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對於三個人而言,就如仙樂中的兩個音符,敲擊出最美妙的樂章,剎那觸及了她們的心靈,引起了某種共鳴,接着一陣狂喜,伴隨着的還有心神的猛然一鬆,不住地長鬆一口氣,就像壓在心上的一顆大石落下。

此刻,若不是身處乾清宮,若不是有着崇禎在面前,狂喜之下,恐怕三人早就抑制不住地跳起腳來,一陣歡騰,一陣雀躍,來發泄一下心裡的那份激動與興奮。

不得不說,乾清宮的宏偉威嚴,崇禎的高居於上,還是使得她們保持了冷靜,沒有過多的出格舉動。

然而,看着三個女人的彼此互望,神情與眼神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那種興奮與高興,幾乎掩飾不住,就好像無聲的在相互慶祝一般,崇禎並未多言,而是極爲體貼地保持了沉默。

有着歷史學家和現代人的靈魂加持,“崇禎”又怎能不明白“忠貞營”意味着什麼?

雖然都叫忠貞營,組成也一樣,但由誰發起,卻代表着不同的意義,將會起到不同的作用。

畢竟,他崇禎成立的忠貞營,雖是個人出資,但卻帶着官方性質,影響力更是全天下,歷史上的那個李自成,組建的忠貞營,不過是一時的拉攏人心,提高實力,並不具備普適性,更不代表一種官方認可。

說白一點,他崇禎成立忠貞營,不僅僅是新組建一個新兵種那麼簡單,更象徵着女子的社會地位提高,具有官方性質的認可。

漸漸地,隨着三人冷靜下來,激動的情緒得以平復,她們看向崇禎的目光也隨之變了,不僅僅是敬畏那麼簡單,還有發自於靈魂深處的那種感激與忠誠,就好像是在無聲地述說,皇上,我們一定會辦好這件事情。

“還有,朕之所以在各地設立孤兒院,收養那些流浪孩童,不僅僅是減少天下的一些不幸,還是爲了忠貞營,能夠從中選拔一些合適的少年少女,充實到忠貞營,接受你們的軍事訓練和培養,讓他們效忠於朝廷......”

四人聽得連連點頭的同時,心中也在暗想,果然如此。

不難想象,從小就灌輸忠於皇上、效力朝廷等思想的那些孩童,長大之後,成爲士兵或將軍,一定會對皇上忠心無比,自然而然地,皇上對於軍權的掌控力度,也是史無前例的。

誠然,孤兒院的存在,皇上的資助,就相當於那些流落街頭、無家可歸的孩子的再生父母,這份恩情,這份撫養之情,足以讓他們忠貞,比其他的將領更加忠誠。

這個時候,已經冷靜下來的張鳳儀,等到崇禎說完之後,神色鄭重無比,不無擔心地提醒道:“可是,皇上,先不說組建忠貞營所需要的餉銀,單單是設立孤兒院,還是大範圍性質的,恐怕這筆開銷很大——很大——大到——”

張鳳儀的話語雖然戛然而止,但崇禎卻是聽得明白,知道對方後面想說什麼,無非是,這麼一筆巨大的開支,遠超皇室所能負擔的,尤其是隨着孤兒院的越開越多,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

崇禎的臉上依舊掛着風輕雲淡一般的淺笑,並未因爲張鳳儀話裡的那個弦外之音,不自量力之意而惱怒,而是緊跟着朗聲回道:“張將軍,大範圍的設立孤兒院,若是隻靠朕個人出資,用皇家生意盈利去做,當然是不行的,也是決計做不到的。”

“那——皇上——?”

張鳳儀面露遲疑之色,忍不住地問了一句,同時也說出了其他人的心聲,都在等待着崇禎的迴應。

“朕將會拿出一百五十萬兩銀子,先在陝西與河南設立孤兒院,進行試點,就像實行民兵制那般,也是天災最爲嚴重的兩個地方。”

聽到這句話,四人的神色都是一緩,那種置疑之色已經少了許多,而崇禎接下來之言,更是使得他們相信,不管是孤兒院,還是忠貞營,都不是皇上的一時心血來潮,也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得要那樣做,還要推行天下,尤其是孤兒院。

“當然,在陝西與河南各地設立孤兒院的過程中,朝廷也會出臺一些扶持政策,也會撥出一些錢糧,用於救濟那些無家可歸的兒童。”

“而且,等到朝廷的財政緊張的問題,有所緩解之後,從各地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朝廷的扶持力度也會不斷地加大,爲之推廣,不再僅限於河南與陝西兩地。”

“所以,張將軍,關於錢糧的事情,不用擔心,朕已經有了相應的準備,你們放心的去做吧~”

就在這時,崇禎的話語忽然一頓,眸子裡更是閃過一縷莫名的光芒,似乎想到了什麼,有了什麼新奇的主意,轉而說道:“對了,凡是孤兒院收養的孩童,若是沒有姓氏的話,或者個人願意的話,都可以跟朕的姓,姓朱。”

霎時間,四人再次震驚了,眼睛都是瞪得大大的,嘴巴更是微張,尤其是最後一句,帶來的衝擊力,要超過之前,提出“忠貞營”所帶來的震撼效果。

姓朱,那就是國姓,還是皇上親口所言,雖未點名是誰,但也和賜姓無異。

換而言之,那些孤兒院收養的孩童,相當於皇上的義子義女,地位一下子拔高了太多太多,猶如從地上爬上了雲端,出身也變得高貴了許多。

當然,隨着孤兒院的也來越多,隨着收養的孤兒越來越多,這種效果也變得不再那麼稀奇珍貴,漸漸地,也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

毫無疑問,這又是皇上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更是在培養日後的心腹和倚重之人。

這個時候,就在四人震撼地目瞪口呆之時,崇禎再次開口了,開始佈置他們的任務。

“張鳳儀,林四娘,你們負責擬定忠貞營的機構,以及一干訓練事宜,制定出一個詳細的計劃來,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裡,能夠組建出一支忠貞營,使其初具規模。”

“是,皇上,末將遵旨。”

“李過,高桂英,你們負責孤兒院的一干事宜,籌劃孤兒院的基本機構,如何收養那些無家可歸的孤兒,以及對他們的教育,等等,也弄出一個詳細的章程來,以便推行天下。”

“是,皇上,末將領旨。”

......

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億”和“兆”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十五章 遙遙跟隨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與穩重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極必反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一百四十八章 輻射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十九章 鐵公雞岳父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
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億”和“兆”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十五章 遙遙跟隨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與穩重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極必反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一百四十八章 輻射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十九章 鐵公雞岳父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