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

“婆婆...現在不是感慨的時候,該好好想想,該怎麼辦啊?還是趕緊想一個辦法,阻止夫君這樣胡鬧下去,否則,沒有了朝廷的支持,甚至於厭惡,咱們整個沐府,整個沐氏家族,可就真的完了。”

聽到這些話,尤其是最後一句,宋氏終於有一些動容,流露出了些許的慌亂之意,轉瞬又恢復鎮定自若之色,爬滿皺紋的眼皮微微抖動了一下,突然間,渾濁的雙眼裡迸發出決絕之意,在這一瞬間,似乎作出了什麼艱難地決定,嘴裡喃喃地說道:“爲了整個沐府,避免給整個家族帶來滅頂一般的禍端,只能那樣做了,使用非常手段......”

剎那間,陳氏明白了開來,頓時一個激靈靈,只感覺遍體生寒,一絲狠意刮過自己的肌膚,讓她情不自禁地生出畏懼之意,小口微張,呆呆地望着自己的婆婆,疑惑的表情之中,更多的還是難以置信。

京城....

乾清宮,崇禎正坐在那裡,書房裡還有其他人,既有像畢自嚴這樣的前朝遺老,具有真才實幹之人,又有劉若宰、盧象升這樣的後起之秀,可謂是人才濟濟,全部是能臣幹吏。

“各位愛卿,鴻臚寺今天上報,林丹汗差使臣前來,不僅提出朝廷不要插手察哈爾右翼的條件,更是討要原本屬於土默特等蒙古部落的市賞,對於此事,你們怎麼看?”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崇禎的話音還未完全消失,盧象升剛欲發言,新任的戶部尚書畢自嚴上前一步,就迫不及待地接話道:“啓稟皇上,微臣以爲,兩個條件都不能答應。”

很顯然,畢自嚴的回答正好迎合了其他人的想法,盧象升等人極爲期待地等待後面的言語。

“皇上,在衆多蒙古各部落之中,林丹汗是最具有野心之人,可謂是反覆無常,毫無信義可言,即便是有着盟約,也會縱容部屬,劫掠我朝邊境之地,要是讓他西遷成功,恐怕朝廷將會麻煩不斷,不得不將防線拉長。”

“而且,就算朝廷應允了他們的條件,不插手他們的內部事務,並予以市賞,林丹汗也不會領情,也不會對我大明心存感恩。”..

“以如今的國庫充盈情況來看,幾萬兩的市賞或許不算什麼,但朝廷還有許多用銀子的地方。何況,林丹汗有了這筆銀子,他就能夠招兵買馬,在短時間之內,實力就可以迅速得到恢復。要是給予市賞,無異於養虎爲患。”

......

看着侃侃而談的畢自嚴,神情中夾雜着義憤填膺之意,崇禎露出滿意之色,頻頻點頭,眼角的餘光掃過衆人,這些人就是自己未來的上書房或者軍機處班底。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崇禎的思緒開始翻飛了起來,神遊天外,想起了關於他畢自嚴的記載,尤其是擅長之處。

僅就經濟理財之能,堪比周總理!

“崇禎”清楚地記得,對於畢自肅的印象極爲深刻,歷史上,朱由檢登基之後,面對大明朝的這個財政爛攤子,魏忠賢將國庫掏空,要不是有畢自嚴這個極有“才幹”的戶部尚書,朱由檢將會更加缺錢,或許財政早就崩潰了。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朱由檢非常缺錢的時候,就是在畢自嚴死去不久。

接任戶部之時,朝廷還是處於每年一百三十萬兩白銀的赤字之下,但在他的努力之下,想盡一切手段,儘量減輕百姓的負擔,進行開源節流,硬生生的拯救了大明王朝的財政,予以了緩解,稅賦有所增加,財政出現了復甦跡象,宛若奇蹟一般!

最爲關鍵的是,在他的精心策劃之下,由於糧餉供應及時,爲挫敗韃子兵圍京城的意圖,提供了後勤保障,功勞絲毫不比那些勤王的將領少多少?

黃豬皮第一次入關,兵圍京城,天下兵馬四十餘萬,雲集在京城四周,自然而然地,不難想象,當時的糧草供應就成了最爲重要的事情,也是最能體現畢自嚴的“才幹”。

連續月餘,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晝夜不停地處理後勤供應事務,幾乎事事都是親力親爲,手批口答地處理諸多事務。

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如果沒有畢自嚴這個戶部尚書,作爲各路大軍的後勤部長,恐怕那些勤王兵早就自亂陣腳,因爲糧餉供應的事情。

思緒翻飛之時,崇禎那平靜的神情之下,漆黑的眸子裡閃爍着點點光芒,愈發覺得,畢自嚴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簡直就是當代的周總理!

當然,除了在外交方面,兩人幾乎是別無二致,同樣具有經濟之才,也懂得軍事,可謂是多才之人,武能保家衛國,守一方之土,文能兼濟天下,乃是明末不可多得能臣幹吏。

最爲關鍵的是,他和袁可立一樣,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無心於黨爭,更加在意國家的利益,屬於中立的官員。

擔任天津巡撫之時,與登萊巡撫袁可立遙相呼應,形成掎角之勢,守衛了京師大門。

“而且,皇上,微臣以爲,以大明目前的國力來講,財政只是得到了緩解,不僅林丹汗索要的市賞不能給,就連其他部落也要全部除去。”

“還有,朝廷對待進貢的使團也要有所改變,所賞賜的財物價值,決不能超過他們進貢之物。”

“以及那些使團的沿途花費,也不能再由朝廷承擔,當地衙門不再負責接送,只需查驗即可。不然的話,對於過往的道、州、府來講,也太勞民傷財了,成了當地的一大負擔。”

......

崇禎聽得非常認真,連連點頭,即便畢自嚴不說,他也有這種打算,也知道明朝時的朝貢,藩屬國所謂的覲見,他們進貢的貨物與所得到的賞賜相比,絕對是物超所值。

一般情況下,後者往往是前者的數倍、數十倍不止!

因此,明朝時所謂的萬國來朝,不過是在到處撒錢,花錢買來的一種假象,那些藩屬國不是因爲天朝國威使然,才慕名而來,進行朝賀,而是雙眼盯上了事過之後的一筆重重賞賜。

很顯然,洋洋灑灑的一番話,畢自嚴說得很是過癮,就在這個時候,崇禎卻兀自的問道:“畢尚書,關於你所講的這些,朕何嘗又不明白?”

“不管是市賞,還是進貢之時的賞賜,都是朝廷的一種拉攏手段,安撫和穩住那些化爲之民。若是統統取消的話,很有可能使得他們強烈反彈,再出現第二個、第三個建奴。”

“遙想當初,迫於朝廷的財政壓力使然,不得不減少化外之民的進貢次數和間隔年限,結果卻是,使得邊境不穩定,蒙古等部落襲擾我國邊境,燒殺擄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五百二十一章 鬱悶的漢斯·普特曼斯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九十五章 陽謀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五百六十五章 兩相對比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製造無人區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五百零九章 培養翻譯人才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八十七章 可以!第一章 寒冷的夜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六)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脅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場豪賭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六十章 喜訊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
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五百二十一章 鬱悶的漢斯·普特曼斯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九十五章 陽謀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五百六十五章 兩相對比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製造無人區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五百零九章 培養翻譯人才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八十七章 可以!第一章 寒冷的夜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六)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脅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場豪賭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六十章 喜訊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