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各方盤算。

在原版之中,這朗桑就是一個牛人,曾組織過兩次大規模的圍攻巴達維亞戰,將他們的勢力擴張到蘇門答臘、婆羅州、蘇拉威西島等,算是民族英雄那一種,只是在這裡讓兒子伯夷發動政變弄死了。

偉大的***說過,革命的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的。

政變後的馬打藍國聲勢一落千丈,伯夷並不得人心,各地的諸候和將軍們並不支持伯夷,他們與盤踞在蘇門答臘亞齊國處於戰爭狀態,更坑爹的是,他居然派水師去招惹南洋軍,且看他們的部隊叫水師,就知是什麼貨色,結果讓南洋軍打得懷疑人生,狼狽逃了回來,得!這一次連水師都沒有了。

面對種種的內外困境,伯夷決定與荷蘭人聯手,佔領萬丹,然後共同對付南洋軍。

所以伯夷率領五萬大軍,入駐萬隆,只要後續部隊一到,馬上攻擊萬丹。

這萬隆四面火山羣峰環繞,花草繁茂,環境幽雅,天氣比巴達維亞和蘇拉卡爾達涼快好幾度,十分舒適,所以這裡設有皇家花園,伯夷也喜歡這裡,專設把行宮設在這裡,城區景色秀美,繁花似錦,四季如春。

從郊外的達哥高地和芝布勒高地上,可俯瞰萬隆全景,達哥附近有達哥瀑布,連旺山在萬隆之北,山間的連旺村,四季鮮花盛開,宜於假日休憩。萬隆南四十公里的檳加連岸海拔約一千四百多米,境極清幽的山間村落,不遠處又有芝流查湖,湖光縹緲,這一帶常是遊人流連漫步之地。

如此的美景,沒有美人實在可惜,伯夷下令,各地城邦送上美女兩名,違令者處斬,這是彌補他失去七公主阿依莎的。

馬打藍的都城蘇拉卡爾達遠在爪哇腹地,從蘇拉卡爾達出征要橫穿整個爪哇的西半部,沿途道路十分崎嶇難行,不但有很多荒蕪不毛之地,還有危險的沼澤和泥潭。大軍攜帶糧草通過,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爪哇當地又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雨季都降水不止,使得道路無法通行,馬打藍士兵必須在當年五月收割莊稼,帶着新糧踏上征途,然後趕在十月底前返回以便播種。進攻防禦並不堅固的馬來城市可能時間充裕,但要付對跨海而來的南洋軍,這就不好說了。

荷蘭人是看不起馬打藍人的,如果兵力充足,那怕本土運來三萬人,便可以滅了他們,現在爲了共同對抗南洋軍,不得不聯手。

現在生死關頭,馬打藍軍在幹什麼呢?在收到荷蘭人送去的兩千條槍之後,他們一出手就是五萬大軍,橫跨爪哇腹,浩浩蕩蕩前來,抵達萬隆之後便不前了,爲毛?原來是他們必須等待援軍,援軍正在收割稻穀,然後趁着好天氣曬乾,然後挑着一百斤新米,橫跨爪哇,前來作戰。

荷蘭人驚住了,這是運糧隊還是軍隊?

在收到荷蘭人的第二批禮物後,三十門大炮,三千條槍,荷蘭人在生死關頭,沒有什麼保留,向馬打藍國提供了大批武器,幾乎傾盡了庫存,馬打藍軍又進發至距巴達維亞三十里的茂物。

因爲南洋軍警衛師的火炮不足,不敢進攻港口碼頭方向,從陸路上繞道至巴達維亞身後的茂物,準備包圍他們,然後前後夾擊,切斷與馬藍前的聯繫。

茂物有荷蘭人的一個城堡,上面有二百守軍,算是大型據點,但是被南洋軍一舉攻下,守軍被全滅。

南洋軍乘勢進攻巴達維亞城。

巴達維亞城有濠溝保護,在城市的外圍,荷蘭人也清除了大量樹木和房屋,保證守軍的視野開闊。但在稍遠一些的叢林裡,仍然活躍着很多爪哇的部落。這裡也成爲了巴達維亞守軍的偵察盲點,導致南洋軍有機會潛入到距離城市很近的地方,而且荷蘭人本身也對南洋軍的進攻,完全沒有認識。

直到南洋軍猛攻濠溝了,才發現南洋軍己攻陷了茂物,幸好城中的守軍高度警惕,日夜戒備,及時發現了南洋的進攻,他們槍炮齊發,南洋軍突襲不成,轉爲強攻,他們士兵的槍法很準,射程又遠,射速又快,荷蘭人死傷慘重。

恰逢此時,馬打藍人來援,南洋軍丟下了幾百具屍體,狼狽而逃,馬打藍軍佔領了茂物。

臥槽!原本是拉來當炮灰,擋子彈的,誰知居然比他們荷蘭還能打,強悍的南洋軍也在他們手下吃了大虧,這什麼情況?

