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準備進攻

馬裡卓圖辦事是牢靠,爲人也忠誠,打仗也勇猛,只是他就不是一個當老大的人,至少沒有運籌帷幄,決戰千里的素質。

這大軍都集結了,卻爲糧草的事發愁,這麼多人吃喝拉撒,讓他操碎了心,完全是愁死了。

另外有一點,林丹汗通過十幾年的努力,是獲得了各部的認可,成爲了共主,但是經此一役,各部汗還會遵敬他嗎?那時他們不管是挾大汗令各汗還是架空大汗,蒙古都是亂成一團,受苦的終究是牧民,這該如何是好?

馬裡卓圖只好將手中的糧草發放,暫時滿足他們再說,畢竟要讓他打仗賣命,不給人吃飽,這也不是個事。

後勤對於軍事行動的重要性,僅僅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便足以全盤概括。如果你足夠細心,便會發現後勤狀況本身,足以作爲審視某方軍事力量的晴雨表。

後勤對於軍事行動的重要性,僅僅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便足以全盤概括。任何連飯都吃不飽、武器供應都銜接不上的軍隊,根本不可能在殘酷的生死之爭中笑到最後。同時,那句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也道出了保障後勤供應的艱難程度。

林丹汗麾下的察哈爾蒙古士兵,打仗完全需要自備一切出徵口糧,他們是以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騎兵爲參照標準。在不進行大量劫掠的情況下,大汗的士兵們需要爲自己準備米、肉乾和早期的原始奶粉,同時爲自己配備三五匹馬,分別用於遠距離行軍與作戰,這些馬可以運載東西,必要時也可以作爲糧食補充。

但這一次他們本土作戰,又是爲大汗而戰,許多人卻認爲這錢糧必須由大汗出,否則誰爲他賣命?硯在大家是找馬裡卓圖,誰叫他是大濟農。

林丹汗的蒙古部隊大體上保持着原有傳統,然而,在草原經濟衰敗的二百年,成吉思汗時代的標準無疑是難以爲繼。林丹汗也不可能有統一各部的鐵木真實力。尤其是農業產區的面積狹小和產量問題,讓普通士兵也很難吃到自產的米。作爲應對方法,蒙古人就更加依賴明朝的貿易和增援,甚至長期同山西北部的白蓮教社團進行走私。但即便如此,他們的後勤水平依然是不足以支撐大軍使用的。

這也註定了林丹汗的最終失敗,現在每年都有蒙古人逃往內地,逃往大明當兵。

林丹汗唯一可能用於分配的後勤物資,應該是在草原上異常珍貴的食鹽。但分配本身也絕不可能過於公平,免得混日子的人會破壞古老習俗。

林丹汗終究只有一個破產版的小型蒙古帝國。

對面的明軍,完全是沒有糧草的問題,他們本身就準備了不少,加上攻下白城,他們又邀獲了不少,完全可以滿足大軍所需。

雖然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區域,每個士兵能送到嘴裡的能量源都不會一樣,但明軍大體上繼承了兩宋時期的口糧標準,通常以每人50天作戰時間進行準備,並讓單兵自己攜帶其中的三天份額,餘下存貨才由輜重車或騾馬運輸。

明軍標準,進行戰役部署的一線部隊,被規定要吃到由肉沫粉製成的麋餅。可以在開飯時水泡開喝,也能在條件不允許時直接口服。同時還要配以由米糊曬乾製成的皺飯,或用雜糧製作的雜餅。爲了給士兵調劑口味,也會配發油麻丸或烏梅。若士兵只是在某個據點駐防,則口糧標準就會立即下調,水泡飯、鹽塊和粗布醋幹。但無論哪一種套餐,都不可能讓士兵獲得足夠的能量與蛋白質。軍官與頭面人物的層層回扣,也讓士兵口糧被屢屢打折。

但皇家陸軍不同的地方,就是絕對不克扣軍糧,而且會在軍糧上作文章,士兵作戰,使的都是肉乾,按後世醬肉的製作標準,美味易食。

每一個出戰的士兵都會發一個戰時糧包,確保他們在兩軍對壘或廝殺之間的休息時間可以獲得補充,以免出現肚餓而打不動的情況,一場仗一旦開打,並不是到飯點就停的,雙方一旦抄傢伙殺紅了眼,就是不死不休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充足的體力可以讓士兵保持更多的優勢,加大存活的機會。

