亡的大清國滿人權貴。

從謀略方面來說。漢人的確是強於滿人的,可惜的是,滿人從骨子裡是不相信和不信任漢人的,若不是皇太極的堅持。范文程在大清國也不可能有什麼地位。

最近一段時間,范文程很少開口說話,滿人權貴對范文程的意見還是很大的。

這一點皇太極無可奈何,他不可能左右滿人權貴的思想,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打壓滿人權貴公開的對漢人的攻擊,皇太極也希望范文程能夠振作起來,和以前一樣。

內心深處,皇太極是有些惱怒的,他認爲范文程是不是對大清國的未來沒有什麼希望了,故而變得頹廢了。

范文程的確變得頹廢和小心翼翼了。

滿八旗在遼東的慘敗,以及洪承疇在寧遠城自縊身亡,讓他看到了自身最終的歸宿,大明王朝的強悍,以及鄭家軍的驍勇。這些都是大清國無法抵禦的,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大明王朝將愈發的繁榮富裕,到了那個時候,大清國根本沒有能力和資格繼續維持下去。

范文程與其他人不一樣,就算是如今在大清國朝廷之中做事情的漢人,到時候也許能夠得到大明朝廷的原諒,至少能夠舒服的活下去,可是他不行,因爲他的身份過於的特殊。一直都是皇太極最爲信任的謀士,而且爲大清國的興盛嘔心瀝血,這不可能得到原諒。

其實做出效忠皇太極以及大清國的決定,范文程也不是特別的後悔。這已經成爲板上釘釘的事實,後悔也沒有多大的作用,范文程最爲寒心的,還是滿人權貴對他的態度。

當初豫親王多鐸搶奪他的夫人,就已經敲響了警鐘,儘管他范文程是皇太極最爲信任的漢人謀士。可是在滿人權貴的眼裡,他依舊是奴才,人家可以隨意的處置他,不管他范文程如何的賣命,如何的卑顏屈膝,依舊不可能融入到滿人權貴的集團之中。

皇太極的信任是范文程最大的依靠,可現如今的皇太極,身體根本不好,且如此的操心勞累,萬一有一天皇太極突然離去了,依照大清國如此的氛圍,他范文程不可能有好下場。

沒有任何一個人不爲自身的將來考慮。

范文程同樣是如此,他不僅僅要自身的將來考慮,更是要爲家人的未來考慮,可目前的情況之下,范文程看不見任何的希望,不僅他自身未來黯淡無光,家族也沒有希望。

混到了這一步,范文程是萬萬想不到的,看不到希望的他,自然是無法打起精神來的。

大明軍隊佔領了遼河以西所有地方之後,被八旗軍劫掠的漢人,很多都趁着這個時機冒死渡過遼河,後來皇太極發現情況不對,加強了對遼河的控制,才勉強制止了漢人繼續的逃往,遼河暫時穩定下來。

大明軍隊沒有展開進攻,表面上看是按照議和的事宜執行的,可從遼東反饋的情況,范文程內心發涼,他感受到了那位從未謀面的大明皇上,有着非同一般的遠見。

遼河暫時穩定下來了,不過互市也被徹底的封閉了,不僅僅是遼河的封閉,草原上也是一樣,大明朝廷的要求非常的明確,草原部落之中,只有效忠和服從大明朝廷的草原部落,才允許與大明互市,其餘部落一律不準從大明購買任何的貨物。

採用互市的辦法圍堵大清國,這等於是殺人不見血。

大清國地處極北之地,氣候嚴寒,糧食產量很低,想要維持生計有很大的困難,加之這些年以來,八旗軍入關劫掠,每一次都劫掠大量的漢人,進攻朝鮮的時候,更是劫掠了幾十萬的朝鮮人,讓大清國的人口空前的膨脹,可這些人都是要吃飯的。

大清國的四周幾乎被全部封閉起來,遼南大部分地方被大明軍隊佔領,大清國與朝鮮的聯繫被完全切斷,遼河以西同樣被大明軍隊佔領,這裡已經成爲大清國的禁區,大清國的北方是草原和白山黑水,大都是貧瘠之地,也就是說,大清國與周遭的聯繫,除開草原上部分的部落,其餘全部都不存在了。

這等於是卡住了大清國的咽喉。

按照范文程的預計,最多一年左右的時間,大清國就會出現糧食方面的危機,依照大清國自身的糧食產量,根本無法維持,八旗軍在草原的征伐以及遼東之戰,消耗了大量的糧草,這已經讓皇太極不堪重負了。