不過馬打藍軍旗開得勝,也沒有繼續向前,而是駐守在茂物,互爲椅角,馬打藍軍國旗爲藍底,然後像大多數***蘇丹國一樣,左邊有一個半彎月,表明是新月戰旗,源自先知穆罕默德,左邊則是兩柄交叉的蛇形劍,這叫新月雙蛇劍,看着藍色新月雙蛇劍,雷傑森大爲喜悅,有此強軍在,他們大有可爲呀!又命人去了一批武器。

至於這一批武器會不會用於屠殺荷蘭人,那是以後的事,眼前是以打退南洋軍爲主,他們知道這一次南洋軍鐵了心要攻打巴達維亞,因爲他們知道在這一帶,也就荷蘭人對他們稱霸地區構成一定的威脅,所以一定要拿下。

萬丹外海,停泊了至少五十艘主力軍艦,二百多條運輸船隻,正在源源不斷往下卸貨,目前至少有二萬南洋軍登陸,對他們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所幸南洋軍有勇無謀,只知一味狂攻猛打,他們與荷蘭人交惡,是利益衝突,不可調和;與馬打藍交惡,是因爲伯夷作死,但爲什麼連荷蘭和馬打藍的敵人萬丹也交惡,一併打了。

不是說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嗎?他們連這一點外交常識都沒有,只知一味逞勇,還有蘇門答臘的亞齊,也齊列入了敵人,馬打藍大王子阿羅科是獲得了蘇門答臘島亞齊蘇丹的支持,因爲阿羅科是蘇丹的外甥,他們是親戚不假,但也打了過幾次仗,每次弱小的馬打藍水師都讓亞齊人教做人。

如果不是亞齊人始終想佔領馬六甲,控制東西方貿易,早就南下佔領爪哇沿海城邦了。

亞齊國乃蘇門答臘強權,以巨港爲前進基地,始終盯着的是馬六甲海峽,連島上有一些反對勢力,也懶得理會,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這一百多年,亞齊人曾發起過幾次猛攻,差點奪下了馬六甲城。

鄭芝龍在攻下馬六甲之後,立即偷襲巨港,把亞齊蘇丹集結起來,準備混水摸魚的亞齊水師團滅了。

這並不是南洋軍不懂外交,只知爭勇鬥狠,而是荷蘭人看不明南洋軍的南進戰略。

南洋的勢力,各有各的算盤。

西班牙人佔領呂宋羣島,是爲了黃金白銀,他們的美洲黃金船隊可以從南洋返航,經菲律賓的巴士海峽入南海,由馬六甲海峽入印度洋,運回本土。

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則是爲了壟斷東西方貿易。

荷蘭人佔領巴達維亞,是爲了控制香料貿易。

亞齊國是想搶荷蘭人生意。

馬打藍國則希望統一爪哇,進軍婆羅州。

萬丹最慘,是在荷蘭人、馬打藍人、亞齊人的夾縫下過活。

文萊則希望一統婆羅州,但這麼大一個地方,不是他小小一個文萊吃得下的,始終的讓大國窺候,周邊國家都想打主意,日子不得安生。

南洋軍也有他的圖謀,米柱率衆前來,可不是像二百年前的鄭和那般,追訪前朝皇帝,宣揚上國天威,建立朝貢體系,他是爲了佔領該地區。

南洋軍的戰略是控制馬六甲海峽,控制東西方貿易;打通南進道路,移居澳洲。

所以這些國家,能結盟的纔會結,比如呂宋、柔佛、柬埔寨、老撾,越南阮氏、文萊等,那些擋着他道的,一律必須乾死,香料羣島五大島嶼中的四大,必須控制在手,將南下道路控制在自己手中,這纔可以大舉南進。

那麼他又怎麼可能與萬丹、馬打藍這等國家結盟,米柱是重視承諾的人,他是幹不出背諾盟約和向盟友背後捅刀子的勾當,所以在選擇盟友方面,他十分小心謹慎,寧願現在吃些虧,也不願以後找藉口背棄盟約。

米柱深信一點,人在做,天在看,你可以背叛別人,別人也可以背叛他,他可不想整天的過着冰與火之歌般的生活。

但是荷蘭人則是不同,他們爲了利益,爲了成功,沒有什麼不敢說的,沒有什麼不敢答應的,沒有誰是不可以出賣的,就看價錢合不合適?

