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陝西,數十萬的百姓無田可中,只能顛沛流離,最後淪落爲乞丐,不時地爲勳貴們和士紳打短工,才能勉強餬口,填飽肚子,艱難度日。
即便是那些有田可種的老百姓,或是租的,或是自己一家子的幾畝薄田,即便是屬於自己的土地,但位置也很偏遠,遠離水源,在連年的大旱之下,在佃租和賦稅沒有變化的情況下,這些老百姓也只能等死,遲早成爲流民的一員。
孫傳庭與徐光啓心裡清楚,如今之時,最好的賑災方式,就是讓大部分的災民擁有土地,即便是大旱之年,但在辛勤耕耘之下,總能有所收穫,朝廷再予以一定的減免賦稅,西北的災情就能有所緩解,老百姓自己就能抵禦旱災。
有了田地,能夠有口吃的,亂軍發展的勢頭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然而,大部分的土地掌握在勳貴和那些藩王手裡,又讓他們這些官員又能如何做呢?
藩王和勳貴的處罰和治罪,唯有宗人府和皇上才能管,地方的衙門根本就約束不了,只有監督的職責。
一時間,兩人的心中有一種無力的感覺,有力無處使。
在大明王朝,不管是皇室之間,還是在文武百官之中,都有一個默認的共識,只要那些藩王不造反,就可以爲所欲爲,醉生夢死,無才無德更好。
所以,對於藩王的一些犯罪,兼併土地,一定範圍的禍禍老百姓,皇帝與百官都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作沒有看見。
兩天之後,京城...
乾清宮的一個小屋子裡,禁地中的禁地,若無崇禎的允許,即便是負責打掃的宮女與小太監,守在門外的兩名錦衣衛都不會讓他們進去。
這個小屋子已經成爲了神秘的存在,短短的兩三月的時間裡,迅速傳遍了皇宮的每個角落,即便是皇宮外的那些大臣與百姓,也有所耳聞,皇宮有這麼一個存在。
此刻,在大門緊閉的小屋子之中,崇禎靜靜地站在那裡,面前懸掛着一幅大明地圖,而在一些省份的州府範圍之內,被崇禎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圓圈。
陝西的臨洮府、寧夏衛、平涼府、漢中府、西安府,山西的太原府、大同府,河南的彰德府、衛輝府、洛陽府、開封府、汝寧府、南陽府,山東的兗州、青州、濟南府......
崇禎的手裡拿着一疊資料,望着地圖上的一個個圈圈,眸子中閃爍着莫名的光芒,臉上盡是凝重之色,忍不住地喃喃道:“真是有意思,起義軍波及的省份,凡是有藩王的州府,必然有民亂,還是尤爲強烈的那種,其次就是集中在糧倉的縣城附近。”
崇禎的一隻手在地圖上滑動着,軌跡正好與黃河流經的地方重合,不難發現,沿着這條軌跡有好幾個圈圈,代表着藩王封地。
“藩王的封地選得真是好地方,全都是靠近水源,一省、一府的全部良田幾乎都在這些藩王手裡。”
“明末的時候,難怪土地兼併的那麼厲害,大明的那些官員又束手無策,經過近三百年的發展,演繹出那麼多的藩王,藩王又有那麼多的子嗣。”
“雖然只有世子才能繼承王位,但那些王爺最不缺的就是權力與銀子,餘下的子嗣雖不能繼承王位,不能再次獲得分封,但那些王爺可以爲餘下的子弟購買土地。”
“如此一來,除了沒有一個封號,沒有一個藩王應有的正式冊封,那些庶出的藩王子嗣和世子又有什麼區別?等同於變相的分封。”
這一刻,在崇禎的腦海裡浮現出一個畫面,在大明王朝的巨大版圖之上,遍佈着一個又一個代表藩王屬地的黑點,黑點不斷在放大,以巨大的“黑點爲中心”,又有無數的小黑點。
不言自明,那些小黑點代表的就是藩王的兄弟子侄,最爲親近的血脈。
只要還是朱家的天下,只要還是大明王朝,誰又能和這些皇親國戚爭奪土地的資源?
看着一個又一個圓圈,以及腦海裡浮現的那些小黑點,“崇禎”愈發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斷。
明之滅亡,不是因爲四起的起義軍,更不是遼東的建奴,而是明朝滅了自己。
這麼多的藩王,這麼多的藩王子嗣,就像一隻只螞蟥,不斷吸取着大明王朝的“養分”,不斷地壓榨天下的百姓;就像一個個蟻穴,不斷地侵蝕着大明王朝這個巨大的堤壩,而小冰河時期的到來,不過就是一個催化劑和放大鏡而已。
催化了進程,放大了問題。
此時,崇禎就像一個人格分裂的病患,思考一些問題之時,比如分析大明王朝弊病的關鍵所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甄別哪些人是忠臣良將,可堪重用,諸如此類種種,他就變成了賈亦韜,一名歷史知識淵博的學者。
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相處之時,就恍然不覺的成爲了真正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在自己的腦海裡,“崇禎”幻化出了一個手掌,揮了揮,毫不猶豫地擦去了那些黑點,臉上瀰漫出淡淡的嘲諷之色,堅毅地說道:“朱元璋啊朱元璋,相比於百官羣臣,你更加相信自己的子嗣,後代能夠維繫朱家王朝的統治,卻無法預料,真正將大明推下神壇、推入深淵之人,正是你的這些後裔。”
“血脈,僅僅限於血脈,傳承的只有這個家族的基因,卻沒有親情。面對巨大的利益和個人得失之時,什麼家族傳承,什麼叔侄之情,什麼伯侄血緣關係,統統都是狗屁,不值一提。”
此刻,崇禎不像是在分析大明王朝的弊病根源所在,更像是在提醒自己,不,應該是提醒賈亦韜自己。
之所以來到這個世界,換了一個身份,不就是拜那些族人叔伯所賜嗎?
很顯然,崇禎的殘存意識受到了賈亦韜的記憶影響,讀取、並深深認可中國的一句話,遠親不如近鄰,對於與那些藩王的血脈關係弱化了血多。
受到賈亦韜的影響,在崇禎的眼裡,那些藩王不再是叔伯子侄兄弟,不再是擁有着同一個人血脈至親的族人,而是大明王朝的一個個毒瘤,在一點一點的腐蝕着大明王朝。
兩個意識在真正的融合,不再分什麼崇禎與賈亦韜,對外之時,只有這副身體的身份,唯有思考之時纔會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