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

,最快更新明末達人秀最新章節!

聽着祖大壽的徐徐講述,衆人的心中都是一動,眸子裡閃爍着晶瑩的光芒,越來越明亮,臉上更是流露出淡淡的希冀之色,隱隱有一些期待起來。

有着姻親的關係,吳三桂的母親乃是祖家人,祖大壽的親妹妹,就憑這一層關係,要想安排幾個祖家的年輕之輩,到他的帳下,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何況,祖大壽曾經親自調教過吳三桂這個親外甥兒,教其騎馬射箭等等,兩人的關係還不錯。

一時間,吳三桂雖然只是一個遊擊將軍,相當於衛所軍的一名千戶,將祖家子弟送到他的帳下,最多也就只能安排一個百戶的職位,位置雖低,卻勝在立功的機會多多。

畢竟,之所以現在送出一些祖家年輕子弟,就是因爲,缺少一個這樣的立功機會,尤其是此時此刻,更是絕佳的機會,此戰過後,數年之內,恐怕東北再難有如此規模的戰爭。

漸漸地,大帳裡的氣氛開始緩和了一些,變得有一些愉悅,不再那麼的凝重而壓抑,而又有一股不一樣的氣氛開始瀰漫開來,那些老一輩的神情微鬆,眼角透着絲絲笑意,但那些年輕一輩卻是一副老大不願意的樣子。

畢竟,跟着自己的父親、叔父等人的身邊,不僅軍階更高,提拔的也更快,難怪他們是那麼的不樂意。

或許,這就是年長者與青年人的不同之處,前者的眼光更遠,更加側重於機會,而後者卻是那麼的急功近利,只看到了眼前得到的好處,卻忽略了一個關鍵,要想取得長足的進步,奠定在軍中的地位,立功的機會,要比個人關係重要的太多太多。

儘管礙於視野的侷限性,儘管心中有一些不情不願,到吳三桂的手下當一個微末小將,但攝於祖大壽那凌厲的目光,只得點頭答應了下來。

與此同時,瀋陽城以東的方向,渾河西岸附近,一處水草旺盛的地方,袁可立統帥的大軍宿營於此,每個人都是處於一種枕戈待旦的狀態,一旦號角響起,隨時都能進行作戰,拿起身側的兵器。

真的可謂是,兵不離甲,馬不離鞍,警惕至極。

帥帳之中,袁可立一臉肅穆的站在那裡,凝視着衆人,而在他對面的諸多將領,有一小半都是皇家軍事學院的的學員,在遼東之戰崛起的新軍將領,比如去年的武科開試的武舉人,王來聘,徐彥琦、翁英等人。

看着如此多的新鮮血液,那些新軍將領散發着濃濃的戰意昂揚之意,身材挺拔,英武不凡,單單是身上的那股氣勢,就要比太多的老將強的太多。

看到如此情景,袁可立就是輕輕點頭,露出欣慰之色,暗歎大明中興有望,這才緩緩開口,打破了平靜。

“各位將軍,一定要切記,也是皇上一再交代和囑託的,此次遼東之戰,重在收復失地,將韃子趕出遼東,儘可能地斬殺韃子,卻不是一定要將其全殲。”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想必你們也已經明白了皇上的良苦用心,理解皇上的用意所在,皇上當然希望,藉助此戰,能夠一舉將韃子全殲,將建奴滅國,甚至於滅族。”

“然而,先不說野豬皮已經逃回了建州老巢,單單是這樣做的代價,都是難以想象的,魚死網破之下,我軍的傷亡將會大幅度增加,鬧到最後,很有可能會是一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而這,絕不是皇上想看到的。”

“畢竟,如果咱們的大軍損失的過於嚴重,將會難以對蒙古人形成壓制和威懾。否則的話,就真的是,前面剛趕走了餓狼,後面又來了猛虎。”

......

隨着袁可立的徐徐講述,衆人不禁想起了這一個多月的作戰情況,正面作戰之下,有着兵力的絕對優勢,再加上最新的火器配備,完全可以碾壓建奴。

然而,一到夜裡,亦或是經過一些深山老林之時,建奴突然發動偷襲,或是夜色的掩蓋,或者是樹木叢林的遮蔽,亦或是山路的婉轉曲折,使得兩者的距離被一下子拉近,火器的優勢就遭到了極大的削弱。

如此情況之下,自然而然地,己方的傷亡之銜上升。

畢竟,韃子的最大優勢就是,近身格鬥,肉搏廝殺,在馬上作戰。

還有就是,隨着祖大壽等人從遼河套相繼迴歸,與大軍會合,一起收復失地,他們的任務也不再是秘密,衆人知道,除了野豬皮之外,大明還有一個強敵,那就是蒙古的林丹汗,儘管現在與大明有着盟約。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今時今日,大明與建奴的實力差距,雖然已經不能用鷸、蚌來形容,憑着林丹汗的實力,也不是漁翁,但卻是這個意思,若大明在遼東的損傷過於嚴重,勢必會引起林丹汗的覬覦,窺視遼東之地。

因此,不難想象,垂死掙扎之下,若是建奴真得魚死網破,就算大明真得將其滅國,最終受益的也只會是林丹汗,大明依舊沒有解決遼東之患,只是由女真人換爲了蒙古人而已。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現在的林丹汗,不僅依舊野心極大,更是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就算他不窺視遼東之地,若是一統蒙古各族的話,危害性要遠超過建奴。

畢竟,與建奴不同,蒙古人的人口規模更大,騎兵的戰力並不弱。

最爲關鍵的是,蒙古人的地盤更大,更加廣袤,遍及大明整個的北方邊境,長城的任何一個關口,都是他們可以攻擊的一點,自然而然地,一旦對手換做蒙古人,大明的防線將會增加數十倍,軍費也會隨之飆升,而建奴卻只是在東北一帶。

何況,朝廷的整飭軍備,加強邊防,修葺與加固北方的長城關口,才一年多一點,有一些邊關的城防還很薄弱,甚至於有一些長城出現了豁口,很容易被蒙古人趁虛而入,進入關內。

如此情形之下,怎可讓林丹汗趁勢做大,一家獨秀?

在衆人的腦海裡閃過這些念頭之時,袁可立那語重心長的話語依舊在繼續,迴盪在他們的耳邊,引起一陣的思緒翻滾,感觸頗多。

“因此,在圍剿韃子之時,一定要留一個豁口,讓他們有着逃跑的希望,你們從後面追擊即可,但也不可孤軍深入,一切以穩爲主......”4

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六十章 喜訊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十五章 遙遙跟隨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三百五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三)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五百九十一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
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六十章 喜訊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十五章 遙遙跟隨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三百五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三)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五百九十一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