所以他們纔可以憑着這麼少的人,在南洋縱橫捭闔,打下這麼大的地盤,周邊諸國,誰沒有吃過他的虧?在南洋軍崛起之後,他們才中止了上升的勢頭,被南洋軍按在地上壓着打,現在是退回了他們在東方唯一的大型據點巴達維亞,作最後垂死之爭,打贏了,他們就可以繼續在這一帶混,打輸了,幾十年的努力化爲鳥有,像是葡萄牙人一樣,逃回了印度洋的果阿,在舐弄傷口。

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225章驚人消息第373章事態擴大第164章應變第5章面試第507章換將第419章重奪重鎮第175章封地第240章籌備租界第779章後悔第868章印地安人第145章政客第717章靈魂第828章西洋聯盟第506章提督出征第700章洪水猛獸第188章爭端第225章驚人消息第450章攻擊靶子第125章親人團聚第921章獎勵第697章敗勢己成第272章埋伏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160章對抗第114章流浪的人第612章自強之道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199章以和爲貴第277章蓄勢第136章第993章東方強權第16章戰鬥帝第549章和談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784章出走第740章問鼎天下第793章無力第293章報復第667章誠意十足第680章適應第456章肅清第376章不擴大化第756章帝國崩潰第749章帝國黃昏第217章爲難第528章告狀第426章追捕第698章崩潰在即第824章突圍血戰第779章後悔第621章新家坡第682章改變第133章極品琉璃第493章鞏固內部第748章合作第206章面聖第571章新職務第498章皇城夜宴第226章南洋方略第987章窮途末路第714章艦隊歸來第296章意料之外第40章整頓東廠第13章結拜第969章神操作第140章錢莊第297章納滕妾無題第587章天下正中第892章卑鄙追捕無題第329章邊城遺民第710章環境惡劣第592章擊垮第398章大局第549章和談第419章重奪重鎮第853章戰略安全第403章頭銜第971章應對策略第739章籌備建國第691章偷襲炮臺第384章援軍第727章前線堡壘第675章目標轉移第340章又來了第85章絕地第255章新朝大事第207章海洋構想第880章四國艦隊第228章出頭第465章大軍雲集第832章重鎮遇襲第842章開國大典第638章勢成第273章災情慘重第1030章蝗商餘孽
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225章驚人消息第373章事態擴大第164章應變第5章面試第507章換將第419章重奪重鎮第175章封地第240章籌備租界第779章後悔第868章印地安人第145章政客第717章靈魂第828章西洋聯盟第506章提督出征第700章洪水猛獸第188章爭端第225章驚人消息第450章攻擊靶子第125章親人團聚第921章獎勵第697章敗勢己成第272章埋伏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160章對抗第114章流浪的人第612章自強之道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199章以和爲貴第277章蓄勢第136章第993章東方強權第16章戰鬥帝第549章和談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784章出走第740章問鼎天下第793章無力第293章報復第667章誠意十足第680章適應第456章肅清第376章不擴大化第756章帝國崩潰第749章帝國黃昏第217章爲難第528章告狀第426章追捕第698章崩潰在即第824章突圍血戰第779章後悔第621章新家坡第682章改變第133章極品琉璃第493章鞏固內部第748章合作第206章面聖第571章新職務第498章皇城夜宴第226章南洋方略第987章窮途末路第714章艦隊歸來第296章意料之外第40章整頓東廠第13章結拜第969章神操作第140章錢莊第297章納滕妾無題第587章天下正中第892章卑鄙追捕無題第329章邊城遺民第710章環境惡劣第592章擊垮第398章大局第549章和談第419章重奪重鎮第853章戰略安全第403章頭銜第971章應對策略第739章籌備建國第691章偷襲炮臺第384章援軍第727章前線堡壘第675章目標轉移第340章又來了第85章絕地第255章新朝大事第207章海洋構想第880章四國艦隊第228章出頭第465章大軍雲集第832章重鎮遇襲第842章開國大典第638章勢成第273章災情慘重第1030章蝗商餘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