一旦糧食的饑荒來臨,首先遭難的肯定是漢人和朝鮮人,至於說那些滿人權貴,還是可以維持的,可大清國的滿人不多,大部分的還是漢人,一旦漢人和朝鮮人亂起來,皇太極和八旗軍根本無法平息。

大清國出現內亂,大明軍隊趁虛而入,那個時候恐怕就是大清國覆滅的時候。

對於這一點,范文程看的非常清楚,可短時間之內,他不會提出來這方面的擔憂,因爲皇太極暫時沒有發現這方面的問題。

皇太極的確是一代梟雄,可惜在維持生計以及民生建設方面,不是特別的擅長,皇太極一直都是以征伐起家的,包括先皇努爾哈赤,他們在民生建設方面,沒有想到很好的辦法,一旦缺乏了錢糧,很多時候都是依靠劫掠的方式獲取。

雖說成立大清國之後,皇太極將部分的精力放置到民生方面,讓大清國逐漸的穩定下來,可皇太極真正的重心,還是放在了遼東、遼南等地,皇太極重點想到的,還是要征服中原、徹底推翻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出了一個奇才,此奇才如今是大明的皇上,如此意味着大清國統領中原的希望逐漸失去了,且今後能夠保住大清國的希望都越來越渺茫。

皇太極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身體也不是很好,這個時候將主要的精力放置到民生方面,可能性不是很大了。

也正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范文程整體的看法都是悲觀的。

大清國已經開始出現不穩定的苗頭,諸多的滿人權貴對漢人的仇視達到了高峰時期,時不時有漢人遭遇到打罵,甚至被斬殺,皇太極曾經專門制定了規矩,不準滿人權貴隨意的斬殺家中的奴僕,可惜在八旗軍在遼東慘敗之後,皇太極對於大清國各地出現的欺辱滿人的現象,也是睜一眼閉一眼了。

這樣的行爲,是在徹底動搖大清國的根本。

范文程看出來了,他相信皇太極也看出來了,只不過爲了平息滿人權貴的憤怒,皇太極選擇了暫時的縱容,這種暫時的縱容,很有可能開啓動搖大清國根本的序幕。

范文程已經感覺到了寒心和頹廢,儘管想到了這些事情,可他一直都是閉口不言,以前那種踊躍的爲皇太極出謀劃策的激情,一去不復返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范文程還是非常小心的,除開必須要到大政殿去上朝,其餘的時候他閉門不出,不見任何人,他知道很多的事情不可能瞞過皇太極,他更是清楚不能夠讓皇太極疑心,不能夠讓皇太極震怒,否則他這個漢人,在大清國五立錐之地,在大明王朝更是不可能被原諒的罪人。。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620章 襄陽失陷(3)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624章 襄陽失陷(7)第84章 納采第735章 我行我素第62章 道不同(2)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159章 整合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473章 導火索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755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1)第500章 腹背受敵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60章 儒學教授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77章 有情有義第81章 說親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901章 對外貿易司第272章 老回回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602章 費盡心機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858章 城破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840章 局勢的反轉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779章 閃電戰(9)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895章 朕爲主宰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926章 權鬥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305章 撤兵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28章 初步規劃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912章 大禍臨頭的感覺第85章 相互考證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932章 皇太極的能力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435章 死不瞑目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656章 彷徨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779章 閃電戰(9)第690章 焦灼(2)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544章 狂妄的代價(8)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753章 大氣的部署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516章 慘敗(5)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910章 漂亮的巷戰第234章 誘惑第297章 決定第512章 慘敗(1)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9章 教諭先生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
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620章 襄陽失陷(3)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624章 襄陽失陷(7)第84章 納采第735章 我行我素第62章 道不同(2)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159章 整合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473章 導火索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755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1)第500章 腹背受敵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60章 儒學教授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77章 有情有義第81章 說親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901章 對外貿易司第272章 老回回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602章 費盡心機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858章 城破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840章 局勢的反轉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779章 閃電戰(9)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895章 朕爲主宰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926章 權鬥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305章 撤兵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28章 初步規劃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912章 大禍臨頭的感覺第85章 相互考證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932章 皇太極的能力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435章 死不瞑目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656章 彷徨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779章 閃電戰(9)第690章 焦灼(2)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544章 狂妄的代價(8)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753章 大氣的部署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516章 慘敗(5)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910章 漂亮的巷戰第234章 誘惑第297章 決定第512章 慘敗(1)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9章 教諭先生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