兩軍打累了中場休息之時,吃幾塊肉乾喝幾口酒,對士兵來說,作用不下於盔甲。

馬裡卓圖就是知道糧草的巨大重要性,這才重點關注此事,蒙古人是天生的戰士,讓他們吃飽,就可以打敗這些敵人。

蒙古大軍在明軍攻佔白城第二天,就派遊騎對他們進行封鎖,三天後更多的蒙古軍殺到,完全對城中進行了封鎖,他們除了可以放飛飛鴿和飛鷹之外,一匹馬也走不出蒙古大軍的包圍圈。

就是飛鴿和飛鷹,也讓人一一截殺,沒有能飛出蒙古,這些飛鴿飛鷹送至馬裡卓圖處,他和他的軍官們是幹睡眼,他勉強認得12345是什麼?大食人的字,草原上還是有大食人不遠萬里來交易的,但加ABCDE又是什麼意思?他們想破了腦貨,也不知其中玄妙,只好扔出一邊。

蒙古人是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速戰速決,現在己入冬了,天氣寒冷,雪一天比一天大,根本不適合在野外活動,每天人吃馬嚼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耗。

就是可以勉強供大軍吃飽喝足,但這麼冷,打仗也是一個難題,其它還好說,可以戴着手套,但是弓箭手就不同了,戴着手套,大失準頭。

更要命的是,明軍住了城裡營地裡,他們可以避風避雪烤火吃肉喝酒,而他們則在寒冷的風雪天氣中挨冷捱餓。

而且糧草充足的明軍不怕等,他們會有援軍來,大明大將賀世賢率領十萬大軍猛攻科爾沁部,就是爲了接應他們這支孤軍,薊鎮、宣府、大同都有明軍出動的消息,可以這麼說,明軍有大舉出動之像,他們居然要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大打一仗的心。

所以蒙古四大部落決定,第十日發動全面進攻,爭取一戰而入,至於他們會不會以林丹汗作威脅,大家都說好了,不怕,該打就打,必須像當年明人皇帝被捉一樣,不用顧忌,全力以赴的打,不能因爲一個人而令三十萬蒙古好漢畏首畏尾。

他們也想學明人,另立新汗,以號令諸部,但他們手上沒有黃金家族嫡系的人在手,推出去大家會不服。

至於其它王系的,沒有說服力,這年頭的蒙古,誰人不和成吉思汗扯上一點關係?都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子孫,除非是以武力一統草原,召開庫里爾臺大會,否則誰鳥你。

蒙古帝國的所有大汗,例如成吉思汗及窩闊臺汗都是由庫里爾臺大會所推選出來的。時至今日,庫裡臺大會在突厥民族中則用來指現代的議會和國家大會。

蒙古的可汗一直是通過庫里爾臺大會來選舉的,從成吉思汗一直到他的孫子忽必烈三代人的努力終於把議會制轉變成世襲制,在蒙古制度中有規定:如果一個部落是某個人打出來的,他就可以決定把可汗位置傳給他的兒子。

在蒙古帝國時代,忽裡勒臺大會是皇室及部落的聚會,除了用來決定、策劃及分析軍事行動以外,還會指派領袖及給予他們地位和頭銜,成吉思汗這個可汗封號就是於1206年的庫里爾臺給予鐵木真的。

大多數重要的戰爭,都會在類似庫里爾臺的聚會裡策劃,而在整個蒙古帝國裡,較低級的頭目及將領亦可召集較小的庫里爾臺會議。

不過,無論一個庫里爾臺會議是小還是大,都必須要有部落的長老出席,因爲他們亦是軍事行動的負責人。因此,在當年窩闊臺汗及蒙哥汗兩位君主離世時,蒙古軍人都立即從維也納及敘利亞撤兵,返回蒙古舉行庫里爾臺會議,使當時的奧地利及馬木留克王朝的軍事壓力得以消除。

