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自襄陽一路南來,於沔陽折而向東,在龜山北陸家集匯入長江。而漢水和長江交界處長江東側便是武昌府,長江自西南而來,繞過武昌府折向東南。長江把這塊區域分爲武昌漢陽兩府,而漢水又把漢陽府從東向西一分爲二,南面爲漢陽府城,北面則是漢口。
江漢交匯,又形成了無數的窪地湖蕩,湖泊多耕田便少,特別是兩江交匯之處很是荒涼,遠沒有後世大武漢的繁華。
張定國駐軍江東的武昌府,親自領兵出擊一舉擊潰了堵胤錫的三萬大軍,卻沒有遠追,而是選擇返回了武昌,因爲他要帶兵出擊九江,配合張獻忠攻打九江的明軍主力。
然而他剛剛率軍回到武昌,便有手下驚慌的來報,一支明軍突然出現在江對岸的漢口,規模達數萬之多。張定國親自來到江堤上極目遠望,便看到江對岸影影綽綽旗幟招展,江中更有數以百計的戰船。
“這股明軍昨日到達,人數在四五萬上下,從旗幟來看,明將是原順軍叛將郝搖旗。”白文選向張定國稟告道。明軍剛一出現在江對岸,白文選便派出哨船前去探查。
“郝搖旗原來駐守在承天府鍾祥,突然來到這裡肯定是得到了僞明齊國公陳越的命令,不過順軍那些人是幹啥吃的,竟然讓郝搖旗來到了這裡?”張定國皺眉道。
按照張定國和李過的協議,大西軍攻略長江以南湖廣江西直下南京,順軍則攻略江北。長江以北現在就郝搖旗和襄陽軍兩支武裝,順軍可是有十多萬人,都快過了三個月的時間,竟然連這兩支軍隊都無法對付,還讓郝搖旗帶着軍隊來到了漢口!
“也許發生了什麼事情是我們不知道的......”一旁的白文選猶豫着說道,本就是張定國的副將,再加上他剛被堵胤錫擊敗,使得他說話沒有多少底氣。
古代的交通條件落後之極,一條數裡寬的長江對兩岸的百姓來說猶如天塹一般,江那邊發生的事情江這邊往往過了很長時間才知曉。
順軍人數不少,卻缺衣少糧接連戰敗,士氣低落的很,再加上號令不一諸將各行其是,未必能夠擊敗明軍,這點張定國也早有預料。可再不濟也不可能輕易便被郝搖旗這樣的順軍叛將擊敗吧?要知道不論是袁總第高一功,還是田見秀李過,可都是熟悉兵事能征慣戰的猛將!江北的明軍又不是什麼精銳,哪裡能敗得這麼快!
據張定國掌握的情報,前不久李過還帶人攻打襄陽呢,難道現在就敗了?
不過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郝搖旗帶着大軍出現在江對岸卻是事實。四五萬明軍,又有數百艘船隻,絕對是能威脅武昌西軍的存在,便是張定國也不敢輕忽。
從武昌往九江,必須得借重船隻走水路,張定國可不敢放任一支數萬規模得敵軍在自己身後,威脅自己後路!
可想擊敗乃至殲滅郝搖旗這支軍隊也容易,對方在長江對岸紮營,想攻打對方必須要有水軍才行,而張定國所部雖然有不少船隻,卻都是剛剛收集得一些小船,水師大船當初都被張獻忠帶到了江西,所以想擊敗郝搖旗不是那麼容易得事情。
而就在張定國猶豫之時,數日後,又一支軍隊順着漢水出現在了長江對岸,和郝搖旗部夾着漢水立下大營,駐紮在漢水南岸得漢陽,看其旗號,竟是守襄陽的明軍鄭森部。
而令張定國震驚的是,鄭森部明軍竟然都是水軍,擁有各式戰船數百艘,浩浩蕩蕩飄浮在長江水面之上,往江北哨探的西軍船隻接連被鄭森部戰船擊沉,整個江道都被封鎖了起來。
“這兩隻明軍加起來有七八萬,人數已經和咱們差不多,而他們的戰船更是遠在咱們之上,這下可麻煩了!”白文選憂心忡忡的說道。
對岸兩隻明軍人數加起來雖然不如西軍多,可戰船規模大小遠在西軍之上,而長江上作戰本來就是水戰爲先,和明軍相比西軍完全不佔優勢,別說擊敗對岸的明軍了,還得時刻擔心明軍會否進攻。便是驍勇如張定國,這個時候也知道事情極爲不妙。
“襄陽明軍也來了這裡,難道李過他們真的戰敗全軍覆沒不成?”張定國自言自語道,“也不對啊,若是順軍戰敗失利,必然會向咱們求援,也必然會有敗軍逃到長江,這麼可能這樣無聲無息?”
“難道是李過那些人和明軍達成了什麼交易,明軍放棄了襄陽讓順軍通過,然後全軍得以到達對岸對付咱們?”白文選忍不住說道。
“不應該啊,順軍攻陷了北京,和明軍仇深似海,明軍統帥怎敢冒着忌諱和他們達成這樣的交易?”張定國不解道。可是不這樣又如何解釋突然出現在這裡的襄陽明軍?
就在張定國疑惑之時,長江對岸,鄭森和郝搖旗第一次相見了。
兩軍合一共同對付武昌的西賊,必然要有一個主將。因爲鄭家軍擅於水戰轄下又有諸多的戰船,陳越把主將的位置給了鄭森,郝搖旗爲副。對此郝搖旗也沒有異議,畢竟他的士兵不怎麼會打水戰,主將也不過是個名義罷了郝搖旗不願相爭。
而爲了協調兩部齊心作戰,顧君恩被陳越留在這裡爲參軍,爲鄭森出謀劃策。
漢陽府城鄭森中軍大營,郝搖旗鄭森顧君恩第一次相聚,商談對付張定國部的事情。
“九江那裡戰事如火如荼,賊軍人數是我軍數倍,若任由武昌的賊軍再到九江夾擊,形勢將十分不利。故經略大人令二位放棄原本駐地,來漢陽牽制武昌賊軍。
九江戰局關係着大明的命運,武昌則關係着九江戰事結果,還望二位能夠齊心協力,聽從經略大人號令,爲我大明紓困解難!“
顧君恩轉達着陳越對二人的殷切希望,鄭森和郝搖旗連忙做出表態,說一定會聽從齊國公的吩咐。
推薦一本書《扛着AK闖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