他們這一次也想開一次的,召集全蒙古的部汗們前來參加,但時間上不允許,各部分散在萬里之地,信使來往都要一月,加上部汗們趕來、開會,沒有半年辦不成。

天知道半年之後,這裡會發生什麼事,明軍不是跑了,就是援軍來了。他們倉促之間集結的三十萬大軍也無法在野外支撐半年。

因爲他們知道他們包圍的,不是一羣綿羊,而是一羣惡狼,稍不留神就會反撲和咬你一口,連皮帶骨扯下一塊肉來。

所以他們不開大會,只是不開大會,有點草臺班子的樣子,別的部落,只怕會不服,但是沒有辦法,十天之內,他們必須發動攻擊,久拖對他們不利。

而且忽喇忽刺、卜力兔、吳克善都另有想法,等滅了這支明軍,攻下了白城,他們可能會有所提升,那時他們再召開庫里爾臺大會,豈不是更好,說不定可以謀取更多的好處了。

大夥兒都在野望,黃金家族統治草原三十五代,但如果他們後繼無人呢?總不能讓草原一直無汗吧?

第361章新稅法第1024章皇帝煩惱第319章快速反應第752章擴散第1034章放逐第760章蒼天饒過誰?第708章破城第270章逃命第771章京城形勢第450章攻擊靶子弟402章巨族末路第854章激怒第485章李旦進京第869章交易第862章另類敵人第930章卑鄙無恥第65章報應第665章騎師無題第42章追責第410章鑽空子第666章文萊加盟第797章不在乎第355章爭端第206章面聖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231章新年第325章反攻第165章應對策略第808章無力抗衡第704章獨立政體第243章美人計第718章家與天下第188章爭端第329章邊城遺民第380章打主意第479章謀取第584章題詩第987章政見不同第797章不在乎第865章國家信用第848章地位第810章暗箭傷人第276章調查方向第571章新職務第441章攻下其城第743章大軍出動第182章接見第358章謀定後動第1040章回京省親第958章不堪一擊第681章新戰略第244章喜事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134章利令智昏第630章懷疑第748章合作無題第277章蓄勢第37章解決第681章新戰略第947章大獲全勝第72章欽差入城第298章婚禮第520章反目第979章昏招連出第984章攻入其城第665章騎師第712章特效藥笫979章畏懼第107章紅衣大炮第177章籌劃第983章大明改革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535章兵臨城下第506章提督出征第32章搶人第627章附者如雲第434斬首戰術第103章偷襲第988章千秋大計第245章呂宋地位第244章喜事第734章適時調整第339章賞賜第492章國家利益第533章交鋒第916章逃離第881章艦隊東來第733章野心第348章大捷克敵第919章成功解救第957章亂成一團第25章不可逆轉第226章南洋方略第411章反殺第341章偷襲第69章說客第271章逃亡第372章迅速應對
第361章新稅法第1024章皇帝煩惱第319章快速反應第752章擴散第1034章放逐第760章蒼天饒過誰?第708章破城第270章逃命第771章京城形勢第450章攻擊靶子弟402章巨族末路第854章激怒第485章李旦進京第869章交易第862章另類敵人第930章卑鄙無恥第65章報應第665章騎師無題第42章追責第410章鑽空子第666章文萊加盟第797章不在乎第355章爭端第206章面聖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231章新年第325章反攻第165章應對策略第808章無力抗衡第704章獨立政體第243章美人計第718章家與天下第188章爭端第329章邊城遺民第380章打主意第479章謀取第584章題詩第987章政見不同第797章不在乎第865章國家信用第848章地位第810章暗箭傷人第276章調查方向第571章新職務第441章攻下其城第743章大軍出動第182章接見第358章謀定後動第1040章回京省親第958章不堪一擊第681章新戰略第244章喜事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134章利令智昏第630章懷疑第748章合作無題第277章蓄勢第37章解決第681章新戰略第947章大獲全勝第72章欽差入城第298章婚禮第520章反目第979章昏招連出第984章攻入其城第665章騎師第712章特效藥笫979章畏懼第107章紅衣大炮第177章籌劃第983章大明改革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535章兵臨城下第506章提督出征第32章搶人第627章附者如雲第434斬首戰術第103章偷襲第988章千秋大計第245章呂宋地位第244章喜事第734章適時調整第339章賞賜第492章國家利益第533章交鋒第916章逃離第881章艦隊東來第733章野心第348章大捷克敵第919章成功解救第957章亂成一團第25章不可逆轉第226章南洋方略第411章反殺第341章偷襲第69章說客第271章逃亡第372章迅速應對